- 年份
- 2024(9127)
- 2023(13197)
- 2022(10691)
- 2021(9917)
- 2020(8007)
- 2019(18106)
- 2018(17632)
- 2017(31974)
- 2016(18167)
- 2015(19563)
- 2014(19092)
- 2013(18039)
- 2012(16606)
- 2011(14853)
- 2010(14820)
- 2009(13092)
- 2008(12506)
- 2007(11095)
- 2006(9783)
- 2005(8581)
- 学科
- 济(64341)
- 经济(64258)
- 业(44166)
- 管理(42059)
- 企(33028)
- 企业(33028)
- 方法(27591)
- 中国(24783)
- 农(24622)
- 数学(24506)
- 数学方法(24280)
- 教育(20023)
- 财(19760)
- 农业(17200)
- 学(16202)
- 业经(16071)
- 贸(12649)
- 贸易(12644)
- 易(12358)
- 地方(12118)
- 制(12089)
- 理论(11882)
- 发(10779)
- 技术(10595)
- 收入(10433)
- 务(9663)
- 财务(9657)
- 财务管理(9633)
- 融(9546)
- 金融(9546)
- 机构
- 大学(247737)
- 学院(242118)
- 济(96049)
- 经济(94195)
- 研究(89809)
- 管理(85116)
- 理学(75111)
- 理学院(74119)
- 管理学(72628)
- 管理学院(72184)
- 中国(59478)
- 科学(55881)
- 京(52735)
- 农(47628)
- 所(45358)
- 财(42891)
- 研究所(41884)
- 范(40886)
- 师范(40395)
- 业大(39539)
- 中心(39023)
- 农业(37636)
- 江(36166)
- 财经(34789)
- 教育(34578)
- 师范大学(33379)
- 北京(33167)
- 院(32399)
- 经(32062)
- 经济学(31207)
- 基金
- 项目(171351)
- 科学(137067)
- 基金(124950)
- 研究(124691)
- 家(112660)
- 国家(111275)
- 科学基金(93461)
- 社会(81321)
- 社会科(76856)
- 社会科学(76838)
- 省(66901)
- 基金项目(65780)
- 教育(63702)
- 自然(59970)
- 划(59276)
- 自然科(58626)
- 自然科学(58605)
- 自然科学基金(57618)
- 编号(49188)
- 资助(49182)
- 成果(41008)
- 重点(40622)
- 部(39727)
- 发(37931)
- 课题(36977)
- 创(36577)
- 教育部(34489)
- 国家社会(34160)
- 创新(33882)
- 科研(33244)
共检索到355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方颖 蓝嘉俊 杨阳
在中国劳动供给不足日益显现的背景下,本文考察性别身份认同对女性劳动供给和家庭收入结构的影响。首先,婚姻市场层面分析证实了中国存在性别身份认同规范;其次,妻子潜在收入超过丈夫的概率越高使妻子劳动参与的概率越低,或使妻子实际收入越有可能低于其潜在收入、相对收入越低、越有可能是家庭帮工;再次,低教育和农业户口组受性别身份认同影响更大;最后,当妻子收入超过丈夫时,随后一年妻子不工作的概率显著上升。
关键词:
女性劳动参与 性别身份认同 教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海阳 梁海兵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农民工劳动供给能否稳定是影响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虽然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但是学术界尚未深入探讨身份的转变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文章基于身份经济学理论框架,实证检验了"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不同身份的背后隐含着最优行为准则的差异,"城市人"身份认同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劳动供给。相对于老一代、女性或外来农民工,身份认同对新生代、男性或本地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更大。文章的重要政策启示在于,加快社会建设步伐对于稳定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通过提高农民工群体的福利水平促进其融入城市,进而挖掘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段景辉 陈建宝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开放数据库(CGSS)中2004年《中国城乡居民生活综合调查》的有关数据,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a)考察并比较了中国城镇和农村家庭收入的分布特征;(b)对中国城镇和农村家庭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位数回归建模分析,找出了影响不同收入阶层家庭的关键因素;(c)采用分位数分解方法对城乡家庭收入差异进行分解,估算了城乡家庭收入差异影响因素的影响度;(d)针对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我国城乡家庭收入差异的政策和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天芸 张政 陈铭翔
数字技术渗透在居民生活之中,影响着家庭的行为和经济决策。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和技术接受理论模型,本文探讨数字技术对金融参与的影响机制,运用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的微观统计数据,对城乡家庭的金融参与进行实证研究。Logit模型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有效提升了家庭购买金融产品的概率和金额,如果城乡同时实现数字普惠,农村家庭购买金融产品的概率远高于城镇家庭,但由于资产、收入等因素的限制,其购买金融产品的金额相对较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续继 黄娅娜
"家庭中丈夫收入应多于妻子"的性别认同会影响和扭曲家庭中的婚姻及劳动表现。本文利用2005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10—2014年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初步显示性别认同现象在中国普遍存在,并进一步发现:(1)性别认同会导致结婚率下降和初婚年龄推迟;(2)性别认同扭曲了已婚女性的劳动行为,包括退出劳动力市场或者选择从事低于自己潜在收入的工作,甚至额外增加家庭劳动时间来弥补性别认同违背造成的损失;(3)背离性别认同的家庭离婚概率随妻子相对收入上升而显著增加;(4)农村户口、低学历、结婚年限长和有孩子的女性受到性别认同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判断我国性别认同问题的严重性,不仅能推进该领域的学术研究的国别比较,而且对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制定亦有裨益。
关键词:
性别认同 婚姻匹配 工作参与 家庭劳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甘宇 朱静 刘成玉
该文基于CLDS2012年数据,分析金融约束对家庭创业行为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结果表明,样本家庭创业行为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镇地区家庭创业概率为15.77%,而农村地区家庭创业概率为11.49%。整体上,家庭创业受到自有财富水平的影响,财富水平与家庭创业概率显著正相关,表明金融约束是家庭创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相对于农村家庭,城镇家庭在创业选择上受到显著的金融限制。在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为创业提供了补充性的信贷支持。按财富阶层分组回归显示,总体上,财富分布处于后四分之一的家庭创业受到金融约束的抑制尤为显著,这有可能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和限制低财富家庭的"向上流动"。
关键词:
家庭创业 城乡差异 金融约束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岚 齐良书 董晓媛
本文基于CFPS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研究了中国城镇40—59岁男性和女性提供家庭照料对其劳动供给的影响,并探讨了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照料增加会减少照料提供者的劳动参与概率和工作时间。而性别差异表现在:首先,与男性相比,女性提供更多的家庭照料;其次,女性的劳动参与概率受照料提供的负影响大于男性,而男性的劳动参与时间受照料提供的影响大于女性。这些结果具有鲜明的政策含义:提高照料服务的社会化水平,以减轻临近退休年龄劳动力人口的家庭照料负担,是非常必要而且迫切的。
关键词:
家庭照料 劳动参与 工作时间 社会性别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孙文凯 李晓迪 王乙杰
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融合是健康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并且其本身也产生众多经济影响。文章利用2014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专题调查"的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不同的本地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其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由于身份认同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具有内生性,因此我们在OLS基准回归之外,采用流动人口"本地话掌握水平"及"流出地土地面积"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替代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以及各种异质性检验。我们发现流动人口不同的身份认同程度对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结构有显著影响:更认同本地城市人身份的流动群体消费更高、恩格尔系数更低。同时,身份认同的消费影响在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异质性:这种效应对于年长的流动人口以及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更显著,这些异质性发现也符合预期。文章也进行了影响的可能机制检验,发现认可本地人身份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在本地买房、长期工作生活和落户,减少在老家购房和生活的可能。研究结果对认识身份认同经济影响有一定学术价值;同时,文章的政策含义是,促进流动人口本地身份认同可以促进城市消费活力和居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身份认同 消费 工具变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博 胡金焱 范辰辰
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中国城乡差异的视角,本文实证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城乡家庭创业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社会交往面较广、交往对象趋于多样化的城镇家庭的积极作用更大,其作用机制在于社会网络通过拓宽家庭获取信息的渠道为其提供大量重要信息,从而有助于提高创业收入,而并非通过融资机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对于家庭创业选择而言,由于需要依靠亲戚等家庭强关系提供物质资本支持,社会网络在资源约束程度更高的农村地区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意味着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选择和创业收入的作用及其机制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可 章元 鄢萍
基于2002年中国东部9省的家庭调查数据,文章分别考察了家庭结构对女性与男性劳动参与率及工作时间的影响及其机制,并采用工具变量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多代同堂的家庭结构明显改善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但没有显著改善男性的劳动参与。其背后的机制在于:多代同堂家庭中老年父母尽力协助女儿料理家务,有助于她们投入更多的工作时间。由此可见,近20年来多代同堂家庭比例的下降对女性的劳动参与构成了一股抑制力量,这为女性劳动参与率相对于男性劳动参与率更快速下降的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并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政策提供了实证基础。
关键词:
劳动参与率 家庭结构 多代同堂家庭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海青 锁凌燕 孙祁祥
依据CHARLS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考量新农保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考虑时滞效应的情况下,新农保对农村中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下中老年人的劳动供给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对家庭收入较高群体的劳动力供给负向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传琦 张琪
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通过回归方法分别探寻工资水平对于工作投入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在低收入群体当中,工资水平对于工作投入时间的弹性为正且女性比男性高出30.5%,而工资水平对于家务劳动时间的弹性为负且对男性的影响比女性高出82.5%;在高收入群体当中,工资水平对男女劳动力工作投入与家务劳动皆为负影响,工资对男性工作投入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比女性分别高出22.9%和16.8%,从而这部分劳动力会适当增加闲暇时间。总体来看,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对工作投入和家务劳动的影响相较于高收入群体更加明显,不同收入群体当中,工资水平对于工作投入和家务劳动的影响不同且存在一定性别差异。工具变量的使用增强了本文实证分析的稳健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国锋 李安程 徐瑾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创业的影响及信贷获得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城乡间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创业具有促进作用;互联网使用在对家庭创业决策影响中存在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相较于城市家庭,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对农村家庭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分组后研究发现:物质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家庭受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影响更大,而社会资本分组中,低社会资本家庭受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影响更明显。这表明深入推进互联网普及,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红利,有助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落实,实现稳就业保民生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信贷获得 家庭创业 城乡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宇辉 倪志良
利用CHIP2013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家庭收入结构,测算了家庭收入基尼系数和收入来源在家庭收入中的贡献率,研究发现:中国家庭收入结构存在异质性,工资性收入是最重要收入来源;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城市家庭小于农村家庭,收入结构不平等高于总收入不平等;家庭身份差异影响家庭可支配收入,在相同条件下,城市家庭的收入比农村家庭高137%。均等化工资性收入,解除户籍歧视及户籍福利能够缩小家庭收入不平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何欣 周宇红
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反映了金融资源在不同地区或不同群体之间配置的不均衡。本文从微观家庭视角来研究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全面梳理了家庭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现状,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家庭的社会关系指数与金融知识指数,从微观家庭层面考察了社会关系和金融知识对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近年来我国家庭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仍在不断扩大;第二,家庭社会关系和居民金融知识的差别是造成信贷可得性城乡差异加剧的重要原因;第三,改善贷款担保机制、破除信贷信息壁垒、加强金融服务网点建设是降低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农村居民信贷可得性的重要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