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6)
2023(10026)
2022(8876)
2021(8478)
2020(6978)
2019(16235)
2018(16170)
2017(31676)
2016(16958)
2015(19042)
2014(18951)
2013(18654)
2012(16773)
2011(14935)
2010(14552)
2009(13103)
2008(12387)
2007(10380)
2006(8823)
2005(7312)
作者
(47047)
(38954)
(38609)
(36748)
(24775)
(18632)
(17591)
(15462)
(14804)
(13664)
(13447)
(12853)
(12104)
(12071)
(11904)
(11705)
(11666)
(11621)
(10968)
(10949)
(9578)
(9275)
(9224)
(8842)
(8681)
(8558)
(8553)
(8462)
(7742)
(7717)
学科
(63901)
经济(63821)
管理(49320)
(46586)
(39293)
企业(39293)
方法(31522)
数学(27121)
数学方法(26822)
(17165)
中国(16119)
(16006)
业经(14805)
(14213)
地方(12994)
农业(11590)
理论(11502)
(11457)
贸易(11452)
(11119)
(11094)
技术(10863)
(10677)
财务(10619)
(10605)
财务管理(10601)
环境(10590)
企业财务(10031)
(9547)
教育(9260)
机构
大学(234927)
学院(233000)
管理(98821)
(89147)
经济(87176)
理学(87145)
理学院(86240)
管理学(84891)
管理学院(84481)
研究(73355)
中国(52311)
(49166)
科学(46381)
(39179)
业大(35632)
(35260)
(34625)
中心(33355)
财经(32700)
研究所(32561)
(31107)
(31057)
师范(30814)
北京(30707)
(29897)
农业(27176)
(26983)
(26043)
经济学(25843)
商学(25317)
基金
项目(169639)
科学(133882)
研究(125951)
基金(123351)
(106618)
国家(105713)
科学基金(91761)
社会(78550)
社会科(74353)
社会科学(74335)
基金项目(66834)
(66036)
自然(60199)
自然科(58783)
自然科学(58773)
自然科学基金(57703)
教育(57345)
(55565)
编号(52153)
资助(49842)
成果(41376)
(37392)
重点(37143)
(35637)
(35455)
课题(34642)
创新(33040)
项目编号(32530)
教育部(32387)
科研(32376)
期刊
(91796)
经济(91796)
研究(66517)
中国(37808)
学报(35965)
管理(33942)
科学(33760)
(30948)
(27879)
大学(27281)
教育(26431)
学学(25574)
农业(22189)
技术(19410)
业经(16262)
(15656)
金融(15656)
财经(14832)
经济研究(14426)
图书(13568)
(12491)
理论(12289)
科技(12058)
问题(11996)
实践(11579)
(11579)
技术经济(10858)
现代(10705)
(10607)
情报(10605)
共检索到317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石智雷  郑州丽  
使用2014年和2021年“湖北百县生育调查”数据,研究性别视角下生育意愿的性别差异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女性,男性的生育意愿更高,男性二孩生育意愿比女性提高了32.36个百分点,三孩生育意愿提高了76.56个百分点。在使用反事实方法处理可能存在的选择性偏差后,性别差异依然显著存在。同时,随着人口政策的放松,生育意愿性别差异也因生育空间释放而逐步扩大。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性别差异只出现在男性占据优势地位的传统婚姻匹配模式中,它通过男孩偏好和性别分工来调节男女的生育意愿。男性的男孩偏好提升了男性的生育意愿,而“生育-工作”冲突则降低了女性的生育意愿。同时,这两种调节机制随婚姻匹配模式的转变会逐渐消失。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莫丽霞  
本文利用 2 0 0 2年国家计生委宣教司的“农村居民生育意愿调查”数据 ,研究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矛盾是群众的意愿生育孩子性别结构与国家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 ,弱化性别偏好对于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都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霞  夏巧娟  
近年国外学者在生育意愿与生育率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首先,探讨了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之间存在偏差的成因,其中包括理想家庭规模和实际家庭政策的冲突、生育观念转变的滞后性、女性生命周期的影响及生育计划的调整四个方面。其次,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经济因素以及女性个体等方面分析了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指出低生育率将在社会养老、理想家庭规模、经济运行等方面对经济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并进而探讨了提高生育率的举措及实施效果。国外研究让我们意识到在新时期完成人口发展新任务必须正视低生育率的负面影响,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育率、政策与生育率、人口与制度等三大关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于潇  梁嘉宁  
中国低生育水平现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生育水平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和家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聚焦于中国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探讨中国家庭低生育模式的代际传递效应及作用机制,为目前低生育水平成因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解释。研究发现,独生子女中有22.73%生育意愿为1个及以下。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倾向于保持低生育模式。独生子女身份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性别、户籍和出生世代的不同存在差异,女性、农村户籍的独生子女受到的影响更大,并且随着出生世代的推移其影响呈现递增的趋势。文章进一步验证了家庭社会化、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传递是独生子女低生育意愿的重要形成机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华磊  张文超  
基于全面二孩政策下出生人数不断下降的典型事实和部分学者对完全放松生育管控下多生育对技术进步和人均产出负面影响的担忧,本文从经验上发现,多生育不仅会增加未来劳动供给和资本存量,更重要的是,还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产出以及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宏观上生育具有社会红利,微观上家庭为何不愿意生育呢?进一步研究显示:生育成本急剧上升且由家庭承担以及生育收益社会化使得生育行为具有了正外部性。为确保宏观上的生育红利,理论研究和经验上发现,表征为生育保险的生育支持政策具有社会化生育成本,规避正外部性的功效。文章的意义在于,实践上,可能会为完全放松生育管控,甚至采取生育支持政策提供一个经验依据;理论上,提出的正外部性机制可能会为将来发展和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提供经验上的证据和理论上的支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文章基于"江苏省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和有关生育意愿的国内外调查研究,回顾并讨论了有关生育意愿指标的测量、有效性和可靠性及其应用。作者认为,理想子女数、期望生育子女数、生育意向和生育计划之间相互关联,但概念不同,作用也不同。理想子女数变化缓慢且滞后于生育率变化,适用于对群体生育观念变迁的回顾性研究;期望生育子女数可视为群体有可能达到的最高终身生育水平;较强的生育意向和具有明确时间的生育计划更有可能转化为生育行为,对预测个体生育行为和估计群体变化都有应用价值。对于不同研究目的,合理选择生育意愿指标至关重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任晓红   钟尧  
本文利用CFPS2018数据,采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检验校外培训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强度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校外培训对生育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参加校外培训将降低居民的生育意愿;第二,校外培训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在性别、一孩性别、城乡、地域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第三,学科类校外培训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对于生育意愿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学科类校外培训相较于非学科类培训对于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更深。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铮  
传统的生育意愿调查研究都以单峰偏好即人们只有一个最优生育偏好为假设,忽视了生育意愿存在双峰偏好的可能,因而有可能对生育意愿做出错误的估计和预测。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生育意愿出现双峰偏好的原因以及在单峰偏好假设下生育意愿调查的偏误;利用Probit模型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检验了生育意愿双峰偏好的存在性;结合理论与统计结果对"丁克"家庭、生育意愿的性别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生育意愿差别等问题作了新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从生育意愿双峰偏好的视角对生育率下降过程提出了一个新的可能性解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边恕  纪晓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应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需要促进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同向发力,满足更多家庭的生育意愿。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7年数据,采用泊松模型研究社会资本对适龄群体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适龄群体生育意愿有显著提升作用;相较于农村样本,社会资本对城镇适龄群体生育意愿的提升作用更明显,而在城镇样本中,社会资本对中等社会经济地位适龄群体生育意愿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本文为提升适龄群体生育意愿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制定和实施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下适龄群体的生育政策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静  秦玉春  王敬博  戴昕晨  
工业化之后,技术进步带来人力资本需求增加,引致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和性别收入差距缩小,对生育率产生负向影响,构成了人口转型的理论取向。考察女性受教育水平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受教育水平对生育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上述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实现:一是机会成本效应。表现为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性别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进而造成女性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增加,生育意愿降低。二是“数量-质量”替代效应。即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引致生育观念发生转变,更为重视孩子的教育质量,而非子女数量,使得子女教育投入增加,生育意愿弱化。最后,基于生育率伴随女性受教育水平提升而下降这一规律,提出围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实要求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宝昌  
引言在众多关于生育问题的研究中,有关生育意愿的研究一直受到特别的关注,其原因当然是由于人们企望通过对生育意愿的了解来预见到生育水平的变化。一般认为,由人们的生育意愿转化为人们的生育行为,由一个个人的生育行为聚集成一个人口的生育水平。如果说,对于生育行为和生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春霞   邓启贤   崔霞  
细化分析不同群体城市居民的出游意愿对乡村旅游地实施精准化营销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性别差异视角,以广州为例,对城市6大主城区的609位城市居民展开调研,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模分析方法,对影响男性和女性两大群体乡村旅游出游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男性出游意愿与乡村旅游地的服务水平显著负相关,与出游的整体满意度显著正相关;而女性的出游意愿则与其受教育水平、休闲时间显著正相关,与旅游地的治安条件、交通条件、服务水平显著正相关,与旅游地的住宿条件、特色商品及民风民俗三大要素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对提升乡村旅游地针对不同性别群体的营销精细度与服务质量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金东   王佳慧   宁磊  
长期以来,由于生育收益难以量化,实证分析中关于生育意愿的研究过于强调生育成本的考量而忽视了成本收益的权衡。文章以代际流动程度作为生育收益的度量,从代际流动和生育意愿同步降低的基本事实出发,研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文章认为生育子女无论是出于消费品动机还是投资品动机,都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代际收益考量,子女向上流动的代际收益效应能否抵冲其生育成本带来的生育抑制效应?这是影响家庭生育决策的关键因素。文章构建理论模型,阐述了生育子女数量与代际流动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代际向上流动对生育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代际向上流动程度越高,则家庭二孩生育意愿越强,多种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这一结论。进一步的机制检验显示,未来向上流动悲观情绪产生的预期效应对生育的影响尚未显现,结果主要由质量和数量权衡效应对生育数量的影响所驱动。文章的研究在一个更加完整的研究范式下探讨了家庭生育决策的考量因素,指出了当前进一步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不能仅仅考虑成本问题,还要重视代际收益,文章也揭示了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的人口学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段继红  苏华山  张成  
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在于探明目前低生育意愿的根本原因。基于机会成本理论,引入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从生育二孩的成本与收益两个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根据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研究发现:生育过程中的疼痛或危险性、一孩抵触、休闲时间的减少、没人带孩子、经济承受能力、优生少生、更多家庭纠纷这些因素对二孩生育意愿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是制约人们自主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而其中的隐性成本则是导致女性二孩生育意愿普遍低于男性的原因。结合不同地区的人文社会环境考察二孩生育意愿的地区差异,结果发现,地区差异对二孩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因此,人口政策的具体实施也应该把地区差异考虑在内。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妍  卢亚娟  方荣军  李哲  
利用江苏省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研究农村小额保险投保意愿的性别差异、影响投保意愿的因素及其对不同性别农村居民投保意愿产生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农村男性投保小额保险的意愿比女性低44.68%,且农村居民个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保险认知与近三年的风险状况等变量对其投保小额保险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