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5)
2023(6196)
2022(5066)
2021(4848)
2020(3752)
2019(8486)
2018(8226)
2017(15474)
2016(8329)
2015(8932)
2014(8628)
2013(8571)
2012(8072)
2011(7351)
2010(7603)
2009(7046)
2008(6841)
2007(6395)
2006(5891)
2005(5275)
作者
(22255)
(19635)
(18791)
(17819)
(11861)
(9300)
(8350)
(7379)
(7206)
(6659)
(6545)
(6340)
(5978)
(5887)
(5886)
(5635)
(5554)
(5525)
(5290)
(5177)
(4717)
(4709)
(4684)
(4618)
(4381)
(4344)
(4294)
(3939)
(3914)
(3823)
学科
(48235)
(38758)
经济(38716)
农业(32169)
(30526)
业经(15108)
管理(13412)
(12807)
贸易(12805)
(12703)
农业经济(12281)
(11216)
方法(10584)
中国(10494)
(9836)
(9601)
企业(9601)
数学(9601)
数学方法(9540)
(9390)
农村(9372)
地方(8691)
发展(8645)
(8634)
(8187)
出口(8185)
出口贸易(8185)
(7905)
土地(7315)
收入(7219)
机构
学院(117732)
大学(112859)
(54975)
经济(54066)
管理(44657)
(42569)
研究(41619)
理学(38805)
理学院(38434)
管理学(37896)
管理学院(37703)
中国(33219)
农业(31779)
业大(24334)
科学(23482)
(22931)
(21865)
中心(20488)
(20402)
农业大学(19374)
(18593)
研究所(18328)
财经(17012)
经济学(16400)
经济管理(16137)
(15826)
师范(15734)
(15683)
(15157)
经济学院(15049)
基金
项目(79215)
科学(62909)
研究(62846)
基金(58052)
(50730)
国家(49768)
社会(42331)
科学基金(41961)
社会科(39661)
社会科学(39651)
(31848)
基金项目(30834)
(26899)
编号(26848)
教育(26296)
(24943)
自然(23711)
自然科(23110)
自然科学(23105)
自然科学基金(22703)
资助(21864)
成果(21148)
(19081)
(18531)
国家社会(18214)
重点(17145)
课题(17067)
(16972)
(16699)
(16595)
期刊
(69412)
经济(69412)
(51763)
农业(35403)
研究(34198)
中国(27988)
业经(18995)
学报(18816)
科学(17998)
大学(15992)
(15517)
学学(15269)
农业经济(14331)
(14234)
(13721)
金融(13721)
农村(13534)
(13534)
问题(11216)
管理(11012)
世界(10512)
教育(10476)
(9183)
农村经济(9082)
社会(8608)
技术(8361)
经济问题(8311)
经济研究(8112)
社会科(7872)
社会科学(7872)
共检索到184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春凯  
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性别观念对农村已婚女性外出务工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女性家庭地位在促进这一作用上所扮演的角色。研究结果发现:具有现代性别意识观念的女性显著地提高了其外出务工的概率,这中间起作用的主要是女性性别角色认同观念;同时女性家庭地位的调节作用明显,女性家庭地位的提高进一步强化了性别观念对外出务工的影响效应。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对受教育程度和区域的差异性分析中发现,农村中低学历女性群体和中西部女性群体性别观念对其外出务工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影响,而在高学历群体和东部地区并不显著。研究尝试为理解我国农村女性外出务工的现象提供一个解释视角,倡导通过性别平等来释放女性在家庭社会经济中的性别红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兆锋  钟涨宝  俞红  
本文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以湖北省农村女性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为基本研究资料,分析现阶段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资倾向性、变化趋势以及对农村女性教育地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资具有较强性别偏好,从而造成农村男女两性教育地位的不平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卫东  申奥  郭帅安  白云丽  
女性劳动力创业是提高女性就业参与率,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五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识别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女性劳动力自身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会显著提高其创业的概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对低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劳动力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对较高受教育程度的农村女性劳动力机会型创业影响更为明显。同时,研究结果显示,丈夫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也会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进一步探讨可能的机制发现,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会减少女性的家务量,增加男性的家务量,这可能会保障女性创业的时间投入,进而促进其创业概率的提升。本研究丰富了女性创业形成机制的研究,建议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农村地区性别角色观念转型,缩小创业领域的性别差距,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卫东  申奥  郭帅安  白云丽  
女性劳动力创业是提高女性就业参与率,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五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识别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女性劳动力自身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会显著提高其创业的概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对低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劳动力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对较高受教育程度的农村女性劳动力机会型创业影响更为明显。同时,研究结果显示,丈夫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也会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进一步探讨可能的机制发现,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会减少女性的家务量,增加男性的家务量,这可能会保障女性创业的时间投入,进而促进其创业概率的提升。本研究丰富了女性创业形成机制的研究,建议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农村地区性别角色观念转型,缩小创业领域的性别差距,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茂林  赵明  
为了实现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和谐稳定发展,论文以民间借贷市场为视角,立足于家庭资产方,研究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家庭资金借出的影响,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固定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外出务工经历能够显著地促进农村家庭资金借出行为,该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外出务工经历增加了农村家庭的社会网络,进而促进了农村家庭资金借出行为。同时,研究还发现,社会网络越强的农村家庭,外出务工经历对其资金借出的影响越强。第三,异质性结果表明,外出务工时不同的工作类型对其家庭资金借出的影响不同,其中在外务工为打零工和合同工时具有显著影响,在外务工为创业时,其结果不显著。农村家庭金融可得性和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以削减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家庭资金借出的影响。论文研究首次探究了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家庭资金借出的影响,对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瑞   纪月清  
改善农村妇女家庭地位是女性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从农业技术进步的角度,考察了农业机械外包服务对农村女性家庭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机外包服务提升了农村女性的家庭地位,具体表现为提升了农业经营决策权、家庭开支决策权和财务管理权等。机制分析表明,农机外包服务通过促进男性外出迁移和促进女性参与非农就业来提升女性家庭地位。此外,农机外包服务对女性家庭地位的提升作用对居住在地形平坦地区和不自购农机的家庭更明显。本文为解释农村女性家庭地位的变化提供了来自农业技术进步的新视角,也为支持发展农机外包服务的政策提供了新证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芳  彭代彦  
本文对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空巢"家庭养老的影响进行了微观层次的探讨,并对该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结论是,子女外出务工对"空巢"家庭养老的诸多方面,例如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产生了显著影响,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因父母的经济、身体和心理状况,子女的收入和家庭状况,以及老人的配偶和老人有几个子女等状况而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郝晶辉  王菲  黄佳琦  
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8年贵州、云南、陕西和甘肃四省欠发达地区农村2089份农户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男性外出务工、女性赋权对家庭成员的蛋白质营养物质摄入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女性赋权在男性外出务工对家庭成员蛋白质摄入的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男性外出务工不仅能提高家庭成员蛋白质摄入,还可促进女性赋权;同时,女性赋权的改善也可提高家庭成员蛋白质摄入。另外,总体而言,女性赋权在男性外出务工对家庭成员蛋白质摄入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尤其是在收入较高的农户组,女性赋权发挥完全中介效应。本文认为,在推动男性外出务工增加农户收入的基础上,可通过进一步提高女性赋权来促进家庭成员蛋白质摄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晶晶  李宣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过程中,从农村来到城市务工的劳动力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采用最新的CHIP两期农村个人与家庭调查统计数据,构建劳动力个人与家庭消费结构相匹配的数据集,将消费结构细分为代表刚性物质消费的医疗保健、日常使用和居住消费,以及代表软性精神消费的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利用实证分析法研究发现:具有外出务工经历劳动者家庭的消费结构显著偏向于刚性物质消费,从而挤占了软性精神消费的占比;务工区域会产生协同效应,当外出务工区域越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时,对刚性物质消费的偏向和对软性精神消费的挤占更为明显。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晓涛  何家军  
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估计了移民外出务工收入对其家庭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移民外出打工收入的正向影响体现在人情支出、衣着支出上,而在生产支出、食物支出、居住支出上显示出明显的负向影响。这表明外出移民家庭将获得打工收入主要用于当前炫耀性支出,从而在一定程度证明了新迁移经济学中RD假说。当前应着力提供完善的制度供给,使有能力的农村移民家庭市民化,同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人情支出理性回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祖丽   郑丹丹  
韦斯特和齐默尔曼的“做性别”理论强调性别是在特定情境下的互动式达成,拓展了将性别实践仅视为角色或制度结果的传统性别理论。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妻子或母亲的性别实践,忽视了原生家庭中的青年女性。做妻子、母亲的女性通常更主动,处于平等或优势地位,传统文化中女儿在性别和代际两个维度均处于下位且难以退出,这使得“做女儿”的性别实践更能呈现不同性别观念的交互影响与互构。以王芳哥哥出轨事件为例,本文指出,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青年女性的性别实践在传统与现代力量的交织中呈现出复杂性,教育和经济提升确实能给女性赋权,但并不必然导致女性观念变化和地位的根本改变。基于理性的女儿偏爱观以及女性主义理论作为异文化,对于“做女儿”实践可能产生重大冲击。即便如此,在情感压力下采纳家庭主义性别观念维系家庭和谐仍是农村青年女性“做女儿”的首要原则。性别平等价值观的践行任重道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祖丽   郑丹丹  
韦斯特和齐默尔曼的“做性别”理论强调性别是在特定情境下的互动式达成,拓展了将性别实践仅视为角色或制度结果的传统性别理论。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妻子或母亲的性别实践,忽视了原生家庭中的青年女性。做妻子、母亲的女性通常更主动,处于平等或优势地位,传统文化中女儿在性别和代际两个维度均处于下位且难以退出,这使得“做女儿”的性别实践更能呈现不同性别观念的交互影响与互构。以王芳哥哥出轨事件为例,本文指出,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青年女性的性别实践在传统与现代力量的交织中呈现出复杂性,教育和经济提升确实能给女性赋权,但并不必然导致女性观念变化和地位的根本改变。基于理性的女儿偏爱观以及女性主义理论作为异文化,对于“做女儿”实践可能产生重大冲击。即便如此,在情感压力下采纳家庭主义性别观念维系家庭和谐仍是农村青年女性“做女儿”的首要原则。性别平等价值观的践行任重道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云彦  石智雷  
中国农村地区家庭禀赋对个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学术界予以更多的关注。为了考察外生性的家庭禀赋对劳动力就业流动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新生代外出务工劳动力和户主子女的回流决策两个计量模型来进行经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迁移选择是综合考虑家庭禀赋状况的理性决策,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外出劳动力。家庭经济资本的增加会阻碍家庭外出务工成员的回流。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概率起初随着家庭人力资本和家庭自然资本的增长而上升,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家庭成员只有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本,外出务工劳动力才能对家庭社会资本加以充分利用。另外,分析显示年轻一代劳动力和第一代劳动力对家庭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利用是有差异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烨霞  李树茁  靳小怡  
劳动力外流在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老年人的家庭养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利用深圳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从子女角度分析了中国农村子女外出务工三代家庭中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结果显示:首先,农村老年人与其外出务工子女三代家庭的代际支持符合合作群体模型:经济支持主要由子女流向老年父母,最有需要的老年父母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众多老年父母给留守未成年孙子女提供了同住和生活照料帮助,老年父母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支持。其次,外出务工子女的城市化程度并没有影响其提供的经济支持。最后,文章指出了研究结果对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促进剩余劳动力外流的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春霞  
本文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经济收入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影响不是主要的,而个人及家庭因素的影响较显著。年龄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倾向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并在婚龄前后达到最大值;初中教育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倾向的影响作用超过其它教育水平;配偶外出就业倾向的影响作用可以是替代的,也可以是互补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