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44)
2023(3964)
2022(3496)
2021(3292)
2020(2676)
2019(6015)
2018(5961)
2017(11344)
2016(6093)
2015(6833)
2014(6717)
2013(6651)
2012(6272)
2011(5842)
2010(6136)
2009(5357)
2008(5561)
2007(5099)
2006(4764)
2005(3954)
作者
(18709)
(15747)
(15635)
(14915)
(10477)
(7750)
(7064)
(6184)
(5886)
(5791)
(5701)
(5482)
(5397)
(5107)
(4979)
(4807)
(4782)
(4746)
(4549)
(4525)
(4064)
(3943)
(3802)
(3746)
(3645)
(3521)
(3489)
(3370)
(3209)
(3208)
学科
(24580)
经济(24430)
管理(15547)
(15325)
(13310)
企业(13310)
方法(10678)
中国(9234)
(7843)
(7376)
业经(7268)
数学(7150)
数学方法(7030)
(6616)
理论(6299)
(5842)
人口(5319)
地方(5235)
(5053)
农业(5021)
(4467)
贸易(4466)
(4260)
社会(4132)
(3938)
财务(3924)
财务管理(3916)
企业财务(3775)
教育(3645)
经济理论(3592)
机构
大学(95452)
学院(91364)
研究(36574)
(35612)
经济(34888)
管理(32460)
理学(28147)
理学院(27669)
管理学(27075)
管理学院(26864)
中国(25203)
科学(22546)
(20511)
(19758)
研究所(18005)
(17809)
(17359)
中心(15589)
(14531)
(14522)
师范(14349)
财经(14322)
农业(13584)
业大(13570)
(13077)
北京(12909)
(12657)
师范大学(11952)
经济学(11497)
(11020)
基金
项目(62239)
科学(49444)
基金(46600)
研究(44594)
(41562)
国家(41210)
科学基金(34674)
社会(30676)
社会科(27645)
社会科学(27628)
基金项目(24228)
(22603)
自然(22335)
自然科(21882)
自然科学(21872)
自然科学基金(21539)
教育(20564)
(20393)
资助(18822)
编号(17105)
成果(15666)
(14494)
重点(14365)
(12927)
国家社会(12646)
(12480)
教育部(12447)
课题(12281)
科研(12110)
大学(11912)
期刊
(41184)
经济(41184)
研究(29358)
中国(20305)
学报(18013)
科学(16845)
(16238)
(13701)
大学(13574)
学学(12649)
管理(11862)
教育(11747)
农业(10830)
财经(7604)
(7271)
金融(7271)
(6593)
经济研究(6229)
技术(6172)
(5850)
业经(5519)
(5323)
问题(5252)
世界(4964)
图书(4910)
业大(4820)
社会(4483)
(4209)
农业大学(4140)
人口(4123)
共检索到141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人炳  
由于特殊的政治军事原因 ,1 95 0年前后以青壮年男性人口为主的大批大陆人口迁入台湾 ,导致台湾部分年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性别比偏高使得处在婚龄段的男性人口成婚困难 ,男性终身不婚率高 ,老年离婚男性比例高 ,以及单身老人处境艰难。性别比偏高还导致婚姻年龄的性别差异扩大 ,经济落后地区女性外流严重。性别比失调的社会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空间上的扩散性、年龄上的传递性、社会影响的综合性和问题解决的艰难性等特点。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严正  
本文从教育、延揽、培育、职业训练4 个方面对台湾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与趋向进 行探讨。其中,新竹科学工业园提供多种优惠的政策吸引和培养人才的作法,引为 瞩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南  
出生性别比显著升高及其将要引出的后果,早已为学术界和政府所关注。本文选用最近数据资料,对高出生性别比及其带来的“初婚市场失衡”、“无男孩负担比”等问题作了定量分析,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对实际工作部门有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启五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台湾的政治社会中围绕“是否要实施节制生育”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这场论战最终在1969年以台湾“人口政策纲领”的颁布和“家庭计划”正式实施而告一段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震  马茜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已经持续40余年,预计到2050年左右才能恢复正常。长达70年的出生性别比转变对中国人口和社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往研究主要集中探讨性别失衡问题,对出生性别比升高加剧人口老龄化的关注较少。为此,利用新近估计的中国出生性别比、生育率和死亡率数据,借助人口模拟预测和稳定人口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出生性别比转变的人口老龄化后果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出生性别比上升不仅会减少女婴出生数,还会减少男婴出生数,由此造成人口规模的下降并加剧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引导出生性别比尽快回归正常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继续加强出生性别比治理可以在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宝昌,罗伊  
本文试图以现有的统计资料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就我们目前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的认识作一个总体归纳,来考察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现象(1)在什么时候发生,(2)在什么地方发生,(3)在什么人群中发生,(4)怎样发生,(5)为什么会发生,以及(6)应怎么来解决。尽管重点是讨论中国大陆的情况,本文也将涉及我国台湾省和韩国的有关情况,因为在这两个人口中也出现了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类似情况。这种比较将有助于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讨论的深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爽  
由于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台湾的人口婚姻状况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与模式。与大陆地区相比,台湾的年轻人更倾向于晚婚、人口的不婚比例偏高、离婚现象相对普遍、已婚有配偶比重较低,而丧偶情况复杂。但在夫妇年龄差、离婚率变动趋势、新郎新娘受教育程度匹配模式等方面,两地也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老年人的不婚与离婚、婚姻市场的“婚姻拥挤”、离婚率的持续攀升,是目前台湾面临的主要人口婚姻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有年  
1988年6月,台湾当局通过,“政纲政策案”对人口政策作了重大的调整,改变以往节制生育的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柴松林  
一 迈向高龄化社会 中国台湾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由于社会发展落后,公用设施欠缺、营养不良、天灾频仍、瘟疫流行,因而人口死亡率高、人口的平均寿命甚短,再加上出生率高,平均年龄低,因之老年人口所占比率很低。但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德福  桂华  
基于一起由行政力量主导的大规模农地流转案例,分析大规模农地流转分别在经济层面与社会层面产生的后果,以及对农民生活与乡村治理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从经济效果看,在从事粮食种植的条件下,大规模雇工经营不如中等规模的家庭经营效益高;土地流转将更多农民推向劳动力市场,改变了农民家庭经济生活方式。从社会效果看,它切断了自发流转形成的农户循环,消解了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对农村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菊华  刘轶锋  王苏苏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中国社会形成了巨大冲击。文章利用宏微观数据,系统梳理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社会与文化、社区治理和家庭福祉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持续近40年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文化形态和公共政策都发生了诸多改变;社区服务供给和社区治理的复杂性也日渐提高;家庭养老资源日益萎缩,护理员面临总量短缺和结构失衡,照护活动给照料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负向溢出效应。尽管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了诸多改变,但应乐观、科学辨证地审视这一现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为老服务体制机制、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真正让老年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陶志琼  
本文以美国的一些“不良教育研究”为例,介绍分析了美国学者有关“不良教育研究”的省视与反思,揭示了“不良教育研究”中的政治投机现象和虚假的“科学性”外观,提出教育研究必须注重研究的价值前提假设,注意研究的社会意义和社会责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升  
基层政府受政绩逻辑和土地财政制度影响,吸引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这为逐利的资本进入农村宅基地领域提供了空间。依据"地随房走"原则,资本通过占有房屋所有权的方式占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从而打破了现有宅基地制度中无偿性、公平性和身份性原则,导致农村宅基地资本化。同时资本以房屋所有权取代了村集体的宅基地使用分配权,以新的"国家—资本—村民"结构代替原有的"国家—村集体—村民"结构,结果分离了住房保障领域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导致农村宅基地的去福利化和国家治理的内卷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