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40)
- 2023(12574)
- 2022(10924)
- 2021(10512)
- 2020(8812)
- 2019(20706)
- 2018(20319)
- 2017(38990)
- 2016(21318)
- 2015(24213)
- 2014(23911)
- 2013(23956)
- 2012(22190)
- 2011(20156)
- 2010(19745)
- 2009(18121)
- 2008(17602)
- 2007(15050)
- 2006(13176)
- 2005(11776)
- 学科
- 济(86295)
- 经济(86190)
- 管理(57122)
- 业(53843)
- 企(44069)
- 企业(44069)
- 方法(40834)
- 数学(35684)
- 数学方法(35316)
- 中国(24740)
- 农(21770)
- 学(20086)
- 财(19903)
- 贸(18274)
- 贸易(18265)
- 易(17852)
- 业经(17746)
- 地方(15352)
- 制(15055)
- 农业(14444)
- 和(13977)
- 环境(13351)
- 理论(13293)
- 银(12808)
- 银行(12752)
- 融(12647)
- 金融(12646)
- 技术(12545)
- 行(12233)
- 务(11785)
- 机构
- 大学(308293)
- 学院(301436)
- 济(124967)
- 经济(122531)
- 管理(118013)
- 研究(110071)
- 理学(102669)
- 理学院(101489)
- 管理学(99777)
- 管理学院(99265)
- 中国(81034)
- 科学(68680)
- 京(67490)
- 所(56301)
- 财(53805)
- 研究所(51905)
- 农(51692)
- 中心(47823)
- 业大(46801)
- 财经(43948)
- 北京(43443)
- 江(41265)
- 农业(41070)
- 经(40319)
- 院(39960)
- 范(39768)
- 师范(39317)
- 经济学(38287)
- 经济学院(34521)
- 州(33461)
- 基金
- 项目(211215)
- 科学(165179)
- 基金(154827)
- 研究(151572)
- 家(137194)
- 国家(136137)
- 科学基金(114960)
- 社会(95213)
- 社会科(90169)
- 社会科学(90142)
- 基金项目(81684)
- 省(78816)
- 自然(75804)
- 自然科(74031)
- 自然科学(74008)
- 自然科学基金(72700)
- 教育(68607)
- 划(68506)
- 资助(65086)
- 编号(59858)
- 成果(49132)
- 部(47723)
- 重点(47659)
- 发(44970)
- 创(43497)
- 课题(41490)
- 科研(40899)
- 创新(40690)
- 教育部(40532)
- 国家社会(39706)
- 期刊
- 济(131534)
- 经济(131534)
- 研究(91463)
- 中国(55722)
- 学报(52475)
- 科学(47950)
- 农(46442)
- 管理(43058)
- 大学(39070)
- 财(38034)
- 学学(36654)
- 农业(33159)
- 教育(32260)
- 技术(23913)
- 融(23703)
- 金融(23703)
- 经济研究(22074)
- 财经(21220)
- 业经(18990)
- 经(18168)
- 业(18101)
- 问题(17367)
- 图书(16338)
- 贸(15420)
- 世界(15119)
- 科技(14793)
- 理论(14638)
- 技术经济(14249)
- 国际(14090)
- 版(13830)
共检索到439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树茁
中国、韩国和印度北部具有相似的家族制度和婚姻体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低下的妇女地位和对女性的歧视。本文从家庭相对资源约束角度,以这三个国家的家族制度、婚姻体系和在1920~1990年社会历史中使家庭处于严重资源约束的重大事件为背景,研究性别歧视对婚姻市场的影响和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及后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姜全保 李晓敏 Marcus W.Feldman
目前,中国的男性婚姻挤压及其后果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大部分研究把婚姻挤压归结于性别结构因素,而忽略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因素,还有些研究考察年龄结构贡献的方法存在一些不足。文章构建了婚配性别比及其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分解方法,并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及预测数据,研究了中国2010~2050年婚姻挤压中年龄结构因素和性别结构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2010~2020年婚姻挤压以年龄结构因素为主导,2020~2034年性别结构因素的作用增强,而年龄结构因素减弱。2034~2045年,男性过剩主要是性别结构因素作用的结果,年龄结构因素不起作用或者起到减缓男性过剩的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友华,米勒·乌尔里希
针对建国以来婚姻挤压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考察与分析 ,讨论各人口学因素对婚姻市场均衡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 :受 70年代以来生育率下降与 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双重挤压 ,使原本就存在的男性婚姻挤压矛盾趋于激化 ,预计在 2 0 1 0年后将经历几十年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因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异而引发的婚姻挤压矛盾的地区间转移将不可避免 ,并对社会稳定等构成严重的威胁。
关键词:
婚姻市场 婚姻挤压 性别比 指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潇 祝颖润 阚兴龙
文章构建分城乡离散型未婚人口发展方程,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预测2011~2060年分城乡未婚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利用婚配性别比测度2010~2060年城乡大龄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强度,分解未婚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夫妇年龄差婚配模式城乡差异对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城乡差异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2010~2060年中国大龄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城乡差异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波动变化趋势,未婚人口性别结构城乡差异对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城乡差异的影响较大。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缓解城乡未婚男性婚姻挤压;乡—城人口转移加剧未婚男性婚姻挤压的城乡差异。建议政府尽快做好配套措施提高全面两孩政策效果,高度重视乡—城人口转移对农村男性婚姻挤压的影响。
关键词:
婚姻挤压 乡—城转移 城乡差异 全面两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果臻 李树茁 Marcus W.Feldman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出生性别比队列陆续进入婚姻市场,中国男性婚姻挤压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文章使用人口普查数据,采用人口学分析方法研究当前中国男性婚姻挤压模式的变动规律,试图完善现有的婚姻挤压理论。研究发现,从时期角度分析,当前中国男性婚姻挤压主要表现为农村地区的超低初婚水平的挤压模式,农村男性初婚概率的年龄分布受挤压明显且平均初婚年龄的变动出现停滞,男性婚姻挤压区域分布相对集中并已出现扩散趋势。从队列角度分析,农村未婚男性受初婚概率偏低和死亡概率偏高的双重挤压,其终身结婚期待率在各个年龄段均低于城镇男性,成婚期望年数则均高于城镇男性,说明农村地区实际婚姻挤压程度比时期指标所反映的更加严重。当前农村男性婚姻挤压状况可能构成未来中国男性总体的婚姻挤压态势。最后,文章给出了当前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年龄的测度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国芬
一择偶的年龄偏好与婚姻挤压择偶是在一个男女都互为对方扮演供给者与需求者双重角色的"市场"中进行的。对个人的配偶选择来说,"婚姻市场"既为择偶提供机会与可能
关键词:
配偶选择 择偶标准 双重角色 比例失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炜红 张俊良
文章基于中国台湾1970~2014年的人口数据,运用理论男婴富余比与婚配性别比法,测算台湾地区婚姻挤压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70~2014年台湾地区的婚配性别比MR值逐年增大,同时,理论男婴富余比呈小幅度上升的走势,表明未来台湾地区的男性婚姻挤压也呈上升趋势。中国台湾与大陆的比较分析表明,1987~2013年台湾地区的理论男婴富余比小于大陆值,但婚配性别比MR值高于大陆值。文章利用台湾地区和大陆历年的出生性别比,检验宏观人口因素对未来初婚市场婚姻挤压的影响,发现婚姻匹配是个体主观偏好和客观婚姻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宏观的性别和年龄结构是影响婚姻挤压的前置因素,个体的家庭与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基础、工作情况等社会资本才是影响婚姻挤压的根本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韦艳
利用陕西省五普数据,本文借助于模型生命表和平均期望寿命增长模式,对陕西省未来50年人口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同时从人口数量匹配的角度,定量分析比较了同龄性别比和相对性别比,来考察陕西省未来婚姻市场挤压程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华
婚姻挤压是指由于适婚男女性别比失衡导致其中一种性别的人口无法找到配偶的现象。我国农村婚姻挤压主要挤压的是适婚男性农民,它包括宏观层面的性别挤压、中观层面的梯度挤压和微观层面的竞争挤压等机制。其中,性别挤压机制挤压的主要是农村中的适婚男性,而农村适婚女性较少被挤压;梯度挤压机制挤压的是作为婚姻市场低洼地带的自然和经济条件落后地区的适婚男性农民,而作为婚姻市场优势地带的自然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适婚男性农民被挤压得较少;竞争挤压机制挤压的主要是在婚姻市场低洼地带内部的婚姻市场竞争中无法支付高额婚姻成本的适婚男性,而该地区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适婚男性被挤压的程度相对较低。农村适婚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后果最终由处于婚姻市场低洼地带的底层家庭的适婚男性承担,他们最容易成为农村找不到配偶的"光棍"。
关键词:
性别失衡 梯度挤压 婚姻成本 光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龙
为解决严重的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我国当下应该尽快制定《反就业性别歧视法》。该法以保护"女性的平等就业权"作为根本宗旨,并设立"反就业性别歧视委员会"。此外,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最终形成以《宪法》为最高依据,以《反就业性别歧视法》为核心,以《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辅助的合理的法律体系,保障男女的就业平等和男女的全面平等,从而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与和谐之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姜向群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郭凤鸣 张世伟
本文将东北城市劳动力按受教育程度划分为三个群体,应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和反事实分析方法在个体水平上度量了每个群体中的工资性别歧视程度,并通过比较群体间和群体内部的工资歧视程度分析了教育对工资性别歧视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所有受教育群体中,均存在针对女性的工资歧视;随着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工资性别歧视不断缩小;在所有受教育群体中,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工资性别歧视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政府在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就业制度和工资制度的同时,通过发展教育提升女性人力资本水平,将有助于缓解工资性别歧视和缩小工资性别差异。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陈霄 叶德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提高,信贷发放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逐渐引起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网贷平台"人人贷"2012年3月~2014年12月期间的170817笔订单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互联网借贷中性别歧视的存在性及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条件下:(1)性别的风险倾向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女性的借款违约率相比男性低38%;(2)性别差异与借款可获得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影响,说明女性借款人在中国互联网借贷市场中受到了非理性的偏好歧视;(3)单身女性的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娅婷 靳小怡 杜海峰
中国的男性婚姻挤压问题,已成为目前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之一,给包括不同婚姻状态下男女两性在内的社会各群体的安全感均带来不利影响,成为影响人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从个人微观层次分析婚姻挤压下农村各群体的安全感现状及婚姻挤压对不同年龄和地区的农村男性安全感的影响发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的安全感最低,婚姻状况对个人的安全感具有显著影响,婚姻挤压对男性安全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代差异以及地区差异。提高中国农村各群体的安全感需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各群体的生存状况,统筹解决性别失衡引起的婚姻挤压问题,从国家政策与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金霞 吕康银 张丽
性别歧视带来的性别收入差异一直备受关注。文章基于吉林省1990-2010年间三期妇女地位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吉林省的性别工资差异问题,并运用Oaxaca-Blinder对性别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文章对20年间吉林省的性别收入差异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性别分割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一直存在的一种现象,性别收入差距总体趋势在扩大;个体特征差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性别收入差异,现阶段性别收入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劳动者本身的人力资本水平引起的,是正常合理的范围;歧视仍然是造成性别收入差距的一个原
关键词:
性别收入 收入差距 性别歧视 人力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