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12)
- 2023(3007)
- 2022(2391)
- 2021(2224)
- 2020(1897)
- 2019(3779)
- 2018(3676)
- 2017(6265)
- 2016(3364)
- 2015(3887)
- 2014(3830)
- 2013(3837)
- 2012(3599)
- 2011(3207)
- 2010(3254)
- 2009(2773)
- 2008(2669)
- 2007(2499)
- 2006(2165)
- 2005(2053)
- 学科
- 管理(14260)
- 业(14157)
- 济(14125)
- 经济(14114)
- 企(11844)
- 企业(11844)
- 技术(10604)
- 方法(6900)
- 数学(6070)
- 数学方法(6025)
- 技术管理(5863)
- 中国(4222)
- 农(3646)
- 学(3310)
- 业经(3221)
- 农业(2873)
- 财(2809)
- 新技术(2547)
- 高新(2539)
- 高新技术(2539)
- 贸(2410)
- 贸易(2403)
- 易(2368)
- 理论(2357)
- 产业(2339)
- 地方(2215)
- 制(2203)
- 划(2158)
- 人事(2096)
- 人事管理(2096)
- 机构
- 大学(51094)
- 学院(50592)
- 济(20927)
- 管理(20527)
- 经济(20490)
- 研究(17859)
- 理学(17726)
- 理学院(17516)
- 管理学(17213)
- 管理学院(17115)
- 中国(13000)
- 科学(11450)
- 京(11343)
- 所(9243)
- 农(9145)
- 中心(8693)
- 业大(8573)
- 江(8517)
- 研究所(8474)
- 财(8225)
- 技术(7995)
- 农业(7137)
- 北京(7129)
- 范(6784)
- 院(6704)
- 师范(6688)
- 省(6576)
- 财经(6454)
- 州(6437)
- 经济学(6403)
- 基金
- 项目(36882)
- 科学(29399)
- 基金(26849)
- 研究(26226)
- 家(24371)
- 国家(24210)
- 科学基金(20633)
- 社会(17109)
- 社会科(16326)
- 社会科学(16323)
- 省(14495)
- 基金项目(14333)
- 自然(13340)
- 自然科(13098)
- 自然科学(13098)
- 自然科学基金(12868)
- 教育(12454)
- 划(12269)
- 资助(10647)
- 编号(9745)
- 重点(8649)
- 创(8594)
- 部(8356)
- 创新(8150)
- 发(7901)
- 国家社会(7605)
- 教育部(7123)
- 课题(7100)
- 科研(7094)
- 成果(7054)
共检索到80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雅馨 程延园 何勤 邱玥
为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员工工作认同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文章以“基于任务的模型”和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利用北京市100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型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冲击程度对员工工作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感知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性别调节了工作条件感知与员工工作认同之间的关系,即在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影响下,与男性相比,工作条件感知变化越明显,女性对工作的认同越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林辉 钱圆圆 周慧琳 董直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新的职业场景不断涌现,新旧职业更替也日趋频繁。但现有文献并未关注人工智能引致的职业变迁方向,以及技术冲击下的职业平等性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国职业变迁典型化事实的基础上,采用微观调查数据检验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变迁过程中的作用,从职业类型、任务属性和职业技能等方面,识别人工智能引发的职业变迁方向;从职业收入、就业稳定性、工作满意度以及职业地位等维度,探究人工智能对不同技术复杂度职业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诱发职业变迁,引致劳动者从传统职业转向新职业和数字职业,也会重塑职业任务属性,促使任务向非繁重、精简化和自由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再技能化”效应会拓展职业技能宽度,而其“去技能化”效应则会降低技能深度;人工智能技术也会推动职业地位向上流动,但对不同技术复杂度职业的工资收入、工作稳定性与满意度会产生差异化影响,进而对职业平等性形成冲击。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变迁方向 职业平等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占美松 高祯憬 康均 高军
人工智能极大地提高了财产和物资的技术属性,但无论其怎么发展,也改变不了私人占有财产之人性本源,人类永远需要会计协调彼此间的利益关系,以促进其分工与协作,因此,会计不会消亡。高新技术会导致企业的交易和业务越来越复杂,也会导致组织会计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发生变化,其业务处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人类可能需要利用人工智能修正会计的不足,故会计的各个方面将呈现出新的特点。总体上,智能化和大数据化不是会计特别是财务会计的终点,而是其新的起点,会计将进入崭新的时代,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会计 协作 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邹勇 周艳榕 黄启新
依据资源保存理论,探讨员工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行为策略、发生机制及其边界条件。采用多时点、多来源方法收集305名领导与下属配对数据,使用阶层回归分析数据。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诱发员工的主动学习行为;(2)工作不安全感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员工的主动学习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3)主动性人格正向调节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通过工作不安全感对主动学习行为产生的间接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楠 卢洪友 余锦亮 陈隆近
识别不同群体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与方式,是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和建立广泛环保合作体系的基础。基于中国强制退休政策这一外生的准自然实验,构造模糊断点回归模型,检验退休冲击对老年人环保偏好的影响。研究表明:退休对老年人环保偏好有负向影响;退休冲击降低了男性的环保支付意愿、环保合作行为和环境关心,且对男性的影响大于女性。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心理、身体健康冲击,身份转变以及不完善的社保制度导致老年人在退休后降低环保偏好。据此,可以认为,有针对性地进行环保宣传与教育、社区组织传递环境信息、退休制度灵活化以及建立环境治理的参与保障体系,是建立多元化环境公共治理机制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环境公共治理 退休冲击 环保偏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丽文 李少帅
人工智能在创造巨大经济价值、引领产业变革同时也引发众多风险。从信任角度看,诸多风险问题都与技术信任密切相关,且风险情景下技术信任更加复杂并充满挑战。本文梳理提炼既有技术信任文献,从主导范式、能动主体、核心愿景、规制体系4个维度构建人工智能技术信任机制模型。研究发现:责任式创新能够为风险情景下的技术信任提供方向指示和行为准则并成为主导范式;技术信任核心愿景包括技术可用性、可靠性、可知性、可控性和可追责;技术信任机制建立需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以法律为保障的风险防控体系和以伦理为导向的社会规范体系成为技术信任规制体系两大支柱。技术信任机制运行可概述为在责任式创新范式指引下,能动主体通过多元化协同塑造值得信赖的治理群落,核心愿景通过相互联结形成安全负责的技术体系,规制体系通过彼此融合提供刚柔并济的环境保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金容 孙诚
人工智能时代,以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引发了产业领域的深刻变革。在人工智能发展浪潮的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失业和全面性失业并存的困局,职业岗位的形式和秩序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加快推动人才培养目标跃升,推动培养方式走向个性化定制,推动教学模式走向人机交互。针对当前高职教育在培养理念、培养方式、培养规格、培养载体、师资力量等与人工智能相脱节的问题,应从理念重塑、教育技术置换、教育要素优化配置、延展学习场域、加强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着手,实现人才培养升级,满足人工智能时代产业与职业变革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冲击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杜秀秀 李佳轩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在颠覆内容生产行业的同时,也驱动着各行各业的变革与发展。探索AIGC对图书馆服务的冲击和在图书馆的应用,对于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AIGC底层技术的演化和嬗变,以及AIGC与智慧图书馆历史渊源的分析,探讨AIGC对图书馆服务冲击的理论逻辑,进而提出AIGC应用于图书馆的前景展望。[结果/结论] AIGC对图书馆服务的冲击包括三个方面:服务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服务内容由普适性向个性化转变、服务效果由智能化向智慧化转变。AIGC在图书馆的应用将加速智慧图书馆的实践落地,具体包括6个方面:信息检索、知识组织、参考咨询、特殊群体服务、阅读推广、用户培训。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薛飞 刘家旗 付雅梅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并赋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利用2006—2019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与碳排放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当人工智能技术达到一定阈值后,其碳减排效应逐渐凸显;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碳减排;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人工智能技术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而在中部地区,人工智能技术对碳排放发挥持续促进作用。因此,在推进“双碳”目标过程中,需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正确引导人工智能在碳减排领域的研发应用,针对不同区域实际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毅 吴瑶 谭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应用领域的逐步拓展,它对于依赖网络媒介的成人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进学习体验、完善学习评价方式,还将进一步推动个性化学习从理念走向实践。全面总结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学习中的成功案例,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成人学习的影响和作用,并进一步指出了未来的影响趋势,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成人教育 个性化学习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广路 王皓天
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对员工职业发展构成威胁,从而降低员工职业满意度。然而,现有研究尚未探究上述现象及其发生机理。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考察人工智能冲击意识对员工职业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基于353份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冲击意识负向影响职业满意度。工作压力在人工智能冲击意识与职业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学习目标导向负向调节人工智能冲击意识与工作压力的关系、工作压力与职业满意度的关系以及人工智能冲击意识与职业满意度之间经由工作压力的间接关系。然而,规避目标导向和证明目标导向正向调节工作压力与职业满意度的关系以及人工智能冲击意识与职业满意度之间经由工作压力的间接关系。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厘清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员工职业发展的影响,也能启发员工如何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冲击,指导组织如何采取措施提升员工职业满意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广路 王皓天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推动企业实施相应变革来提高运营效率,但是由于人工智能对传统工作存在替代风险,员工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和支持意愿对企业变革成功有重要影响。基于相关理论,文章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解释技术冲击意识对员工变革支持意愿的影响机制。256份样本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冲击意识负向影响员工的变革支持意愿;组织自尊在技术冲击意识与员工变革支持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威胁感知调节技术冲击意识与组织自尊之间的关系;威胁感知调节技术冲击意识通过组织自尊对变革支持意愿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对组织顺利推动人工智能变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宋凡 龚向和
人工智能只能赋能教师教学,不可能替代教师行使教学权。从权利的生成逻辑来看,教师教学属于公共性、专业性与法定性相统一的权利,替代型人工智能教学论者所倡导的完全替代型教学与部分替代型教学存在着权利主体公共性缺失、专业义务履行不能与法律责任承担不能的法治困境,故而不应对教师教学权产生实质性冲击。但人工智能却可能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使得教师教学发生内部技术性替代,进而导致部分教师丧失教学权。为了保障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教学权利,应构建起教师智能教学权主体性的法律保障体系,加强对教师行使智能教学权条件与能力的保障力度,并为教师保留一定的智能教学方式自主选择空间。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教学权 权利属性 赋能教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成为
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开展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汪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863;计划智能计算机系统专家组组长)1986年,我国的863高技术计划正式启动了,并把“智能计算机系统”列为信息领域的主题之一。1987年初,成立了863计划信息领域专家委员会,不久...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爱清 朱凯达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税收风险管理的创新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技术平台和创新性思路。"人工智能+税收风险管理"在税务稽查筛选中极具优势,文章选择Bagging和SVM两种计算机算法预测逃税模型,构建了预测指标,快速且精确地对实例进行聚类,将出现明显异常的小类识别为异常,判断其存在税收风险。该模型可在税务稽查中筛选重点企业和可疑业务,以减少税收流失风险,提高税务稽查命中率。人工智能与税收风险管理的结合必将是未来提高税收风险管控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税收风险 风险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