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5)
- 2023(8875)
- 2022(7213)
- 2021(6529)
- 2020(5175)
- 2019(11175)
- 2018(10546)
- 2017(19287)
- 2016(10695)
- 2015(11373)
- 2014(10792)
- 2013(10394)
- 2012(9583)
- 2011(8516)
- 2010(8265)
- 2009(7583)
- 2008(7246)
- 2007(6408)
- 2006(5618)
- 2005(4929)
- 学科
- 济(38320)
- 经济(38268)
- 管理(28045)
- 业(27133)
- 企(20740)
- 企业(20740)
- 方法(16445)
- 数学(14645)
- 数学方法(14487)
- 农(12861)
- 中国(11149)
- 学(10822)
- 财(10236)
- 业经(9703)
- 贸(9359)
- 贸易(9355)
- 易(9145)
- 农业(8933)
- 制(7707)
- 地方(7231)
- 环境(6749)
- 银(6573)
- 技术(6568)
- 银行(6504)
- 行(6151)
- 融(6089)
- 金融(6086)
- 务(6039)
- 财务(6032)
- 财务管理(6012)
- 机构
- 大学(150620)
- 学院(150450)
- 研究(58026)
- 济(57875)
- 经济(56778)
- 管理(52735)
- 理学(46509)
- 理学院(45897)
- 管理学(44828)
- 管理学院(44604)
- 中国(41507)
- 科学(40987)
- 农(40853)
- 农业(33033)
- 业大(32499)
- 京(32222)
- 所(31903)
- 研究所(29793)
- 中心(25516)
- 财(24404)
- 江(22577)
- 农业大学(21878)
- 院(21519)
- 省(20261)
- 财经(19903)
- 北京(19802)
- 科学院(18695)
- 室(18567)
- 经(18360)
- 范(18054)
- 基金
- 项目(113115)
- 科学(87241)
- 基金(82362)
- 家(77594)
- 国家(76950)
- 研究(72131)
- 科学基金(63241)
- 社会(46143)
- 省(45068)
- 自然(44368)
- 社会科(43674)
- 社会科学(43661)
- 基金项目(43651)
- 自然科(43337)
- 自然科学(43319)
- 自然科学基金(42583)
- 划(39070)
- 资助(32541)
- 教育(32298)
- 重点(26392)
- 编号(26200)
- 计划(25070)
- 发(24711)
- 创(24104)
- 部(23537)
- 科研(22875)
- 科技(22861)
- 创新(22581)
- 业(21801)
- 国家社会(19681)
共检索到213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睿彬 胡晓 刘彤 严善春
为研究东北红豆杉的性别、树龄和叶龄与其组成抗性的相关性,分别对东北红豆杉不同性别(雌雄)、胸径(40~50 cm、60~70 cm,DHB)和叶龄(1、2、3年生)针叶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胰蛋白酶抑制剂(TI)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的活性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胸径和叶龄对PAL、PPO、POD、TI和CI的活性影响差异显著(P<0.05)。东北红豆杉雄株1、2年生叶内TI活性显著高于雌株(P<0.05),东北红豆杉雌株针叶内CI的活性显著高于雄株(P<0.05),TI和CI在东北红豆杉雌雄株内的活性...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性别 胸径 叶龄 组成抗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慧珍 刘珊珊 李杉 王兴昌
【目的】雌雄异株树种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量化雌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究东北红豆杉两性植株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为该种群的生态保护与恢复途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天然成年的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4年生的针叶和枝条,分析其碳(C)、氮(N)、磷(P)含量及碳氮比(C∶N)、碳磷比(C∶P)与氮磷比(N∶P),采用标准主轴回归斜率检验同一器官两两元素之间、针叶与枝条同一元素的异速或等速增长关系。【结果】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C、N、P含量及C∶N、C∶P与N∶P的范围分别为470.25~506.75、459.73~506.13,16.17~22.47、6.85~16.02,1.33~2.51、1.00~2.61 mg·g~(-1),22.12~30.13、31.16~68.20,198.64~357.63、178.74~475.55和8.98~12.24、5.98~7.14。除了当年生针叶C、4年生针叶C、P含量和N∶P、2年生枝条P含量和C∶P及3年生枝条C含量外,东北红豆杉同一年龄针叶或枝条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在雌雄植株间差异不显著(P> 0.05)。针叶或枝条N与P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雌雄东北红豆杉针叶或枝条化学计量模式没有出现明显的性别二态性,针叶N与P含量、针叶与枝条N(或P)含量变化速率存在不协调关系,针叶或枝条均受到一定程度的N限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慧珍 刘珊珊 李杉 王兴昌
【目的】雌雄异株树种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量化雌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究东北红豆杉两性植株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为该种群的生态保护与恢复途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天然成年的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4年生的针叶和枝条,分析其碳(C)、氮(N)、磷(P)含量及碳氮比(C∶N)、碳磷比(C∶P)与氮磷比(N∶P),采用标准主轴回归斜率检验同一器官两两元素之间、针叶与枝条同一元素的异速或等速增长关系。【结果】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C、N、P含量及C∶N、C∶P与N∶P的范围分别为470.25~506.75、459.73~506.13,16.17~22.47、6.85~16.02,1.33~2.51、1.00~2.61 mg·g~(-1),22.12~30.13、31.16~68.20,198.64~357.63、178.74~475.55和8.98~12.24、5.98~7.14。除了当年生针叶C、4年生针叶C、P含量和N∶P、2年生枝条P含量和C∶P及3年生枝条C含量外,东北红豆杉同一年龄针叶或枝条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在雌雄植株间差异不显著(P> 0.05)。针叶或枝条N与P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雌雄东北红豆杉针叶或枝条化学计量模式没有出现明显的性别二态性,针叶N与P含量、针叶与枝条N(或P)含量变化速率存在不协调关系,针叶或枝条均受到一定程度的N限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健 严善春 王琪
为研究植物营养与其抗性的关系,对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在不同结实情况下针叶内PAL、PPO、TI和CI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落叶松都表现为在结实量较少或无时,其防御酶及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较高,且与结实量中等或结实量较多时的防御酶及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落叶松抗虫性的强弱与其结实量有直接的关系,但与种类关系不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彤 王琛 徐璐 周志强 张玉红
为探究氮素在东北红豆杉幼苗培育中的作用,以6年生东北红豆杉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施氮法研究尿素、硝酸钠和硫酸铵3种氮素形态在3个氮浓度(0.5、1.0、1.5 g/L)下幼苗的生长、叶片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幼苗的生长量较对照组幼苗(CK)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 g/L尿素处理幼苗的效果最好,枝生长量比CK提高了39.1%,达极显著水平(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红 严善春
在柳蛎盾蚧的未危害期(5月末)、危害盛期(6月末)、危害弱期(7月末)、危害末期(8月末),测定高抗类[什锦丁香等7种(品种)]、中抗类[西南丁香等3种(品种)]、易感类[紫丁香等2种]、高感类(红丁香)13种(品种)丁香叶中的POD,SOD,CAT,PPO,PAL,TI和CI7种防御蛋白的活性。结果表明:危害时期,丁香种(品种)对丁香防御蛋白活力有极显著影响(P<0.01)。POD活性,在危害盛期,在高抗、中抗类丁香中均显著升高(P<0.05),而在易感、高感类中应激滞后,即分别在危害弱期和危害末期升高。CAT在易感类和高感类丁香防御上起主导作用,其活性在危害盛期显著升高,而中抗和高抗类未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卞方圆 苏磊 苏建荣 刘万德
本研究对云南省马关县的6年生云南红豆杉人工林进行了采收主干及其上部枝叶、保留主干采收其上部枝叶、保留主干采收其下部枝叶3种采收方式下3个采收强度的试验,通过1年的持续观察,以不采收枝叶的植株为对照,分析了枝叶采收对云南红豆杉叶构件数量及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采收方式均有随着采收强度的增加落叶量增多的现象,同时老叶落叶率随时间的推移呈递增趋势;采收可以促进新叶数量的增加,但是采收上部枝叶比采收下部枝叶对促进新叶数量增加的效果更明显;采收降低春叶密度,提高秋叶密度,新叶总体密度并没有随采收处理的不同而表现出显著差异;叶净增加量随3种采收方式的采收强度增强而增加。为收获更多的枝叶,提高来年枝...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枝叶采收 叶构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肖璐 刘宪虎 刘继生 李美善 许明子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及保健价值(杨波等,2007)。红豆杉属植物种群竞争力弱,天然更新缓慢和地理分布局限等客观因素,导致其处于濒危状态,1999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叶水英,2006)。红豆杉属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性别 RAPD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雅琪 王丽云 袁小军 周幼成 钟秋平 厉月桥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和开花特性的影响,为优化栽培方式、提高种子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3年生南方红豆杉雌株为研究材料,连续3次叶面喷施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生长调节剂,通过测定叶片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和统计标准枝上生殖枝比例和大孢子叶球数量,分析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的影响规律。【结果】叶面喷施1 500 mg·L~(-1)多效唑、450 mg·L~(-1)矮壮素和2 000 mg·L~(-1)复硝酚钠均能有效促进南方红豆杉的大孢子叶球数量(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彤 崔海娇 吴淑杰 祝佳媛 周志强
以4年生东北红豆杉为材料,研究了全光照(FL)、50%全光照(L1)、30%全光照(L2)和15%全光照(L3)4种光照条件下东北红豆杉幼苗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L2条件下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最高,全光照使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显著减少;L3条件下的叶绿素a/b值最低为2.203,显著低于正常值。3种遮荫条件下的东北红豆杉幼苗的光响应曲线趋势基本一致,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缓,L2幼苗的Pn最高,L3次之,L1最低;FL幼苗在PAR>1000μmol/(m2·s)时Pn出现明显下降。L2条...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光照条件 光合作用 荧光特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博超 周志强 李威 刘彤
以盆栽4年生东北红豆杉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东北红豆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光合特性对光强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80%±5%与土壤含水量50%±5%处理下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以及保护酶活性均无明显差异,而土壤含水量在20%±5%时,东北红豆杉幼苗前14d内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没有明显变化,14d后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保护酶SOD和P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与土壤含水量80%±5%和50%±5%条件下差异显著。从光合响应曲线中可以看出,较高的水分条件对东北红豆杉幼苗影响不大,但干旱胁迫使表观量子效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杰 龙婷 杨蓝 王寅 徐超 李景文
【目的】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对于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物种分布研究仅限于模型使用没有提出明确的评价方法,而传统生境质量评价依赖于经验评分而易造成主观偏差。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研究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东北红豆杉的生境适宜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响应关系,以期为东北红豆杉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物种个体多度作为生境适宜性指示因子,使用模糊数学构建单因子评价函数,通过HSI模型计算生境适宜性指数并绘制生境适宜性空间分布图。【结果】气候评价因子按熵信息重要性排序为最小月降水量>年平均温>夏季平均温>平均温度日较差;地形评价因子重要性排序为坡向>坡位>坡度>海拔。模型评价检验结果准确率为6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模型预测显示东北红豆杉分布区面积狭小且破碎化严重,生境斑块面积多在1.39~2.78 km~2;高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吉林省东部、黑龙江省东南部,面积约为41 300 km~2;低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吉林省东南部,面积约为62 800 km~2。【结论】利用模糊数学结合HSI模型研究环境变量与东北红豆杉多度间关系,可用于评价生境适宜性。模型预测结果一定程度地反映了物种高、低生境适宜区的空间格局,可为制定物种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磊 苏建荣 刘万德 李帅锋
对全光照、林隙、林冠3种光照环境下6年生云南红豆杉的构型和叶水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的构型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存在显著的可塑性变化,叶构件的水分特征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全光环境下的云南红豆杉树体高大、树冠开阔,圆满度为0.97(约为林冠下的两倍);全光下的总体分枝率为8.57,显著大于林隙的6.40和林冠下的4.81;全光中的1级枝长度、枝倾角、叶倾角等构型指标都显著大于林隙和林冠下的;3种光环境下各枝级的叶片分配存在明显的差异,全光下枝条的叶片数量是林隙的2.77倍,是林冠下的6.88倍,但它们都是1级枝的叶最多;叶构件的水分饱和亏缺有随着光照强度减弱而增大的趋势,组织密度、相对含水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礅 孟昭军 严善春
为明确茉莉酸甲酯局部处理林木对落叶松毛虫解毒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3种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 JA,0.01、0.10和1.00 mmol/L)局部处理长白落叶松苗的侧枝,分析不同处理对取食其针叶的落叶松毛虫35龄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3个浓度的Me JA局部处理长白落叶松对松毛虫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酶活变化趋势一致,但未呈浓度依赖关系。各处理组幼虫体内的SOD和POD活性均在第4龄显著高于CK(P0.05);而ACP、AKP和GSTs活性先在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