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
- 2023(952)
- 2022(767)
- 2021(745)
- 2020(615)
- 2019(1410)
- 2018(1280)
- 2017(1992)
- 2016(1663)
- 2015(2013)
- 2014(2060)
- 2013(1651)
- 2012(1520)
- 2011(1466)
- 2010(1361)
- 2009(808)
- 2008(750)
- 2007(586)
- 2006(456)
- 2005(398)
- 学科
- 中国(4591)
- 教育(2294)
- 理论(1989)
- 管理(1933)
- 职业(1739)
- 教学(1652)
- 技术(1649)
- 学校(1519)
- 业(1364)
- 职业技术(1329)
- 学法(1320)
- 教学法(1320)
- 学理(1267)
- 学理论(1267)
- 农(1216)
- 济(960)
- 经济(958)
- 人事(769)
- 人事管理(769)
- 高等(762)
- 农业(754)
- 企(712)
- 企业(712)
- 技术学校(705)
- 高等职业(691)
- 技术教育(624)
- 职业技术教育(624)
- 人口(570)
- 政治(557)
- 思想(546)
- 机构
- 学院(16070)
- 大学(12586)
- 职业(8837)
- 教育(7075)
- 技术(6962)
- 职业技术(6040)
- 研究(5686)
- 范(4784)
- 师范(4770)
- 技术学院(4335)
- 师范大学(3612)
- 科学(3263)
- 所(3251)
- 江(3196)
- 管理(3196)
- 研究所(2972)
- 京(2849)
- 理学(2813)
- 理学院(2720)
- 济(2639)
- 管理学(2569)
- 管理学院(2532)
- 教育学(2524)
- 中心(2419)
- 经济(2417)
- 中国(2357)
- 州(2158)
- 院(2115)
- 北京(1999)
- 教育学院(1894)
共检索到24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凤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性别和职业的视角探讨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与幸福感的关系问题。本文的研究结论为:(1)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政策直接影响居民的幸福感;(2)收入和声望越高的职业,主观幸福感越高;(3)职业女性与男性相比,有较高的“工作幸福感”和较低的“生活幸福感”。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社会保障 收入分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咸桂彩 王玥 金景鲜
采用《整体工作满意度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9省(市)363名中职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职教师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在性别、婚姻状况、教龄、职称和收入水平等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男中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处于平均水平,女中职教师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职教师"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因子受性别、婚姻状况、教龄、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对健康的担心"因子受教龄和收入水平的影响;"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主要受收入水平的影响;(3)中职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
关键词:
中职教师 工作满意度 主观幸福感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佳艺 胡安安
工作中的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以下简称工作幸福感)是指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情感和认知评价。[1]工作幸福感可以拓展员工的智力、生理和社交资源,进而提高工作绩效,增加组织公民行为,并且降低缺勤率和离职率。本文探讨了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包括人格特质因素、外部激励因素和工作特性因素),并且指出了相关研究对管理实践的意义,以及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工作幸福感 积极情感 工作绩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力 沈坤荣
摆脱相对贫困,既是民心所向,又是施政所指。本文基于CFP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当"等效家庭规模"加权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或分城乡)中位数40%时,国民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下降,以此标准识别相对贫困具有政策有效性。相对贫困是一种主观感受,其参照系一般是同类户籍的群体,这种相对剥夺感会给国民的生活信心与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相对剥夺感来源于公共产品匮乏和社会不公经历,相对贫困群体融入社会的努力不能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治理相对贫困,不仅需要强调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体系在供给层面的均等化,更要强调可获性及可获质量的均等化。摆脱相对贫困,应以人民的幸福线为指南,以人民的获得感为评判。
关键词:
贫困 相对贫困 幸福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海成
近年来,幸福经济学的兴起为测算失业的福利影响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学术成果。本文在分析失业影响主观幸福感机制基础上,试图从个体失业、他人失业、失业经历和再就业等四个方面对现有关于失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清晰地刻画出当前这一领域的最新动向和成果。最后,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凤
此文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较系统的讨论。数据来源基于北京市统计局的一项调查。其思路是将诸多变量通过因子分析法归纳为四个主因素,即工作、生活、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通过这四个主因素的关系对影响幸福感的各种关系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其后的结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即现阶段GDP还是影响幸福感的最为重要的指标。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结构方程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佳丽
利用2015年太原市城镇居民的个体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收入、健康与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发现,收入和健康对幸福都有积极的影响,且收入对幸福的影响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途径发生作用,收入不仅能够直接改善人们的幸福状况,而且还能通过影响人们的健康而间接提升其幸福水平。此外,还证实了收入和健康对幸福的影响存在一种替代效应,即健康对幸福的影响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强,收入对幸福的影响随着健康的恶化而减弱。
关键词:
收入 健康 主观幸福感 作用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烨 刘伟
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组织支持、组织承诺及工作绩效等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组织管理领域所热议的话题。本文以我国中西部地区两个省会城市的196名青年公务员作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了青年公务员工作满意度、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对工作绩效都具有显著影响,并且,主观幸福感在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此外,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于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本文所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对于今后改善青年公务员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欧阳一漪 张骥
本文利用cgss2015的调查数据和2015年全国的房价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房价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房价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住房面积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住房产权与居民幸福感显著相关,且拥有房产越多,居民的幸福感越高;房价上涨对有房产的居民来说,增加了资产价值,具有财富效应,但对于房价上涨预期强烈、住房改善需求大、所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的居民来说,仍然会降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价 主观幸福感 住房产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叶秀 宁艳杰
采用社区环境调查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的方式,对北京市城区的457名社区居民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情况(15.6368±3.9625)良好。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社区环境因素。结果表明,"景观优美"、"邻里关系良好"等5个指标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社区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反映了居民对社区环境的需求,有关部门和企业可以根据居民的需求来规划、建设和管理社区,让社区居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关键词:
社区居民 社区环境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蒋奖 秦明 克燕南 应小萍
为了探讨休闲活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休闲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60名员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性别、是否有孩子等人口学变量影响休闲活动;(2)休闲活动对主观幸福感中的正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负性情绪没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
休闲活动 正性情绪 负性情绪 主观幸福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汤舜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拟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生活条件下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参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谐生存的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相应的,作为衡量个人生活质量重要心理指标的主观幸福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新恒 郭继强
现有关于家庭代际居住安排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老年父母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而较少考虑对成年子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事实上,代际居住安排是父母和子女双方共同选择的结果,对子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文章利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区分子女与父母及配偶父母的居住距离,探讨代际居住安排对子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父母近距离居住能够显著提升子女的主观幸福感,与配偶父母近距离居住对子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则不显著;(2)近距离居住的幸福感提升效应在城市群体、女性、父母年龄均在70岁及以下、父母不再工作的样本中更明显;(3)近距离居住使父母能够为子女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子女为父母提供的生活照料及情感支持也更多,代际情感支持和慰藉是近距离居住提升子女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原因;(4)两代人选择邻近而又不共同居住,即“一碗汤的距离”对子女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效应最大。文章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娄伶俐
幸福感的研究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前沿的一个课题。一直以来,学界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集中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医学领域,经济学对"主观幸福感"的涉足则是近二三十年才开始的,但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一门新兴学科的雏形也正在形成之中,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梳理已渐显必要。本文主要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测量方法、影响因素、生成机理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评述,同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