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73)
2023(9053)
2022(7780)
2021(7386)
2020(6176)
2019(13886)
2018(13656)
2017(26045)
2016(13367)
2015(14634)
2014(14203)
2013(13557)
2012(11937)
2011(10350)
2010(9916)
2009(8498)
2008(7540)
2007(5956)
2006(4669)
2005(3596)
作者
(33950)
(28455)
(28339)
(27101)
(18077)
(13648)
(13038)
(11150)
(11052)
(9823)
(9766)
(9404)
(8919)
(8813)
(8585)
(8553)
(8518)
(8486)
(8175)
(8168)
(6816)
(6748)
(6667)
(6526)
(6448)
(6333)
(6122)
(6002)
(5668)
(5646)
学科
(50708)
经济(50657)
管理(39704)
(36948)
(31092)
企业(31092)
方法(28397)
数学(25889)
数学方法(25510)
(13483)
(13301)
中国(11856)
业经(10843)
(9860)
贸易(9858)
(9642)
(9137)
财务(9103)
财务管理(9084)
农业(8796)
企业财务(8591)
理论(8589)
地方(8354)
技术(8203)
(8161)
环境(7614)
(7521)
(7076)
(6888)
供销(6880)
机构
学院(173864)
大学(171641)
管理(72475)
(70104)
经济(68932)
理学(64079)
理学院(63470)
管理学(62186)
管理学院(61862)
研究(48775)
中国(36574)
(33494)
(30865)
科学(29757)
财经(25981)
业大(25653)
中心(25062)
(24282)
(23926)
(23657)
经济学(22206)
(21328)
(21200)
师范(20867)
经济学院(20318)
财经大学(19784)
研究所(19694)
商学(19693)
北京(19681)
商学院(19521)
基金
项目(130759)
科学(104604)
基金(97050)
研究(95026)
(84157)
国家(83466)
科学基金(74241)
社会(61432)
社会科(58363)
社会科学(58351)
基金项目(52008)
(51217)
自然(49221)
自然科(48193)
自然科学(48183)
自然科学基金(47326)
教育(45930)
(42577)
资助(39093)
编号(37817)
(29180)
重点(29133)
(28199)
成果(27750)
(26984)
创新(26255)
国家社会(26089)
教育部(25893)
大学(25824)
科研(25792)
期刊
(65696)
经济(65696)
研究(42476)
管理(28198)
中国(27339)
学报(24833)
(24206)
科学(23228)
(20851)
大学(20177)
学学(19139)
技术(18925)
教育(17381)
农业(14743)
业经(12490)
财经(12158)
(11847)
金融(11847)
经济研究(11066)
(10447)
问题(8761)
统计(8587)
商业(8189)
理论(8171)
(7995)
(7952)
技术经济(7913)
(7881)
财会(7759)
科技(7630)
共检索到230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朱虹  张科  黄韫慧  
信任涉及一个社会的基本秩序,是进行合作、交易的基础,也是激发购买行为发生的关键变量。长期以来,由于大众媒体对非法传销事件的大量负面报道,使消费者对合法直销和非法传销发生了认知上的混淆,从而导致了直销模式不可信的刻板印象的产生。本研究以直销品牌玫琳凯、雅芳和非直销品牌欧莱雅、资生堂为样本,通过心理学的内隐联想测验(IAT,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在性别和积极情景线索两个维度的检验中,证实了中国消费者对包括国际著名品牌在内的整个直销行业不信任的刻板印象以及积极情景线索可以起到降低刻板印象的作用。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俞碧飏  徐建华  
为了更好地揭示图书馆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针对问卷法和访谈法的不足,本研究引入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T-IAT)的实验范式,对图书馆员内隐刻板印象进行测量,进而了解三个问题,即在公众、图书馆学学生和图书馆员心目中:1图书馆职业究竟是不是女性职业?2对图书馆员而言究竟是正面印象多还是负面印象多?3图书馆工作究竟是不是一个好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图书馆员没有显著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图书馆员总体上在人们心目中是积极的形象,但部分群体持怀疑态度;图书馆工作总体上在人们心目中既不是好工作也不是坏工作;图书馆学学生同时具有职业偏爱和职业自贬的倾向;图书馆员在内隐刻板印象中表现出职业偏爱的特点;提升图书馆职业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嘉秋  
探讨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内隐刻板印象有助于了解其形成背后的原因,并为师范生的职前培养工作提供启示。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法对62名师范生被试的内隐刻板印象进行了测量。研究分别设计了2个分测验。积极刻板印象分测验中的属性词由代表了外显积极刻板印象的形容词对构成,消极刻板印象分测验中的属性词则由代表了外显消极刻板印象的形容词对构成。研究结果显示,在积极或消极内隐联想分测验中,师范生对残疾学生均持有消极的内隐刻板印象;但积极刻板印象分测验中的内隐联想测验效应弱于消极刻板印象分测验,说明外显层面的积极刻板印象会减弱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银成钺  王影  
文章以服务接触中的员工行为为刺激,探讨了顾客所持有的内隐人格理论(实体论/渐变论)在其对服务组织刻板印象的形成与支持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对254个样本采用2×2被试间实验设计的方式,结合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假设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实体论者较渐变论者更容易在服务接触中通过观察员工行为形成对服务组织的刻板印象,而且实体论者认为这些零散的员工行为足以作为依据对组织做出判断;此外,这种刻板印象一旦形成,无论后续的服务表现如何,实体论者对服务组织的看法都很难改变。研究结论为服务企业特别是新成立的服务企业提供了一个新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银成钺  陈艺妮  
本研究针对时下有关反性别刻板印象代言人广告效果的争论,基于消费者性别角色的视角,结合产品的性别特征,针对反性别刻板印象代言人广告对四种不同性别角色消费者的广告效果进行了探讨。实验研究的结果显示,反性别刻板印象代言人广告对不同性别角色消费者的效果截然不同,广告效果依赖于消费者与代言人性别角色而不是生理性别的相似性;同时,反女性刻板印象代言人广告对不同性别产品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而反男性刻板印象代言人广告的效果没有差异。此外,研究还对同一产品采用不同类型广告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女性产品采用反男性刻板印象代言人广告的效果最好,其它两种性别商品的广告效果对反性别刻板印象代言人的类型不敏感。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连淑芳  
通过采取外显和内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内隐效应中存在显著的相容条件差异,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存在明显的外显与内隐分离现象;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分数与内隐效应分数、外显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男强女弱"认同分数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伟珍  冯琪  
在职业结构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和智能化的今天,传统社会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本文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做简要分析:一是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和学校因素;二是性别自身因素的影响。对于女性来说,回避数学、对成功的低期望、对非传统职业的低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其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男性来说,运动所带来的社会化经验和对成功的高期望是促使其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林嵩  赵希雯  
对创业领域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进行了回顾,文献搜索结果显示创业领域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文献逐年增多,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当前,创业领域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主要分为两类——创业者或创业组织的性别刻板印象特征以及性别刻板印象与创业行动。然后,提出了一个创业领域性别刻板印象研究框架,并通过框架与现有研究对照,提出当前研究还存在总体上发展不均衡、相对前沿的研究尚未被引入等不足。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江红艳  许梦梦  陈红  刘邦舜  
男明星代言女性产品(即反性别刻板印象代言)的现象在市场上频繁出现。然而,以往研究较少关注不同性别气质(男性化vs.女性化)的明星代言问题。鉴于此,本文基于反性别刻板印象代言的营销情境,探究代言人性别气质和产品信号对广告效果的交互影响。结果发现,当身份(vs.功能)信号凸显时,男性化(vs.女性化)气质的反性别刻板印象代言人的广告效果较好。而且,独特性感知和质量感知在其中分别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基于图式不协调理论揭示了代言人与产品品类的不协调程度可以作为上述交互效应的边界条件。本研究拓展和补充了匹配假说和图式不协调理论在反性别刻板印象代言领域的研究,而且为企业提供了更细致化的产品代言人选择和广告宣传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建标  孙宾宾  李政  
信任是一种冒险行为,但这种冒险突出地表现为情景依赖性。本文采用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刻画了是否信任和信任程度的二元选择集和多元选择集的信任决策情景,同时利用获得和损失情景考察人们的风险态度。实验结果发现人们信任行为的动机是利他偏好、心理状态和计算理性,但只有在二元选择信任决策情景和获得风险决策情景中,信任行为与风险态度才显著相关,这也进一步表明信任行为的动机是多样的,这些动机在不同情景下有不同的自我表达,从而导致信任行为在不同决策情景下的差异。此外,实验结果也证实了性别对于信任行为的影响仅限于信任程度,对信任与否的决策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莫琼琼  贺雯  
刻板印象威胁是指由消极刻板印象导致的一种社会心理困境,诱发群体成员的压力和害怕体验,进而损害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研究选取65名城市农民工子女,采用工作记忆的数字n-back范式,考察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结果如下:(1)在工作记忆的三个任务难度中,实验组被试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控制组被试的正确率;随着难度的增加,控制组和实验组被试的正确率都显著下降;(2)在工作记忆的三个任务难度中,实验组被试的猜测率显著高于控制组被试的猜测率。结果表明在激活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消极刻板印象后,产生了明显的刻板印象威胁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杨  符国群  
通过研究中国80后和90后消费者对于国产和进口产品的内隐态度以证实"国产不如进口"的刻板印象随着消费者的年轻化而逐渐减弱。研究分为三个实验进行,均采用内隐联想测试(IAT),其中80后和90后被试皆涵盖了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两个群体。实验一探究了两代消费者对于进口产品和国产产品的内隐态度,结果发现80后消费者认为进口产品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在形象、功能方面都优于国产产品,但是90后消费者则认为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研究二进一步探究了两代消费者对于国产汽车/进口汽车以及国产手机/进口手机的内隐态度。结果发现,无论是在汽车还是手机产品类别上,80后消费者都持有"进口优于国产"刻板印象,90后消费者则没有此一信念。实验三探究了两代消费者对于特定国别(德国和中国)产品的内隐态度,结果发现,相比90后消费者,80后消费者更加偏好德国的产品/汽车。首先,与之前的研究不同,本研究消除了原产国刻板印象与品牌的混合影响;其次,从功能、形象和总体态度3个方面测量消费者的内隐态度;最后试图从生命历程理论对两代人在国产与进口产品的态度差异做出解释。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波  李东进  
本文系统回顾了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品牌感知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分析品牌社会感知相关研究论述了将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应用于品牌感知研究的合理性,然后评析了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在品牌感知研究中的应用,即品牌意图能动框架相关研究,最后指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重点。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宋淑娟  刘华山  
刻板印象威胁指一定的文化对某些群体持有负性刻板印象,群体成员在特定情境下由于担心别人会以这种观念来判断他和对待他,同时担心自身的表现会印证这种刻板印象而产生的威胁感。文章综述了刻板印象威胁的提出,威胁的发生机制,影响威胁效应的因素以及如何减弱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发生机制还需进一步认识;以后还可以探讨此威胁效应是否给被刻板者带来某些生物学上的改变;该效应指导教学实践还需做更多的实践研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叶龙  刘怡彤  郭名  杨松林  
知识传承是保持组织知识持续性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随着“退休潮”的到来,企业采取“传帮带”、知识分享会等模式来促进年长员工知识共享,但是依然无法改善组织内知识隐藏的现象。本研究结合实际背景,基于心理所有权理论,考察了年长员工相对剥夺感对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对296名年长员工的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年长员工相对剥夺感对知识隐藏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组织心理所有权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年龄刻板印象威胁正向调节相对剥夺感与知识隐藏行为的关系,并增强组织心理所有权在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丰富了相对剥夺感与知识隐藏行为的相关研究,为企业改善年长员工知识隐藏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与管理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