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0)
- 2023(1154)
- 2022(855)
- 2021(772)
- 2020(682)
- 2019(1540)
- 2018(1519)
- 2017(2941)
- 2016(1624)
- 2015(1384)
- 2014(1309)
- 2013(1282)
- 2012(1191)
- 2011(1015)
- 2010(1005)
- 2009(873)
- 2008(869)
- 2007(699)
- 2006(594)
- 2005(557)
- 学科
- 济(4876)
- 经济(4870)
- 业(3933)
- 管理(3683)
- 企(3113)
- 企业(3113)
- 方法(2179)
- 数学(1926)
- 数学方法(1912)
- 学(1899)
- 农(1477)
- 财(1384)
- 制(1237)
- 业经(1154)
- 中国(1134)
- 体(1034)
- 技术(971)
- 农业(961)
- 务(947)
- 财务(946)
- 财务管理(945)
- 企业财务(916)
- 体制(872)
- 贸(862)
- 贸易(861)
- 易(845)
- 银(838)
- 银行(831)
- 地方(827)
- 融(816)
- 机构
- 大学(20102)
- 学院(19964)
- 研究(7740)
- 济(7498)
- 经济(7385)
- 管理(6799)
- 理学(6178)
- 理学院(6080)
- 管理学(5929)
- 农(5918)
- 管理学院(5888)
- 科学(5811)
- 中国(5322)
- 农业(4812)
- 业大(4579)
- 所(4225)
- 京(4049)
- 研究所(4029)
- 中心(3368)
- 财(3324)
- 农业大学(3208)
- 室(3012)
- 院(2946)
- 实验(2904)
- 省(2804)
- 江(2802)
- 财经(2795)
- 实验室(2778)
- 重点(2662)
- 业(2647)
共检索到26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奇奇 温久福 区又君 李加儿 周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熊向英 黄国强 彭银辉 刘旭佳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鲻幼鱼生长、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实验将其放在溶解氧(DO,mean±Se)含量分别控制在(1.66±0.41)、(4.35±0.53)、(7.03±0.36)mg/L的条件下养殖10 D,然后恢复至接近饱和溶解氧含量7.0 mg/L的条件下养殖30 D,研究其特定生长率、排氨率、耗氧率、氧氮比和血浆、肌肉、肝脏及鳃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抗超氧阴离子活力(aSOR)、丙二醛(mDa)含量、乳酸(LD)含量、总谷胱甘肽(T-gSH)、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结果表明:低氧胁迫对鲻幼鱼的生长、能量代谢影...
关键词:
鲻 溶氧水平 生长 能量代谢 氧化应激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郝爽 张敏 方佳琪
探究急性温度胁迫下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氧化应激响应及生理代谢变化,评价缢蛏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本实验将暂养净化后的缢蛏分为7组,分别在4℃、10℃、15℃、20℃(对照)、25℃、30℃、35℃的水浴下温度胁迫6h后,缓慢回复至对照组温度(20℃),检测各组缢蛏鳃及消化腺组织中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T-AOC能力和MDA含量、GSH含量、H_(2)O_(2)含量。结果表明:各指标在经过6h,4、10、30、35℃的胁迫后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相较低温胁迫,在高温胁迫下的SOD、POD、MDA、GSH等指标都有更显著的变化(P<0.05);在24h温度回复后,4℃低温组和35℃高温组的各指标均不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研究表明,低温和高温胁迫均会引起缢蛏鳃和消化腺中抗氧化系统的失衡,导致活性氧的显著变化;SOD、CAT、POD和GSH在机体应对温度胁迫导致的氧化损伤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在极端环境温度变化超过缢蛏的耐受极限,达到致死温度时,机体的抗氧化调节系统失衡,会造成不可修复的氧化损伤,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关键词:
急性温度胁迫 氧化应激 生理代谢 缢蛏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谢明媚 彭士明 张晨捷 高权新 施兆鸿
将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分别放置在22℃、27℃(对照组)和32℃的不同水温梯度下胁迫48h,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时间(0、12、24、48 h)下银鲳幼鱼肝脏和血清中的抗氧化酶指标和免疫指标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22℃试验组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仅在22℃试验组出现显著波动(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22℃试验组在24 h和48 h差异显著(P<0.05);丙二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管敏 张厚本 王龙 唐大明 张德志 姜伟
为探究急性低温胁迫对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将实验鱼从23℃水中直接转入11、17和23℃(对照组)水中,2 h后再转至23℃水中进行恢复,并于0、3、6、12、24、48 h时取样检测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在抗氧化指标中,11℃组SOD、CAT活性、GSH含量和MDA含量随恢复时间的变化趋势与17℃组基本相同,即呈波浪式变化,但其趋势变化的时间拐点明显滞后于17℃组。23℃组SOD、CAT活性和MDA含量逐渐增加,GSH含量则呈波浪式变化。各温度组T-AOC活性随时间的增加基本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免疫指标中,11℃组和17℃组LZM活性随恢复时间增加呈波浪式变化,但11℃组趋势变化的时间拐点明显滞后于17℃组; Ig M含量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 23℃组LZM活性和Ig M含量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呈缓慢增加的趋势。结果表明,急性低温胁迫对史氏鲟幼鱼肝脏机能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并对其抗氧化防御能力和免疫机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涛 王玮 陈同庆 夏小雨 缪金晗 张红燕 尹绍武
通过96 h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水体铜暴露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生理生化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0.1 mg/L和0.2 mg/L (96-h LC_(50)) 3个铜处理组。结果表明,铜在暗纹东方鲀肝、肌肉和全鱼中的积累量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同等浓度处理下,铜的积累量为肝脏>全鱼>肌肉。随着铜处理浓度的提高,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显著上升。急性铜暴露诱发肝脏血细胞沉积以及血窦扩张的症状。在鳃中,诱发上皮细胞增生,顶部棒状以及产生动脉瘤等症状。急性铜胁迫后,暗纹东方鲀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显著上升,但脂肪酶活性显著下降。在肝脏中,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在0.1 mg/L处理组,脂肪合成相关基因(G6PD、6PGD、LPL、Fas和Acc)的表达量最高。但在0.2mg/L处理组中,脂肪分解相关基因(HSL和CPT1)的表达最高。急性铜胁迫后对转运因子PPARα的影响不显著,但转运因子PPARγ的表达量显著上升。本实验表明铜对暗纹东方鲀生理生化指标及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均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为暗纹东方鲀养殖过程中铜的合理使用提供有益的指导价值,也为生产中更好地监控重金属污染提供一定的技术指标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晓然 边力 胡琼 秦搏 常青 英娜 吴艳庆 杨立国 陈四清
本研究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测定了镉(Cd~(2+))对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的急性毒性;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8.19、9.18、10.30、11.56 mg/L共4个Cd~(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设定1.84、2.76、3.68和4.60 mg/L 4个不同浓度Cd~(2+)急性暴露实验,分别在6、12、24、48、72、96 h检测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抗氧化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肝脏、鳃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Cd~(2+)浓度增加,急性毒性效应逐渐增强,24、48、72、96 h LC_(50)分别为11.47、10.82、9.84、9.19 mg/L,Cd~(2+)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的96 h安全浓度为0.92 mg/L;6 h时,各浓度组SOD和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6~48 h,SOD、CAT、GSH-PX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8~96 h,各浓度组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且时间越长,浓度越大,活性越低。与对照组相比,MDA含量整体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12~48 h,1.84 mg/L、2.76 mg/L组MDA含量有波动,3.68 mg/L、4.60 mg/L组MDA含量与时间和浓度成正比。24 h时,1.84 mg/L组肝脏组织未见明显变化,2.76、3.68、4.60 mg/L组肝脏组织开始受到明显损伤,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且形状不规则,细胞膜边界模糊,24 h时,1.84 mg/L、2.76 mg/L组鳃组织相比无显著变化,3.68、4.60 mg/L组出现鳃小片弯曲,上皮细胞水肿膨大,相邻鳃小片相互粘连融合,无游离端,细胞坏死脱落等损伤现象。在安全浓度为0.92 mg/L内绿鳍马面鲀幼鱼可健康生长,SOD、CAT和GSH-PX活性变化及MDA含量反映了绿鳍马面鲀幼鱼受损害程度,可作为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镉 组织结构 抗氧化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国华 郑冰清 马学艳 金武 李红霞 宋长友 徐跑 顾若波 闻海波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铜离子对淡水石首鱼幼鱼毒性效应的机制,完善铜离子对鱼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并指导淡水石首鱼的健康养殖。[方法]在(17±1)℃曝气自来水中,采用等间对数法在0.1~1.5 mg·L~(-1) Cu~(2+)范围内选取5个梯度探究Cu~(2+)浓度对淡水石首鱼幼鱼死亡率的影响;选取0.197 mg·L~(-1) Cu~(2+)进行96 h胁迫试验并取样,测定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谷胱甘肽(GS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Na~+-K~+-ATP酶(Na~+-K~+-ATPase)、α-淀粉酶(α-AMS)、脂肪酶(LP)和胃蛋白酶(PP)活性和皮质醇(COR)、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Cu~(2+)胁迫淡水石首鱼幼鱼96 h死亡概率的回归方程为Y=1.435 5X+0.038 2,(R~2=0.827 3),半致死浓度为0.291 mg·L~(-1),安全浓度为0.029 mg·L~(-1)。Cu~(2+)胁迫对CAT、SOD、GPx、GSH、ALT、AST、Na~+-K~+-ATPase、α-AMS、LP、PP等酶活性和COR、MDA含量及T-AOC影响显著。在受到Cu~(2+)胁迫后SOD、GPx、GSH、Na~+-K~+-ATPase、α-AMS、LP、PP活性和COR含量及T-AOC均显著上升,在4 h时达到最大,随后不同程度下降,其中T-AOC和Na~+-K~+-ATPase、α-AMS活性在96 h又恢复正常水平。CAT活性在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96 h又恢复正常。MDA含量及ALT和AST活性受Cu~(2+)胁迫后不断升高,MDA含量从4 h开始,ALT和AST活性从12 h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均在96 h达到最大值。[结论]Cu~(2+)对淡水石首鱼幼鱼的危害等级为剧毒,0.197 mg·L~(-1)Cu~(2+)胁迫对肝脏抗氧化酶、鳃Na~+-K~+-ATP酶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均产生显著影响,对SOD、GPx、GSH、Na~+-K~+-ATPase、α-AMS、PP等酶活性和COR含量及T-AOC起到先促进后抑制作用,对CAT、ALT、AST、LP酶活性和MDA含量起到促进作用。CAT应激响应速度较其他抗氧化酶滞后,SOD是受到Cu~(2+)胁迫最敏感的抗氧化酶,可作为鱼类早期Cu~(2+)污染的首选指示指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根瑞 任利华 孙国华 杨建敏 韦秀梅 刘兆存 李尚俊 姜汉
为探明低氧胁迫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刺参的低氧逆境响应机制,给低氧环境条件下的刺参养殖提供指导,本研究通过设置低氧胁迫实验,将刺参在水体低氧[(2.0±0.2)mg/L]8 h处理后恢复常氧[(7.0±0.2)mg/L]2.5 h,取低氧和常氧不同时间段的刺参肌肉、呼吸树和消化道组织,对各组织的乳酸(LD)、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系等应激参数进行测定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低氧胁迫8 h内,随着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刺参肌肉、呼吸树和消化道等组织中的LD含量、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
关键词:
低氧胁迫 刺参 乳酸 丙二醛 抗氧化酶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小明 土志涵 肖海明 饶榕城 陈锡林 钱畅 沈和定
为探究低氧胁迫对瘤背石磺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本实验在低氧条件[DO为(2.0 ± 0.2) mg/L]下分别测定了0、4、8、12和24 h时血清和肝胰腺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肝胰腺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能量代谢指标中,血清血糖、肝糖原、血清和肝胰腺乳酸含量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推移均显著上升。在抗氧化指标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在8 h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免疫指标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呈波动上升趋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从8 h开始血清ALT和AST开始高于肝胰腺。低氧胁迫下,瘤背石磺肝胰腺糖原磷酸化酶(GP)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mRNA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在8 h时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研究表明,瘤背石磺为适应低氧环境主要进行无氧代谢,而且低氧胁迫影响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罗海忠 李伟业 傅荣兵 柳敏海 许益铵 油九菊 章霞
采用盐度渐变的方法,研究了盐度2、10、18、26、34共5个梯度对四指马鲅幼鱼(7.82±0.43 g)生长及其鳃丝Na+/K+-aTP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四指马鲅幼鱼的生长和存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验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四指马鲅幼鱼的最终体重、特定增长率(SgR)、日增重(DWg)、增重率(gBW)和增长率(gBL)均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部分盐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与盐度18、26、34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34组显著低于其他盐度组(P<0.05);幼鱼的饲料系数随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罗海忠 李伟业 傅荣兵 柳敏海 许益铵 油九菊 章霞
采用盐度渐变的方法,研究了盐度2、10、18、26、34共5个梯度对四指马鲅幼鱼(7.82±0.43 g)生长及其鳃丝Na+/K+-ATP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四指马鲅幼鱼的生长和存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验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四指马鲅幼鱼的最终体重、特定增长率(SGR)、日增重(DWG)、增重率(GBW)和增长率(GBL)均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部分盐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与盐度18、26、34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34组显著低于其他盐度组(P<0.05);幼鱼的饲料系数随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久兵 马莉 陈娅婷 骆巧 周金伟 时小东 姚学萍 余树民 沈留红 曹随忠
[目的]探讨甘胆口服液按推荐剂量用药对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急性期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PP)浓度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为其在牛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0头自然发病的BRD犊牛,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受试药物组(甘胆口服液0.2 mL/kg)、对照药物组(麻杏石甘散0.75 g/kg),并增加健康犊牛12头作为空白对照组,按推荐剂量1次/d,连用7 d,分别于试验第0,3,5,7天记录犊牛的一般临床症状,并依据BRD评分表进行打分;在试验第0,7天随机抽取各试验组犊牛12头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APP(结合珠蛋白(HP)、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浓度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药物组试验犊牛第0天证候积分均≥5分,符合试验要求。用药第3,5,7天临床症状积分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在第5天时积分均0.05),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甘胆口服液治愈率与麻杏石甘散相近,用药5 d后,两药物组治愈率均达到60%以上。BRD组犊牛第0天血清HP、SAA、MD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经过药物治疗后,BRD组犊牛第7天血清HP、SAA、MDA水平显著下降,GSH水平和SOD活性显著上升(P<0.05)。[结论]甘胆口服液能明显改善BRD犊牛临床症状,有效缓解患BRD犊牛氧化应激状态,降低血清急性期蛋白水平。联合应用急性期蛋白和氧化应激指标可以对BRD犊牛进行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聂志娟 徐钢春 张守领 徐跑 顾若波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刀鲚(Coilia nasus)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0.3、0.54、0.96、1.68和3 mg/L 5个CuSO4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以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为指标,并通过观察肝、鳃组织病理变化来研究Cu2+污染对刀鲚幼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刀鲚幼鱼随Cu2+浓度升高毒性效应逐渐增强,24、48、72和96 h LC50分别为1.087、1.062、1.042和0.96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9 67 mg/L。刀鲚幼鱼暴露24 h之后,各Cu2+浓度处理组(0.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宇 卢丹琪 李伟萍 徐跑 顾若波 姚谧 梁瑶思 张勇 林浩然
为深入了解刀鲚应激反应中相关神经内分泌因子作用的分子机理,采用手工捕捉的方式对刀鲚进行了急性操作胁迫。通过放射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刀鲚应激反应后头肾和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刀鲚胁迫刺激后血浆皮质醇含量极显著性升高,血浆皮质醇浓度平均升高56.48%,头肾皮质醇含量显著性升高,头肾皮质醇浓度平均升高49.68%,表明急性操作胁迫确实引起刀鲚的应激反应。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刀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硬骨鱼紧张肽(UI)、阿黑皮素原(POMC)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上述神经内分泌因子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CRH基因的表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青田田鱼幼鱼脑组织在急性低氧胁迫复氧恢复的转录组分析
急性氨氮胁迫对淇河鲫幼鱼脑、鳃、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
急性氨氮胁迫及毒后恢复对团头鲂幼鱼鳃、肝和肾组织结构的影响
急性氨氮胁迫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鳃和肝组织结构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氨氮急性胁迫对大菱鲆幼鱼的毒性效应
急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及HSP70和HSP90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急性低盐胁迫对斜带石斑鱼幼鱼存活、血清离子浓度和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
低温胁迫对云纹石斑鱼幼鱼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低温胁迫对枇杷幼果抗氧化酶系统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亚硝态氮胁迫对斑节对虾(非洲群体)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和渗透调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