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2)
- 2023(825)
- 2022(589)
- 2021(533)
- 2020(447)
- 2019(915)
- 2018(844)
- 2017(1459)
- 2016(892)
- 2015(844)
- 2014(814)
- 2013(787)
- 2012(634)
- 2011(581)
- 2010(569)
- 2009(472)
- 2008(482)
- 2007(405)
- 2006(325)
- 2005(260)
- 学科
- 业(2302)
- 济(2205)
- 经济(2200)
- 管理(2078)
- 企(1733)
- 企业(1733)
- 学(1521)
- 方法(1014)
- 数学(906)
- 数学方法(902)
- 水产(895)
- 动物(834)
- 动物学(767)
- 财(758)
- 农(720)
- 业经(661)
- 技术(621)
- 中国(599)
- 务(557)
- 财务(556)
- 财务管理(556)
- 企业财务(534)
- 农业(520)
- 贸(493)
- 贸易(493)
- 易(488)
- 产业(452)
- 技术管理(444)
- 银(438)
- 银行(434)
- 机构
- 大学(12337)
- 学院(12193)
- 研究(4999)
- 农(4668)
- 科学(4287)
- 农业(3920)
- 济(3831)
- 经济(3768)
- 管理(3676)
- 理学(3409)
- 理学院(3357)
- 业大(3275)
- 管理学(3266)
- 管理学院(3244)
- 中国(3180)
- 所(2970)
- 研究所(2894)
- 室(2657)
- 实验(2633)
- 实验室(2552)
- 农业大学(2481)
- 重点(2425)
- 京(2385)
- 业(2293)
- 中心(2161)
- 省(2005)
- 院(1930)
- 技术(1861)
- 江(1797)
- 研究院(1755)
共检索到15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彪 杨爱国 孙秀俊 刘志鸿 周丽青 宫一震
为探讨急性温度胁迫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比较分析了升温海水(17℃和24℃)急性胁迫虾夷扇贝(原暂养于9℃的海水中)9 h和24 h后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9对引物在各组的总扩增位点数为314–337,总甲基化位点为79–94,所占比例为23.45%–28.51%;所有处理组基因组Dna总甲基化率低于对照组,急性升温胁迫使虾夷扇贝基因组Dna发生去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鑫 李琪 于红 孔令锋
为探讨干露胁迫对海产贝类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应用荧光标记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fluorescencelabeled 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F-MSAP)技术,比较了不同干露条件下(0 d、0.5 d、1 d、3 d、5 d、7 d、9 d和11 d)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干露处理0 d)闭壳肌与鳃组织的总体甲基化水平分别为29.76%和29.82%;干露处理0.5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秦桢 李吉涛 李明栋 王佳佳 葛倩倩 刘萍 李健
为探讨盐碱水环境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本研究利用MethylRAD-Seq技术探究了长期盐碱水养殖组(SAS)和正常海水养殖对照组(SW)脊尾白虾鳃组织中的DNA甲基化水平,并对关键通路和基因进行了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脊尾白虾鳃组织基因组中CG和CWG位点(W=A或T)分别检测到2 347 003和416 176处甲基化,甲基化普遍存在于基因组的基因间区和内含子区域,共筛选到8805个(8189个CG-DMSs和616个CWG-DMSs)差异甲基化位点,盐碱水环境下DNA甲基化水平略有增强。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DMS所在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HIF-1信号通路和剪接体通路,通路中hif-p、hk和sf3b1等关键基因在脊尾白虾盐碱水环境适应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SW和SAS组差异甲基化基因(DMG)进行筛选,得到158个CG-DMGs和94个CWG-DMGs,其中,富集到脂质代谢和囊泡介导的转运通路中的DMG最多;此外,有一些DNA甲基化位点与基因表达呈负相关,表明DNA甲基化与基因调控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大部分基因组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有正调控效应。本研究结果首次分析了在盐碱水环境下脊尾白虾鳃组织的DNA甲基化水平特征,为解析甲壳类盐碱水环境适应机制提供了基础信息。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振锟 张继红 李敏 马莎 郭晓亮 姜娓娓 吕旭宁
为探讨黄海冷水团锋面温度波动对底播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温度波动对虾夷扇贝生理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温度波动范围为15-10-15℃,升降温幅度为5℃/2 h,共进行了4次温度波动,分别测定了3个规格虾夷扇贝死亡率、耗氧率、排氨率以及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等生理、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温度波动4次后,大、中、小3个规格虾夷扇贝的死亡率均较低,分别为4%、6%、6%,其中,大规格虾夷扇贝的死亡率低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温度波动 生理指标 免疫指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钰 倪守胜 刘毅 柳淑芳 庄志猛
本研究选取山东长岛、辽宁海洋岛和獐子岛底播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群体、人工选育的"獐子岛红"品种养殖群体、辽宁旅顺自然群体以及原产地日本青森县陆奥湾自然群体,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探究虾夷扇贝不同地理群体的特征。结果显示,(1)虾夷扇贝各群体的闭壳肌和内脏团δ(13)C值分别为–20.47‰±0.66‰和–24.13‰±2.41‰;闭壳肌和内脏团δ(15)N值分别为8.52‰±1.32‰和7.26‰±0.49‰。(2)基于δ(13)C值和δ(15)N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O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罗少杰 邓岳文 郑哲 焦钰 王庆恒
通过甲基化敏感多态性扩增(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检测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外套膜的边缘膜区(mantle edge,me)、套膜区(mantle pallial,mp)和中央膜区(mantle central,mc)的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水平;回收具特异性的清晰甲基化修饰片段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并筛选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对筛选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利用15对引物进行扩增实验,平均每个个体外套膜3个区域能够产生(1163.25±124.34)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东 张继红 王文琪 杜美荣 任黎华 王忠
为探索虾夷扇贝(Datinopecten yessoensis)夏季大量死亡的生理原因,模拟虾夷扇贝筏式养殖区夏季水温变化情况,采用室内控温实验,研究了温度剧烈和缓慢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差异性。实验设置10℃、15℃、20℃、25℃4个温度梯度,设计温度骤变(每小时升温5℃)和温度缓变(每天升温1℃)2种温度处理方式,测定升温前后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温度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显著(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正国 苑旭洲 崔毅 陈碧鹃 李永霞 梁峻 赵学伟
利用双箱模型模拟了虾夷扇贝在混合暴露条件下富集、释放铅和镉的动力学特征,通过测定不同规格虾夷扇贝、不同组织富集、释放过程中铅和镉的含量并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不同生长阶段虾夷扇贝对铅和镉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吸收速率常数k1、释放速率常数k2、生物学半衰期B1/2以及不同组织中铅和镉的富集参数。结果显示,大、小两种规格虾夷扇贝对铅的BCF分别为1671、896,对镉的BCF分别为7433、1123;不同规格虾夷扇贝对铅、镉的BCF顺序为:大规格>小规格;相同规格虾夷扇贝BCF:镉>铅,表明虾夷扇贝对镉的富集能力强于铅;铅、镉的B1/2为:大规格>小规格,说明大规格的虾夷扇贝对铅、镉的代谢排出能力...
关键词:
虾夷扇贝 铅 镉 生物富集 双箱模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正国 苑旭洲 崔毅 陈碧鹃 李永霞 梁峻 赵学伟
利用双箱模型模拟了虾夷扇贝在混合暴露条件下富集、释放铅和镉的动力学特征,通过测定不同规格虾夷扇贝、不同组织富集、释放过程中铅和镉的含量并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不同生长阶段虾夷扇贝对铅和镉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吸收速率常数k1、释放速率常数k2、生物学半衰期B1/2以及不同组织中铅和镉的富集参数。结果显示,大、小两种规格虾夷扇贝对铅的BCF分别为1671、896,对镉的BCF分别为7433、1123;不同规格虾夷扇贝对铅、镉的BCF顺序为:大规格>小规格;相同规格虾夷扇贝BCF:镉>铅,表明虾夷扇贝对镉的富集能力强于铅;铅、镉的B1/2为:大规格>小规格,说明大规格的虾夷扇贝对铅、镉的代谢排出能力...
关键词:
虾夷扇贝 铅 镉 生物富集 双箱模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绪 杜美荣 蒋增杰 方建光 赵学伟 张媛
2012年5月和9月,2013年3月和6月,在自然水温条件下,采用呼吸瓶法比较了不同温度(5.6℃、10.5℃、14.4℃、21.2℃)下普通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虾夷扇贝选育新品种海大金贝(Haida golden scalloP)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水温范围内(5.6~21.2℃),普通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的耗氧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温度达到14.4℃之前,实验贝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14.4℃后,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两种贝最大耗氧率分别为1.67 mg/(g·H)和1.27 mg/(g·H),其中在5.6℃和14...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海大金贝 温度 耗氧率 排氨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元勇 刘金洋 刘慧慧 张龙 刘俊荣
虾夷扇贝的捕后处置对闭壳肌的硬化产生重大影响,而硬化又是影响闭壳肌生食品质的重要因素。为延长虾夷扇贝死后硬化发生时间,通过宰杀前暂养,缓解捕后胁迫对后期闭壳肌贮藏特性的影响。将采捕后的虾夷扇贝分为3组(对照组、暂养3 d组和暂养7 d组),然后去壳取闭壳肌进行07 d冰藏,分析闭壳肌在贮藏过程中的僵直情况、ATP关联物、K值、p H值、糖原及水溶性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不论是否经过暂养,冰藏3 d内K值均低于5%,可以满足生食要求。经过暂养,闭壳肌中ATP的含量略有升高,暂养7 d组>暂养3 d组>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捕后处置 闭壳肌 生食 硬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鲁晶
附着最佳投放时间的确定是虾夷扇贝育苗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一个生产性试验,即在虾夷扇贝育苗中眼点幼虫出现后的第2、6、8天,分三个批次分别投放附着基。依据不同批次的附着基上幼虫的附着量、变态与发育生长情况,得出虾夷扇贝育苗中附着基的最佳投放时间为眼点幼虫出现后的第3~4天。并对其机理及虾夷扇贝育苗的生产工艺的改进进行了讨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贲月 郝振林 丁君 常亚青
在实验室内检测了虾夷扇贝对高温突变的耐受能力及在不同高温水平下的存活与相关免疫酶活力。实验分两个阶段:实验Ⅰ,15℃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被驯化到20、22、24及26℃,检测虾夷扇贝的存活及相关免疫指标。结果表明,15~22℃处理组虾夷扇贝存活率均大于85.21%,且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6℃处理组存活率最低,为26.33%。随温度升高,虾夷扇贝体腔液中T-AOC和MDA含量变化显著(P0.05),CAT活力随温度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实验Ⅱ,15℃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被放到20、22、24及26℃,并在1、2、4、8、12、24、48和96 ...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焕 赵莲 薛蓓 朱国华 赖晓芳 陈建华 申欣 阎斌伦
为研究脊尾白虾应答饥饿的线粒体基因组表观遗传学特征,本研究在筛选适宜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甲基化位点分析的BSP引物基础上,对不同饥饿期该虾线粒体基因组的甲基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共设计覆盖脊尾白虾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BSP引物51对,经验证其中10对引物可用于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的甲基化特征分析,选用其中具有稳定扩增产物的5对引物分别对饥饿10、20和30 d的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的甲基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脊尾白虾耐受饥饿的平均死亡时间为19.8 d,最长耐受时间为48 d,在不同饥饿阶段线粒体基因组均可发生甲基化现象,且在第10天时甲基化比例最高,而第20和30天时甲基化比例反而降低;甲...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线粒体基因组 甲基化 饥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亚烜 刘俊荣 周进 赵前 田元勇 徐昙烨
通过人工束缚对活体施加胁迫调控干预,探讨流通环节虾夷扇贝的活力保持机制,为开发贝类高端活品提供理论及方案等参考。参考实际流通链,设置由2 d活水暂养和4 d无水贮运构成为期1周的模拟活品供应链;设计两个处理组分别为暂养前束缚组T~(b)和暂养后束缚组T~(a),对照组C则全程无束缚。期间对扇贝闭壳肌ATP关联物、核苷酸能荷AEC、磷酸精氨酸ArP、pH及糖原等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对比表观活力及风味品质变化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束缚处置具有明显的胁迫调控效果,有助于活品在贮运环节活体活力的保持,且束缚发生越早效果越好。具体表现:①ATP,ArP,糖原等与活力有关的生化指标分析结果为T~(b)>T~(a)>C,在模拟流通链第6 d时,处理组各项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C,并且暂养前束缚组T~(b)更具优势。②外套膜的缩边程度与刺激响应时间两个表观活力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缩边程度越大则刺激响应时间越长,即活力状态越差。束缚调控措施在暂养环节对各组活力影响差别不大,但在后续无水贮运期间则呈现了明显的延迟效应,刺激响应时间依次为C>T~(b)>T~(a),揭示束缚使扇贝进入临时“休眠”状态而对外界刺激迟缓;此外,不同束缚时间节点对活力保持效果也呈现差异,暂养前束缚组T~(b)后期活力优于暂养后束缚组T~(a)。③束缚对暂养中各组活品风味特性的影响差异不大,但同样对无水贮运的活品产生明显的延迟效应;虽各组风味品质均呈下降趋势,但暂养前束缚组T~(b)则呈现明显的鲜味和甜味优势,表明早期束缚对活品风味品质的维持同样存在积极作用。研究表明,束缚可有效地对活品扇贝进行胁迫调控,以减少活品贮运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进而保持活力,且早期束缚更有利于对活品活力和风味品质的维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