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80)
2023(9087)
2022(7648)
2021(6945)
2020(5806)
2019(12863)
2018(12274)
2017(23518)
2016(13055)
2015(13994)
2014(13634)
2013(13434)
2012(12572)
2011(11375)
2010(11183)
2009(10098)
2008(9904)
2007(8682)
2006(7495)
2005(6718)
作者
(42424)
(35243)
(35240)
(33332)
(22540)
(17301)
(15803)
(13823)
(13583)
(12403)
(12235)
(11748)
(11692)
(11339)
(11179)
(10953)
(10859)
(10606)
(10392)
(10214)
(9176)
(8757)
(8574)
(8177)
(8094)
(8046)
(7734)
(7648)
(7299)
(7166)
学科
(51829)
经济(51755)
管理(37313)
(37230)
(30393)
企业(30393)
方法(25196)
数学(22105)
数学方法(21888)
(14886)
(14832)
(13957)
中国(12986)
业经(11482)
(10892)
贸易(10886)
(10804)
(10617)
(9495)
财务(9481)
财务管理(9460)
农业(9436)
企业财务(9152)
技术(8629)
(8495)
银行(8440)
地方(8412)
(8374)
金融(8374)
(8268)
机构
大学(192439)
学院(189025)
(76592)
经济(75260)
研究(70369)
管理(69950)
理学(61995)
理学院(61200)
管理学(59967)
管理学院(59651)
中国(50486)
科学(48160)
(46120)
(40408)
(38081)
农业(37333)
业大(36822)
研究所(35471)
(33710)
中心(30686)
财经(27812)
(27459)
(25663)
(25507)
北京(24653)
农业大学(24423)
经济学(24287)
(22680)
(22454)
师范(22151)
基金
项目(138765)
科学(108946)
基金(104350)
(97042)
国家(96328)
研究(88275)
科学基金(80480)
社会(58074)
自然(56819)
自然科(55606)
自然科学(55580)
基金项目(55460)
社会科(55174)
社会科学(55156)
自然科学基金(54673)
(53220)
(46884)
资助(42672)
教育(40049)
重点(32399)
(30663)
编号(30645)
计划(29884)
(29185)
(29120)
科研(28152)
创新(27480)
科技(26297)
(26262)
国家社会(25200)
期刊
(75845)
经济(75845)
研究(50065)
学报(44781)
(40025)
科学(37445)
中国(34396)
大学(31861)
学学(30818)
农业(26774)
(25238)
管理(25191)
(15659)
金融(15659)
(14665)
财经(14116)
经济研究(13854)
教育(13168)
业大(12895)
技术(12356)
业经(12240)
(12141)
(11374)
农业大学(10899)
问题(10655)
科技(10192)
林业(8889)
商业(8665)
技术经济(8660)
(8582)
共检索到264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思涵  彭瑞冰  黄晨  赵晨曦  李建平  薛瑞萍  蒋霞敏  
为了探讨氨氮对虎斑乌贼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以体质量为(13.80±0.65)g的幼虎斑乌贼为对象,研究了氨氮胁迫对其肝脏、鳃和脑组织结构的影响。根据96 h的LC50实验结果设计5个梯度(0、1、3、6和12 mg/L)进行96 h的氨氮胁迫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肝脏、鳃和脑组织结构。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的氨氮胁迫下,虎斑乌贼不同组织器官之间损伤程度存在差异,其中肝脏损伤的程度最大,对氨氮胁迫表现最敏感,其次是鳃组织和脑组织,组织器官损伤程度与氨氮浓度呈现正相关。氨氮胁迫浓度越大或胁迫时间越长,肉眼观察发现肝脏颜色越鲜红,肿胀和易糜烂程度越明显,可通过肉眼观察肝脏颜色和肿胀程度初步判断机体氨中毒程度;氨氮胁迫后,对肝脏和鳃组织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可能是虎斑乌贼氨中毒致死的原因。当氨氮高于或等于6 mg/L时胁迫96 h后,通过显微观察发现肝小叶轮廓模糊不完整、排列不紧密和胞浆疏松透明,大量的细胞核溶解,细胞出现空泡化,肝血窦扩张;通过电镜观察发现细胞核皱缩变形、核仁消失、线粒体嵴紊乱、线粒体空泡化、线粒体外室肿胀,高尔基体数量减少;显微观察发现鳃组织的泌氯细胞和上皮细胞核溶解,细胞出现空泡化、排列紊乱,鳃丝肿胀淤血、轮廓模糊不完整,并出现坏死脱落和缺损;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核皱缩、核膜破损和细胞核裂解,线粒体出现了皱缩变形、空泡化和不完整破损现象;观察脑组织的神经团和视叶,未发现脑组织的细胞有显著损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利敏  徐瑜凤  李永婧  李燕锋  马晓  王磊  刘慧芬  袁淑仪  杨慧  李学军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过量投喂产生的残饵和大量代谢废物在水中积累,并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氨态氮在水体中富集,对鱼类的抗氧化系统、呼吸及神经系统均存在较大的危害。本研究以6月龄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体重(15±2) g]为实验对象,研究水体中过量氨氮(50 mg/L、100 mg/L、150 mg/L、200 mg/L、250 mg/L、300 mg/L)对淇河鲫脑、鳃、肝、肾的组织学损害。结果发现,淇河鲫安全养殖的氨氮浓度为16.6 mg/L,超过安全浓度后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及氨氮胁迫时间的延长,脑神经纤维结构被破坏,神经细胞体出现不同程度坏死;鳃小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聚拢,鳃丝基部充血肿大,鳃丝间隔增大,上皮细胞排列紊乱,泌氯细胞和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化,超显微观察发现,鳃小片出现萎缩,上皮细胞脱落,细胞表面分泌物增多;肝组织中心静脉周围肝细胞排列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肝小叶轮廓模糊不清且间距增大,肝细胞排列疏松,细胞核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移、溶解,细胞表面粗糙且分泌物增多;肾组织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和扩散、肾小囊腔膨大、肾小管腔缩小的现象,甚至出现了肾小球坏死。以上结果表明高浓度氨氮对淇河鲫幼鱼的神经、呼吸及代谢相关器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因而,在淇河鲫大规模养殖过程中,应严格监测水体中氨氮浓度,践行绿色、健康养殖模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贞杰  陈四清  曹栋正  卢斌  常青  刘长琳  燕敬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武肖  孙盛明  戈贤平  朱健  李冰  缪凌鸿  夏斯蕾  章琼  江晓浚  
为进一步了解氨氮对团头鲂幼鱼的毒性毒理影响,以体质量为(14.27±0.01)g的团头鲂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氨氮胁迫对其鳃、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首先进行96 h的氨氮胁迫,得出96 h LC50,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0.472 mg/L)和实验(25 mg/L)2个氨氮浓度处理组,进行0、6、12、24和48 h的氨氮胁迫,取样后剩余团头鲂幼鱼移入曝气自来水进行96 h的毒后恢复实验。结果表明,96 h LC50为56.492 mg/L。3种组织观察表明,氨氮胁迫6 h,鳃丝毛细血管扩张,上皮组织增生;肝细胞肿胀,细胞核肿大,肝细胞空泡化;肾小球萎缩,肾小囊腔膨大,肾小管管腔缩小。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陶易凡  强俊  王辉  徐跑  马昕羽  赵文强  
研究了高pH胁迫对克氏原螯虾鳃、肝胰腺中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对鳃、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在得出96 H L C_(50)的基础上,设置对照(pH7.6)和实验(pH10.2)2个pH处理组,进行96 H高pH胁迫,于胁迫后0、2、8、24和96 H测定鳃Na~+-K~+-aTp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延胡索酸还原酶(fumaraTe reduCTase,frd)、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并采集完整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龙岗  董学飒  朱永安  安丽  孟庆磊  杨玲  
为了揭示急性盐度胁迫下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肝脏抗氧化酶和鳃丝Na+/K+-ATP酶的活性变化情况,将养殖于淡水中体重为(7.51±1.23)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直接转移至盐度4‰、8‰、12‰和16‰的水体中,于转移后6、12、24、48、96 h分别检测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以及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肝脏中SOD和CAT活性开始显著增强,到达一定强度后又逐渐下降。而GPX活力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尤其在低盐度条件下,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龙岗  董学飒  朱永安  安丽  孟庆磊  杨玲  
为了揭示急性盐度胁迫下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肝脏抗氧化酶和鳃丝Na+/k+-aTP酶的活性变化情况,将养殖于淡水中体重为(7.51±1.23)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直接转移至盐度4‰、8‰、12‰和16‰的水体中,于转移后6、12、24、48、96 h分别检测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以及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肝脏中soD和caT活性开始显著增强,到达一定强度后又逐渐下降。而gPX活力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尤其在低盐度条件下,与...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孙鹏  尹飞  王建建  高权新  钟幼平  
研究了操作胁迫(惊扰)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肝脏抗氧化能力和鳃中钠-钾ATP酶(Na+-K+ATPase)活力的影响。在胁迫处理后,鱼体肝脏中抗氧化酶活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其在处理后快速达到活力最高值,然后逐渐下降到与处理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力也在处理后升高,但一直与处理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中VC含量在处理后显著增高,并最终恢复到处理前水平;而Na+-K+ATPase活力一直显著低于处理前水平(P>0.05)。研究表明,操作胁迫会通过氧化应激对云...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孟振  张鸿丽  刘新富  姜勇  贾玉东  刘滨  曲江波  徐荣静  
本研究采用96h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和血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水温为(19.0±0.5)℃、pH为7.85、盐度为29.5和溶解氧为(7.8±0.2)mg/L的环境条件下,平均体重为(163.90±15.31)g的大菱鲆幼鱼,总氨(TAN)和非离子氨(NH_3-N)96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39.73和0.64mg/L。氨氮浓度、暴露时间及二者交互作用对血浆肾上腺素(EPI)、皮质醇(Cortiso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碱性磷酸酶(AKP)和血糖(GLU)含量/活性都存在显著影响;血浆EPI、SOD、GSH、AKP和GLU随氨氮浓度升高响应时间提前,EPI、皮质醇、AKP和GLU随暴露时间延长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致死高浓度胁迫(TAN浓度70.96和84.11 mg/L)下,血浆SOD和GSH在胁迫期(12 h)内快速升高,GLU快速升高(4 h)后急剧降低(12 h),暗示氨氮急性致死的原因与氧化应激损伤、生理代谢紊乱和呼吸功能受损有关。本结果可为大菱鲆大规格幼鱼的养殖管理和行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定东  李俊怡  王冰柯  李向飞  蒋广震  李鹏飞  蔡万存  刘文斌  
以初始体质量(42.20±0.34)g团头鲂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胆碱对高脂胁迫团头鲂肝脏抗氧化、组织结构和免疫力的影响。实验采用2×2因子设计方法,共配置2个脂肪水平(5%和15%)和2个胆碱水平(1200和2200 mg/kg)的等氮饲料4组。养殖实验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养殖周期为8周。养殖实验结束后进行血液和肝脏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等的检测分析,以及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当饲料中添加1200 mg/kg胆碱时,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团头鲂肝脏脂肪含量和甘油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琦辰  顾曙余  张文逸  张呈祥  冯晓庆  谭红月  杨家新  黄文婷  李枫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生物酶和代谢产物测定,研究了氨氮急性胁迫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代谢及免疫系统的毒性影响及其毒后恢复情况。实验首先进行3 d的氨氮胁迫,取样后剩余虾移入曝气自来水进行7 d的毒后恢复实验。结果表明,3 d氨氮胁迫后,肌肉ACP、AKP、SOD活性表达均受到显著影响,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酶活性分别降低,最高浓度组(16 mg/L)降低为对照组的76%、68%和62%。线粒体MnSOD、胞外Cu/ZnSOD的mRNA表达量也随着氨氮浓度增加而下降,最高浓度组降低至对照组的69%和68%。CAT、GPX活性以及GPX和GST的mRNA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肝胰腺中可溶性蛋白和甘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强俊  徐跑  何杰  王辉  李瑞伟  
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CD)和响应曲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探讨了氨氮(0.02~2.00 mg/L)和养殖密度(1~5尾/10 L)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氨氮和养殖密度的一次与二次效应对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氨氮或养殖密度的上升,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氨氮与养殖密度之间存在互作效应(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丽颖  张木子  黎明  袁莉霞  王日昕  
为了探讨急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及HSP70和HSP90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随机挑选了360尾黄颡鱼[初体质量(17.25±0.05) g],分别暴露于含有0(对照)、5.70(低浓度组)、28.50(中浓度组)和57.00 (高浓度组) mg/L总氨氮浓度的水体中,进行96 h的急性胁迫实验。实验开始后,分别于0、12、24、48和96 h取样。结果显示,氨氮胁迫发生后,低、中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高浓度组则持续降低;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开始后显著升高;3 h时,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SOD活性达到最低,而MDA含量最高;24 h后,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HSP70基因的mRNA表达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鳃中HSP70基因表达量持续升高,但脑中HSP70基因在0 h后显著降低;氨氮胁迫3 h时,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和脑中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鳃中正好相反;相比HSP70基因,高氨氮浓度组实验鱼肝脏和鳃中HSP90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24 h时达到最高。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氨氮胁迫会对黄颡鱼抗氧化酶活性造成不同程度的抑制,原因与丙二醛的积累量有关;相比HSP90基因,黄颡鱼HSP70基因的表达量在氨氮胁迫发生后迅速上调,这种生理调控机制提示HSP70在应对急性氨氮胁迫时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石英  李燕舞  庞纪彩  伏桂华  刘建胜  
为了解盐度胁迫对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erus)幼鱼耐受性、肝脏抗氧化酶和鳃丝Na~+/K~+-ATPase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置0(对照组)、3、6、9、12和15共6个盐度梯度对黄河鲤幼鱼进行盐度胁迫,在6、12、24、48、72和96 h时采样,测定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溶菌酶(LZM)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和鳃丝Na~+/K~+-ATPase酶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盐度组黄河鲤幼鱼肝脏组织的SOD、CAT、LZM、GSH-Px和鳃丝Na~+/K~+-ATPase酶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均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SOD、CAT、GSH-Px和鳃丝Na~+/K~+-ATPase酶活性在盐度为6时能在胁迫96 h内维持较高水平,而盐度为9、12和15时酶活性则随胁迫时间延长显著下降。各盐度组LZM酶活性在胁迫96 h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12和15高盐度组在胁迫96 h时仍显著高于其他组。各盐度组的MDA含量均在胁迫6 h达峰值,之后随胁迫时间延长,盐度为3、6、9组下降较显著,但12和15组的MDA含量在96 h时仍显著高于其他组。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黄河鲤幼鱼在养殖用水盐度0~6范围内适当提高盐度可提高其肝脏抗氧化性能和鳃丝Na~+/K~+-ATPase酶活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洪美玲  陈立侨  顾顺樟  刘超  龙章强  张伟  
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蟹初始体质量为(71.25±1.13)g。设计对照组(不额外添加氨氮,水中本底氨氮质量浓度约为1 mg/L)、低浓度组(10 mg/L NH4Cl)、中浓度组(50 mg/L NH4Cl)、高浓度组(100 mg/L NH4Cl)4种不同的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于胁迫的第1天、3天、5天、15天抽取血淋巴进行相关免疫指标测定,并观察氨氮胁迫15 d后对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处理组的血细胞密度(DHC)在胁迫初期(第1天和第3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胁迫第5天,各组血细胞密度均升至最高;但至第15天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