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0)
- 2023(8333)
- 2022(6942)
- 2021(6210)
- 2020(5249)
- 2019(11271)
- 2018(10846)
- 2017(20227)
- 2016(11438)
- 2015(12025)
- 2014(11717)
- 2013(11453)
- 2012(10558)
- 2011(9418)
- 2010(9105)
- 2009(8097)
- 2008(8033)
- 2007(6786)
- 2006(5655)
- 2005(4830)
- 学科
- 济(39427)
- 经济(39371)
- 业(31753)
- 管理(31487)
- 企(25421)
- 企业(25421)
- 方法(19906)
- 数学(17476)
- 数学方法(17302)
- 财(13472)
- 学(12630)
- 农(10971)
- 中国(9952)
- 务(9311)
- 财务(9298)
- 财务管理(9282)
- 企业财务(9003)
- 贸(8832)
- 贸易(8828)
- 业经(8816)
- 易(8625)
- 制(7745)
- 农业(7704)
- 技术(7394)
- 银(6936)
- 银行(6877)
- 环境(6805)
- 融(6726)
- 金融(6726)
- 地方(6452)
- 机构
- 大学(160494)
- 学院(159109)
- 济(60570)
- 经济(59502)
- 研究(59211)
- 管理(56854)
- 理学(50796)
- 理学院(50101)
- 管理学(49047)
- 管理学院(48783)
- 农(43466)
- 科学(42851)
- 中国(41688)
- 农业(35497)
- 业大(33722)
- 所(32675)
- 京(32646)
- 研究所(30682)
- 财(27560)
- 中心(26500)
- 农业大学(23308)
- 江(22860)
- 财经(22813)
- 院(21083)
- 室(21062)
- 经(21037)
- 省(20098)
- 实验(19836)
- 业(19542)
- 北京(19413)
- 基金
- 项目(120436)
- 科学(93953)
- 基金(90477)
- 家(85161)
- 国家(84517)
- 研究(74345)
- 科学基金(70105)
- 自然(50487)
- 自然科(49395)
- 自然科学(49376)
- 自然科学基金(48565)
- 基金项目(48471)
- 社会(48124)
- 省(47216)
- 社会科(45747)
- 社会科学(45731)
- 划(41607)
- 资助(35939)
- 教育(33346)
- 重点(28304)
- 计划(27709)
- 部(25752)
- 创(25708)
- 编号(25473)
- 发(25322)
- 科研(25145)
- 科技(24520)
- 创新(24239)
- 业(23879)
- 专项(21317)
共检索到216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美泽 黎明 李健 袁莉霞 王日昕 石戈
为研究急性氨氮胁迫对大弹涂鱼炎性反应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挑选初始体质量为(15.14±0.05) g的健康大弹涂鱼幼鱼180尾,进行96 h的急性氨氮胁迫实验。结果显示,大弹涂鱼96 h氨氮半致死浓度为8.99 mg/L总氨氮(0.11 mg/L非离子氨,T-AN);氨氮胁迫后TNF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别于12和96 h时显著上调,96 h时表达量达到0 h时的2倍;IL-1基因的mRNA表达量12 h时显著上调,为0 h时表达量的6倍;氨氮胁迫后IL-6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别于12和96 h时显著上调,表达量达到0 h时的1.5倍;氨氮胁迫后IL-8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24 h时出现显著下调。研究表明,大弹涂鱼96 h氨氮半致死浓度为8.99 mg/L总氨氮;半致死浓度的氨氮胁迫48 h后,TNF、IL-1、IL-6和IL-8基因的mRNA表达量持续升高,推测过度炎性应激可能是导致鱼类氨中毒死亡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大弹涂鱼 氨氮 基因 促炎性因子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黄福勇 李明云 竺俊全 钱丽君 张春丹 陆孙杰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法研究了镉对大弹涂鱼血细胞的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急性中毒条件下,和空白对照组相比,25、50和75mg/L三个处理组均有特异性酶带出现,各种酶活性也有显著变化。探讨了急性镉中毒对大弹涂鱼血细胞同工酶表达的影响,以及大弹涂鱼血细胞的同工酶标记用做海洋环境生态毒理学指标的可行性。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明云 黄福勇 竺俊全 钱丽君 张海琪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法研究了镉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脾脏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急性中毒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5、50 和75 mg/L 3 个处理组的4 种同工酶均有特异性酶带出现,各种酶活性也有显著变化。本文探讨了急性镉中毒对大弹涂鱼脾脏4 种同工酶表达的影响,以及大弹涂鱼脾脏的同工酶标记用作海洋环境生态毒理学指标的可行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冰 张木子 黎明 袁莉霞 王日昕
为了研究急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头肾巨噬细胞抗氧化及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通过建立黄颡鱼离体头肾细胞模型,开展为期96 h的急性氨氮胁迫实验。结果显示,0.14和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但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GP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0.14和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IL-1和TN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IL-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0.14 mg/L总氨氮处理组和对照组;吖啶橙染色检测发现,0.14 mg/L总氨氮处理组实验鱼头肾巨噬细胞内可见边缘不规则的黄绿色荧光,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实验鱼头肾巨噬细胞内可见致密浓染的黄绿色荧光信号。研究表明,氨氮毒性能够影响黄颡鱼头肾巨噬细胞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胞凋亡可能是造成鱼类氨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倩 张木子 黎明 王日昕
为了比较牛磺酸对急性氨中毒的鲫和草鱼缓释作用的差异,实验分别构建了4个处理组,组1实验鱼通过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2注射醋酸铵(鲫7 mmol/g,草鱼9 mmol/g),组3注射醋酸铵和牛磺酸(100μg/g),组4注射牛磺酸。毒性实验持续96 h。结果显示,组2鲫肝脏中SOD、CuZnSOD和CAT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组1和组3;组2和组3鲫肝脏中GPx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组1;组1鲫大脑中SOD、CuZnSOD、CAT和GPx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组2草鱼肝脏中SOD、CuZnSOD、CAT和GPx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组2和组4草鱼大脑中SOD和CuZnSOD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组1和组3;组3草鱼大脑中CAT和GPx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此外,组2鲫和草鱼肝脏及大脑中TNF和IL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鱼类氨中毒会扰乱机体的抗氧化酶系统和免疫应答,引起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草鱼通过提高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以应对氨中毒;牛磺酸能够有效缓解氨中毒对鲫和草鱼造成的氧化伤害,但牛磺酸并不能降低氨中毒对鲫和草鱼造成的炎症反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丽颖 张木子 黎明 袁莉霞 王日昕
为了探讨急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及HSP70和HSP90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随机挑选了360尾黄颡鱼[初体质量(17.25±0.05) g],分别暴露于含有0(对照)、5.70(低浓度组)、28.50(中浓度组)和57.00 (高浓度组) mg/L总氨氮浓度的水体中,进行96 h的急性胁迫实验。实验开始后,分别于0、12、24、48和96 h取样。结果显示,氨氮胁迫发生后,低、中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高浓度组则持续降低;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开始后显著升高;3 h时,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SOD活性达到最低,而MDA含量最高;24 h后,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HSP70基因的mRNA表达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鳃中HSP70基因表达量持续升高,但脑中HSP70基因在0 h后显著降低;氨氮胁迫3 h时,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和脑中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鳃中正好相反;相比HSP70基因,高氨氮浓度组实验鱼肝脏和鳃中HSP90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24 h时达到最高。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氨氮胁迫会对黄颡鱼抗氧化酶活性造成不同程度的抑制,原因与丙二醛的积累量有关;相比HSP90基因,黄颡鱼HSP70基因的表达量在氨氮胁迫发生后迅速上调,这种生理调控机制提示HSP70在应对急性氨氮胁迫时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建波 孟繁星 黎明 王日昕 石戈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是一种生活在潮间带的淤泥滩和红树林等两栖环境中的鱼类,其免疫系统面临比水生生活更大的选择压力。Toll样受体基因(简称TLR)是重要的先天免疫成员,一直是鱼类分子免疫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探究大弹涂鱼TLR基因是否因为其独特的生活环境而产生适应性进化以及其TLR基因在受到细菌攻击后的免疫应答模式,本研究从大弹涂鱼皮肤转录组中获得了TLR5, TLR8和TLR9完整序列以及TLR3和TLR7部分序列,采用分子生物信息学对大弹涂鱼TLR5, TLR8和TLR9基因序列以及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对5个TLR基因进行了分子进化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大弹涂鱼5个TLR基因的组织表达分布和鳗弧菌攻击后5个TLR基因的免疫应答模式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 TLR5基因全长3071 bp,包括长度为2646 bp的编码区,共编码882个氨基酸; TLR8基因全长3175 bp,包括长度为3033 bp的编码区,共编码1011个氨基酸; TLR9基因全长3398 bp,编码区长度为3093 bp,共编码1031个氨基酸。大弹涂鱼3个TLR基因与其他物种的TLR基因结构相似,具有高度保守性。位点模型结果表明,鱼类TLR3, TLR5和TLR8是高度保守的,而TLR7和TLR9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了适应性进化;而进化枝–位点模型结果表明,为了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两栖环境,大弹涂鱼TLR9基因可能产生了适应性进化。大弹涂鱼5个TLR基因在8个健康组织(肠,眼,肾,肝,脑,肌肉,脾和皮肤)中均有表达,在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量较高。在受到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攻击后的免疫表达模式表明了大弹涂鱼5个TLR基因在应对细菌入侵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育媚 廖永冠 鲍宝龙
2-甲基异茨醇(2-methylisoborneol, 2-MIB)是由多种放线菌土壤生物、蓝细菌等产生的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在水体中广泛存在。为探究2-MIB对鱼类会产生哪些影响,本研究将斑马鱼饲养在2-MIB浓度为42 ng/L的水中24 h后,进行鳃组织的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2-MIB处理组中有163个基因显著上调,565个基因显著下调。KEGG通路富集显示氧化磷酸化相关的生化过程上调,而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发生下调,RT-qPCR进一步显示,2-MIB显著上调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ndufb7、mt-cyb、mt-nd4、mt-nd6、mt-co2和mt-atp6的表达,而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相关免疫基因rela、cd40、ikbkb、mapk8b、mapk3、ripk1l显著下调。2-MIB暴露后,鳃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本研究表明2-MIB会提高斑马鱼氧化磷酸化水平,同时降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健 孟繁星 黎明 王日昕 石戈
实验从大弹涂鱼皮肤组织转录组中筛选出大弹涂鱼IL-8基因,并分析了其序列特征,构建了系统发生树,评估了IL-8基因在健康个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不同病原体刺激下IL-8基因在机体主要免疫器官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由306个碱基组成,编码101个氨基酸残基,包含典型的由1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和1个由6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SCY结构域,该结构域还包含了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分别为Cys-30、Cys-32、Cys-57和Cys-73。大弹涂鱼IL-8氨基酸序列中的受体结合位点基序ELR (Glu-Leu-Arg)被Asn-Ser-His (NSH)取代,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纯化选择影响了鱼类该基序的多样性,且IL-8基因在大弹涂鱼乃至硬骨鱼中不可取代。荧光定量实验结果显示,IL-8基因在大弹涂鱼的健康组织中广泛表达,在鳃和脑中表达量最高。细菌和poly(I∶C)注射实验表明,在受到感染后,肝、脾和脑组织中IL-8的表达量均上调,说明IL-8基因在大弹涂鱼肝、脾和脑组织的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大弹涂鱼免疫基因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亚雄 陶晋升 张宇 周俊 潘佳琳 唐昭阳 樊轶为 胡名广 李慧菊 黄鑫 褚武英 张建社
镉(Cd)是一种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重金属,其生物半衰期长,不易降解,水体中即使很低浓度镉也能对鱼类造成较大损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co-activator-1,pgc1)是一种转录共激活因子,其通过激活PPARγ等转录因子活性而参与一系列基因表达调控,在生物能量代谢、线粒体生物合成、抗氧化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阐明鳜(Siniperca chuatsi) pgc1基因序列特征、组织表达及重金属镉胁迫对其昼夜节律性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对鳜pgc1α、pgc1β基因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序列特征、组织表达以及水体镉暴露下鳜脑组织中pgc1α和pgc1β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鳜pgc1α和pgc1β启动子中存在NF-E2、IRF1等能量代谢相关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pgc1β启动子上存在节律转录因子KLF9结合位点。鳜pgc1α、pgc1β基因都包含完整的LXXLL基序和RRM结构域,与斑马鱼(Danio rerio) pgc1α和pgc1β基因同源性分别为51.6%和59.7%,与人类基因同源性分别为41.5%和28.4%,序列保守性较低。鳜pgc1α和pgc1β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均在脑、肾脏、心脏中特异性表达。自然条件下,鳜脑组织中pgc1α和pgc1β表达具有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均为昼高夜低的表达趋势,其基因表达峰值相位分别为ZT 7.07 h和ZT 8.25 h。重金属镉胁迫导致鳜脑组织pgc1α和pgc1β基因表达昼夜差异减小,振幅下降,基因表达峰值相位分别提前至ZT3.71h和ZT 5.65 h,表明水体镉暴露对鳜脑组织pgc1α、pgc1β基因昼夜节律性表达具有显著的扰乱作用。
关键词:
鳜 pgc1 组织表达 镉暴露 昼夜节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金伟 习丙文 滕涛 陈凯 秦婷 谢骏
为研究急性应激反应对鱼体铁含量及铁稳态相关基因的影响,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通过腹腔注射皮质醇来模拟急性应激,在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对团头鲂的血液、肠和肝脏进行取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和肝脏中的铁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铁稳态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皮质醇注射后血浆皮质醇显著升高,血浆中铁含量在4、8、10和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肝脏中的铁含量在4、8、10和12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团头鲂肝脏中铁调素(hep)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并分别在8和10 h达最大值,随后有所下降。肠道和肝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章霞 张莹莹 李蒙 郑尧 王在照
【目的】克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30)基因GPR30,研究其在成鱼各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用EE2(17α-ethynylestradiol)处理大鳞副泥鳅雌性幼鱼后,检测GPR30、ERαmRNA在幼鱼肝脏和卵巢中的表达状况,探究EE2对雌激素膜受体GPR30和经典雌激素核受体ERα基因表达的影响,推测GPR30可能存在的生理功能。【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大鳞副泥鳅GPR30,对其核苷酸序列及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信息和进...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徐钢春 杜富宽 顾若波
探讨了急性操作胁迫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亲鱼血清生化指标及鳃和肝组织Hsp70(HeAt sHock protein70)mrnA水平的影响。采用空气暴露方式对美洲鲥亲鱼进行了急性操作胁迫。实验设定应激零点对照组和15 s、30 s、60 s 3个操作强度实验组,操作后采样,测定皮质醇(cor)、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血清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溶菌酶(lZm)、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丽晗 罗智 有文静 李丹丹 徐异桓 潘亚雄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取了黄颡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5个重要基因wnt2、wnt2bb、wnt3a、wnt8a和ctnnb1的全长cDNA序列,分别为1 743、2 133、1 379、1 508和2 636 bp,其中ORF长度分别为1 052、1 115、872、1 160和2 372 bp,分别编码351、372、291、387和79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上述基因十分保守,黄颡鱼与墨西哥丽脂鲤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分析显示,上述基因的mRNA在脑、脾脏、肾脏、鳃、心脏、肌肉、肠系膜脂肪、肝脏及卵巢等组织中都有表达,但表达水平不尽相同。这些基因在黄颡鱼卵巢中的表达水平对铜暴露的响应结果显示,在暴露28 d时,wnt3a mRNA水平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wnt8a趋势则相反,wnt2、wnt2bb和ctnnb1基因表达各个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56 d时,wnt2、wnt2bb、wnt3a、wnt8a和ctnnb1基因表达各个处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基因的功能发生了分化,部分成员可能介导了铜影响黄颡鱼卵巢发育的调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桓君 孟繁星 黎明 王日昕 石戈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一类编码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基因,在所有硬骨鱼的适应性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于MHC基因的研究一直是鱼类分子免疫学和鱼类抗病辅助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首次分析了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MHCIα基因的cDNA序列特征,构建了系统发生树,评估了大弹涂鱼MHC Iα基因mRNA在健康个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了注射病毒拟似物poly(I:C)后MHC Iα基因在机体主要免疫器官肝和脾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弹涂鱼MHC Iα基因具有由1101个碱基组成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366个氨基酸残基,具有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和1个N-糖基化位点。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与大弹涂鱼MHCIα基因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RT-PCR分析显示,MHCIα基因mRNA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肾和脾组织中表达量最高,鳃和肠组织中表达次之。大弹涂鱼在腹腔注射poly(I:C)后,肝和脾组织中mRNA表达量明显上升,在12 h时, MHC Iα基因mRNA表达量在肝和脾中均达到峰值。本研究结果表明, MHC Iα基因参与了大弹涂鱼在高盐胁迫下的免疫应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急性高浓度PM_(2.5)暴露对小鼠认知能力的影响
Cu~(2+)、Pb~(2+)对青海湖裸鲤的急性毒性效应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基于转录组学探究除虫脲暴露对鲤肝脏基因表达的影响
兴国红鲤AR基因的鉴定及MT暴露对幼鱼肝中AR和vTg表达的影响
氨氮急性胁迫对大菱鲆幼鱼的毒性效应
NaCl对不同抗性水稻氮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急性高温胁迫对黑龙江茴鱼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半滑舌鳎响应急性高温胁迫的生理变化和相关基因表达
氨氮对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引进种F1代幼鱼急性毒性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急性铜胁迫对暗纹东方鲀组织铜积累、氧化应激、消化酶、组织病变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