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7)
- 2023(4970)
- 2022(4493)
- 2021(4145)
- 2020(3753)
- 2019(9062)
- 2018(9008)
- 2017(17481)
- 2016(9861)
- 2015(11520)
- 2014(11837)
- 2013(12045)
- 2012(11499)
- 2011(10464)
- 2010(10580)
- 2009(10031)
- 2008(10157)
- 2007(9465)
- 2006(7962)
- 2005(7143)
- 学科
- 济(44188)
- 经济(44152)
- 业(26285)
- 管理(26000)
- 方法(23488)
- 数学(20977)
- 数学方法(20814)
- 企(20669)
- 企业(20669)
- 农(12261)
- 财(10900)
- 中国(10464)
- 学(9992)
- 贸(9090)
- 贸易(9086)
- 地方(8874)
- 易(8815)
- 业经(8172)
- 农业(8003)
- 制(7488)
- 和(7144)
- 务(6572)
- 财务(6559)
- 财务管理(6537)
- 理论(6192)
- 企业财务(6132)
- 银(6125)
- 银行(6101)
- 环境(5879)
- 融(5772)
- 机构
- 大学(151793)
- 学院(150800)
- 济(61790)
- 经济(60456)
- 管理(56412)
- 研究(51893)
- 理学(48546)
- 理学院(47971)
- 管理学(47097)
- 管理学院(46813)
- 中国(38716)
- 科学(34246)
- 京(32504)
- 农(30566)
- 所(28011)
- 财(27540)
- 业大(26102)
- 研究所(25694)
- 农业(24401)
- 中心(23937)
- 江(23448)
- 财经(22053)
- 北京(20537)
- 经(19905)
- 范(19511)
- 经济学(19350)
- 师范(19298)
- 院(18524)
- 州(18251)
- 经济学院(17716)
- 基金
- 项目(99211)
- 科学(76095)
- 基金(70360)
- 研究(69908)
- 家(62428)
- 国家(61935)
- 科学基金(51135)
- 社会(42387)
- 社会科(40103)
- 社会科学(40087)
- 省(39480)
- 基金项目(37700)
- 自然(33862)
- 划(33545)
- 自然科(33003)
- 自然科学(32989)
- 教育(32528)
- 自然科学基金(32393)
- 资助(29343)
- 编号(28909)
- 成果(23604)
- 重点(22875)
- 部(22080)
- 发(21609)
- 课题(20113)
- 创(20035)
- 科研(19742)
- 计划(19357)
- 创新(18749)
- 教育部(18359)
共检索到217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缪福俊 李江 熊智 原晓龙 杨宇明 王娟
采用V型下降采脂方法对200株思茅松进行产脂力测定,并结合3个主要树体因子(胸径、冠幅、树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产脂力相关性最强的树体因子为胸径,相关系数为0.853,平均单刀产脂力为7.18 g;在相同径级条件下,思茅松的产脂力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均存在相对高、低产的思茅松;当径级为33~34 cm时,思茅松g33-6最高产脂力达到25.86 g;思茅松在雨季的产脂力比旱季高,产脂力与季节温度有关.表明产脂力可能与思茅松本身的遗传因子相关.
关键词:
思茅松 树体因子 产脂力 遗传因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思广 蒋云东 何俊 李明
以40个3年生的高产脂思茅松嫁接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抗松梢螟能力、针叶叶绿素含量及产脂力5个指标为分类指标,采用系统聚类的可变类平均法进行无性系的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把无性系分成3类,初步评选出生长最好、抗松梢螟能力较强、产脂力最高的6个优良嫁接无性系.
关键词:
思茅松 高产脂 无性系 聚类分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思广 付玉嫔 张快富 蒋云东 姚志琼 李明
为了选择高产脂的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优良家系,对4.5年生的25个思茅松高产脂优良家系的半同胞及1个对照的产脂力、树高、胸径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家系的产脂力均大于对照,较对照产脂力平均提高达56.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产脂力存在极显著差异。产脂力的家系遗传力为0.62。初步选择出5个高产脂的优良家系,其产脂力的理论遗传增益为70.9%,现实遗传增益为114.3%。表4参1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娟 梁军生 王健敏 陈晓鸣 杨子祥 陈航
采用L icor-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了思茅松干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响应特征,分析了光合生理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思茅松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均呈三峰曲线,Pn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14:00和17:00,最高峰出现在光强最强、温度最高的时刻(14:00),胞间CO2浓度(C i)变化方向则相反。Pn、Tr和气孔导度(Cond)与主要环境指标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和大气相对湿度(RH)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Pn、Tr与PAR、Ta和RH的相关程度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Cond...
关键词:
思茅松 干季 光合日动态 光响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少瑜 李江 陈伟 罗婷 陈绍安
【目的】揭示思茅松主要分布区内11个群体共338份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状况,为思茅松育种群体构建及高轮次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筛选出的18对引物进行SSR-PCR扩增,产物经毛细管电泳后用PowerMarker v3.25、GenALEx v6.4.1及Structure 2.3.4等软件分析思茅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思茅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18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2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6.667个;种质资源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524;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1.016;平均多态信息指数(PIC)为0.468。思茅松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的个体。种质资源的群体分化系数(F_(ST))平均为0.091,即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只占总变异的9.1%,分子方差分析(AMOVA)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各位点的基因流(N_(m))平均为4.627(N_(m) > 1),较大的基因流减小了群体间的分化。STRUCTURE分析将338份思茅松种质资源划分为2个类群,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将11个群体划分成3组,普洱市6个群体聚为一组;西双版纳州的2个群体、临沧市和保山市的各1个群体聚为一组;德宏州的1个群体单独为一组。【结论】思茅松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在进行思茅松的遗传改良时,应根据其遗传结构特征,重点选择多样性高的群体,也要特别关注对群体内优良单株的选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原晓龙 王毅 罗婷 李云琴 毕玮 陈伟 李江
【目的】比较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和云南松P. yunnanensis转录组中表达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模式,为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密码子实现思茅松基因异源表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Codon W 1.4.2软件分析思茅松不同组织和云南松转录组密码子碱基组成,同时统计和计算其他相关参数,推断其最优密码子并将其与其他物种的密码子使用频率进行比较。【结果】在云南松和思茅松根转录组密码子的碱基组成方面,云南松为GC12(0.50)> GC3s(0.47),思茅松根为GC12(0.51)> GC3s(0.32);在思茅松不同组织转录组的碱基组成方面,高产脂树皮为GC12(0.49)> GC3s(0.45),低产脂树皮为GC12(0.50)> GC3s(0.41),说明云南松和思茅松不同组织转录组的密码子在第3位上均偏好以AU结尾;它们的CAI值相较于被子植物均较低,这些均说明云南松和思茅松不同组织转录组密码子的偏好性均较弱;且其中性绘图分析和ENC-plot分析说明它们的使用模式均主要受到选择压力的影响;最优密码子分析显示云南松和思茅松根的最优密码子差异较小。通过对思茅松、拟南芥、构巢曲霉、酵母、毛果杨和云南松的密码子使用频率进行比较,发现思茅松与云南松转录组的密码子偏好性极为相似,与构巢曲霉和拟南芥的相对接近,说明构巢曲霉真核表达系统更适合思茅松基因的异源表达。【结论】思茅松和云南松转录组编码序列的密码子使用偏性以选择影响为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构巢曲霉是思茅松基因异源表达的最佳表达受体。该结论为今后开展思茅松转基因育种、特定基因的异源表达和生物合成中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付存 孔祥波 张苏芳 王鸿斌 张真 刘福
[目的]分析思茅松毛虫雌成虫不同地理种群间性信息素成分、含量和比例差异,比较雄成虫触角敏感性和不同配比诱芯诱捕效果差异,开发不同地域有针对性的思茅松毛虫种群监测方法和诱捕防控技术。[方法]运用气相色谱(GC)分析思茅松毛虫湖南、云南和江西地理种群雌虫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利用触角电位仪(EAG)测定思茅松毛虫各地理种群雄蛾触角对性信息素标准品及其不同配比组分的电生理敏感性,然后进行林间生物测定,比较不同配比的性信息素成分诱蛾效果。[结果]思茅松毛虫性信息素腺体中含有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Z5,E7-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帅锋 苏建荣 郎学东 黄小波 缪迎春 杨利华
[目的]通过对思茅松自由授粉子代测试林的生长与形质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进行优良家系选择,为建立思茅松高世代种子园及培育优良无性系苗木提供种质资源。[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214个思茅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试林中选择胸径、地径、树高、枝下高、冠幅、通直度、树干圆满度、树冠圆满度、材积及地上生物量等生长与形质性状,利用线性混合模型进行遗传参数的估计,进行优良家系筛选。[结果]思茅松自由授粉子代测试林生长与形质性状的遗传参数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较高,其中,地径的家系遗传力最大(1.10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邓丽丽 李德龙 蔡年辉 周军 孙琪 唐红燕 王大玮 许玉兰
以思茅松针叶为材料,采用IllumIna HIseq2000平台测序,得到121 882条无冗余的序列,对这些序列进行ssR位点搜索,共获得3534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2.9%,分布平均距离25kb。所搜索的ssR以单核苷酸重复类型最多,其次为三核苷酸和二核苷酸,而四、五、六核苷酸重复类型较少(<1%...
关键词:
思茅松 高通量测序 微卫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伟 孙晓梅 董雷鸣 李江 付强
【目的】阐明思茅松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和遗传控制程度,评价参试家系的生长表现,筛选优质的育种材料。【方法】以14年生思茅松半同胞子代测定林和6年生全同胞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对树高、胸径、材积3个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算和性状相关性分析,并利用育种值和遗传值进行优良家系(组合)和优良单株选择。【结果】2类子代测定林3个生长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依次为材积>胸径>树高,生长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P <0.01);14年生半同胞子代测定林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80、0.691和0.748,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656、0.234和0.321,以材积为目标性状,根据参试家系育种值选出6个优良家系,其材积较对照提高37.9%~48.0%,入选优良家系材积的遗传增益为11.47%,按参试子代个体材积育种值选出52株优良单株,有78%的比例来源于优良家系,入选优良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达30.64%;6年生全同胞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受中等强度的显性遗传效应影响,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广义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245、0.256和0.204,根据遗传值选出2个优良组合,其材积遗传增益为15.53%。【结论】思茅松子测林材积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相对较高,适宜作为遗传选择的主要生长性状,基于遗传分析对思茅松子代测定林进行评价和选择能获得较好的遗传增益,可为思茅松的持续遗传改良选出较好的遗传材料。
关键词:
遗传改良 子代测定 遗传参数 思茅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毅 周旭 毕玮 杨宇明 李江 王娟
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是甲基–D–赤藓醇–4–磷酸(MEP)途径中的第一个酶,也是限速酶。本文根据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树皮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获得思茅松DXS基因片段,然后根据获得的基因片段设计特异引物,运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思茅松树皮中克隆得到完整的DXS基因(Pk DXS1)。Pk DXS1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2 888 bP,含有1个2 22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740个氨基酸,该基因推断的蛋白与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OlD&ZuC...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东山 杨章旗 黄永利
【目的】研究马尾松半同胞家系产脂力和松脂主要组分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相关性,为优质、高产脂马尾松良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南宁市林科所20年生马尾松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利用GC-MS气质色谱仪对48个马尾松家系松脂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马尾松产脂力、松脂萜类中α-蒎烯、β-蒎烯、长叶烯、石竹烯,树脂酸中左旋海松酸、山达海松酸、枞酸、去氢枞酸、新枞酸的家系效应均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 654、0. 625、0. 697、0. 532、0. 408、0. 344、0. 575、0. 295、0. 477、0. 648,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 504、0. 559、0. 624、0. 418、0. 322、0. 269、0. 511、0. 225、0. 378、0. 589,受到不同强度的遗传控制;产脂力与松脂萜类及树脂酸主要成分的相关关系不一致,其中产脂力与α-蒎烯、长叶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β-蒎烯、石竹烯则为极显著负相关;萜类组分之间,α-蒎烯与β-蒎烯、石竹烯呈显著负相关;产脂力与海松酸型树脂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枞酸型树脂酸遗传相关性不显著;萜类与树脂酸主要组分呈显著正相关;树脂酸组分之间,海松酸型与枞酸型树脂酸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进行家系产脂力及目标松脂组分选择时,发现家系产脂力的排名与α-蒎烯、枞酸、去氢枞酸的排名顺序较为接近,而β-蒎烯、左旋海松酸排名顺序比较接近。可根据不同应用需求展开优良家系的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兆录
本文从区系地理、生物特性、生态特点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对思茅松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作了系统的总结。认为思茅松是个重要的森林树种、在起源及分布上都与云南松和卡西亚松有联系,从理论到生产实践,都需要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
思茅松,研究现状,区系地理,生态特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温庆忠 杨晓松 杨子祥 陈晓鸣 赖兴会 丁福红
利用从1987年以来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长期监测数据,对我国思茅松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主导利用方向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987年-2007年,思茅松林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面积从67.20×104hm2下降到59.04×104hm2,年均递减0.61%;蓄积量的变化幅度则相对较小。20年间思茅松林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略有增长,表明总体质量有所上升。但与此同时,径级结构动态变化显示,思茅松林小径组、中径组林木蓄积量所占比重呈递增趋势,而特大径组林木蓄积量则快速递减,近、成、过熟林的单株材积在1987年-2007年间下降了38.24%,单株立木材积显著下降,表明可用资源质量正呈现出...
关键词:
思茅松 森林资源 动态变化 监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毅 原晓龙 陈伟 李江
以高产脂思茅松为材料,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采用RT-PCR方法获得思茅松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GPS)基因的c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M382173.1.序列分析显示,思茅松GGPS基因c DNA全长1 152 bp,编码383个氨基酸,属于GGPS家族.序列比对分析显示,思茅松GGPS拥有GGPS家族特有的两个功能保守结构域FARM(DDLPSMDND)、SARM(DDILD),其与马尾松GGPS的同源性为78.07%.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思茅松GGPS与马尾松GGPS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在思茅松的树皮中,GGPS基因的表达明显受到割脂物理伤害的诱导,在高产脂思茅松个体幼枝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在低产脂思茅松个体的表达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