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6)
2023(7366)
2022(6077)
2021(5823)
2020(4937)
2019(11078)
2018(10917)
2017(19283)
2016(10700)
2015(12763)
2014(12665)
2013(12196)
2012(11516)
2011(10733)
2010(10854)
2009(10133)
2008(10186)
2007(9208)
2006(8167)
2005(7773)
作者
(30486)
(25267)
(25219)
(24388)
(16237)
(11975)
(11599)
(9922)
(9673)
(9227)
(8840)
(8576)
(8315)
(8142)
(8072)
(7809)
(7695)
(7446)
(7390)
(7172)
(6654)
(6163)
(6075)
(5809)
(5757)
(5730)
(5640)
(5631)
(5211)
(5081)
学科
(45353)
经济(45307)
管理(32098)
(29855)
(24560)
企业(24560)
方法(20385)
数学(18170)
数学方法(17933)
中国(17117)
技术(12893)
(11275)
贸易(11266)
(11117)
(11035)
(10263)
教育(9222)
(9206)
业经(8718)
(8578)
(7980)
银行(7972)
理论(7889)
(7674)
农业(7254)
技术管理(7021)
环境(6906)
(6758)
金融(6757)
(6558)
机构
大学(161613)
学院(154065)
(70302)
经济(69049)
研究(58661)
管理(56085)
理学(47327)
理学院(46752)
管理学(45928)
中国(45736)
管理学院(45609)
(36334)
科学(32354)
(30804)
(28947)
中心(26331)
研究所(26153)
财经(24460)
北京(24333)
(23556)
经济学(23006)
(22550)
(22444)
师范(22394)
(22000)
(21098)
经济学院(20707)
业大(19510)
(18436)
师范大学(18270)
基金
项目(97201)
科学(77248)
研究(74947)
基金(71302)
(61870)
国家(61384)
科学基金(52063)
社会(48872)
社会科(46416)
社会科学(46408)
教育(36491)
基金项目(35717)
(34844)
自然(31052)
(30655)
自然科(30398)
资助(30396)
自然科学(30390)
自然科学基金(29871)
编号(29117)
成果(25787)
(23758)
重点(22434)
中国(21518)
课题(21515)
国家社会(21421)
大学(21291)
(21054)
教育部(20810)
(20697)
期刊
(76814)
经济(76814)
研究(55127)
中国(39349)
教育(29509)
(24302)
管理(22851)
学报(22345)
科学(21614)
(19646)
大学(18732)
技术(16567)
学学(15811)
(14480)
金融(14480)
农业(13949)
经济研究(13448)
财经(13139)
(11534)
(11412)
图书(10458)
国际(10074)
问题(10030)
世界(10012)
技术经济(9971)
业经(9321)
(9091)
(8383)
论坛(8383)
书馆(8052)
共检索到252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牟延林  
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体系,是国家的导向,已逐渐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内容。应用技术大学发展面临价值目标"迷失"、价值导向"趋利"、价值保障"松散"三大问题。解决应用技术大学本源问题应重塑应用技术大学的中国价值,即受教育者价值、教育者价值、教育的延伸价值、国家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而从学校规模核定、高校结构优化、转型发展认证、产教融合、依法治教等方面重构应用技术大学中国价值的新常态保障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陆亭  
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试点正在有序进行,这既是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的共同需要,更是国家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从世界范围看,应用型高校的崛起体现了它的发展最具活力,不仅丰富了高等教育的模式和内涵,更是改变了社会。我国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避不开职业教育的向上拓展的议题,也必须对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做好定位,从而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道勋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实践教育。新时代,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教育日益规范化、制度化。应用技术大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经验,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十分重视实践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都在实践教育中提升,人才培养以应用为导向,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编排以应用为特征,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人才培养。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促进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燕  
应用技术大学是以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主要办学类型的高校。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不仅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是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本文提出了将地方本科高校中的二级学院进行分离再整合,转型发展为单科型应用技术大学这两种转型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云波  
应用技术型本科作为职业教育的本科层次,在培养定位及建设策略等方面亟待研究。本文依据职业教育的规定性,从专业设置与职业需求、课程开发与岗位能力、教学方式与生产过程,以及实训条件、生产任务、"双师"教师团队、应用技术科研、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对应用技术型本科的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提出建设思路和政策建议。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大广  
全国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已经启动。在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图书馆要根据学校特点,调整办馆定位、服务内容、资源建设、专业队伍等方面,同时探索新型应用技术大学图书馆的建设模式,适应并服务好学校的改革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楷模  熊建武  杨军  
项目研究课程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模块手册中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组织项目和实施项目的能力。其项目研究课程由浅入深分为初始项目研究、发展项目研究和企业项目研究三个层次,项目研究课题由系部组织教授根据专业情况共同命题,确定项目研究的要求、组织办法,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实施研究,最后教授进行管理和评价。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系统思维方式等有重要意义,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应该以此为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光岐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民办高校只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破解其生存和发展中的质量难题。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在准确把握办学定位、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社会对特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深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认识,在实践层面制定行之有效的路线图,努力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以期为应用型民办高校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怡  
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要提升应用技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技术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内容互补,形式相通。在应用技术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其形成创业意识和工匠精神,就要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技术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以创新创业为载体,充分拓展产学研平台,营造创新创业型校园文化,运用网络思政阵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兴华  李雪岩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实现向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转型,师资队伍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相比,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存在学历不高、行业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应用技术大学要有应用型的师资,如何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实践应用能力成为关键任务。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在领衔人的指导下,通过参与企业实践、专业技能比赛、项目运作及社会服务等方式去提升实践应用能力是较为新颖且行之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形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瑛仪  
1993年瑞士建立应用技术大学,1994年通过设置职业会考来选拔生源。应用技术大学的选拔标准为"联邦职业教育证书+职业会考证书",即只有获得联邦职业教育证书的学生才能参加职业会考,取得职业会考证书后方可入学。联邦职业教育证书保障生源具备必要的职业技能,职业会考注重专业相关知识以及跨专业思考和问题解决等方法能力的考核,包括基础、重点、补充三部分科目及跨专业项目。瑞士职业会考制度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设计提供了经验:作为衔接两级教育的招生考试,应考核"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聂强  蓝菊  
以区分高职院校与转型院校为开端,选取现有高职院校对建设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借鉴意义为立场,从管理体系、教育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等方面入手,认识高职院校与转型院校区别,讨论具体的借鉴方式,并进行相应反思。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一方面应兼顾人才"立交桥"整体需求,获取更为完善的框架体系。另一方面,应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同时应具有前瞻性,寻找自身在职教框架中的独特性,由借鉴到独特,在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中不断拓展丰富内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卫军  
新升格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我国政府和职教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启动该转型具有深层次的原因,但新升格本科院校转型存在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发展、国内相关产业以及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新升格本科院校转型应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中央及地方政府扮演好掌舵者角色,新升格本科院校要尽快转变观念,科学规划学校定位,允许部分优秀高职院校升格为应用技术大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彦军  
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是为适应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与其他普通本科高校并行和等值,以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的应用为导向进行办学,为社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学校。与欧洲各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将职业性学校合并升格为应用技术大学不同,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主要是通过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进行的。地方本科高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建国  
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未来转型的理想模式,其以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价值。从生态位的视角出发,应用技术大学应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建立自己的生态空间,并从资源、空间、规模、动态发展等方面恰当把握,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