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36)
- 2023(13900)
- 2022(11590)
- 2021(11144)
- 2020(9317)
- 2019(21829)
- 2018(21798)
- 2017(40142)
- 2016(22900)
- 2015(26564)
- 2014(27077)
- 2013(26110)
- 2012(24359)
- 2011(21941)
- 2010(23176)
- 2009(21496)
- 2008(20871)
- 2007(19346)
- 2006(16890)
- 2005(15504)
- 学科
- 济(84400)
- 经济(84315)
- 管理(60849)
- 业(55514)
- 企(45751)
- 企业(45751)
- 方法(40412)
- 数学(35650)
- 数学方法(34913)
- 中国(34235)
- 财(29212)
- 融(27741)
- 金融(27739)
- 银(26165)
- 银行(26132)
- 行(25194)
- 农(24701)
- 教育(22822)
- 学(21203)
- 理论(20482)
- 制(20240)
- 地方(19454)
- 业经(18184)
- 农业(15983)
- 贸(15338)
- 贸易(15323)
- 务(15071)
- 财务(15016)
- 财务管理(14964)
- 易(14900)
- 机构
- 大学(321639)
- 学院(319685)
- 济(119378)
- 经济(116257)
- 管理(112809)
- 研究(108172)
- 理学(95910)
- 理学院(94721)
- 管理学(92437)
- 管理学院(91841)
- 中国(84315)
- 京(69996)
- 科学(67251)
- 财(61850)
- 所(55936)
- 农(52247)
- 江(51841)
- 中心(51721)
- 范(51024)
- 师范(50589)
- 研究所(50336)
- 财经(46273)
- 业大(45937)
- 北京(45396)
- 州(42048)
- 经(41617)
- 农业(40859)
- 师范大学(40733)
- 教育(40024)
- 技术(39326)
- 基金
- 项目(200566)
- 科学(155919)
- 研究(152342)
- 基金(139090)
- 家(120070)
- 国家(118944)
- 科学基金(100368)
- 社会(90936)
- 社会科(85817)
- 社会科学(85788)
- 省(81638)
- 教育(77931)
- 基金项目(71963)
- 划(69343)
- 编号(66038)
- 自然(63416)
- 自然科(61855)
- 自然科学(61839)
- 自然科学基金(60679)
- 资助(59088)
- 成果(56762)
- 课题(48712)
- 重点(47047)
- 部(44564)
- 发(43973)
- 创(41402)
- 年(40113)
- 项目编号(39567)
- 性(39042)
- 大学(38711)
- 期刊
- 济(134877)
- 经济(134877)
- 研究(103571)
- 中国(76067)
- 教育(67819)
- 财(51467)
- 学报(49698)
- 农(47184)
- 科学(43319)
- 融(40318)
- 金融(40318)
- 管理(39922)
- 大学(38452)
- 学学(34627)
- 技术(33892)
- 农业(31094)
- 财经(23445)
- 业经(21909)
- 经济研究(21226)
- 经(20129)
- 职业(18506)
- 问题(17208)
- 业(16973)
- 统计(16859)
- 图书(16668)
- 版(15661)
- 技术经济(15338)
- 策(15068)
- 理论(14906)
- 坛(14636)
共检索到500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根红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形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建设相融合,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在高校思政课程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够加强高校学生的生态实践能力,还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生态文明氛围,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与认同感。文章对高校思政课程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衡阳市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中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整合及实施途径进行选择。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生态文明教育 融合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根红 彭志红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国家层面的重要问题,也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需要借助实践活动方可实现,要求人们具备生态文明意识,主动参与建设。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大业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针对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建设方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
“课程思政”理念 生态文明教育 课程标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曜
"课程思政"的实施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导致大学生缺乏生态信仰、生态文明行为不够理性,教育实效有限。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困境,探讨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校 生态文明 教育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春霞
当开展专业教学时,针对会计专业课程,应当提升其实用性,让学生可以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掌握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保证他们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在今后的工作中履行好职责,遵循有关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方可成为优秀的人才。基于会计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课程思政,除了能够充实教学内容,还能够强化思政教育,增强学生的思想觉悟,基于此,文章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会计专业 思政教育 专业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晓莹 赵强
通过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实践路径。文章以《统计学》课程为例,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从统计发展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发展现实等领域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实践路径,促使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机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
关键词:
统计学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安彦彦 姜艳文
文章首先阐述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与高职思政课课程体系有效融合研究的意义。然后指出了生态文明教育与高职思政课课程体系融合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生态文明教育中缺乏相关的实践教育,缺少专业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最后分析了生态文明教育与高职思政课课程体系有效融合的策略: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生态文明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建设专业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付鹏
“宁波帮”精神是宁波商人在长期的经营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先进的群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家国情怀和奉献社会是“宁波帮”精神的鲜明特征。将“宁波帮”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和引导价值,有利于解决传统的课程思政过程中的知识与育人协同支撑不强、思政素材缺乏等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基于立德树人的基本使命,建立健全地探索“宁波帮”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多角度发力探索。
关键词:
“宁波帮”精神 课程思政 地方文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婧 吕奕静 沈欣忆
当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等理念成为社会的共同认知。高职院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明传承等重大使命。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深入宣传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绿色技能。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职教育,在政治逻辑、育人逻辑与社会治理逻辑层面都有着深刻内涵。在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教育理念与实践不同频、教与学的创新模式不深入以及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亟待提升等问题。对此,需要高职院校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课程建设,建立监督和反馈机制,确保生态文明教育落到实处;以数字化教育为依托,通过多维活动培育绿色技能;以教师生态文明素养培育为抓手,促进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以全机构为支撑,形成高职教育多维绿色合作网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香妹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的缺失是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不完善的主要原因,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就成为了实践教育的主要通道。高校实施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可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研修活动、建立实践基地、建立线上平台等措施。让高校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激发生态保护的热情,在亲身经历中培养生态责任意识,正确认识自然、保护自然,意识到自身肩负着生态保护使命感,为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
高校 体验式 生态文明教育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润卓 包春平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目标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和重要落脚点。通过与工匠精神的培育相结合,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新时代社会和企业对于高职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为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华
要适应基础教育的新课改,高等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应主动与中学政治课接轨,自觉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就该专业的法律课程而言,应根据中学政治课教师的职业要求,对教学目标作出理性设计;按照中学政治课中的法律知识、理论,设置相关法律课程和专题讲座,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自觉探索和运用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重视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摒弃"背多分",实现考核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
新课改 高师思政专业 法律课程 教学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大学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其生态文明素养高低是衡量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尺。文章以"美丽中国"战略思想对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新要求为切入点,总结提炼出当前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生态教育资源、建设生态校园、创新活动形式、培育低碳生活习惯等方面提出解决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美丽中国 高职院校 生态文明 教育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晶
生态文明的融入高职教育,一方面能给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明确新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知与重视,从而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文章主要就生态文明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重要性、现存问题展开研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路径,以确保生态文明与高职思政课的高度融合,进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高职院校 思政教学 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阳献 赖艳艳
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生态人",即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生态世界观和生态践行能力的人。在新形势下,如何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和生态文明观等方面的教育,是高校目前急需去探索、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生态校 生态文明 教育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丁克
《经济法》课程教学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各环节,以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经管人才。通过在《经济法》课程中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思政设计理念与目标,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融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创新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