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8)
- 2023(13752)
- 2022(11511)
- 2021(10615)
- 2020(8902)
- 2019(20210)
- 2018(20225)
- 2017(37169)
- 2016(20281)
- 2015(22820)
- 2014(22791)
- 2013(22358)
- 2012(21069)
- 2011(19493)
- 2010(19935)
- 2009(19013)
- 2008(18650)
- 2007(16938)
- 2006(15666)
- 2005(14878)
- 学科
- 济(99002)
- 经济(98870)
- 管理(58539)
- 业(50089)
- 企(40751)
- 企业(40751)
- 方法(32151)
- 中国(29951)
- 数学(27820)
- 数学方法(27522)
- 制(23902)
- 农(23612)
- 财(23153)
- 地方(21918)
- 业经(20214)
- 学(19471)
- 体(17801)
- 银(17079)
- 银行(17062)
- 行(16529)
- 融(16387)
- 金融(16380)
- 贸(16305)
- 贸易(16288)
- 易(15832)
- 农业(15178)
- 地方经济(14033)
- 环境(13978)
- 理论(13908)
- 体制(13385)
- 机构
- 大学(294543)
- 学院(289254)
- 济(133939)
- 经济(131323)
- 研究(110579)
- 管理(103015)
- 中国(87542)
- 理学(85907)
- 理学院(84910)
- 管理学(83569)
- 管理学院(82990)
- 财(66197)
- 京(64227)
- 科学(60256)
- 所(55542)
- 财经(50075)
- 中心(49394)
- 研究所(49375)
- 江(46622)
- 经(45393)
- 农(43651)
- 经济学(43521)
- 北京(41890)
- 范(39525)
- 院(39465)
- 师范(39164)
- 经济学院(38662)
- 财经大学(36810)
- 业大(36084)
- 州(35716)
- 基金
- 项目(178419)
- 科学(141427)
- 研究(135614)
- 基金(130887)
- 家(113385)
- 国家(112451)
- 科学基金(95464)
- 社会(89784)
- 社会科(85072)
- 社会科学(85055)
- 基金项目(66629)
- 省(66212)
- 教育(63252)
- 自然(56778)
- 划(56384)
- 自然科(55453)
- 自然科学(55433)
- 自然科学基金(54470)
- 资助(54311)
- 编号(53082)
- 成果(46983)
- 部(41705)
- 重点(40971)
- 课题(39399)
- 发(39182)
- 国家社会(38753)
- 制(37720)
- 教育部(36646)
- 创(36358)
- 性(35909)
- 期刊
- 济(162584)
- 经济(162584)
- 研究(102870)
- 中国(72284)
- 财(52571)
- 管理(44046)
- 学报(42663)
- 农(41458)
- 科学(40209)
- 教育(39691)
- 大学(34170)
- 融(33967)
- 金融(33967)
- 学学(31354)
- 财经(27355)
- 经济研究(27133)
- 农业(27112)
- 技术(26314)
- 经(23867)
- 业经(21769)
- 问题(20876)
- 贸(18963)
- 世界(17343)
- 国际(17005)
- 技术经济(15073)
- 业(14780)
- 统计(13978)
- 图书(13323)
- 版(13228)
- 坛(13041)
共检索到484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章认为:思想解放是中国改革的巨大推动力量。20年来,中国已经经历了3次大的思想解放。1978年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解决了中国要不要改革的问题,为改革开放的启动做好了思想准备。1992年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解决了中国改革采用什么样的体制问题,为改革的深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章认为,生产力是衡量与检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得失成败的唯一标准,舍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无论是把生产力作为检验改革的“主要标准”或“重要标准”,还是视为“根本标准”,都是认识上没有完全到位的一种表现,实践中则是有害的。把生产力作为检验改革的唯一标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钢 石建新 蓝定香 梁灏
在近50年来的经济建设中,中国在所有制问题上经历了一个让一切私有制“绝种”,到允许私有经济在“补充”范围内存在,再到将私有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演变过程。十五大报告不仅在所有制改革问题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而且更主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即在所有制改革中也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生产力标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合经济是更为理性的选择。我国混合经济的特征是:(1)各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存在,平等竞争;(2)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融合和渗透;(3)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非公有制经济在提供的产值、税收、就业等方面占优势;(4)公有经济本身采取多种形式。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章强调指出,2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和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企业破产倒闭、职工下岗失业、社会两极分化、经济结构问题突出、受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的负面影响加大以及社会治安和腐败现象日益突出等新问题。文章认为,这些问题不是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课题组
文章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普遍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传统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原则在过去的实践中从未真正实现过,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失去了存在的客观依据。按生产要素分配必然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对此,我们既不能盲目堵杀,也不能视而不见,而必须通过完善市场体系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开征个人收入所得税等措施,将两极分化尽可能地控制在社会可以承受的限度之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章认为,在本世纪诞生和发展、变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宣告了计划经济体制的衰亡和转向市场经济的必然。计划经济体制的致命弊端有二:一是从经济看,它必然会导致重大的经济决策失误和严重的经济损失;二是从政治上看,在政治体制不完善的条件下,它已成为滋生腐败现象的重要条件。市场经济是当今世界最富有活力和效率的体制模式,这是它本身内在的矛盾决定的,也已为国内外的实践所证明。中国在迈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不仅过去遇到过“不敢搞”的政治阻力,而且目前还面临着“不愿搞”和“不会搞”巨大障碍。只有不遗余力地克服这些障碍,社会主义制度的沃土上才能真正生长出艳丽的市场经济之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章认为,国强民富是我们从“苏东剧变”和当今世界三大潮流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苏东剧变”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思维定式又妨碍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改革,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卓元
进入新世纪后的 5~ 1 0年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更加有序地全面推进 ,主要包括 :国企改革仍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提高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 ;根据经济形势实施相应的宏观调控改革 ;深化金融改革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减少审批 ;加快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 ,发展开放型经济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履宽
12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有三个,即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国家、企业、个人之间以及积累、消费之间的分配关系)没有理顺、以价格双轨制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秩序混乱。这表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皓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展望张皓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大体经历了以农村为重点、以城市为重点和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阶段。特别是第三阶段,即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汪海波
2018年9月/168.00元ISBN 978-7-5201-2516-8《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78~2018)》对1978~201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以及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分析论述和经验总结,内容包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取向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84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1985~1992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初步建立阶段(1993~2000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完善阶段(2001~2011年)、以市场取向改革
关键词:
市场取向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华民
中国在过去的25年中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增长,从而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邓小平效应”,所谓邓小平效应是指,中国罕见的经济增长是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实现的。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坚持走内生与渐进的道路,并且始终坚持把改革置于开放的环境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遇到一些来之于基本制度方面的障碍,它们主要是:土地的国家所有、企业的国家所有(国有企业)、以及金融体系的国家控制。这样一些制度安排不仅遏制了民间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了普遍的市场扭曲、带来了政府部门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因此,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关系到中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菊红 邓可斌
传统的分权理论将分权作为一个外生变量,忽视了转型经济中分权的内生性特质,因而难以回答分权因何而变迁这个根本性问题。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归纳与剖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增长、分权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认为中国式分权由经济发展内生而出,并且内生的分权通过对各级政府不同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分权的变迁直接影响着中国各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变迁。由于中国的改革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路径依赖,在各级政府与经济主体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理性博弈的条件下,这种变迁的结果会促使政府体制进行更为有效的变革。
关键词:
分权 内生性 转型经济 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朗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就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程。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以全球化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及中国崛起对全球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全球化 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海波
本文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层生产单位从政府附属物改造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对其中的国有经济还要实现从主要管企业到主要管资本的转变)两方面为基础,兼以描述发挥作为市场经济核心的价格机制在社会生产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作用总结了改革的成就。依据改革实践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炼了十二项重要经验。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把中国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的作用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划时代的伟大胜利三方面论述了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成就 经验 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