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04)
- 2023(3492)
- 2022(2811)
- 2021(3012)
- 2020(2396)
- 2019(5445)
- 2018(5570)
- 2017(8211)
- 2016(5939)
- 2015(6753)
- 2014(7025)
- 2013(6083)
- 2012(5725)
- 2011(5448)
- 2010(5979)
- 2009(5328)
- 2008(5193)
- 2007(4932)
- 2006(4670)
- 2005(4648)
- 学科
- 教育(20022)
- 济(12090)
- 经济(12062)
- 中国(11354)
- 学(9589)
- 管理(9087)
- 理论(7941)
- 业(6757)
- 教学(6628)
- 企(5569)
- 企业(5569)
- 政治(4732)
- 思想(4524)
- 发(4153)
- 研究(4000)
- 农(3933)
- 发展(3858)
- 财(3790)
- 制(3755)
- 展(3735)
- 思想政治(3682)
- 政治教育(3682)
- 治教(3682)
- 革(3653)
- 德育(3649)
- 经济学(3339)
- 改革(3323)
- 高等(3314)
- 学法(3264)
- 教学法(3264)
- 机构
- 大学(76505)
- 学院(69443)
- 研究(29350)
- 教育(27822)
- 范(22016)
- 师范(21931)
- 京(18544)
- 济(18466)
- 师范大学(18215)
- 经济(17647)
- 管理(17187)
- 中国(16472)
- 科学(16323)
- 江(14748)
- 所(14374)
- 理学(13342)
- 北京(13050)
- 理学院(13042)
- 研究所(12823)
- 中心(12785)
- 职业(12609)
- 管理学(12602)
- 管理学院(12424)
- 技术(12141)
- 财(11483)
- 州(11158)
- 教育学(10697)
- 院(10323)
- 职业技术(8645)
- 农(8397)
共检索到132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吴凯 杜凯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本"是根本的本。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看待思想政治教育"人"的问题,尊重人的差异性和个性,明确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的回归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逻辑前提、价值整合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指向、他者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范式转换、风险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境遇。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之路,就是要明确自爱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生成之源、互爱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关照、大爱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 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旭
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内涵,梳理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有效实施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都应当做到"以人为本";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融入日常考核的范畴;将"以人为本"思想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团活动;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高校在日常的管理过程当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江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成份和社会结构的多样化,导致了人们思想认识的多样化。在这新的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何种途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服务社会进而促进社会进步,这是值得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本文拟从哲学的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实现途径 哲学思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重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人的需求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人"而展开的。面对新时期新任务,大学生思想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曦红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由于受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中常常存在弱化人的主体性,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强化人本意识尤为重要。“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培养人格健全、心理现代化的国际化人才。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新业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人是什么"的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以人为本"的精神缺失,高校必须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导,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队伍和教育服务体系五个方面构建"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路长胜
本文试图借鉴现象学哲学的相关理论成果,反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而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辟一个新的思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
现象学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静茹
马克思主义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种精准思维精神对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应当在改革开放、国际交往、乡村振兴等各项事务中体现精准思维,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全面建设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事业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对于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推动国家社会发展以及实现民族繁荣富强有重大意义,在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技术等现代高新科技快速发展的支持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不仅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供需矛盾”,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精准评估、精准供给、精准识别以及精准管理,而且能够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含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得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研究是从哲学角度、用哲学思维和知识去分析和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元理论及实践问题,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入持续的追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朝着专业、科学和创新的方向发展。董雅华的《思想政治教育哲学问题研究》一书从哲学视角对学科体系的重要性入手,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中凸显的各种实际问题,试图"脱去种种外在的遮蔽",运用哲学范畴、知识和方法去反思、分析与建构,寻求正确的解决思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曹文泽
哲学社会科学在培育大学生政治信念、人生理念和生活态度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是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长期积淀的成果。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于海荣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同时也担负着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所需人才的重任。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使之有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这对促进生态文明的进步与和谐社会的建立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芸 毛文娟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结合各种以简洁、便利为特点的微平台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手段。文章探讨了微平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便利性和互动性,同时也提出了微平台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途径:微平台网络舆论趋同化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对大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引导;网络资源的开放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面对微时代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软硬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新媒体素养。
关键词:
微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武振华 王勇
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进行改革。思政教育改革要立足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注重职业导向,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雅洁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同时,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最鲜活的理论成果和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教育大学生。在内容创新上,要跟时代同步,与时俱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关键词:
创新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清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是阐述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政治素养的完善还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最终都会归结于学生价值观的取向。民族精神带来的文化自觉、自信使思想教育抱朴守真,在精神上建立起健全的人性之美,真正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文化的渗透和烙印,在价值观的形成中不可估量。
关键词:
中国精神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