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5)
- 2023(11382)
- 2022(10124)
- 2021(9597)
- 2020(7967)
- 2019(18665)
- 2018(18489)
- 2017(35801)
- 2016(19745)
- 2015(21855)
- 2014(21876)
- 2013(21734)
- 2012(20040)
- 2011(17898)
- 2010(17709)
- 2009(15938)
- 2008(15436)
- 2007(13268)
- 2006(11421)
- 2005(9862)
- 学科
- 济(77187)
- 经济(77109)
- 管理(54707)
- 业(53097)
- 企(44474)
- 企业(44474)
- 方法(37227)
- 数学(32396)
- 数学方法(32034)
- 农(19933)
- 学(19662)
- 财(19479)
- 中国(19104)
- 地方(17920)
- 业经(16782)
- 制(13744)
- 农业(13390)
- 贸(12895)
- 贸易(12889)
- 务(12854)
- 和(12850)
- 理论(12829)
- 财务(12795)
- 财务管理(12775)
- 易(12471)
- 技术(12307)
- 企业财务(12212)
- 环境(11964)
- 银(10964)
- 银行(10916)
- 机构
- 大学(277292)
- 学院(274799)
- 管理(110753)
- 济(104862)
- 经济(102572)
- 理学(97076)
- 理学院(95939)
- 管理学(94198)
- 管理学院(93715)
- 研究(92736)
- 中国(65888)
- 科学(60991)
- 京(59578)
- 所(47053)
- 财(46881)
- 农(46870)
- 业大(44220)
- 江(43622)
- 研究所(43592)
- 中心(41338)
- 财经(38551)
- 范(36907)
- 农业(36892)
- 师范(36479)
- 北京(36472)
- 经(35085)
- 院(34117)
- 州(32101)
- 经济学(30842)
- 师范大学(29686)
- 基金
- 项目(198005)
- 科学(155415)
- 基金(143907)
- 研究(141471)
- 家(126703)
- 国家(125681)
- 科学基金(107618)
- 社会(87607)
- 社会科(82979)
- 社会科学(82955)
- 省(78150)
- 基金项目(77577)
- 自然(72593)
- 自然科(70863)
- 自然科学(70844)
- 自然科学基金(69579)
- 划(65749)
- 教育(64433)
- 资助(59427)
- 编号(56777)
- 成果(45487)
- 重点(44544)
- 部(43377)
- 发(41860)
- 创(40886)
- 课题(39113)
- 科研(38389)
- 创新(38172)
- 计划(36700)
- 教育部(36667)
- 期刊
- 济(110446)
- 经济(110446)
- 研究(77754)
- 学报(48243)
- 中国(47534)
- 科学(43515)
- 农(40936)
- 管理(39341)
- 大学(35403)
- 财(34240)
- 学学(33387)
- 教育(29114)
- 农业(28752)
- 技术(22634)
- 融(20870)
- 金融(20870)
- 业经(18391)
- 财经(18306)
- 经济研究(17446)
- 图书(15752)
- 经(15458)
- 业(14710)
- 问题(14420)
- 科技(14216)
- 理论(13559)
- 资源(13195)
- 技术经济(12911)
- 版(12907)
- 实践(12583)
- 践(12583)
共检索到385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斌 徐丹丹 刘绍平 王志坚
于2007年、2008年的7月先后2次对怒江流域西藏段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应用ShannonWiener、Margalef和Pielou指数分析了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17个采样断面(干流8个,支流9个)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4种(属),隶属于25科,其中以水生昆虫种类最多(76.0%);研究区域内干、支流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2.77 ind/m2、3 967.51 mg/m2,95.39 ind/m2、2 339.64 mg/m2;干流底栖动物现存量明显高于支流,但其物种多样性(H、D、J)组成却低于支流。研究发现,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泽鹏 金洪宇 李雷 鲁万桥 李慎辉 王海鹏
为摸清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江段在2017年遭遇大型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后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现状及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于2022年10—11月(秋季)和2023年4—5月(春季)对墨脱江段及其附属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两季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52个种类,隶属于3门3纲10目30科,其中水生昆虫占绝对优势(50种)。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为四节蜉属一种(Baetis sp.1)、鳞石蛾属一种(Lepidostoma sp.);秋季优势种为四节蜉属一种(Baetis sp.1)、缺距纹石蛾属一种(Potamyiasp.),且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在春季和秋季间存在一定的差异(P<0.001)。流域内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6.67ind/m~2,总平均生物量0.04g/m~2;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高于秋季,为8.71ind/m~2,总平均生物量0.04g/m~2。此外,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在不同季节的干、支流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P<0.01)。对比已发表数据(2015—2016年)并结合现阶段水体环境因子现状,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已发生明显变化,且物种总丰度及生物量严重下降,说明灾害后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已受到干扰,大型底栖动物现存量较少,结果可为高原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晶 谢志才 陈静 张君倩 舒少武 张堂林 胡炜
为了对转基因(CAgcGH)鲤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于2004~2006年在梁子湖畔的人工隔离湖泊开展了转基因鲤对其主要饵料生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投放转基因鲤1 a后,底栖动物物种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底栖动物总物种数从65种下降为36种;总密度从497.3 ind/m2下降到370.7 ind/m2;总生物量(湿重)从77.136 g/m2上升到97.558 g/m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总物种数、寡毛类、毛翅目和摇蚊科物种数有显著降低。寡毛类、毛翅目和腹足类密度有显著下降。毛翅目生物量有显著下降。幽蚊(Chaoborussp.)和环...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纪莹璐 王尽文 张乃星 孙滨 宿凯 王智
于2018年7(夏季)、10(秋季)、12月(冬季)和2019年4月(春季)在日照近海18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7门72科119种,其中多毛类动物28科62种,为优势类群;甲壳动物26科36种、软体动物11科12种、棘皮动物3科4种和其它类群5种。主要优势种为寡鳃齿吻沙蚕(Micronephthys oligobranchia)、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中蚓虫一种(Mediomastus sp.)、圆筒原盒螺(Cylichna biplicata)和海稚虫科未定种(Spionidae und.)等。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91inds./m~(2)和6.71g/m~(2)。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的平均值分别为2.912、0.934和2.13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个季度的群落相似性系数均较低,分布格局存在季节性变化。ABC曲线分析表明,4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可能存在轻微污染或扰动。对比分析历史研究数据发现,伴随海岸带开发及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日照近海的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变化明显,耐污种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 pinnata)逐渐成为优势种,丰度、生物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则呈现下降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浒 李厚琼 吴迪 秦樊鑫
为了解乌江贵州段的底栖动物资源现状以及梯级电站开发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对18个断面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底栖动物多样性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计算。结果显示:自然河段中,底栖动物物种丰富,以节肢动物占优势,物种丰富度和密度均以思南断面最高,生物多样性则以沿河二桥断面最高;群落类型复杂,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为优势群落,软体动物为群落中的优势类群。梯级水库的修建使底质环境差异变小,底栖动物物种丰度、密度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群落类型趋于简单,优势类群表现不明显,并且水库建成的年代越久,底栖动物的丰度、密度就越低,群落的组成类群就越少,物种组成以寡毛类和摇蚊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董鹏 张海波 叶仙森 徐韧 周进
2012年4月、7月、9月和12月对象山港海域11个大面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采用优势度(Y)、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种类组成,用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序尺度(MDS)分析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以及采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法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污染扰动的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软体动物中的半褶织纹螺(Nassarius semiplicatus)成为最主要的优势种,4季均可成为优势群体;Shannon-Weaver多样性...
关键词:
象山港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齐磊磊 王其翔 官曙光 高翔 刘洪军
2007年4月和10月,在山东日照临近海域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春季和秋季两个航次的调查,对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1)全海域共鉴定底栖动物141种,其中多毛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分别占总种数的38.30%、34.75%和17.73%,三者构成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2)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1885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39.82g/m2。3)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春季高于秋季。4)优势种随季节变化不大,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方学河 陈威 胡成业 章凯 周泽宇 张丽源 水柏年
为了探究群落中稀有种和常见种对物种多样性的贡献,本实验以鳌江口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范围指数(gri)、生境特异性指数(hsi)和种群规模指数(psi)识别群落稀有种;根据稀有度大小对物种进行排序,形成稀有种-常见种和常见种-稀有种2个物种序列。在此基础上,通过逐一添加物种,比较物种多样性(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的变化,确定稀有种和常见种对物种多样性的相对贡献。结果显示,α多样性在稀有种-常见种物种序列中,随着物种加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均匀度指数仅在2020年先上升后下降,其余均呈下降趋势;在常见种-稀有种物种序列中,随着物种的加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而均匀度指数呈下降趋势。β多样性在稀有种-常见种物种序列中,随着物种的加入群落异质性(βSOR)和嵌套组分(βNES)呈上升趋势,周转组分(βSIM)呈下降趋势;在常见种-稀有种物种序列,随着物种的加入βSOR、βSIM和βNES均呈上升趋势。综上,稀有种对群落α多样性贡献更大,并影响群落β多样性的周转组分,而常见种对嵌套组分影响更大。因此,对不同类型物种应采取不同的生态保护策略,研究结果为鳌江口红树林生态保护提供理论支持,以期更好地保护该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花 宋晓兰 奚海明 宋立新 郑科 卞金良
2010~2011年对江阴市7条主要内河及长江江阴段共计8条河流的15个断面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研究了江阴市河流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8条河流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9种,分属3门7纲16科24属,其中软体动物14种、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4种、十足目4种、蛭纲2种、端足目1种、多毛纲1种。其中,以锡澄运河的底栖动物种类最多,达17种。从密度来看,应天河监测断面平均密度最大,为37 156ind./m2;长江监测断面平均密度最小,为6ind./m2。从底栖动物分布来看,长江和白屈港监测断面物种分布均匀,锡澄运河监测断面软体动物占绝对优势(80%以上),其中梨形环棱螺(Be...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增辉 何雪宝 冯伟松 崔永德
2010年3~12月在长江镇江段进行4次采样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6种,隶属于7科21属,其中水栖寡毛类2科7属12种,多毛类1科1属种,软体动物2科4属4种,水生昆虫2科9属9种。长江镇江段共有4个优势种:厚唇嫩丝蚓(Teneridrilus mastix)、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多鳃齿吻沙蚕(Nephthys polybranchia)和长足摇蚊(Tanypus sp.)。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4ind./m2和0.2g/m2。各种生境类型中,保护区的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相对较高,北湖次之,主航道最低。同时存在着季节变动,密度以春夏较高,秋冬较低,...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元进 吕振波 李凡 张焕君 徐宗法 徐炳庆
根据2011年6月中旬(前调查)、7月上旬(中调查)和7月中旬(后调查)黄河口海域3航次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0种,其中多毛类和软体动物种类数占79.0%,棘皮动物仅占3.0%。调查期间黄河口海域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在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上均占有优势地位,3次调查优势种均为中小型的软体动物和小型多毛类动物。3次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均出现较大变化。前调查和中调查,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接近;而后调查与前调查、中调查相比,丰富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超 孙涛 臧建成 唐晓琴
[目的]了解西藏林芝青稞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分析不同月份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群结构。[方法]采用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结合人工捕捉法和网捕法,对西藏农牧学院农场冬青稞田间节肢动物取样鉴定、数量统计、计算类群比例及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结合性指数、PCA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捕获节肢动物1973头,隶属于2纲12目76科。其中鞘翅目Coleoptera瓢甲科Coccinellidae和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为优势类群,分别占节肢动物总数的16.73%、40.40%。鞘翅目象甲科Curculionidae、双翅目Diptera食蚜蝇科Syrphidae、摇蚊科Chironomidae、毫蚊科Trichoceridae、毛蚊科Bibionidae、果蝇科Drosophilidae、寄蝇科Tachinidae、半翅目猎蝽科Reduviidae、花蝽科Anthocoridae、长蝽科Lygaeidae、姬缘蝽科Rhoplidae、蜘蛛目Araneida逍遥蛛科Philodromidae为常见种群,分别占总数的1.98%、1.27%、1.06%、1.37%、3.35%、3.75%、3.65%、1.77%、1.27%、1.42%、1.57%,2.94%。稀有类群有62科,占节肢动物总数17.47%。4月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最高,5月节肢动物数量最多,6月丰富度指数最高。不同月份节肢动物类群相似性不同。[结论]蚜科和瓢甲科是优势种群,西藏林芝青稞田间节肢动物由优势种群、常见种群、稀有种群构成。不同月份节肢动物数量有差异。5月个体数量达到最大。
关键词:
西藏林芝 青稞 节肢动物 多样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文浩 张萌 门吉帅 敖雪夫 胡新艳 欧阳珊 吴小平
以典型的亚热带大型山地丘陵湖泊——江西省仙女湖研究为例,2014~2015年每月对仙女湖湖区及主要入湖河流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周年动态研究。经鉴定得底栖动物111种,隶属3门53科77属。其中软体动物40种,节肢动物61种,环节动物10种。优势种为中华颤蚓、梨形环棱螺、河蚬、锯齿新米虾、羽摇蚊、粗腹摇蚊属、前突摇蚊属、霍甫水丝蚓。仙女湖大型底栖动物年平息栖息密度为346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54.26 g/m2;不同区域和季节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与生物量有显著差异(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乔雪 刘其根 陈丽平 胡忠军
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崇明明珠湖设置5个采样点调查研究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采集到25种底栖动物,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chinensis)和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是优势种,3者共占总密度和生物量的80.4%和72.8%。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在季节和空间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116.8 ind./m~(2)和3.53 g/m~(2)。密度在年份、季节和站点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生物量仅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仅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丰富度指数无显著的年际、季节和空间差异。生物量与亚硝态氮、高锰酸盐指数显著正相关,Shannon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高锰酸盐指数和水深显著负相关、优势度指数与它们显著正相关,均匀度指数与水深负相关、密度与水深正相关。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示明珠湖处于中污染状态,与10年前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袁一鸣 秦玉涛 刘材材 季晓 邓邦平 刘守海
本研究基于2011—2014年夏季对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对其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年际变化分析。4年间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0、58、78和83种。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在2011—2013年间呈现出逐年递减趋势,长江冲淡水区的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明显高于长江口内。2014年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均显著回升。生物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基本稳定,2012年略低,而之后呈现整体回升的趋势。优势种包括丝异须虫、双形拟单指虫和钩虾,2013年未出现优势种,其余年份则以多毛类为主。年际间群落结构变化较大,且群落组成呈逐年丰富的趋势。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长江口环境...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年际变化 长江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