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4)
- 2023(12724)
- 2022(11121)
- 2021(10360)
- 2020(8594)
- 2019(19822)
- 2018(19651)
- 2017(37363)
- 2016(20661)
- 2015(23067)
- 2014(22991)
- 2013(22610)
- 2012(20957)
- 2011(18866)
- 2010(18933)
- 2009(17228)
- 2008(16715)
- 2007(14394)
- 2006(12603)
- 2005(10981)
- 学科
- 济(85051)
- 经济(84967)
- 管理(56043)
- 业(52345)
- 企(42001)
- 企业(42001)
- 方法(37155)
- 数学(32006)
- 数学方法(31613)
- 农(23169)
- 地方(21966)
- 中国(21590)
- 学(20640)
- 业经(18251)
- 财(17601)
- 农业(16232)
- 理论(14180)
- 环境(13786)
- 和(13675)
- 贸(13673)
- 贸易(13668)
- 易(13145)
- 制(12727)
- 技术(12259)
- 地方经济(12090)
- 教育(11569)
- 划(11532)
- 融(11346)
- 金融(11343)
- 银(11012)
- 机构
- 大学(293774)
- 学院(292037)
- 管理(115679)
- 济(110870)
- 经济(108414)
- 理学(101045)
- 研究(100553)
- 理学院(99783)
- 管理学(97911)
- 管理学院(97388)
- 中国(71441)
- 科学(65859)
- 京(63657)
- 所(51087)
- 财(48107)
- 农(48036)
- 研究所(47304)
- 江(46439)
- 业大(45632)
- 中心(44504)
- 范(42117)
- 师范(41727)
- 财经(39450)
- 北京(39289)
- 农业(37717)
- 院(37014)
- 经(35790)
- 州(34638)
- 师范大学(34133)
- 经济学(32299)
- 基金
- 项目(208720)
- 科学(164185)
- 研究(151564)
- 基金(150654)
- 家(132269)
- 国家(131190)
- 科学基金(112115)
- 社会(93926)
- 社会科(88787)
- 社会科学(88761)
- 省(82445)
- 基金项目(81017)
- 自然(74346)
- 自然科(72551)
- 自然科学(72532)
- 自然科学基金(71187)
- 划(69602)
- 教育(69249)
- 编号(62212)
- 资助(61275)
- 成果(50062)
- 重点(47279)
- 发(45259)
- 部(45217)
- 课题(43171)
- 创(42953)
- 创新(40078)
- 科研(39858)
- 教育部(38185)
- 大学(38145)
- 期刊
- 济(121167)
- 经济(121167)
- 研究(83507)
- 中国(51523)
- 学报(48987)
- 科学(45803)
- 农(43190)
- 管理(40602)
- 大学(36252)
- 教育(34664)
- 学学(34055)
- 财(33573)
- 农业(30621)
- 技术(24510)
- 融(21462)
- 金融(21462)
- 业经(20350)
- 经济研究(18748)
- 财经(18194)
- 图书(16288)
- 资源(15648)
- 问题(15597)
- 经(15369)
- 业(15087)
- 科技(15031)
- 理论(14246)
- 版(14074)
- 技术经济(13553)
- 现代(13212)
- 实践(13171)
共检索到414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邹秀萍 齐清文 姜莉莉 李晋
怒江流域地处中国云南的边境,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保护的重要地域,但由于人口的增加,粮食需求的扩大及城市的扩展,流域林地生态系统面临着强烈的人类干扰。文中使用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用LandsetTM解译获取的怒江流域1985,1995,2000年1∶10万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在GIS空间分析基础上,通过建立动态度和变化转移概率矩阵,系统地研究了怒江流域林地与其他土地覆被类型之间以及不同林地类行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空间格局特征,并对造成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定性分析。
关键词:
林地 景观演变 驱动力 怒江流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段勇 李延风 张玉珍 马荣欣
通过对闽江流域1990—2005年耕地动态变化的分析,得出闽江流域耕地的时空变化情况,15年来流域耕地呈减少的趋势,特别是富屯溪支流和闽江下游区域。结合Arcview软件和SPSS统计方法,分析耕地变化的时空差异、驱动因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归纳,主要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和第三产业因素4个方面,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耕地变化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耕地变化 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 闽江流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莉莉 杨文忠 孟广涛 范勋承
驱动力分析是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选择怒江流域北段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周边4个自然村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率SPOT-5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实地逐块核实,对土地利用/覆被进行分类,并建立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系统,用Fragstats 3.3分析得到村域土地利用格局和特征;同时,采用入户调查、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得的村域详细社会经济数据,建立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联,分析村域土地利用的驱动力。结果显示:村域土地利用主要受自然条件、受教育程度、生活习俗等因子的驱动,且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于粗放的土地利用。研究结果能为怒江云南北段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村域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支持;研究方法可作为局域尺...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驱动力 村域 怒江云南北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木易 何翔
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探讨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驱动机制有助于生态系统状况诊断与风险来源认识,为有效制定生态风险管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应用空间信息技术平台及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基于县域行政单元的快速城市化阶段巢湖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驱动力。研究表明:(1)2000~2013年,巢湖流域土地景观类型变化表现出农地、林地、水体景观面积下降,建设用地景观面积显著增加的趋势;流域景观水平上多样性和均匀度呈下降、优势度呈上升趋势,景观空间异质性下降;(2)近15 a来,巢湖流域9个行政单元内生态风险均呈上升趋势,生态风险整体恶化,需加强对流域生态风险上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斌 张耀光 岳兴建 刘绍平 王志坚
2007年4月到2008年8月对怒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分布和生物量先后进行了5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53种,隶属于5门,7纲,42科,其中水生昆虫是怒江流域鱼类饵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怒江流域42个采样点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分布从上游到下游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其密度和生物量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55~457.4 ind./m2、3.89~14405.9 mg/m2。聚类分析显示怒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具有相同生境类型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较为相似。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聚类分析 怒江流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文忠 李媛媛 杨斌 罗圆 张进峰 张劲峰
基于怒江流域北段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周边4个社区的森林资源利用状况详细调查数据,运用建房频率计算农村地区建房周期、气干密度换算薪材材积等方法,分别依本土居民的建材、薪材、围栏(篱)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NWFPs)4种森林资源利用方式,计算、分析怒江流域北段森林资源当地利用的消耗量和消耗结构。结果显示:怒江流域北段建房材消耗量0.10 m3/a.人,薪材3.87 m3/a.人,农地围栏用材0.019 m3/a.人,年户均采集以菌类和中药材为主的非木材林产品73.95 kg。表明消耗量最大的利用形式是薪材,而非传统认为的建房材和农地围栏材;农村社区木楞房、木片房和农地围栏"长期留存",而薪材流量大"...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本土利用 自然保护 怒江流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晖 李志英 李国彦 杨树华
怒江流域中段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并流的核心区之一,也是云南省最贫困的地区。文章用灰色系统分析、预测方法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并讨论了发展经济与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海龙 李迪华 黄刚
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景观影响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简要阐述水电开发的景观影响评价的相关概念及意义之后,首先阐述了峡谷区域水电开发的景观影响及评价方法,然后以怒江为例,具体探讨了峡谷区域水电开发景观影响评价的过程与结果。通过设计一系列景观测度参数,包括可视域损失、大坝视觉影响范围、高差损失、景点改变、峡谷急流损失等,并利用GIS进行模拟,基于计算结果对水电建设对峡谷整体和局部景观影响以及坝址各段建库适宜性进行了评价。最后指出,在怒江这样的急流高山峡谷上建坝应该慎而又慎,其决策应参考包含景观影响评价在内的环境影响评价,并应逐步完善此方面的立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治君 段瑞 刘兆飞
利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对怒江流域降水、平均气温及径流等要素的单调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并基于各要素时、空变化特点,分析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对径流变化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怒江流域在1958年-2009年呈增温增湿的趋势。尽管流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在最近20年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流域增温幅度越来越大,最近20年增幅达0.5℃/10a;②道街坝站径流量在1958年-2000年间检测到了显著的增加趋势,且增幅越来越大;③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加速了道街坝站径流量的增加趋势;④由于径流量补给来源及其比例的不同,各水文站径流量变化受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受冰雪融水径流补给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立国 贾国栋 秦乾翔 黄志萍 胡明文
旅游活动是乡村旅游地景观变化的重要干扰因素,研究旅游干扰下的休闲农业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休闲农业景观是婺源乡村旅游的核心要素之一,论文从旅游驱动的视角,利用景观转移矩阵及景观指数法研究分析了2000—2020年间婺源县休闲农业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并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及旅游因素等驱动力。研究发现:(1)婺源县的休闲农业景观与旅游地分布高度契合,休闲农业景观面积呈先增后减特征,但总体上休闲农业景观面积减少。(2)在景观尺度上,景观破碎度与分离度呈“N”型波动起伏特征,景观优势度与干扰度呈先增后减特征。在类型尺度上,水田景观破碎度、分离度较为稳定,草地和沼泽地破碎度、分离度呈先增后减特征,其余休闲农业景观总体呈增长特征;旱地、有林地及其他林地最大斑块指数(LPI指数)呈先增后减特征,河渠、湖泊、水库坑塘景观LPI指数总体呈上升特征,其余休闲农业景观总体呈下降特征。(3)旅游综合收入、游客接待量、门票收入、A级景区数量、农家乐数量、旅行社数量等旅游因素是各项景观格局指数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景观优势度与干扰度产生重要驱动影响,自然因素驱动力较弱。研究结果可为婺源县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优化布局及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这将有助于推动婺源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韦燕飞 祝文婷 周金凤 童新华
系统分析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旨在为耕地利用转型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基于构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指标体系,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核密度估计对2000—2020年西江流域广西段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驱动力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西江流域(广西段)的耕地利用碳排放规模呈增长趋势,其中桂林市的净增长量最大,梧州市最低;(2)2000—2020年西江流域(广西段)的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水平不断提高,优势区包括梧州和桂林,平缓区包括贺州、贵港、河池、百色,劣势区包括柳州、南宁、来宾、崇左;(3)2000—2020年西江流域(广西段)的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等级区差异明显,优势区的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值波动处于DEA前沿的位置,劣势区的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则有待进一步提高;(4)2000—2020年西江流域(广西段)的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有着明显的偏态,并存在轻微的极化与收敛,总体上效率在波动式提高;(5)经回归分析可知提高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因子有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复种指数、人均地方生产总值及人口密度等,而有效灌溉率与产业结构对耕地绿色利用会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瑞林 周葆华 刘承良
湿地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生态功能,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其良好的自然性,正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基于1988、2006年两期TM遥感影像数据,借助于RS/GIS工具,获取安庆沿江湿地的景观斑块数据,运用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探讨了近20年来安庆沿江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安庆沿江湿地以湖泊和滩涂沼泽为主要景观类型;(2)研究期内湿地景观面积发生了较大幅度的缩减,各湿地景观类型间的动态变化较显著,以湖泊的萎缩变化最明显;(3)安庆沿江湿地景观在空间配置上趋于破碎和零散,景观斑块边界的复杂性程度和不规则程度在逐渐下降,形状趋于规整,景观类型结构和数量趋于均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宗良纲 刘存丽 董雅文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支持下,以南京市域1988年、1995年、2000年和2003年4期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了南京市域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南京市景观格局从1988年到2003年期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旱地明显减少,城镇、农村居民地、工矿等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景观多样性和空间破碎度增加,斑块的自相似性增强。分析认为,人口总数、城市化水平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是南京市景观多样性演变的主要人为驱动因素。
关键词:
景观生态 空间格局 驱动力 GIS 南京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伯华 李珍 刘沛林 窦银娣
传统村落在历史、文化、经济、旅游和科学等多个方面价值颇高,保护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和文化内涵极为重要。以中国湘江流域上中下游六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以景观基因理论为基础,运用景观基因分析法识别了湘江流域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分析了上中下游传统村落显性物质景观基因与隐性非物质文化基因的变异特征,总结了湘江流域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变异特征及分异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湘江流域上游传统村落平面基因变异相悖于本土的情况侧重发生在平面结构变异上;立面基因的变异相悖于本土、突变后直接消亡的情况较多;文化基因上受外来冲击的不适感较强,有加剧景观基因变异的风险和趋势。(2)湘江流域中游传统村落对立面基因的改动需求较大,且改动时间较早,造成立面基因变异以及平面基因中街巷格局、平面布局变异较大,变异后相悖于本土的特征显著;而在文化基因中,对文化的变异融合接受能力强,变异相融于本土的情况显著。(3)湘江流域下游传统村落在形态、布局特征明显的平面基因中产生的变异不大显著;在立面基因中遭遇突变后直接消亡的特征明显;在文化基因中,对家风信仰的基因变异以相融于本土为主,习俗礼仪的基因变异呈现分化趋势,单民族聚居式的家族以相悖于本土的特征为主,多民族聚居式的家族以相融于本土的特征为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佳维 陆邵明 杜力
住屋是乡愁记忆中的典型场所。如何认知住屋中的地域文化基因及其特征是其保护和传承的前提。现有少数民族民居研究侧重于共性的考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地域差异性、多样性。以怒江流域怒族民居为例,选取怒江州南部老姆登村与北部的秋那桶村的代表性怒族民居建筑,通过拓扑关系和空间整合度的空间句法手段深入分析,阐述在同一流域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空间的地域差异性,并探寻其中的自然与文化的生成机制。研究的目的是为保留并传承多样性的少数民族记忆场所及基因提供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