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06)
2023(3720)
2022(3106)
2021(2844)
2020(2321)
2019(5130)
2018(4978)
2017(9004)
2016(5295)
2015(5901)
2014(5949)
2013(6044)
2012(5822)
2011(5402)
2010(5443)
2009(5032)
2008(5031)
2007(4462)
2006(4103)
2005(3710)
作者
(16983)
(14314)
(14248)
(13522)
(9375)
(7071)
(6621)
(5749)
(5695)
(5386)
(5283)
(5090)
(4914)
(4826)
(4626)
(4563)
(4473)
(4410)
(4282)
(4233)
(3685)
(3645)
(3494)
(3428)
(3237)
(3232)
(3227)
(3190)
(3091)
(2984)
学科
(25820)
经济(25810)
管理(13752)
地方(13547)
(9710)
地方经济(8400)
方法(7037)
(6837)
中国(6610)
资源(6468)
(6390)
企业(6390)
(6354)
数学(6211)
数学方法(6158)
环境(5913)
(5227)
农业(5074)
业经(4757)
(4154)
生态(3317)
(3284)
(3251)
(3048)
金融(3047)
(2856)
贸易(2854)
(2787)
区域(2783)
人事(2780)
机构
学院(77124)
大学(75446)
研究(31205)
(28104)
管理(28005)
经济(27349)
理学(23633)
理学院(23232)
管理学(22776)
中国(22704)
管理学院(22622)
科学(22184)
(19113)
(18108)
(17407)
研究所(16252)
(16095)
中心(14333)
业大(12928)
(12878)
农业(12791)
师范(12727)
(12125)
(11561)
(11089)
(10984)
科学院(10677)
北京(10348)
师范大学(10259)
技术(9204)
基金
项目(56470)
科学(44033)
研究(40568)
基金(38733)
(35166)
国家(34854)
科学基金(28833)
(24927)
社会(24781)
社会科(23416)
社会科学(23409)
基金项目(20981)
(20127)
自然(19012)
自然科(18311)
自然科学(18303)
自然科学基金(17958)
教育(17581)
编号(17100)
资助(15353)
(14685)
重点(13763)
成果(13335)
(12615)
课题(12586)
(11711)
发展(11378)
(11309)
(11190)
计划(11086)
期刊
(34926)
经济(34926)
研究(18840)
中国(18660)
学报(14450)
(13444)
科学(13000)
农业(9663)
资源(9513)
管理(9454)
大学(9110)
教育(8881)
学学(8343)
(6803)
图书(6598)
技术(6575)
业经(6325)
(5798)
金融(5798)
(5627)
书馆(4808)
图书馆(4808)
(4463)
问题(4371)
(4317)
经济研究(4240)
科技(4077)
(3939)
论坛(3939)
财经(3650)
共检索到119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斌  张耀光  岳兴建  刘绍平  王志坚  
2007年4月到2008年8月对怒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分布和生物量先后进行了5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53种,隶属于5门,7纲,42科,其中水生昆虫是怒江流域鱼类饵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怒江流域42个采样点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分布从上游到下游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其密度和生物量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55~457.4 ind./m2、3.89~14405.9 mg/m2。聚类分析显示怒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具有相同生境类型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较为相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斌  徐丹丹  刘绍平  王志坚  
于2007年、2008年的7月先后2次对怒江流域西藏段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应用ShannonWiener、Margalef和Pielou指数分析了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17个采样断面(干流8个,支流9个)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4种(属),隶属于25科,其中以水生昆虫种类最多(76.0%);研究区域内干、支流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2.77 ind/m2、3 967.51 mg/m2,95.39 ind/m2、2 339.64 mg/m2;干流底栖动物现存量明显高于支流,但其物种多样性(H、D、J)组成却低于支流。研究发现,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文忠  李媛媛  杨斌  罗圆  张进峰  张劲峰  
基于怒江流域北段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周边4个社区的森林资源利用状况详细调查数据,运用建房频率计算农村地区建房周期、气干密度换算薪材材积等方法,分别依本土居民的建材、薪材、围栏(篱)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NWFPs)4种森林资源利用方式,计算、分析怒江流域北段森林资源当地利用的消耗量和消耗结构。结果显示:怒江流域北段建房材消耗量0.10 m3/a.人,薪材3.87 m3/a.人,农地围栏用材0.019 m3/a.人,年户均采集以菌类和中药材为主的非木材林产品73.95 kg。表明消耗量最大的利用形式是薪材,而非传统认为的建房材和农地围栏材;农村社区木楞房、木片房和农地围栏"长期留存",而薪材流量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花  王兆印  余国安  
采用底栖动物作为指示物种对长江流域的水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生态评价。在长江上游支流、中下游干流及沿江湖泊上选取36个代表性样点进行生态考察和底栖动物采样、鉴定和分析。采用Hilsenhoff生物指数和水化学分析对样点水质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了各样点底栖动物的结构组成及多样性。上游支流大部分样点水质清洁;中游干流及沿江湖泊水质受到轻度到中度污染;下游干流水质污染加重。底栖动物多样性在上游支流中最高,中游湖泊较高,干流中下游较低。总结得出了4种河床演变条件下的底栖动物群谱。上游支流河床稳定的河流底栖动物密度较大,物种丰富,多样性高;侵蚀下切的河流底栖动物密度、物种数和多样性较低;淤积抬升的河流底栖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超  周驰  苗滕  刘林峰  高健  焦一滢  李祝  张佳敏  王卉君  徐德雄  
鄂西水系是国家级水源保护区,也是湖北省重要的生态旅游区。为了解鄂西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14年10月~2017年1月不同时段在宜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卷桥河(J)、清江利川段(Q)、宜昌市水源地黄柏河(H)和丹江口入库河流天河郧西段(T)开展了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研究表明:4个河段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门8纲18目61科。基于底栖动物指示种耐污性及其丰度占比分析,表明J、Q和T三河流污染程度沿水流方向呈加重趋势,而H水体健康状况整体较好。运用FBI和SIGNAL底栖生物评价指数,显示四条河流健康程度沿水流方向均呈下降趋势,但H变化趋势平缓,结果表明H水体上下游均处于较健康状态,其他3条河流上游或源头水体健康状况良好,下游受到较重污染。对主要环境因子(TP、NH_3-N、COD_(Mn)和TN)做主成分分析表明,轴1的解释率达到65. 1%,表明轴1可以有效表征主要环境压力梯度。FBI和SIGNAL指数与轴1线性拟合度均较高,表明二者在鄂西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估中可作为快速生物评价指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苟妮娜  边坤  靳铁治  张建禄  王开锋  
【目的】了解秦岭丹江流域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规律,为水域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生态环境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春季在秦岭丹江流域,选取6个样区16个样点,采集样品,调查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鉴定出底栖动物18种,隶属3门4纲14科,其中水生昆虫类最多,分属10科13种,占总数72.2%;软体动物3种;寡毛类2种。四节蜉属(Baetis)动物的出现频率最高,达68.8%。春季丹江流域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为卵萝卜螺(R.ovata)、四节蜉(Baetis)、摇蚊幼虫(ChiRonomid laRvae)、克拉伯水丝蚓(limnodR...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可  宣昊  王慧丽  于道平  严云志  彭增辉  
2013年8月对青弋江流域不同级别河流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0种,隶属于39科58属。从1级到4级河流,种类数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分别为46、39、36和16种。1~3级河流中种类数最多的均是水生昆虫,4级河流中种类数最多的是软体动物。整个流域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82ind./m2和36.43g/m2。不同级别河流中,2级河流底栖动物密度最大,4级河流密度最小,且二者存在显著差异;2级和4级河流底栖动物生物量都较高,且显著高于1级河流。在功能摄食类群方面,整个流域以刮食者和过滤收集者为主。随着河流级别的增加,刮食者相对密度和相对生物量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撕食者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晖  李志英  李国彦  杨树华  
怒江流域中段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并流的核心区之一,也是云南省最贫困的地区。文章用灰色系统分析、预测方法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并讨论了发展经济与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问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冷龙龙  张海萍  张敏  李天科  刘晓波  渠晓东  
大型底栖动物快速生物评价方法可快速判断河流在人为活动影响下的生态状况,对河流健康评价研究和河流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太子河46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监测数据,探讨大型底栖动物生物监测工作组(Biological Monitoring Working Party,BMWP)指数的适用性。采用方差分析研究了BMWP指数对重要水环境参数的响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BMWP指数随地表水水质级别的降低呈显著地下降趋势。利用回归分析研究了BMWP指数与其他生物指数、生境状况的回归关系,结果显示BMWP指数与底栖动物香农多样性指数(r2=0.74)、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r2=0.85)以及生境质量评估指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邹秀萍  齐清文  姜莉莉  李晋  
怒江流域地处中国云南的边境,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保护的重要地域,但由于人口的增加,粮食需求的扩大及城市的扩展,流域林地生态系统面临着强烈的人类干扰。文中使用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用LandsetTM解译获取的怒江流域1985,1995,2000年1∶10万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在GIS空间分析基础上,通过建立动态度和变化转移概率矩阵,系统地研究了怒江流域林地与其他土地覆被类型之间以及不同林地类行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空间格局特征,并对造成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定性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文浩  张萌  门吉帅  敖雪夫  胡新艳  欧阳珊  吴小平  
以典型的亚热带大型山地丘陵湖泊——江西省仙女湖研究为例,2014~2015年每月对仙女湖湖区及主要入湖河流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周年动态研究。经鉴定得底栖动物111种,隶属3门53科77属。其中软体动物40种,节肢动物61种,环节动物10种。优势种为中华颤蚓、梨形环棱螺、河蚬、锯齿新米虾、羽摇蚊、粗腹摇蚊属、前突摇蚊属、霍甫水丝蚓。仙女湖大型底栖动物年平息栖息密度为346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54.26 g/m2;不同区域和季节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与生物量有显著差异(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丹丹  陶敏  李斌  陶鑫  王志坚  
为了探究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时空分布及水质现状,本研究于2016年8月(丰水期)、11月(枯水期)和2017年4月(平水期)对藻渡河流域的7个河段、24个采样点进行了生态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32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4门7纲,以水生昆虫为绝对优势类群,其优势分类单元相对丰度累计值达到69.26%。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One-way ANOVA),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组成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其平均值分别为69.523 2 ind/m~2和0.835 5 g/m~2。藻渡河流域7个河段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Margaler和Pielou指数)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空间尺度上,自然河段[藻渡河上游(ZZS)、藻渡河中游(ZZZ)和藻渡河下游(ZZX)]>库坝区(ZDG),ZZS>ZZZ>ZZX,支流河段[马桑坎河(MSK)、鲤鱼河(LYH)和白台河(BTH)]>干流。RDA分析表明水温、溶氧和pH值等是影响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关键环境因子。三种水质评价方法中,BI和BPI生物指数适合藻渡河流域水质评价,调查区域内水质总体较好,并呈现出平水期和枯水期优于丰水期,支流优于干流的变化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科  张萌  刘雄军  杨丽敏  薛涛涛  欧阳珊  吴小平  
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对陡水湖流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0属(种),隶属4门6纲28科,其中节肢动物最多(18种),占总种数的45.0%,其次为软体动物(15种),占总种数的37.5%,环节动物最少(7种),占总种数的17.5%。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苏氏尾鳃蚓、椭圆萝卜螺、梨形环棱螺、放逸短沟蜷和河蚬。各采样点区系相似性分析表明陡水湖流域明显分为库区与入库河流。入库河流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76.64±28.91 ind./m~2和46.706±15.293 g/m~2,明显高于库区的平均密度(452.34±78.45 ind./m~2)和平均生物量(1.569±0.209 g/m~2)。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入湖河流物种多样性高于库区。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显著影响陡水湖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袁兴中  陆健健  
调查了长江口3个岛屿湿地的底栖动物资源及其生态特征和环境功能。经鉴定底栖无脊椎动物有41种 ,优势种为河蚬 (Corbiculafluminea)、焦河蓝蛤 (Potamocorbulaustulata)、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麂眼螺(Rissoinasp.)、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glabra)、谭氏泥蟹(Ilyrplaxdeschampsi)、无齿相手蟹(Sesarmadenaani)和天津厚蟹 (Helicetridenstientsinen sis)。讨论了底栖动物资源的主要生态学特征及其环境功能 ,提出了对底栖动物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治君  段瑞  刘兆飞  
利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对怒江流域降水、平均气温及径流等要素的单调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并基于各要素时、空变化特点,分析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对径流变化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怒江流域在1958年-2009年呈增温增湿的趋势。尽管流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在最近20年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流域增温幅度越来越大,最近20年增幅达0.5℃/10a;②道街坝站径流量在1958年-2000年间检测到了显著的增加趋势,且增幅越来越大;③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加速了道街坝站径流量的增加趋势;④由于径流量补给来源及其比例的不同,各水文站径流量变化受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受冰雪融水径流补给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