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9)
- 2023(11521)
- 2022(10247)
- 2021(9691)
- 2020(8124)
- 2019(18864)
- 2018(18805)
- 2017(36095)
- 2016(19961)
- 2015(22031)
- 2014(22071)
- 2013(21976)
- 2012(20049)
- 2011(17997)
- 2010(17783)
- 2009(16182)
- 2008(15580)
- 2007(13306)
- 2006(11639)
- 2005(9904)
- 学科
- 济(76590)
- 经济(76514)
- 管理(55083)
- 业(51655)
- 企(42635)
- 企业(42635)
- 方法(36502)
- 数学(30903)
- 数学方法(30554)
- 农(20770)
- 学(19516)
- 地方(18879)
- 中国(18289)
- 财(18072)
- 业经(17052)
- 环境(15322)
- 农业(14299)
- 理论(13626)
- 和(12994)
- 贸(12325)
- 贸易(12320)
- 制(12179)
- 技术(12148)
- 务(11941)
- 易(11886)
- 财务(11882)
- 财务管理(11864)
- 划(11587)
- 企业财务(11297)
- 融(10381)
- 机构
- 学院(276238)
- 大学(275959)
- 管理(111322)
- 济(101375)
- 经济(99034)
- 理学(97244)
- 理学院(96052)
- 管理学(94302)
- 管理学院(93796)
- 研究(92164)
- 中国(65572)
- 科学(61680)
- 京(59389)
- 所(46368)
- 农(46241)
- 财(45878)
- 江(44242)
- 业大(43996)
- 研究所(42984)
- 中心(41714)
- 范(38701)
- 师范(38297)
- 财经(37576)
- 北京(36555)
- 农业(36280)
- 州(35575)
- 经(34096)
- 院(34013)
- 师范大学(31147)
- 技术(29172)
- 基金
- 项目(198690)
- 科学(155693)
- 基金(143654)
- 研究(142472)
- 家(126009)
- 国家(124980)
- 科学基金(107176)
- 社会(88213)
- 社会科(83487)
- 社会科学(83462)
- 省(79430)
- 基金项目(78039)
- 自然(72128)
- 自然科(70326)
- 自然科学(70308)
- 自然科学基金(69014)
- 划(66247)
- 教育(64399)
- 资助(59188)
- 编号(57597)
- 成果(45503)
- 重点(44337)
- 部(42747)
- 发(42439)
- 创(40910)
- 课题(39600)
- 科研(38381)
- 创新(38100)
- 计划(36639)
- 大学(36218)
共检索到386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红梅
怒江州地处三江并流世界遗产核心区,旅游业如何发展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生态旅游的可行性以及可能出现的负外部性问题做一些尝试性分析和探讨,避免怒江州旅游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性,实现旅游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渠立权 吴迪 刘晨
本文以云南怒江州为研究对象,利用2020年的土地利用、经济、能源数据,综合运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法与碳排放法核算生态补偿标准,破解生态补偿中“补多少”的技术问题。结果显示:(1)2020年,怒江州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为305.25亿元,其中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33.68亿元,占比达到76.55%;(2)2020年怒江州土地生态系统共吸收5 619.934×10~4t碳,转换为经济价值为153.59亿元;(3)2020年怒江州生态补偿标准区间值为4.12亿元~11.19亿元,取区间均值作为应获得的生态补偿金较为合理,怒江州应获得的生态补偿标准总额为7.655亿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骁 赵春虎
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统领下,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显得尤为重要,而边境地区的农村警务工作也不能再安于现状,要积极融入改革发展浪潮,方能彰显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文章结合云南省怒江州边境地区的警务工作现状以及实际工作体会,分析了在特殊的自然、社会环境下的农村警务工作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边境 警务室 农村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涛 陈少瑜 宁德鲁 肖良俊 贺娜 唐春云 和玉德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怒江州4个群体122份深纹核桃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揭示其多样性水平及遗传结构情况.结果表明:(1)怒江州核桃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属于中等水平.4个核桃群体的期望杂合度介于0.503~0.650之间,平均为0.591;Shannon信息指数介于0.937~1.365之间,平均为1.157;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485~0.641之间,平均为0.576.4个群体中兰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泸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2)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介于0.027 1~0.126 4之间,平均为0.060 9,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基因流平均为3.858 3.(3)UPGMA聚类显示4个群体在遗传一致度为0.85时被聚成了4组,兰坪与福贡聚为一组,贡山和泸水分别单独聚为一组,Mantel检验结果表明,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显著(r=0.702 9,P=0.032 9).
关键词:
深纹核桃 遗传多样性 SSR 怒江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雪 李益敏 赵筱青
高山峡谷区由于山高坡陡、生态环境脆弱等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人地矛盾突出,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少,对该区域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滇西北高山峡谷区怒江州泸水县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海拔、土壤侵蚀、土壤有机质为评价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GIS叠置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以30 m×30 m栅格作为评价单元,对泸水县的耕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泸水县60%以上面积的土地不适宜耕地分布,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临界适宜的面积比例分别为5.62%、15.16%、18.26%。有10.67%的现有耕地分布在不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益敏 杨蕾 魏苏杭
开展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了解区域泥石流易发程度的整体特征和空间异质性,为区域宏观层面国土空间布局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提供依据。基于小流域评价单元,选择距断裂带距离、岩性、melton比率、流域延伸率、流域高差率、河流弯曲系数、流域水系密度、平均植被覆盖度、年均降水量、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等11个评价指标,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CF和多因子叠加权重确定法开展怒江州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研究。将易发性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并以研究区历史泥石流灾害对易发性评价结果验证。结果表明:极高易发区面积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31%,但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数量占泥石流总数的29.75%;高易发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2.29%,发生泥石流的数量占22.59%。最后通过独立样本验证,易发性评价模型性能(AUC=0.742)良好。怒江州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与历史泥石流灾害点空间分布较为吻合,表明选取的易发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可行,评价结果可为怒江州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益敏 张丽香 王金花
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受到区域资源环境的约束,因此,规避制约因素,挖掘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优势,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功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怒江州的约束条件和资源禀赋特征,提出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立足怒江州丰富的林业、草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构建怒江州农、林、牧业协调发展的立体生态农业格局,推动怒江州构建高原山地特色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
资源约束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怒江州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芸 陈幼芳
本文以典型生态资源丰富又相对脆弱的落后少数民族山区-怒江州为例,在分析当地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怒江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特征的4种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生态支柱型立体山地林(林特、林果、林药、林草)产业、市场导向型畜牧业产业、增殖型生态农产品加工业、适当外靠型粮食种植业及其实施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安林 周艳 唐丽毅 牛乐德 潘媚
[目的]为测度怒江州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法]文章借助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 PLUS)及当量因子法计算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s,ESV),选取2013和2019年两期遥感数据及2013-2019年NPP和粮食产量、播种面积以及粮食价格数据进行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采用PLUS模型对怒江州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模拟的效果较好,其总体精度为82.3%,FOM值为0.26,说明模型具有普适性;2019年自然情景下的ESV为764.18亿元,2025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及耕地保护情景的ESV分别为759.42、764.16以及762.80亿元;生态价值敏感度小于1,表明怒江州ESV对生态系数缺乏弹性,结果可信;在生态价值变化度中,林地和水域变化度大于1,说明林地和水域面积变化对怒江州ESV的影响大。[结论]怒江州土地利用变化度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威 韩晓旭 梁育填
长期以来,学者对中国农村贫困的研究侧重于经济贫困方面,对能源贫困的研究相对不足,而能源贫困恰恰是制约农村地区发展和农户生计资产改善的主要因素。论文从农户的视角出发,借鉴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贫困线标准,根据农户调查和访谈,对中国农村能源贫困线进行了综合考量,并最终确定为户均每年消费400 kgce;为科学测度能源贫困状况,提出从能源贫困的广度、深度、差异度三个维度进行定量分析,并构建了各维度的测度方法;以云南省怒江州为案例,利用564份农户调查问卷,分析了怒江州的能源贫困状况,研究发现,怒江州能源贫困的广度为0.66,能源贫困的深度为0.40,能源贫困的差异度为0.17,能源贫困的综合指...
关键词:
能源贫困 农村 怒江州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国东 李娅 沈艳
[目的]土地是农民家庭的重要资产,易地搬迁后如何利用好迁出地土地资源是保障农户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法]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是我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区域,该研究基于该市的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23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移民搬迁后加剧了迁出地“三块地”撂荒,搬迁后农户对宅基地、林地、耕地选择撂荒的比例明显提高,所占比例分别为74.7%、35.7%以及76%;(2)不同的安置点农户对于“三块地”的利用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差异,搬迁距离近的农户选择继续耕种土地的可能高;(3)家庭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特征、社会特征对搬迁后农户迁出地土地利用行为有重要影响,搬迁后农户生活生产方式转变、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务农劳动时间的机会成本增加以及居住地到耕地的距离增加对土地利用行为有影响。[结论]在厘清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对于“三块地”利用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搬迁后迁出地“三块地”撂荒比例显著提高的问题,建议当地政府积极探索迁出地农户土地退出机制、构建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两山”转化实现生态产品经济价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苏荣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学校办学质量较差,导致当地贫困人口缺乏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和技能。通过到"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云南省怒江州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专业设置与地方民族特色产业不匹配,职业教育在当地的认可度很低,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等发展困境。需要紧扣地方民族特色产业来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锋 郝学峰 包雪梅 赵荣
文章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和福贡县为例,分析了独龙族和怒族等极少数民族地区林业扶贫效果。通过贡山县生态护林员脱贫分析发现,选聘生态护林员不仅能有效提高森林管护水平,而且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生态扶贫长效机制;通过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林业产业扶贫分析,林业产业是福贡县发展山区经济、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的重要举措。同时研究也发现,林业精准扶贫面临着规模小、专业合作社不足、生态护林员缺乏安全保障和考核体系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苏荣
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的调查,发现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面临实施培训的政府部门过多,培训层次低,农村劳动力对培训缺乏足够兴趣,培训效果不理想等困境。为此,需要优化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层次,紧扣地方民族特色产业开展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