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62)
2023(6890)
2022(6150)
2021(5992)
2020(4724)
2019(11199)
2018(10946)
2017(20417)
2016(11460)
2015(12608)
2014(12943)
2013(12590)
2012(12049)
2011(10976)
2010(11461)
2009(10492)
2008(10594)
2007(9923)
2006(9215)
2005(8394)
作者
(32304)
(26798)
(26628)
(25478)
(17635)
(13120)
(12244)
(10471)
(10324)
(10121)
(9421)
(9147)
(9091)
(8695)
(8567)
(8194)
(8187)
(8078)
(8052)
(7911)
(6924)
(6634)
(6547)
(6426)
(6310)
(6218)
(6101)
(6069)
(5471)
(5434)
学科
(44892)
经济(44839)
(33580)
管理(31404)
(24648)
企业(24648)
(18674)
地方(16391)
方法(14000)
农业(13658)
中国(12661)
(11906)
业经(11127)
(10774)
数学(10408)
数学方法(10204)
(9355)
理论(8784)
(8479)
贸易(8471)
(8228)
(8097)
地方经济(8068)
环境(7349)
(7158)
银行(7153)
(7062)
及其(6990)
(6876)
收入(6734)
机构
学院(162887)
大学(155207)
(62240)
经济(60625)
管理(59913)
研究(56367)
理学(49671)
理学院(48993)
管理学(48165)
管理学院(47804)
中国(44072)
(34197)
科学(33860)
(33748)
(32075)
(28389)
中心(26779)
(25612)
师范(25402)
研究所(25123)
(24388)
财经(23703)
(23643)
北京(21105)
(21000)
(20865)
(20392)
业大(20008)
师范大学(19924)
技术(18369)
基金
项目(97828)
研究(77279)
科学(76520)
基金(67304)
(57273)
国家(56673)
科学基金(48389)
社会(46855)
社会科(44167)
社会科学(44157)
(41125)
教育(35712)
基金项目(35528)
编号(34013)
(32653)
自然(29935)
自然科(29080)
自然科学(29074)
自然科学基金(28562)
成果(28542)
资助(28496)
课题(24891)
(23570)
重点(22283)
(20859)
(20738)
(20484)
(19664)
发展(19394)
项目编号(19209)
期刊
(83468)
经济(83468)
研究(50367)
中国(36205)
(24667)
(23354)
教育(23331)
管理(23165)
科学(20792)
学报(19202)
(18504)
金融(18504)
业经(15537)
农业(15531)
技术(14837)
大学(14750)
学学(13552)
经济研究(11309)
财经(10877)
问题(10576)
(9634)
(9368)
资源(9140)
(8768)
图书(8724)
(8582)
论坛(8582)
现代(8261)
职业(7940)
(7658)
共检索到264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睿  杨世瑜  
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州境内的怒江峡谷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灾害多发、环境闭塞,贫困问题相当严重,但该地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怒江峡谷旅游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又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方法。文章针对怒江峡谷的特殊条件,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探讨旅游扶贫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嘉学  夏淑莲  李培英  
怒江峡谷是我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也是生态地质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当地居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近期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引发的无序开发已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高黎贡山片区构成了严重威胁。受多种条件限制,怒江峡谷通过发展传统产业脱贫的空间不大。结合该区实际,本文提出了“遗产旅游+适度利用水能资源+生态移民”的发展模式,以缓解人地关系矛盾,构建遗产地和谐社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益敏  
高山峡谷地区山高坡陡,其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人居环境有其特殊性。怒江峡谷区人居环境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坡度、坡向、交通、水资源、土地利用等。将指标分级量化后,采用GIS的空间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定位综合评价分析。研究表明,怒江峡谷人居环境适宜区域主要以带状形式分布在河流两侧,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怒江峡谷人居环境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空间分布基本吻合,各县人居环境评价均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性达到0.96,各乡人居环境评价均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性达到0.76。同时分析了怒江峡谷三县各乡镇的人居环境容量,表明其环境难以承载现有人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益敏  刘素红  李小文  
本文选取坡度、坡向、海拔、土地利用、交通、水资源、土壤质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利用GIS的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怒江峡谷区的泸水县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泸水县人居环境适宜区主要以带状形式分布在河流周围,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与泸水县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吻合。泸水县人居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人居环境评价值与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系数达到0.89,与各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系数达到0.956。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泸水县各个乡镇的人居环境容量,表明泸水县已难以承载现有的人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学钢  
1引言皖西地区是指安徽省六安地区的1市5县(六安市、霍山县、霍邱县、金寨县、舒城县、寿县),总面积17976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2.9%,其中耕地44.4万hm2、山场73.3万hm2、水面10.9万hm2。总人口629.6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佳  成升魁  马金刚  钟林生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旅游在消除贫困上的潜力和能力,然而,要让旅游真正朝着有利于消除贫困的方向发展,必须对旅游的发展方式加以调整,因地制宜地选择旅游扶贫的模式。本文构建了三江源地区各县贫困程度和旅游资源禀赋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度了各评价区的贫困度和旅游资源禀赋综合得分,并采用四象限法划分出资高贫低、双高、双低、资低贫高4种旅游扶贫类型区,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整个三江源地区的旅游扶贫基本模式为政府主导模式,以及各类型区的旅游扶贫辅助模式,即资高贫低区的政企合作模式,双高区的项目推动模式,双低区的产业联动模式,资低贫高区的大区带动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容丽,熊康宁  
采用实地抽样调查数据,从地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的角度,运用模糊数学上的综合评价方法,将喀斯特环境与贵州西南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当地居民的心理意识及行为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来认识人地相互关系,将喀斯特石山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特殊性与心理意识相结合并进行数理分析、相关对比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整体性进行综合定性与定量研究,从人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从人的质量(素质)和行为效应与预测的角度,揭示了喀斯特地区民族心理意识与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远  
旅游业的兴起丰富了公众文化生活,促进了消费增长,也带来了扶贫脱贫的新思路与新契机。以乡村地区丰富而自然的风光为基础,以淳朴本真的乡土文化为根基,挖掘其中可供利用的旅游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项目,吸引游客,可以助力经济发展,实现扶贫目标。如今,我国各地在推动旅游扶贫方面不断突破,勇于创新,成绩斐然。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颜廷利  
新时期,国家针对扶贫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可以说,我国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期,乡村旅游作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创新路径,对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我国乡村旅游扶贫面临资金投入渠道单一、扶贫难度大易返贫、城镇化加剧农村人口外流、贫困人口观念保守等问题,因而加强乡村旅游扶贫机制建设,一方面有助于推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发挥乡村旅游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带动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高荣丽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发展旅游的优越条件。文章对豫南大别山区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进行实证探讨,显示豫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反映了豫南大别山区在旅游扶贫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旅游扶贫对水、大气、土壤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对噪音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不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普荣  
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是滇西北地区实现减贫发展的重要选择。对滇西北地区的贫困根源分析表明:多维致贫和地缘性贫困表现突出,区域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贫困地区的发展,滇西北旅游精准扶贫开发的困境与矛盾复杂多样。笔者提出了通过旅游发展引领公共服务均等化,惠及贫困区域;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下,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应惠及贫困区域和帮扶对象;旅游城镇化推进和搬迁扶贫双向治理,募集旅游扶贫基金;开展爱心扶贫旅游的旅游精准扶贫等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静  
扶贫是当代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对于那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可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扶贫过程中要精准地找出扶贫对象和主题,明确当地的旅游优势所在并找到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再通过对其精准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当地的资源特色,从而改善当地环境,以此扩宽融资渠道、完善管理机制以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静  
扶贫是当代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对于那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可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扶贫过程中要精准地找出扶贫对象和主题,明确当地的旅游优势所在并找到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再通过对其精准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当地的资源特色,从而改善当地环境,以此扩宽融资渠道、完善管理机制以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伟  
在广大农村地区,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而在乡村旅游中,农户是最直接的承担者,农户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户的生计问题息息相关,所以,以乡村旅游为背景,评估农户的生计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本文以乡村旅游的概念以及可持续的生计为基础,梳理了国内外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现状,主要探讨了生计策略以及生计资产,并且在乡村旅游理论的应用上,总结了与可持续生计相关的众多研究,希望在未来对农户生计问题的研究上提供参考意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普荣  
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旅游精准扶贫是实现减贫发展的重要选择。本文以滇西北地区为考察对象,提出通过提升贫困区域的公共服务水平,多层次开发贫困区域产业链,推进旅游城镇化和搬迁扶贫双向治理,募集旅游扶贫基金,开展爱心扶贫旅游等旅游精准扶贫实施策略及相关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