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4)
2023(1946)
2022(1740)
2021(1674)
2020(1432)
2019(3642)
2018(3464)
2017(6524)
2016(3684)
2015(4206)
2014(4290)
2013(4318)
2012(3902)
2011(3488)
2010(3476)
2009(3399)
2008(3376)
2007(3034)
2006(2548)
2005(2261)
作者
(11040)
(9029)
(8997)
(8562)
(5838)
(4592)
(4221)
(3760)
(3496)
(3320)
(3164)
(3018)
(2859)
(2847)
(2811)
(2797)
(2791)
(2645)
(2585)
(2578)
(2380)
(2319)
(2177)
(2123)
(2109)
(2094)
(2046)
(2037)
(1953)
(1832)
学科
(15909)
经济(15874)
管理(11145)
(10881)
(9425)
企业(9425)
方法(8496)
数学(7576)
数学方法(7468)
(5233)
中国(4252)
(3936)
(3467)
财务(3455)
财务管理(3440)
企业财务(3289)
(3210)
地方(3009)
业经(2888)
(2805)
农业(2776)
(2528)
理论(2393)
(2369)
银行(2367)
环境(2212)
(2204)
金融(2204)
(2194)
教育(2147)
机构
大学(52531)
学院(51170)
管理(21418)
(20593)
经济(20064)
理学(17993)
理学院(17781)
研究(17686)
管理学(17500)
管理学院(17399)
中国(14059)
(11611)
科学(11005)
(10117)
(9119)
(9046)
中心(8282)
研究所(8208)
业大(8090)
(7967)
财经(7579)
北京(7512)
农业(6952)
(6899)
师范(6849)
(6846)
(6565)
(6152)
(6044)
经济学(5811)
基金
项目(34630)
科学(26885)
研究(24709)
基金(24538)
(21386)
国家(21213)
科学基金(18067)
社会(15291)
社会科(14502)
社会科学(14494)
(13891)
基金项目(12947)
自然(11894)
(11725)
自然科(11607)
自然科学(11603)
教育(11379)
自然科学基金(11365)
资助(10700)
编号(9870)
成果(8012)
(7762)
重点(7721)
课题(7067)
(6874)
计划(6669)
(6624)
科研(6596)
教育部(6462)
创新(6268)
期刊
(22311)
经济(22311)
研究(16380)
中国(11566)
(9109)
学报(7646)
(7592)
科学(7496)
管理(6951)
大学(5836)
(5740)
金融(5740)
教育(5612)
学学(5350)
技术(5323)
农业(4985)
统计(3999)
财经(3787)
(3610)
技术经济(3546)
决策(3414)
(3263)
资源(3180)
(3147)
业经(3131)
经济研究(3096)
财会(2963)
图书(2902)
会计(2762)
问题(2724)
共检索到79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远宏  
怎样评价流动资金周转的效益,通行的教科书用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次数或天数)来反映。如宋涛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说:“在资金相同的条件下,资金的周转速度越快,创造的社会的财富就越多,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丁邦石  
“确定期限,到期归还”,这是银行贷款的一项基本原则。而目前商业企业在银行的结算账户,采取的是“存贷合一”的办法,银行贷款根本没有什么偿还期限,只采取按季核批贷款指标,商业企业在指标额度以内支付使用。至于商品库存中长期积压滞销的商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董继斌  
流动资金周转率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它是考核企业资金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传统的计算流动资金周转率的公式却是不科学的。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对于流动资金周转率公式,虽然商业企业与工业企业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但是,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本文只探讨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的问题。) 传统的流动资金周转率的公式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建平  
目前 ,企业流动资金紧缺 ,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此 ,我们应加强流动资金管理、提高其周转速度 ,采取措施 ,节约合理地使用资金 ,不断加宽融资渠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道祥  
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有两种表示形式: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和流动资金周转天数。马克思指出:“假定我们用 U 表示周转的计量单位——年,用 u 表示一定资本的周转时间,用 n 表示周转次数,那么n=(U/u)(《资本论》第二卷174页),可见,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换算指标,而流动资金的周转次数是计算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的基础。我国一直用下列公式考察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席秀文  刘贵清  
读《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第3期孙剑平《绝对地租:包容颇多误区的科学理论》一文(以下简称“孙文”),笔者以为,“孙文”除正确地坚持“绝对地租最终来源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观点外,恰是步入了一个误区,“孙文”认为绝对地租的产生“同价值与生产价格间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建安  
在当前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中,对于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加速率的计算,普遍采用以下这种方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敏坚  胡挺  
库存管理作为影响企业资金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文章主要以广州市二轻研究所的库存控制模式的改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库存控制模式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找出优化库存管理对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的影响,并提出几点改善意见。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施伟青  
新近,周厚强同志的《秦士伍的身份及其阶级属性辩析》一文,对秦“土伍”的身份和阶级属性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士伍”仅仅是指“尝有爵而被夺去爵位的人”。笔者认为周文的立论和取证都是可以商榷的。 一 史书上有关“士伍”的记载,最早的见于《史记·秦本纪》:“武安君白起有罪,为士伍,迁阴密”。如淳注“士伍”说:“尝有爵而以罪夺爵,皆称士伍。”《史记·白起列传》对此事的记载类《本纪》,然未作注。较迟的见于《汉书·景帝纪》,“吏迁徙罢免,受其故官属所将监治送财物,夺爵为土伍,免之。”李奇注云:“有爵者夺之,使为士伍,有位者免官也。”颜师古则注说:“此说非也。谓夺其爵,令为士伍,又免其官职,即今律所谓...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践明  
“图书馆学就是公共知识管理学”的“公共知识”含义殊多,在诸多含义中,这一命题都不能成立。图书馆学与知识管理学从研究对象和内容来说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又是一个交叉相关的关系。图书馆学实质上是研究读者与图书馆资源互动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孙建国  
本文在应用层面上针对会计学术界在企业营运效率指标分析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资金流为基础的存货资金周转率指标以完善以物流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并进一步阐述存货资金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分析方法的优劣比较和选用条件,以及存货资金周转率与销售利润率的互动分析问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淑媛  
疏通结算渠道 加速资金周转赵淑媛资金在市场经济中象血液一样运载着物资流动,它的流量与流速反映着社会商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模与运行状态。当前资金的流动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仅就资金结算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谈谈看法。一、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烈龙  
关于经济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专文集中论述的并不多见,而分散地不同程度地涉及其内容的文章却有不少.贺疆同志的《论速度与效益》一文是一篇专论文章,读后受益匪浅.然而,文中也有某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这里借用一下论题,笔者也来一番论速度与效益.与贺疆同志商榷,同时就教于大家,共同探讨. 我国曾经有过高速度、低效益的较长发展历史,由于重速度、轻效益使我们吃够了苦头.经济速度一开始就一直是政府行为的追逐目标,而且常盛不衰;经济效益自改革开放以来都十分重视,已经把它作为一切经济工作的核心.然而速度过高、效益太低的现象,至今仍然困扰着我们.难道说抓了速度就难以提高效益,抓了效益就会失去速度,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杜乐勋  
目前,对于卫生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问题,已被提到各级计划财务工作的议事目程。许多同志都在议论综合评价的指标与方法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谈谈卫生技术经济评价的可比性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卫生技术经济评价有4个可比性原则,在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必须予以足够的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晓东  
"双基"理论与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在基本观念和基本立场上是截然不同的,学术界对"双基"理论的唱颂是值得警惕的。"双基"理论的唱颂者们忽视了儿童的成长之维;一旦发现成长之维,他们便会自动放弃目前坚信坚守的"双基"理论。"双基"理论难以承担甚至拒绝承担全面支持儿童成长、全面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使命,它对中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学业过重等问题应负一定责任。"双基"理论是旧教育观念在新中国的顽固遗留,指望"双基"理论来指导中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便永远无法完成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儿童教育和课程理论应以儿童为本。中国需要一场教育观念和课程理论的现代化变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