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92)
2023(3178)
2022(2747)
2021(2675)
2020(2374)
2019(5821)
2018(6152)
2017(14089)
2016(7438)
2015(8008)
2014(8147)
2013(8653)
2012(8444)
2011(7750)
2010(7804)
2009(7684)
2008(7454)
2007(6726)
2006(6167)
2005(5823)
作者
(20819)
(17374)
(17001)
(16644)
(10812)
(8166)
(7856)
(6498)
(6465)
(6209)
(5907)
(5716)
(5617)
(5534)
(5508)
(5454)
(5072)
(5046)
(4994)
(4898)
(4589)
(4246)
(4168)
(4100)
(3927)
(3826)
(3796)
(3736)
(3531)
(3315)
学科
(35162)
经济(35137)
方法(17475)
数学(16732)
数学方法(16683)
(15960)
管理(15858)
中国(11522)
(10286)
企业(10286)
(8989)
(8649)
贸易(8640)
(8516)
(8330)
(8164)
(7660)
银行(7632)
(7386)
(6829)
(6634)
金融(6634)
税收(6556)
(6518)
地方(5954)
农业(5515)
(5035)
(5002)
业经(4926)
(4735)
机构
大学(108494)
学院(107242)
(53707)
经济(52768)
研究(38476)
管理(37953)
中国(33205)
理学(31598)
理学院(31273)
管理学(30922)
管理学院(30733)
(27957)
(22812)
财经(21671)
科学(19975)
(19924)
(19662)
经济学(18593)
研究所(17534)
中心(17127)
经济学院(17114)
财经大学(16227)
(15622)
(15305)
北京(15222)
(13563)
金融(13381)
(13308)
业大(13104)
(12648)
基金
项目(59820)
科学(45883)
研究(44516)
基金(43685)
(37629)
国家(37386)
科学基金(30366)
社会(29211)
社会科(27869)
社会科学(27865)
基金项目(22353)
(21527)
教育(20134)
资助(19813)
(18652)
编号(17750)
自然(17597)
自然科(17113)
自然科学(17107)
自然科学基金(16821)
成果(15658)
(14693)
重点(13564)
(13378)
教育部(12706)
国家社会(12534)
课题(12434)
(12307)
社科(12144)
人文(12009)
期刊
(58841)
经济(58841)
研究(39186)
(19888)
(18883)
金融(18883)
中国(18132)
管理(14667)
学报(14661)
(13962)
科学(13036)
经济研究(11400)
财经(11350)
大学(11224)
学学(10682)
(9785)
农业(9208)
问题(9059)
(8915)
业经(8644)
技术(8122)
国际(7914)
教育(7396)
理论(7032)
统计(6195)
实践(6147)
(6147)
商业(6125)
技术经济(5697)
经济问题(5380)
共检索到171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康霖  吕晖蓉  徐培文  
我国M1的增长是与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相适应的,不存在超额供给问题。真正超额供给的是作为资产的货币即准货币近年我国货币供给量迅速增大。截至2012年底,我国货币供给量M2已经达到97.4万亿元。2013年如果按计划增长13%,则M2会达到110万亿元,在一年中净增13万亿元,超过全球增发货币的总量。怎样看待这种状况,需要结合中国的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曾康霖  
考察我国的货币需求,需要注重考察宏观货币需求。同时要分析人口、区域消费构成、行业资金结构、政府的货币需求、金融运行效率、货币需求成本以及货币政策对货币需求的调节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戴建军  
本文利用1999年2月~2006年9月的月度数据,并引入利率、投资和消费,利用现代计量技术,检验了 GDP、货币供应量 M2以及利率之间的协整关系,并检验了货币供应量 M2与消费、投资之间的关系。一、经济变量的平稳性检验为研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我们用到的月度数据序列有国内生产总值 GDP、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一年期的存款利率 Rate、固定资产投资 Inv,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Cons。除利率外,所由这些变量,均采用 X-11方法进行了季节调整,取其自然对数后,其变量形式分别为 LnGDP、LnM2、LnInv、LnCons、LnRate。采用 ADF 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如表1所示。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鹭鹭  王丹  
本文从不同的方面,根据我国特有的国情,对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内生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在货币发行权的国家垄断这个前提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必然会具有一定的内生性,虽然,随着利率、汇率的放开,货币供给量的内生性会得到缓解,但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仍然会对我国货币政策造成困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启智  高阳  
物价问题成为当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研究物价指数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动态关系,可以为衡量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依据,并有效地控制物价及通货膨胀。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分析物价指数与货币供给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与物价指数的上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物价指数不仅与当期的货币供给量有关系,还与前期的货币供给有关,而且物价指数对货币供给也有一定的反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夏业良  
通货紧缩(deflation)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概念,主要是指平均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的的持续下降,而不仅是指货币信贷供给量的收缩或下降,因此有些经济学家将通货紧缩概括为“两个特征、一个伴随”,即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给量的持续下降以及经常伴随通货紧缩而出现的经济衰退。 通货紧缩反映出的是经济衰退的过程,是下跌中的物价,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低”物价。从本质上说,通货紧缩是一个商业信用逐步恶化的过程。因为现代经济运行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之上的广义信用经济。从信用角度来看,所谓经济萧条,就是商业信用的持续破坏与恶化。 通货紧缩是一种经济非均衡状态,它的负面效应是市场不景气,经济增长乏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婷婷  
2005年以来,CPI在媒体的报道和普通大众的切身感受中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作为物价变动的主成分,CPI变动的研究一直都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在货币供给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居民价格指数不断上升,这引发了大量学者对于货币供给量对CPI影响的研究。本文利用eviews5.0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分析,试图通过研究我国货币供给量和CPI的关系,探讨二者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货币供应量的波动都能引起CPI波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陶士贵  叶亚飞  
随着人民币跨境交易业务的展开,人民币境外存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境外人民币存量具体有多少,存量受哪些因素影响,存量的变动是否会对国内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前提下,首先利用间接估算法,在国内货币需求函数中引入准货币流通速度和前期收入等变量,用最小二乘法(OLS)估算出2006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的人民币境外存量,在此基础上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检验存量的变动对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币境外存量受人民币跨境交易的影响在波动中上升,其变动对国内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但目前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进而提出将境外人民币纳入国内货币政策体系框架、增加境外人民币流动性等一系列...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卓   高岚  
我国自建立中央银行制度起,一直采用信贷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金融失控的冲击后,国务院、中央银行酝酿了改革;在1993年将货币供应量引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并于1998年放弃信贷总量指标,使用货币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冉  
我国货币给量变化对房价是否有影响?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非常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1998~2008年的相关变量的月度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定量分析货币供给量、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变动对房价的动态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杜子芳  
长期以来,人们一致认为我国货币供应量过大且将其原因归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幅放缓上,忽视了物价总水平变动等指标口径有偏、测算方法不妥和有效货币供应量因总沉淀率较高而不足的影响。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过大的主要原因是货币的总沉淀率过高,以及由此造成的有效供应量不足。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明云成  
近年来,由于农村货币流通发生了新的变化,于是有的同志认为“货币偏多,多在农村”。1983年,农村货币流通又改变了以往上半年大量回笼、下半年集中投放的状况。一部分同志就认为“货币偏多,多在农村,主要是农贷投放过多”。对这个问题究竟应当怎样看,我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展开讨论,以统一认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蔡宗鹏  郑学高  
金融危机后,作为我国货币政策重要的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增长迅速。本文通过对2008年后广义货币供给量、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在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投资、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本文实证分析在研究角度、数据搜集、方法处理上相较于以前的研究都有所改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方方  田野  
根据传统主流货币经济学理论,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一种大致平行的关系,但是,由于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情况的差异和实证分析中计量模型和数据选择的不同,传统的货币经济学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拟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供给量和通货膨胀相关性的实际数据。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实证结果做出解释,并提出相应的货币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森  黄杰  
货币量是衡量经济健康程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通过方差分解分析对货币量、流通速度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比较广义货币供给量,狭义货币供给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二,而且货币流通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几乎为零。这与过去的研究结论明显不同,在目前中国的复杂经济背景下,实际情况颠覆了传统的经济理论对这个问题的解释,相反,经济增长却是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相比较狭义货币供给量,广义货币供给量对其自身的解释能力更大,经济增长对广义货币供给量供给的解释能力更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