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273)
2022(1207)
2021(1191)
2020(1175)
2019(2755)
2018(3072)
2017(7157)
2016(3817)
2015(4564)
2014(4704)
2013(4995)
2012(4890)
2011(4566)
2010(4768)
2009(4844)
2008(4749)
2007(4404)
2006(4186)
2005(3961)
2004(3407)
作者
(11735)
(9601)
(9330)
(9215)
(5941)
(4428)
(4426)
(3613)
(3470)
(3451)
(3102)
(3043)
(3002)
(2972)
(2968)
(2802)
(2784)
(2782)
(2778)
(2742)
(2560)
(2354)
(2301)
(2234)
(2204)
(2199)
(2100)
(2027)
(1925)
(1822)
学科
(17036)
经济(17018)
管理(9948)
(9589)
方法(8350)
数学(7934)
数学方法(7908)
中国(7847)
(6219)
企业(6219)
(5973)
(5300)
银行(5298)
(5265)
(5143)
(4912)
贸易(4908)
(4855)
(4584)
(3760)
金融(3760)
(3743)
税收(3551)
(3527)
(3343)
制度(3342)
(3342)
(2914)
体制(2842)
农业(2827)
机构
大学(63531)
学院(62830)
(29832)
经济(29217)
管理(22974)
研究(20507)
理学(18954)
理学院(18778)
管理学(18625)
管理学院(18507)
中国(18216)
(16765)
(13918)
财经(12967)
(11619)
(10562)
科学(10220)
经济学(9724)
北京(9633)
财经大学(9604)
研究所(9106)
(8992)
经济学院(8964)
中心(8941)
(7499)
(7480)
师范(7437)
(7401)
(7061)
(6976)
基金
项目(30837)
研究(24787)
科学(23418)
基金(21841)
(17994)
国家(17855)
社会(15483)
社会科(14682)
社会科学(14679)
科学基金(14272)
基金项目(11419)
教育(11384)
编号(11060)
(10923)
成果(10011)
资助(9709)
(9584)
(7866)
自然(7694)
自然科(7423)
自然科学(7418)
课题(7375)
自然科学基金(7271)
(6876)
(6822)
教育部(6811)
社科(6755)
项目编号(6721)
重点(6626)
人文(6581)
期刊
(35077)
经济(35077)
研究(23470)
(10970)
(10139)
金融(10139)
中国(10133)
管理(8964)
(6733)
财经(6608)
学报(6541)
科学(6370)
经济研究(6340)
业经(6109)
问题(5751)
(5651)
(5622)
教育(5379)
大学(5253)
技术(5063)
理论(4940)
学学(4833)
国际(4696)
农业(4480)
实践(4469)
(4469)
商业(4298)
改革(3410)
(3410)
技术经济(3403)
共检索到101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康霖  
作者就近年来我国城乡储蓄增长额超过城乡居民生活费收支节余现象提出问题,进而对我国城乡储蓄状况进行了实证考察,并着重从储蓄转化为投资角度对我国近年来储蓄状况的效应给予评价,结论是:必须慎重对待在国民收入超分配下的社会储蓄,而不能表面地满足于它的增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诺金  
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必须有高储蓄率的支撑。本文通过对工业化进程中有关国家储蓄率的时序数据和结构变动的比较研究,发现储蓄率的提高是经济阶段演进的必然现象,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客观规律。目前我国的高储蓄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高储蓄率为我国加快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大好条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诺金  
无论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一些国家相同发展阶段的消费率相比,目前我国的消费率都明显偏低,且在近几年出现了加速下降的态势。本文分析认为,虽然造成当前我国消费率低的原因有收入分配结构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体制性因素,但当前我国消费率的下降有其客观规律性,与工业化发展阶段消费率趋于下降的一般变化规律相吻合。在规律性、制度性、体制性因素难以短期内改变的情况下,提高我国消费率的办法仍有赖于投资的扩大。而从长期来看,消费率的提高则有赖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成熟以及体制性、制度性因素的逐步完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诺金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投资率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认为,我国的高投资率有高储蓄率作为基础,并且符合一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投资率趋于上升的一般规律,因此不应该压低投资,而应该利用高储蓄的有利条件继续扩大投资,同时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带动进口增加和就业增长,最终实现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世重  裴春霞  
储蓄分流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资金不足,股市投机,大量现金闲置,金融机构高息揽存。应当增加储蓄收益,完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启动民间投资,扩大社会需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曾康霖  
考察我国的货币需求,需要注重考察宏观货币需求。同时要分析人口、区域消费构成、行业资金结构、政府的货币需求、金融运行效率、货币需求成本以及货币政策对货币需求的调节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诺金  
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高额顺差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之一。高额顺差给我国带来了巨额外汇储备的同时,也带来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和国内货币的供应压力,国际上的贸易争端也逐年增多。本文研究表明,高额顺差一方面是我国经济积极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我国储蓄大于投资的结构性反映,并由出口导向政策推动,其过早出现并不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和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因此在改善引进外资质量的同时,必须从我国内部宏观经济失衡着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并优化国内投资,改变奖入限出的出口导向政策和引入外资的战略,实行大进大出、进出平衡的外贸政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韦明  丁晶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存款余额占GNP的比重逐年上升,到目前为止,这一势头并未减缓,居民储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多年积累的庞大社会储蓄会不会在连续降息之后转化成有效的消费需求?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储蓄增长的利率机制储蓄是居民对自己的货币收入结合...
[期刊] 改革  [作者] 曾康霖  
"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几乎成了金融工作报告中不可缺少的一贯正确的内容,可是几乎年年总量都突破规模,而结构也难以调整。客观的现实逼着我们去探索、去思考。谁是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主体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自力  
本文从民间金融的概念入手,划分了民间金融的各种形式,揭示了灰色金融与黑色金融区别。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民间经济目前的发展态势,深入剖析了民间金融迅猛发展的原因,提出了民间金融是我国金融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必须正确引导民间金融向健康方向发展,在打击黑色金融的同时,尽快让灰色金融浮出水面,从地下走到地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玉泉  
三万亿储蓄怎样使用李玉泉[成都行政学院成都611130]《财经科学》1997/6FINANCEANDECONOMICS截至1997年3月底,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人民币三万亿元的大关,并且呈继续增长的势头。三万亿储蓄存款余额的实现,在我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杜娟  
如何看待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外汇储备武汉大学管理学院邮编:430071杜娟外汇储备是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拥有适度的外汇储备量有助于实现既定的国民经济发展目标。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1995年底外汇储备已高达736亿美元。纵观我国历年来的外汇储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丽敏  陈通  
我国外汇储备连年递增,这一现象利弊俱存。从外汇储备与国民生产总值二者关系的角度对比中日两国的情况来看,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额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已显得高了。为此,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术生  
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末已经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0663.44万美元。高额的外汇储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议论,如此高额的外汇储备是如何形成的;是否真的过剩?高额外汇储备带来了哪些风险与难题;如何管理和利用好这些外汇储备。笔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继增  
我国目前持有的外汇储备仅次于日本而位居世界第二。这与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国际直接投资和游资的流入、我国个人结汇增加等有密切关系。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美、日政府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之一。那么应如何看待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呢?本文作者认为,不能简单地以利或弊来进行概括,而应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