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7)
- 2023(1063)
- 2022(1049)
- 2021(1219)
- 2020(874)
- 2019(2399)
- 2018(2072)
- 2017(2709)
- 2016(1611)
- 2015(1879)
- 2014(1965)
- 2013(1952)
- 2012(1990)
- 2011(1942)
- 2010(1829)
- 2009(1908)
- 2008(1892)
- 2007(1242)
- 2006(1157)
- 2005(1226)
- 学科
- 济(6182)
- 经济(6181)
- 中国(3365)
- 管理(3081)
- 业(2524)
- 方法(2131)
- 企(1998)
- 企业(1998)
- 学(1896)
- 数学(1744)
- 数学方法(1716)
- 财(1589)
- 教育(1580)
- 农(1554)
- 贸(1547)
- 贸易(1546)
- 易(1507)
- 和(1352)
- 出(1290)
- 理论(1283)
- 融(1277)
- 金融(1277)
- 地方(1236)
- 制(1088)
- 世界(1041)
- 银(1020)
- 银行(1019)
- 业经(1005)
- 行(1000)
- 研究(931)
- 机构
- 大学(20644)
- 学院(19072)
- 研究(10787)
- 济(8678)
- 中国(8663)
- 经济(8515)
- 管理(6139)
- 科学(5813)
- 所(5490)
- 京(5133)
- 中心(5020)
- 研究所(4889)
- 理学(4885)
- 理学院(4750)
- 管理学(4651)
- 管理学院(4601)
- 财(4258)
- 范(3986)
- 师范(3970)
- 院(3849)
- 教育(3692)
- 北京(3601)
- 师范大学(3432)
- 部(3415)
- 农(3074)
- 科学院(3039)
- 江(2912)
- 研究院(2877)
- 财经(2858)
- 经(2702)
共检索到42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田万福
除夕之夜,一家三口静静地坐在餐桌旁,满上一杯酒,品着七碟八盘的小菜,边吃着饺子,边欣赏电视里的春节晚会。但细细地咀嚼品味,总觉得少了些儿时对过年的祈盼,也没有了儿时过年的喜庆和欢快。我更加怀念儿时的"年"了。儿时的冬天特别冷,呼出的呵气瞬间成霜,地都冻裂了。一年辛勤劳作的庄稼人在冬季短暂的休闲之后,一进入腊月便里里外外地忙了起来。母亲开始拆拆洗洗,缝缝补补,父亲则皱起眉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薛暮桥
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逝世已10年了。我与他有着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更是十分怀念他! 冶方是我国经济学家中最有骨气的一位,他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他所走过的道路是很不平坦的,曾经受到多次打击。但是他坦然处之,毫不动摇自己的信念,这一点和他的学术成就一样,令我们肃然起敬。冶方原名叫薛萼菓,也出生在无锡玉祁镇,我比他长4岁,我们是同族兄弟,但是1932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夏洪川
修宇学兄的儿子李成来电话说他走了,我十分惊愕,觉得怎么会呢?就在一个月前,修宇学兄还从加拿大来电话,说他很好,健朗地打听国内的同学、同事,并亲切嘱咐我注意前列腺毛病,我们愉快地互道了珍重。怎么他说走就走了,让人难以接受。我沉痛地悼念修宇学兄。我俩是北大图书馆学系的同班。他解放前参加革命,是调干生,年长我好几岁。在学校,他学习非常刻苦、认真,知识丰富,我们都尊他为学长。记得修宇学兄是1956年入北大的,是56级的班长,早我3年入学。可怕的"反右"运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蔡美彪
汪敬虞同志去世一年多了,我很想他。我和汪老交往合作,始于1971年。我从河南明港干校奉调回京,组织编写范文澜同志未完成的《中国通史》。我出于平素对汪老的仰慕,推荐他参加这项工作,得到批准。那时,汪老在干校担任烧锅炉的工作。在锅炉房里接到工宣队的通知,回京写书。事出意外,十分高兴。他去世前一年的春节,我去看他,他还谈起这段往事,念念不忘。汪老分工担任清代经济部分,从清初到嘉庆,任务非常繁重。汪老自称他以前都是着重研究道光以后的近代部分,对清初不太熟习,需要从头做起。在我们合作的过程中,他勤恳的治学精神,令我非常钦佩,留下难忘的记忆。汪老治学非常认真,一丝不苟。《中国通史》原来是供广大干部阅...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荫贵
无数事例证明,求学过程中的莘莘学子,如果能获得学养深厚而又人格高尚的前辈学者的关爱指点,哪怕在关键时刻的只言片语,也实在是人生难得的机遇,是求学路上难得的幸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语点醒梦中人,茅塞顿开驱迷雾"等语,应该就是这种际遇的生动写照。幸运的是,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马英立
赵先生走了,走得太突然。3月7日晚,在医院门前,在儿子陪伴中,突发心脏病,遽然仙逝。想来我和赵先生的交往已有22年。我们相差34岁,是忘年交。1987年我刚大学毕业到市图书馆工作,他就闻讯而来探访我这个不曾教过的弟子。我没有料到,从这次见面,我们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裴俊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建中
乍闻杜克老师遽然病逝,顿时惊呆了,一股深沉的哀痛袭上心头。20多年间与恩师的交往,宛然在目,令人无限惋惜,无限怀念! 我常常称杜司长为杜老师,因为我一直把他当作我的老师。1983年,我有幸参加文化部组织的外语培训,也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杜老师。在培训班结业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