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
- 2023(8)
- 2022(11)
- 2021(9)
- 2020(6)
- 2019(14)
- 2018(14)
- 2017(22)
- 2016(15)
- 2015(15)
- 2014(12)
- 2013(11)
- 2012(14)
- 2011(5)
- 2010(11)
- 2009(12)
- 2008(9)
- 2007(4)
- 2006(9)
- 2005(6)
- 学科
- 济(42)
- 经济(42)
- 业(26)
- 农(26)
- 农业(24)
- 中国(19)
- 地方(19)
- 教育(19)
- 学(17)
- 数学(14)
- 分配(12)
- 收入(12)
- 数学方法(12)
- 方法(12)
- 民族(12)
- 管理(12)
- 教学(11)
- 地方经济(10)
- 技术(9)
- 政治(9)
- 理论(9)
- 业经(8)
- 德育(7)
- 思想(7)
- 思想政治(7)
- 政治教育(7)
- 治教(7)
- 企(6)
- 企业(6)
- 农业经济(6)
- 机构
- 大学(166)
- 学院(152)
- 民族(57)
- 研究(57)
- 济(50)
- 经济(50)
- 管理(47)
- 民族大学(45)
- 教育(41)
- 理学(41)
- 理学院(41)
- 科学(37)
- 管理学(37)
- 管理学院(37)
- 师范(36)
- 范(36)
- 中心(31)
- 中国(29)
- 社会(29)
- 中央(28)
- 师范大学(28)
- 中央民族(26)
- 研究中心(24)
- 京(21)
- 所(21)
- 财(21)
- 研究所(20)
- 农(19)
- 教育学(19)
- 省(19)
共检索到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正>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念好“三字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安宁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庆葆
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高等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必须始终把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绘好爱国主义同心圆,培育民族复兴时代新人作为自身重大使命。牢牢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阶段都有着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志达 黎贵优 穆智 范强
第三方评估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考核机制,有助于各地区相关部门反思、完善和落实决策,提高民族工作的绩效,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科学的智力支持,弥补决策和实践中的不足。目前,关于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第三方评估的相关研究和实践非常薄弱,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第三方评估体系,确立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非常必要。"五位一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第三方评估的主要方法,可以促进民族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全面督促民族工作的落实,推进中国特色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倩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中学历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人文基础学科,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任务。历史教科书作为深化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编写时应该如何体现这一内容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现行统编历史教科书的中国古代史内容为例,探讨了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理念,认为现行统编历史教科书在编写时注重挖掘中国古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以多元一体理论解释中华民族形成史,以“大一统”视角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经验,以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史实体现历史发展的趋势,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涵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韦铨 田钒平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是新时代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之一,有利于将景区塑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教育阵地和宣介窗口。景区创建的开展不仅在理论上为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思路,也是增进共同性开展实践工作中的新方法,成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升级的新成效。云南的具体实践表明,景区创建能够在一定范畴中重释景观文化意象、重塑景区体验空间、激发景区聚集效应,促推景区成为各民族感受祖国山河之美、文化之魅的平台,通过以旅为媒、以文化人,深化各族人民情系山河的情感和“五个认同”的认知,有力推动各族人民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青觉 吴春宝
"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是提高民族团结教育时效性的现实需求。通过对西藏青少年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个案分析,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及课堂教育开展的特点及问题,从民族团结教育课堂、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方面入手,建立长效机制与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以解决当前影响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与针对性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
民族团结教育 初高中学生 实证调查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康传磊 李秋芬 张艳 陈世波 王越
为了考察3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选择初始体重为(98±6)g的圆斑星鲽240尾,随机分为8组。分别接种花津滩芽孢杆菌(Bacillus hwajinpoensis)SLWX_2、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X_3和麦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macleodii)SLNX_2的不同组合。测定了不同组合中各项无机氮及有机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组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康传磊 李秋芬 张艳 陈世波 王越
为了考察3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选择初始体重为(98±6)g的圆斑星鲽240尾,随机分为8组。分别接种花津滩芽孢杆菌(Bacillus hwajinpoensis)SLWX_2、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X_3和麦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macleodii)SLNX_2的不同组合。测定了不同组合中各项无机氮及有机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组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和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文山市第三中学始建于1994年6月,原名攀枝花乡第二中学,作为民生工程改扩建后,学校占地面积77254.6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0605.1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49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64人,在校生2176人。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师成功,学生成才,学校成名”的“三成”文化引领下,以“创名校,争一流”为目标,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寄宿制特色管理方法。学校以准军事化管理为切入点,注重培养学生自理、自律、自强的品质,把“有进步、有好习惯、有好品行、能与人相处”作为好学生的评价标准,让“立德树人”落到生活点滴之处;遵循“团结勤奋,谦逊创优”的校训,
关键词:
文山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保东 王彦斌 唐年胜 陈雪东
文章对组织认同心理三因素结构,采用结构方程建模(SEM)进行检验,利用采集到的样本数据运行AMOS软件,进行验证型因子分析(CFA),并与潜在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该模型整体拟合结果最好,内容效度与构建信度较高,是理想模型。
关键词:
组织认同 结构方程建模 测量方程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包锋 邓优
内蒙古"三少民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形成对于个体成长、民族共生、社会发展等均具有重要价值。学前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存在内在的耦合逻辑,体现为学前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具有内在的文化同构性、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学前教育机构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实践场域。"三少民族"文化在学前教育的传承中,主要问题有园本课程民族文化类主题活动开展不多、民族民间儿童游戏开发及利用不充分、民族传统经典作品的传播弱化、学前双语教育实施困难、具备多元文化素养的学前教师数量不足。通过精心设计园本课程民族文化类主题活动、深度开发民族民间儿童游戏、大力传播民族传统经典作品、有效实施学前双语教育、着力培养具备多元文化素养的师资队伍等实践活动,使"三少民族"文化在学前教育中得以传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石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流通领域的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与此同时,流通理论研究工作也取得了全面的和突破性的进展。 一、流通范畴涵义的清晰和扩展 经济理论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讨论,明确了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划分为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深入地批判了“无流通论”。流通范畴在这一讨论过程中得以清晰和扩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大方
汉字难学其实是一种误解,但它已经成为汉语学习中的一种文化障碍。从文化角度看,汉字不仅在文化的记录、传承和交流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系统结构上和汉语具有自相似性,很好地适应了汉语,充满了理据,成为汉语学习的基础和前导。因此,汉字不是汉语学习中的难点,而是重点。汉字学习绕不过去,却非拦路之虎,而是必不可少的阶梯。在对少数民族学生汉字教学中,进行文化调适显得异常重要。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汉字学习 文化调适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董连春 郎甲机
本研究以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新疆六个省(自治区)共计113名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研员与骨干教师为研究对象,使用情境讨论法,选取学生疑问、学生非常规方法、学生猜想三个教学情境,引导教师阐述对每个教学情境的理解以及应对策略。研究发现:(1)民族地区优秀教师在教学中偏向知识视角而非学生视角;(2)民族地区优秀教师群体内部在教学观念与教学策略层面上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3)民族地区优秀教师的教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4)民族地区教学评价方式方法相对滞后。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优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教学策略的改进。为提升民族地区优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本研究建议:民族地区教师培训项目宜采用分层培训方式;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内容应注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升;转变评价理念,加快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考试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