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13)
- 2023(17521)
- 2022(14736)
- 2021(13613)
- 2020(11227)
- 2019(25558)
- 2018(25533)
- 2017(48407)
- 2016(26586)
- 2015(29709)
- 2014(29953)
- 2013(29250)
- 2012(26833)
- 2011(24413)
- 2010(24522)
- 2009(22634)
- 2008(21853)
- 2007(19359)
- 2006(17318)
- 2005(15811)
- 学科
- 济(109349)
- 经济(109202)
- 管理(73111)
- 业(69733)
- 企(56232)
- 企业(56232)
- 方法(41241)
- 数学(34665)
- 数学方法(34211)
- 中国(33796)
- 农(31805)
- 地方(27532)
- 业经(26314)
- 财(25102)
- 学(25081)
- 制(21655)
- 农业(21197)
- 贸(18736)
- 贸易(18721)
- 银(18255)
- 银行(18211)
- 理论(18174)
- 易(18064)
- 融(17643)
- 金融(17641)
- 行(17533)
- 和(17221)
- 环境(17169)
- 发(16800)
- 技术(16517)
- 机构
- 大学(372840)
- 学院(372107)
- 济(145184)
- 管理(142610)
- 经济(141809)
- 研究(130972)
- 理学(121743)
- 理学院(120311)
- 管理学(118095)
- 管理学院(117428)
- 中国(98482)
- 京(81855)
- 科学(81617)
- 财(67730)
- 所(66691)
- 农(62712)
- 研究所(60320)
- 中心(58906)
- 江(56916)
- 业大(55600)
- 财经(52894)
- 范(52710)
- 北京(52255)
- 师范(52213)
- 农业(48662)
- 院(47995)
- 经(47911)
- 州(46177)
- 经济学(42813)
- 师范大学(42133)
- 基金
- 项目(248997)
- 科学(194670)
- 研究(184261)
- 基金(177610)
- 家(154778)
- 国家(153392)
- 科学基金(130806)
- 社会(114735)
- 社会科(108427)
- 社会科学(108401)
- 省(97958)
- 基金项目(93909)
- 教育(84399)
- 自然(83775)
- 划(82645)
- 自然科(81734)
- 自然科学(81714)
- 自然科学基金(80200)
- 编号(76799)
- 资助(72414)
- 成果(63197)
- 发(56471)
- 重点(56054)
- 部(53863)
- 课题(53682)
- 创(51319)
- 创新(47868)
- 科研(46889)
- 项目编号(46524)
- 国家社会(46492)
- 期刊
- 济(171645)
- 经济(171645)
- 研究(114187)
- 中国(81116)
- 农(59303)
- 学报(58875)
- 科学(55319)
- 管理(53956)
- 财(49886)
- 教育(48115)
- 大学(44518)
- 学学(41449)
- 农业(40719)
- 融(35075)
- 金融(35075)
- 技术(32550)
- 业经(29724)
- 经济研究(26524)
- 财经(25157)
- 问题(22320)
- 图书(21598)
- 经(21455)
- 业(20656)
- 科技(18206)
- 理论(17622)
- 现代(17325)
- 版(17257)
- 技术经济(17186)
- 资源(16853)
- 商业(16665)
共检索到569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逸 黄贤金 吴绍华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日益成为现在乃至将来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文章提出了表征区域建设用地合理规模的"土地开发度",论述其概念和内涵,并从土地承载力、建设用地扩张、土地开发调控、土地优化配置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理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要加强区域建设用地开发的最大容量的综合评估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城镇化 土地开发度 建设用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姣 李双成
中国学者已就农业多功能性和城镇化对都市区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缺乏采用农业多功能性范式对都市区农业变化与响应作出的系统性探讨。论文基于中国相关文献的检索分析,梳理了都市区农业多功能性的概念框架和评价指标,以期为构建系统性研究框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区农业多功能性和农业模式的变化。结果表明,城镇化使都市区农业的主要功能类型和不同功能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不同社会主体积极适应城镇化的行为形成了七种主要的农业模式,都市区农业总体趋于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兼具的综合性多功能农业系统。最后,展望了都市区农业多功能发展的未来研究方向,希望深化中国农业多功能性研究,并推动都市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都市区 农业多功能性 中国 综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叶剑平 高峰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许多沿海城市开始面临土地资源瓶颈,如何有效缓解沿海快速城镇化地区空间资源紧缺矛盾,是现阶段土地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快速城镇化地区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背景入手,针对现阶段我国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理念构建、基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模式选择、快速城镇化地区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构建三个方面,对我国滨海土地开发利用问题进行探讨,为我国滨海地带土地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叶剑平 高峰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许多沿海城市开始面临土地资源瓶颈,如何有效缓解沿海快速城镇化地区空间资源紧缺矛盾,是现阶段土地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快速城镇化地区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背景入手,针对现阶段我国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理念构建、基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模式选择、快速城镇化地区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构建三个方面,对我国滨海土地开发利用问题进行探讨,为我国滨海地带土地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叶剑平 高峰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许多沿海城市开始面临土地资源瓶颈,如何有效缓解沿海快速城镇化地区空间资源紧缺矛盾,是现阶段土地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快速城镇化地区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背景入手,针对现阶段我国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理念构建、基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模式选择、快速城镇化地区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构建三个方面,对我国滨海土地开发利用问题进行探讨,为我国滨海地带土地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同升 刘长岐
本文从近期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特征入手,剖析了我国城镇化对城镇规划的影响及中国城镇规划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规划 城镇人口 农民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青青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中度工业化的时期,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也在快速发展并且已经进行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这个过程中土地制度是核心问题,是整个农村政策体系的核心。本文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从土地制度的角度来看农村政策,主要探讨两个方面问题,第一是农地经营制度,阐述农地经营制度的政策演变过程、农地经营制度中存在的调地、抵押和土地换社保的问题。农村政策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权益问题,农村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不断地完善和确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第二是农地的转用制度,农地转用中农民权益的保障问题、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导致的粮食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昊 夏方舟 严金明
研究目的:梳理现有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文献成果,以期为协调城镇化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研究结果:土地产权、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征地制度改革、城乡统筹试点地区土地制度创新经验等方面研究可为合适的制度优化路径选择奠定基础。但也存在仅以土地配置效率为评判制度适宜性标准、多注重制度的静态描述等缺陷。研究结论:今后须注重基本国情与环境约束,以资源配置效率与权益保护作为评判制度适宜性的标准,加强对制度变迁动态性与路径的研究。
关键词:
土地制度 资源配置 农民权益 文献评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蒋仁开 张冰松 肖宇 薛翠翠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利用规划如何保障和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研究方法:专家咨询法,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不仅决定城镇的增长边界,而且也影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2)土地利用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面临既要保护耕地又要保障城市发展用地的两难挑战;(3)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还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研究结论:(1)土地利用规划应当主动地服务城镇化发展,统筹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城镇化同步发展的需要,坚持节约集约的原则,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修改的主体、目标、任务、实施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关键词:
土地规划 新型城镇化 综述 改革方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玲 赵艳立
社区教育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器,在满足新市民生存发展、身心健康以及交流、文化、娱乐等社会活动的需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教育发展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基础上,重点梳理了城镇化和社区教育相关性的定性分析、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教育的发展策略、社区教育模式等研究内容,并对未来的研究走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社区教育 新型城镇化 新市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红征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重视改善民生,民生重在使公众生存和生活条件能够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故评估民生根本标准应以公众满意为准,评估体系应以简洁化、可衡量和可比较为原则。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及等级评定量化法等评估方法发现,在城市化背景下公众对民生现状虽然基本满意,但存在民生措施改善成效不足问题。
关键词:
城镇化 民生问题 公众满意度 公共评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永 李小建 娄帆 滕琼瑶
小城镇是中国城镇等级体系中最基层的单元,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文章选择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2004—2017年时段,运用GIS将全国统计数据、空间数据和网络数据等相互融合,构建中国小城镇空间数据库,以探究其时空演变格局及机制。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小城镇数量在短暂下降后呈持续上升趋势,小城镇人口总规模、平均规模不断上升。(2)以“胡焕庸线”为界,中国小城镇发展水平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总体格局,但在研究期内东南部优势略有减弱。(3)研究期内小城镇规模类型以向上转移和不变两种类型为主,其中超大型小城镇在长三角、珠三角的集聚空间不断扩大,中型以上小城镇由沿海和大城市周边分布为主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中小型以下小城镇由京广—京哈铁路以西密集分布,收缩到“胡焕庸线”两侧和东北部分地区。(4)自然地理条件中的海拔高程、河网密度等内生性变量,区位与可达性中的对外交通网密度、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外生性变量,对小城镇发展呈现为显著或较显著的影响,初始发展基础对小城镇发展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兰书燕 王达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以及市场需求持续升级,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并带来新一轮的城市综合开发浪潮。与此伴随而来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政府诉求提升,正催动城市综合开发商业模式不断升级。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变迁,梳理城市综合开发商业模式3.0的内涵及主要特征,为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综合开发 商业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信永 高伟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扩大内需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同步"的新要求,并强调要使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要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启靖 过建春
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我国新型城镇化所要求的"高质量"与"高效益"存在逻辑上的对应关系。历史经验已经表明,不同阶段的土地改革为土地用途的转换和城镇化的向前推进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从而在不同阶段为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改革红利"。在土地产权界定模糊、土地征收补偿机制滞后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结构不合理等城镇化现状下,进行农地流转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结构改革等应当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土地产权 改革红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