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0)
2023(12880)
2022(10385)
2021(9361)
2020(7363)
2019(16852)
2018(16986)
2017(31507)
2016(17485)
2015(19761)
2014(20193)
2013(19751)
2012(18477)
2011(16675)
2010(17069)
2009(15469)
2008(15381)
2007(14042)
2006(12873)
2005(12102)
作者
(51674)
(42672)
(42511)
(40492)
(27465)
(20644)
(19500)
(16651)
(16628)
(15633)
(14649)
(14513)
(14117)
(13564)
(13332)
(13309)
(12755)
(12603)
(12542)
(12395)
(10879)
(10607)
(10417)
(10065)
(9909)
(9621)
(9583)
(9533)
(8749)
(8519)
学科
(77784)
经济(77694)
管理(43999)
(41198)
(29682)
企业(29682)
中国(28300)
地方(27711)
(24614)
方法(22084)
业经(19315)
数学(18171)
数学方法(17800)
农业(17129)
(15292)
(15096)
(14516)
(14206)
地方经济(13832)
(12835)
银行(12815)
环境(12737)
(12713)
金融(12709)
(12384)
理论(12183)
(11865)
贸易(11850)
(11256)
(11246)
机构
学院(246010)
大学(242256)
(95406)
经济(92785)
研究(90944)
管理(86119)
理学(71054)
中国(70578)
理学院(69980)
管理学(68475)
管理学院(67980)
科学(56730)
(56308)
(46775)
(44832)
(42530)
中心(42383)
(42146)
研究所(41702)
(38026)
师范(37686)
北京(36512)
业大(35126)
(34478)
财经(33755)
(33646)
农业(32592)
(31242)
(30209)
师范大学(30131)
基金
项目(155311)
科学(120713)
研究(117326)
基金(107304)
(93175)
国家(92283)
科学基金(78524)
社会(72316)
社会科(68225)
社会科学(68209)
(62551)
基金项目(56484)
教育(52975)
(52641)
编号(49990)
自然(48648)
自然科(47442)
自然科学(47430)
自然科学基金(46486)
资助(43049)
成果(41560)
(39700)
课题(36415)
重点(35357)
(32055)
发展(32026)
(31485)
(31238)
(29904)
国家社会(29393)
期刊
(123535)
经济(123535)
研究(80629)
中国(62719)
(41080)
学报(36269)
教育(35916)
科学(34925)
(34825)
管理(33211)
农业(27667)
大学(27557)
(26478)
金融(26478)
学学(25117)
技术(23801)
业经(21649)
经济研究(18143)
问题(17384)
图书(16338)
财经(15757)
(14671)
(14166)
资源(13745)
(13742)
现代(12400)
(12248)
论坛(12248)
书馆(12024)
图书馆(12024)
共检索到406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思思  陈健  耿楠森  张海丹  
近20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各地"摊大饼"趋势明显。因此,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已成为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限制城市无序扩张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国部分特大城市已取得了一定实践经验,但总体来说,特大城市的开发边界划定侧重于生态格局保护与已开发空间的优化整合。快速城镇化地区更需要在守住生态安全底线的基础上,给予城市适当的规模扩张空间,使城市可以承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产业繁荣与人口增长。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榆林为研究对象,以既有规划拼合为基底,以生态敏感性评价、用地适宜性评价、城市规模预测、空间形态控制、"两规"建设用地图斑对比等方法倒逼缩减建设用地,从而划定城市发展的刚性和弹性开发边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洋  陈英  张玉娇  马明选  周翼  
为科学划定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区,优化用地空间布局,遏制开发区蔓延式扩展,以山东省惠民经济开发区为例,应用MCE-CA模型,借助Erdas和Arc GIS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将"正规划"和"反规划"理念运用于开发区用地布局规划实践,划定惠民经济开发区2020年的发展方向区。结果表明:(1)2006—2015年,开发区城镇用地扩张迅速,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蔓延性增长特征明显;(2)开发区2020年的城镇用地规模为1 521.03 hm2,其中主区170.00 hm2,发展方向区为1 351.03 hm2;(3)划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焱  徐蔚奕  王波  马建伟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外延式扩张发展模式产生的城市蔓延等问题对区域土地的有效开发,空间的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有效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城镇空间扩张是苏州空间规划改革的重点任务,有利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以及弥补当前城镇开发边界的研究空白。本文以常熟市辛庄镇为例,在阐释城镇开发边界概念内涵及借鉴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多规融合"的规划理念新视角,按照"多规合一、划管结合"的思路探讨镇域层面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方法与流程,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提出管理制度建议。因此,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是多项规划统筹的过程,也是平衡城镇发展限制和发展潜力,平衡空间和土地的过程。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焱  徐蔚奕  王波  马建伟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外延式扩张发展模式产生的城市蔓延等问题对区域土地的有效开发,空间的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有效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城镇空间扩张是苏州空间规划改革的重点任务,有利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以及弥补当前城镇开发边界的研究空白。本文以常熟市辛庄镇为例,在阐释城镇开发边界概念内涵及借鉴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多规融合"的规划理念新视角,按照"多规合一、划管结合"的思路探讨镇域层面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方法与流程,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提出管理制度建议。因此,城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丽  周珊  黄超  
我国西南山区降雨丰沛,山高坡陡,生态环境敏感脆弱,且大多处于经济欠发达、资源欠开发状态;受制于自然地貌,城镇空间呈现出形态不规则、分布组团式、联系串珠状等特点。如何基于西南山区城镇的各种资源要素特征,形成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的关键点。本文以贵州省赤水市城镇开发边界试划工作为例,对西南山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思路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书海  王小羽  
改革开放以来,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下,很多城市出现了"摊大饼"式的用地扩张,并引发一系列资源、环境、社会等问题。尽管日渐完善的土地用途管制政策,在应对用地快速扩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践领域的建设活动在空间上的蔓延和无序依然存在,导致的资源环境破坏问题依然突出。同时,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对建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梅梦媛  陈振杰  张云倩  张亚楠  
为了遏制长沙市城市的无序扩张,促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保障生态空间质量,划定长沙市城市开发边界成为重要举措。基于居民活动空间扩展,选取人口密度、居民活动分布、基础设施布局等多源时空数据,通过量化居民活动空间扩展概率,并利用植被覆盖度构建生态约束强度,确定二者协调规则,作为CA模型的约束条件,进行城市建设用地模拟,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结果表明:划定的长沙市城市开发边界,结果与长沙市"十三五"规划的城市空间发展框架基本一致,对未来建设用地扩展方向预测合理,而且避免了侵占重要生态资源,达到了兼顾城市空间发展和生态资源保护的多重目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渺  方自力  谢强  王蒙  王萍  
中国正经历的大规模城镇化带来耕地流失和城市土地扩张,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国家出于维护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提出对需特殊保护的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其中生态功能红线的划定,必然会直接制约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并有可能改变整个区域的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趋势。通过对LUCC的约束,生态功能红线对环境综合效应的影响,是城镇化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门迫切需要掌握的信息。基于2013年基准年以及2020预测年两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结合成都市温江区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成果,对温江区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前后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江区在未来5a仍处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耕地、园地将继续被...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松睿  许懿  
自引入城镇开发边界概念以来,规划界围绕开发边界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实践,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转型进程中,为更好地引导城镇开发边界划定,通过回溯城镇开发边界的概念缘起以及相关理论,在价值层面探究城镇开发边界的本质,并以此为视角,解读当前《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中城镇开发边界的具体划定原则和划定流程,提出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应具有双重内涵——基于区域生态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原则,体现“终极蓝图式”思想的理想型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基于城市发展现状,体现“分期引导”和“结构控制”的现实型城镇开发边界,以期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转型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建言献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靖  张文忠  刘俊杰  
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有助于保护城市周边和城市内部重要生态区域和自然资源;引导城市高效、有序开发建设,防止城市低效蔓延;优化城市建设空间格局,提高城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本文基于经济与生态双重视角定义了一个建设适宜性指数,通过计算用地单元建设适宜性指数,并设定决定是否纳入开发边界内的适宜性指数阈值,对广州市番禺区这一典型大都市边缘城镇的开发边界进行了划定,在建设用地规模保持不变、有所增加、有所减小等3种不同发展预期下,得出了3种相应的划定方案。结果显示:①番禺区建设适宜性指数较高的区域与现有建成区吻合程度较高,包含了位于番禺区东北部、西部部分尚未开发建设的战略储备用地。建设适宜性指数较低区域主要包含了山林、水源保护区、生态廊道、永久基本农田等;②开发边界划定结果中生态廊道体现明显,将番禺区建设用地分隔为若干组团,且连片的建设用地中有足够的"生态留白";③开发边界划定结果与现状建设用地存在一定差异,这有助于引导优化城市建设空间格局、提高城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3种不同发展预期下开发边界划定方案的差异主要在于对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同时较高或较低的用地单元的取舍。大都市边缘城镇由于其自身特征,在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时应兼顾引导、保护和优化的功能。本文采用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综合考虑了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并且具备一定灵活性,适宜在大都市边缘城镇的开发边界划定中采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芊孜   王佳妍   丁蔚   崔东旭  
基于“以水定城”的规划理念,以东平县为研究区,通过划定水生态红线并将其作为约束条件,采用多目标土地利用优化模型和PLUS模型进行城镇用地增长预景模拟;通过对比分析多情景下城镇发展趋势,发现城水矛盾突出的关键区域,最终选出最优方案进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适宜进行城镇开发的面积为389.52km~2,占县域面积的29.09%;水生态空间红线划定区域面积为499.88km~2,占县域面积的37.33%。(2)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延续现状的情景下设置水生态空间红线,到2040年三种情景下水体面积分别增加了8.16km~2、3.46km~2、8.27km~2,对比发现水城矛盾问题突出的区域主要位于州城街道、八里湾、大安山村等地。(3)以红线约束下的延续现状情景为基础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未来城镇建设用地主要位于东平湖北部、中心城区东部等地。研究验证了将水生态安全红线作为约束条件纳入PLUS模型的可行性,为“以水定城”理念下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与发展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征学  滕飞  凌鸿程  
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目前,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城镇开发边界的认识尚不一致。针对当前试点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应精细界定并准确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分类确定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技术规程,建立刚性约束和弹性留白相结合的管控体系,建立目标和坐标相对应的管理平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魏伟  陈玮  
由中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的中小城市"大园区"规划建设实践的典型案例出发,总结其发展特色及存在问题;然后根据产业集聚、空间开发、劳动力及城镇化等理论依据,对"大园区"存在的必然性与矛盾性进行辩证研究;最后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从理念构建、用地变换、产业转型、空间结构等方面提出新的工业园区规划思路,并应用于湖北武穴市的规划案例中,以指导中部地区中小城市克服"大园区"建设的冲动,有理有序地进行工业园区的科学建设和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丹  胡国华  黎夏  刘小平  丁冠乔  蔡玉梅  
研究目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是典型耦合空间模拟和优化的复杂地理问题,当前划定方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还有待加强,引入地理模拟优化系统理论以期提供更好的辅助规划成果。研究方法:在回顾城镇开发边界相关概念及划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地理模拟优化系统(GeoSOS)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并以珠江三角洲重点优化开发区域为例对城镇开发边界进行了划定。研究结果:基于GeoSOS的多目标空间优化方法界定了研究区的生态、农业和城镇空间,并通过城镇扩展数量和农业生态双重约束的CA模型预测未来城镇扩展格局,最终利用形态学方法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研究结论:基于GeoSOS的划定方法能够优化这三类空间,并基于底线约束预测未来规划期的城镇扩展格局,从而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为划定实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利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兰  陈晓键  
利用榆林市多年的卫星影像数据提取建成区信息,采用多个城市空间动态衡量指数对榆林市建成区的扩展过程、形态特征变化、扩展模式与结构变化、规模与结构的扩展合理性等进行了量化与分析。结果表明:20多年来榆林市建成区高速扩展,且具有阶段性特征;空间形态变化剧烈,各指数的变化特征在前后两个扩展期内具有明显的差异;前一扩展期内的空间规模基本是合理的,而后一时期内不理性的过度扩展现象较为严重,两者间出现的扩展停滞有利于缓冲高速扩展的负面惯性;"扩展—缓冲—扩展"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式有利于城市内部空间填充和调整,缓解快速扩展带来的负向效应;不协调因素加剧了空间扩展的低效。并据此提出改善榆林市空间扩展状况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