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5)
- 2023(9442)
- 2022(7558)
- 2021(6713)
- 2020(5766)
- 2019(13280)
- 2018(13291)
- 2017(25820)
- 2016(14415)
- 2015(16284)
- 2014(16715)
- 2013(16540)
- 2012(15265)
- 2011(13770)
- 2010(14033)
- 2009(13163)
- 2008(13154)
- 2007(12135)
- 2006(10667)
- 2005(9739)
- 学科
- 济(65591)
- 经济(65536)
- 管理(37991)
- 业(37543)
- 方法(27540)
- 企(26951)
- 企业(26951)
- 数学(24367)
- 数学方法(24174)
- 农(22317)
- 中国(18605)
- 地方(16858)
- 农业(15348)
- 学(14573)
- 业经(14419)
- 财(14144)
- 环境(12810)
- 贸(10992)
- 贸易(10989)
- 制(10720)
- 易(10603)
- 和(9901)
- 发(9827)
- 银(8866)
- 银行(8837)
- 融(8774)
- 金融(8771)
- 划(8692)
- 地方经济(8532)
- 行(8393)
- 机构
- 学院(213491)
- 大学(212960)
- 济(88198)
- 经济(86318)
- 管理(78609)
- 研究(76029)
- 理学(67426)
- 理学院(66560)
- 管理学(65307)
- 管理学院(64922)
- 中国(56053)
- 科学(48923)
- 京(46092)
- 农(42256)
- 所(39922)
- 财(38371)
- 研究所(36557)
- 中心(35343)
- 业大(34714)
- 江(33568)
- 农业(33185)
- 财经(30798)
- 范(29766)
- 师范(29469)
- 北京(28774)
- 经(27818)
- 经济学(27802)
- 院(27002)
- 州(26527)
- 经济学院(25305)
- 基金
- 项目(143055)
- 科学(111432)
- 研究(103037)
- 基金(102413)
- 家(90474)
- 国家(89754)
- 科学基金(75333)
- 社会(65338)
- 社会科(61805)
- 社会科学(61784)
- 省(56540)
- 基金项目(54969)
- 自然(48004)
- 划(47807)
- 自然科(46731)
- 自然科学(46715)
- 教育(46345)
- 自然科学基金(45850)
- 编号(42213)
- 资助(40815)
- 成果(34153)
- 重点(33001)
- 发(32719)
- 部(31201)
- 课题(29270)
- 创(28950)
- 科研(27448)
- 国家社会(27327)
- 创新(27207)
- 计划(26550)
共检索到312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锐 胡远满 王新军 苏海龙 王燚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GIS和RS技术,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和地图叠加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辛庄镇域生态用地演变的时空特征,并引入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选择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到道路的距离、到河流水系的距离、到村镇中心的距离、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收入、人口密度为驱动因子,对研究区主要类型生态用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9年,辛庄镇生态用地空间结构和面积变化剧烈,总体上呈加速缩减趋势。其中,水田面积变化尤为明显,18a间累积减少1 806.61hm2;经济效益较高的水产养殖用地和园地规模有所增长,尤其是水产养殖用地,1991~2009年年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立 刘邵权
川滇黔接壤地区经济落后,整体城镇化水平较低,采用川滇黔接壤地区2008年各区县(市)的城镇化率作为测度指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了本区域的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城镇化率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的计算,发现各区县城镇化率的空间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随机性,而是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具体表现为低值空间聚集。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城镇化水平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空间误差模型优于空间滞后模型和OLS模型;相邻地区各因素的空间扩散效应对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影响,其弹性系数为0.416 1;第三产业增加值是城镇化率的最主要驱动因子,其弹性系数为0.777 7。因此...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广忠 刘涛
在对城镇化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灰色关联分析基础上,从经济系统的视角构建了中国城镇化驱动机制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省区城镇化核心驱动力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协调;服务业的驱动作用已超过第二产业,但工业仍是中西部省区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乡村工业化短期内对城镇化有延滞作用,但对城镇化的平稳推进和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具有长期效应;笔者更倾向于用内生的观点看待中国城镇化。文章建立了基于驱动力演变的城镇化四阶段模型,并提出应以科学的区域定位为基础培育区域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凯 刘涛 曹广忠
基于1982-2010年间的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挖掘我国省区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特征,考察城镇化核心驱动力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东高西低"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省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并不匹配;人口的省际流动更加活跃,主要迁移方向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向海性"特征,"六普"时省际迁移人数和迁移率达到5800多万人和43.7‰以上,有力带动了全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单方向促进的局面将由二者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所取代;服务业的驱动作用已经超过第二产业;自下而上的、乡镇企业主导的分散型工业化模式对城镇化的滞缓效应日趋明显;全球化带来的外来投资对城镇化发展起到了稳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灿 张凤荣 王枫 胡月明
研究目的:基于空间视角,探索建设用地空间安全预警的思路与方法,使预警结果在空间上直观体现出来。研究方法: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因子加权分析法和数理分析法,构建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北京市顺义区建设用地空间扩展警情态势相对严峻,重警及其以上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高丽营、赵全营、李桥、北务等西部和南部镇区,并且规划被打破和诸多优质耕地被侵占的警情严重。未来顺义区需加强城市管理与规划部门对城镇扩展的空间管控能力。研究结论:本文研究提出的空间预警方法与思路能够迅速发现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因素及其格局特征,能为城镇发展与规划指导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 空间预警 顺义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敬霄
[目的]通过查找城镇化率数据及构建驱动力指标体系,试图分析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时空格局并辨识其驱动力。[方法]基于淮海经济区各市统计年鉴中的城镇化率,利用变异系数法监测2005~2015年淮海经济区域城镇化时空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GIS-Logistic耦合回归模型识别主要驱动力,以获取淮海经济区近10年来城镇化发展健康情况。[结果]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在时间维度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城镇化率由中心城市向周边辐射型增长,表明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较强。同时,不同时期城镇化水平的驱动力有所不同,2005年,主要驱动力为人均GDP、人口密度、距中心城市距离;2010年,人均GDP被非农人口比重代替;2015年,主要驱动力变为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差异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发展趋势,且在不同城镇化发展时期主要动力有所不同,中高城镇化率地区分布已从零星式的点状分布发展为连片式的条带状分布,发展形势良好。[结论]2005~2015年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可通过提高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化、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差异性建设、吸引国内外资本等方式提高淮海经济区的城镇化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玉娟 王华华 张红阳
生产要素集聚、分流和升级是就近城镇化的基本经济活动。生产要素集聚多、分流少的“正向流动”是就近城镇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驱动生产要素集聚的动力具有多样性,其最本质的动力是利益增值。然而,受制于政策制度变迁、市场红利消失、城镇开放程度低、营商环境恶化、要素升级乏力等因素,在就近城镇化中,生产要素集聚面临驱动力不足的难题。就近城镇化生产要素集聚的动力类型主要有四种,即财政支撑型、能人经济型、产业驱动型、政策驱动型。提升就近城镇化生产要素集聚的可持续驱动力,需要进一步发挥利益的驱动作用,减少对生产要素集聚的非理性干预;推动经济的韧性发展,寻求社会政策与共同富裕效应;增强分工专业化效应,防止生产要素集聚的错配问题;释放市场的虹吸能力,抑制政策的“反向”牛鞭效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锐
研究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GIS和RS技术,以苏南地区常熟市辛庄镇为例,从景观类型、建设密度、生态价值、生态适宜性和生态敏感性等5个方面建立城镇扩展的阻力因子评价体系,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计算研究区城镇空间扩展过程需要克服的综合累积阻力,在此基础上基于阻力阈值将研究区划分为优先建设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4个等级,最终形成辛庄镇城镇扩展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而确定了辛庄未来空间增长的合理规模与发展方向,以期为研究区未来的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月 何丙辉 黄世友 陈桂芳 韩建文
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本文探讨了重庆市北碚区城市用地的扩张趋势及其主要驱动因素;分析了1972年-2006年北碚区城市用地扩张的时空格局;讨论了其1995年-2006年间城市用地扩张中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点。主要结果如下:①在时间尺度上,北碚区城市用地扩张分为慢、快和剧烈3个阶段,城市用地快速增长的区域分布在城区西南和正南方,城市重心最初向南方迁移后,逐渐向西南方转移;②北碚城市用地扩张的空间格局可分3类:自然增长型、社会-政治事件影响型和经济-人口影响型;③1995年-2006年来,北碚城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明显,各类型间相互转化关系暗示了这些变化主要受控于城市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俊 董锁成 李宇 李泽红 王隽妮
宁蒙沿黄地带属于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快速城市化地区,研究这一典型地区的城镇用地扩展对丰富城镇用地扩展机制的理论研究和提供相应政策建议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2000—2005年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计算城镇用地转换适宜度矩阵,结合CA-Markov模型模拟3种情景下城镇用地扩展趋势。结果表明:2000—2005年,城镇用地的主要来源是耕地,其次是草地及极少量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对城镇用地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是邻域内城镇用地比重、年降水量、到2001年国道距离、到水域距离、到2001年省道距离以及到2000年土地利用中耕地、林地和草地的距离。一切照常情景下,2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应生 陈世俭 吴后建 朱明勇
阐述了洪湖的形成与演变历程,总结了洪湖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及其作用机制,认为地质活动和长江泛滥奠定了洪湖的成湖基础;古气候环境推动了洪湖面积变化和沼泽化过程;近代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洪湖生态环境的退化;三峡工程会促进洪湖生态环境的恢复,但也可能加剧洪湖的淤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洪湖保护的对策:完善立法,加强管理;深入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群众保护意识;在保护优先前提下,对洪湖资源进行适当开发利用;逐步实施包括洪湖通江在内的生态恢复措施;加强洪湖生态需水的研究,积极应对三峡工程的影响。
关键词:
演变 生态保护 洪湖 三峡工程 生态需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小平 杨雪杰 苏凝娜
在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2004—2018年西北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点。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中社会城镇化水平最高且增长幅度最大,而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波动增长态势,虽然生态环境压力在逐年增大但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处于改善中,总体上生态环境在向好发展;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在不断优化升级,经历了基本不协调到基本协调再到良好协调3个主要阶段的变化,其耦合协调类型由城镇化滞后转变为生态环境滞后;各省(区)之间无论在城镇化、生态环境还是两者耦合协调方面差异都较大,应因地制宜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战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菊华 吕昌河 杨续超
根据较详尽的统计资料,利用SPSS软件,对苏锡常地区1995年~2005年城市用地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近11年来,该地区的城市用地总面积年均增长45.55km2,增长率为12.83%,呈现出高度线性递增;受人口增长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县级城市(吴江市、张家港市、江阴市、溧阳市和昆山市)的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增长率远高于地级城市市区的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增长率;②二元变量相关分析表明,城市用地扩展与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年平均工资和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皆成高度正相关关系;但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才是影响该...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用地扩展 驱动力 苏锡常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乔文怡 黄贤金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运用城镇用地扩展强度及扩展强度差异指数、景观扩展指数、人口—土地协同度、经济—土地协同度等方法,分析了198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格局的特征和扩展质量,同时运用重心—GTWR模型剖析各个时期不同发育等级城市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8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强度整体上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并在2005—2010年出现高峰,2005年之前高速发展城市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2010年后安徽省各地市的城镇扩展强度开始上升,经济增长是城镇用地扩展强度变化的核心驱动因子。(2)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扩展速度南部高于北部,并有向北部转移趋势,经济增长、教育水平和交通区位的驱动影响较大,城镇用地创造的经济效率显著。(3)长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以飞地式和边缘式模式并存为主,空间发展模式逐渐向多核发展模式转变,出现西部资源承接中心、中部教育中心、南部科技研发中心和东部资源配置中心四大功能核心组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灵稚 苏维词 杨振华
【目的]为分析贵州省1949-2013年农业结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对农业种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本文利用CCA模型对影响农业产量结构演变的13个驱动因子重要性进行降维排序,并利用PCA模型分析主要驱动因子与农业结构的时序相关性。【结果】(1)贵州省1949-2013年农业结构呈现出种植业比重波动下降,畜牧业比重上升的趋势,种植业中水稻比重由1949年的75.7%逐步下降至2013年的59.9%,经济作物中水果和烟叶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93%和10.52%;(2)在对各驱动因子
关键词:
岩溶 农业结构 驱动力 DCA PC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