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30)
2023(18335)
2022(15376)
2021(14198)
2020(11783)
2019(26918)
2018(26843)
2017(51180)
2016(28261)
2015(31752)
2014(31962)
2013(31448)
2012(29015)
2011(26070)
2010(26253)
2009(24149)
2008(23592)
2007(21086)
2006(18974)
2005(16943)
作者
(82323)
(69071)
(68226)
(65196)
(43756)
(33232)
(30925)
(27039)
(26440)
(24539)
(23670)
(23457)
(22076)
(21809)
(21272)
(21136)
(20531)
(20214)
(19830)
(19818)
(17225)
(17181)
(16771)
(15856)
(15461)
(15411)
(15332)
(15305)
(13885)
(13714)
学科
(116661)
经济(116510)
(80403)
管理(77933)
(57739)
企业(57739)
(52806)
方法(44163)
数学(38131)
数学方法(37733)
农业(35025)
中国(31622)
业经(30388)
地方(30200)
(28194)
(25716)
(25485)
环境(18739)
(18258)
(18255)
贸易(18244)
(17984)
(17623)
(17184)
银行(17131)
技术(16938)
(16878)
理论(16825)
(16605)
金融(16600)
机构
学院(398548)
大学(396987)
(156882)
管理(154080)
经济(153239)
研究(138636)
理学(132628)
理学院(131040)
管理学(128767)
管理学院(128046)
中国(104847)
科学(87894)
(86282)
(82495)
(71836)
(70683)
业大(65609)
研究所(64287)
(64218)
中心(64114)
农业(63373)
财经(56241)
(54825)
师范(54323)
北京(53803)
(51061)
(50105)
(49620)
(47006)
经济学(45786)
基金
项目(273892)
科学(214876)
研究(201287)
基金(196741)
(171914)
国家(170412)
科学基金(145649)
社会(126272)
社会科(119157)
社会科学(119128)
(108972)
基金项目(105238)
自然(94075)
自然科(91733)
自然科学(91712)
(90605)
教育(90509)
自然科学基金(90016)
编号(83691)
资助(78860)
成果(67548)
重点(61785)
(60080)
(59712)
课题(57517)
(56225)
创新(52599)
科研(51828)
(51680)
国家社会(51583)
期刊
(183466)
经济(183466)
研究(116634)
中国(86042)
(81866)
学报(66766)
科学(61710)
农业(55316)
(53976)
管理(53637)
大学(50615)
学学(47673)
教育(44387)
(37612)
金融(37612)
业经(34357)
技术(33630)
(26810)
财经(26664)
经济研究(25760)
问题(25413)
(22710)
(21565)
资源(21515)
图书(21030)
科技(19814)
理论(18633)
现代(18350)
技术经济(18286)
业大(18239)
共检索到601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青  黄贤金  濮励杰  李宪文  周峰  吴伟坤  
文章以江苏省原锡山市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985年~2000年快速城镇化时期的城市化发展、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指结构变化)的态势。对研究区域城市化发展主导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机理分析,认为城镇化发展主要带来人口、经济的非农化及农业集约化的发展,这些影响都在土地利用上得到落实,并通过土地利用主体的行为实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变量,同时尝试性的将各类用地变化率绝对值之和定义为衡量土地利用变化强度的标准,并构建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通过机理分析和模型分析,得出研究区域1985年~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青  黄贤金  濮励杰  李宪文  周峰  
在提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农地利用变化强度及其测算方法的基础上,以无锡原锡山市为例,进行了农地利用变化强度的实际测算。并在对原锡山市农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该区域农地利用变化强度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特别引入了邻近城市(上海)辐射、耕地保护政策变化两项指标。运用主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在理论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农地利用变化强度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城市(上海)辐射、人口、耕地保护政策变化、农业集约化,以及城市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以前3项因素的作用为重。研究还表明,农地利用变化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青,黄贤金,濮励杰,李宪文,周峰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无锡市东亭镇、安镇镇和羊尖镇为例,通过应用德尔菲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选择农地利用变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模型,并据此着重分析了区域农地数量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农业集约化、城市(上海市)辐射力以及耕地保护政策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在不同的乡镇,农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素是有所差异的,而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各驱动因素的重要程度也是动态变化的。最后,作者就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合理保护农地尤其是耕地资源;重视耕地质量占补平衡;依据农业产业发展态势,积极调整农地利用结构;推进非农产业升级,合理控制非农用地规模;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的经济约束机制和土地利用决策体系;加强区域合作,避免产业结构的趋同导致的土地利用结构的趋同;促进产业科技进步,提高土地利用占用效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琼  欧名豪  彭晓英  
依据昆山市1994至200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马尔柯夫方法对其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进行了模拟,并对未来10年其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利用马尔柯夫过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定量预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未来10年昆山的土地利用结构将保持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的趋势,但其变动幅度将逐渐趋向平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度的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丽君  黄贤金  钟太洋  方鹏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阐述了区域土地市场发育以及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市场比较收益、农产品贸易和政府决策等因素的调控作用下,农村农地流转行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利用方式以及利用强度。为进一步从农户层次上以及微观经济机制尺度上揭示农地市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论文以泰州市兴化市的村庄及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建立了农户农地流转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计量模型。模型运行的结果表明:农户拥有农地总面积、农地流转率、农产品销售率、粮食作物产值以及农业中非粮食作物产值等因素对农村土地利用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农地流转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最后,论文结合模型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鹏  黄贤金  陈志刚  濮励杰  李宪文  
在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市、扬州市各自选择了2个村的基础上,运用对24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资料,建立了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数量经济模型,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引导下的农户行为对于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户决策行为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农业土地利用正在逐步由传统的大田作物向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等地类转化;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推进了这一转化;同时,农户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政府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最后从区域非农产业和城镇化发展、深化农村土地产权的物权化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及积极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中贵  彭补拙  喻建华  濮励杰  张露  
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江苏省昆山市选择6种典型农用土地利用方式,78个土壤样点剖面,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明显的影响,除速效钾外,2002年的土壤养分含量比1981年有所提高。同时发现2002年有机质含量在不同用地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规律,即水稻田>园地>抛荒地>菜地;全氮、速效氮含量规律为水稻田>园地>菜地>抛荒地;速效钾的含量规律是园地>水稻田>抛荒地>菜地;速效磷的含量规律是抛荒地>菜地>园地>水稻田。2002年土壤pH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其他土壤养分,其中全氮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兴榆  黄贤金  赵小风  陆汝成  刘欣  
研究目的:利用江苏省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析江苏省近10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量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研究结果:(1)1997—2006年,江苏省各地市中扬州市的土地利用最为活跃,而连云港市的土地利用最不活跃。(2)全省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强,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存在差异。(3)全省区域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明显。(4)DEA弱有效和DEA非有效区域应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水平。研究结论:DEA方法能较好地应用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分析并有效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冰雪  夏敏  符海月  
选取宜兴市为研究区,在GIS和RS技术的支撑下,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模变化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对引起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呈下降趋势,变化速度逐年减慢,主要新增来源是农用地,主要转移去向是城镇建设用地;2在地形平坦、距离水源和农用地较近的地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密集;3经济发展、人口减少、交通改善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是影响农村居民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小龙  田冬  孙浩浩  龚福海  
从健康城镇化的理论视角对江苏省东台市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分析村庄发展现状与特征,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厘清了历次中心村建设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规划编制任务指向,操作性有待提高;建设资金难筹,推进缓慢;基础设施不完善,中心村规模偏小;政策保障乏力等。最后,对农村集中居民点建设提出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芸  黄贤金  虞初  李宪文  
如何协调经济发达区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土地占用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土地占用供给的相对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关系到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经济发达区江苏省江阴市为例,系统描述了苏南地区江阴市经济发展阶段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用地结构转换的动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明显升级,土地利用效率也相应提高,但是,从目前江阴市城镇建设与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城镇用地结构与规模不合理、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等问题,必须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即进一步完善城镇发展规划,合理协调城镇发展与村庄建设的关系;深化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土地使用效率;调整工业用地布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章波  濮励杰  黄贤金  周青  吕敏眸  李宪文  
以正处于一个新的成长期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内在驱动机理。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区域各地类面积比例的动态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面是建设用地比例的增加以及耕地和水域面积比例的减少。在此基础上建立驱动因素体系,利用相关分析和主因子分析方法,并构建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得出长江三角洲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的增长和非农化、经济总量的增加以及劳动力的非农化。但是不同的时期,主要驱动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土地利用的特点不断变化:人口的非农化(城市化率)的作用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增长的作用明显的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锐  苏海龙  王新军  李月辉  胡远满  许博涵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得到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4期土地利用历史数据,首先对CLUE-S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验证,然后利用CLUE-S模型和Markov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3种不同情景的模拟预测,并系统分析了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CLUE-S模型在乡镇小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效果较好,精度较高。各情景下,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仍将在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均以消耗大量的水田为代价,河流密布、交通便捷和经济发达的区域将是未来耕地非农化的"热点"区域。生态保护情景和基本农田保护情景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调控效果较好,林地、水体、水田和旱地受到了更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梦洁  王静  曲福田  
土地利用评价的尺度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 ,其中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最适宜的候选中观尺度 ,在评价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县域经济的特点对县域土地利用的构成和动态变化必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从而决定了县域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的程度。遵循FAO提出的土地利用的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等准则 ,确立了适宜于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并以锡山市为例 ,从锡山市的具体情况出发 ,确定了适宜于锡山市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对锡山市 1985~ 1999年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 ,评价指标按土地可持续评价的要求将指标分为增长型、递减型、控制性、平稳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勇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为例,研究土地利用程度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区域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将相关概念进行操作化定义后,基于江苏1990—2007年的数据,建立方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不断加强,江苏省的生态效率随之提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3;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却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加强而下降,二者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1。研究结论:合理的土地利用程度,能够确保土地生态系统持续地提供各类生态产品和服务,进而促进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反之,土地的粗放式利用使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失衡,再加之缺乏维系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