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35)
2023(13687)
2022(11016)
2021(10178)
2020(8404)
2019(18922)
2018(18869)
2017(36117)
2016(19900)
2015(22375)
2014(22261)
2013(21470)
2012(19453)
2011(17405)
2010(17793)
2009(16482)
2008(16337)
2007(14889)
2006(13334)
2005(11893)
作者
(60254)
(50756)
(50310)
(47742)
(31724)
(24524)
(22716)
(19878)
(19257)
(17910)
(17247)
(17041)
(16192)
(15903)
(15584)
(15444)
(15291)
(14888)
(14600)
(14273)
(12840)
(12519)
(12431)
(11643)
(11518)
(11323)
(11308)
(11059)
(10251)
(10070)
学科
(85428)
经济(85334)
(58959)
管理(50454)
(47545)
(37713)
企业(37713)
方法(35576)
数学(31840)
农业(31428)
数学方法(31215)
业经(23016)
中国(22636)
地方(18215)
(17276)
(17116)
(16237)
贸易(16226)
(15807)
(15758)
(13881)
技术(12386)
理论(12343)
(12149)
(12143)
银行(12091)
环境(11806)
(11685)
(11511)
(11175)
机构
学院(287624)
大学(282501)
(114834)
经济(112508)
管理(107261)
研究(97764)
理学(93425)
理学院(92382)
管理学(90202)
管理学院(89743)
中国(74495)
(74289)
科学(64787)
(59535)
农业(57625)
业大(54470)
(51127)
(47691)
研究所(46848)
中心(45833)
(43957)
财经(38289)
(37367)
师范(36885)
农业大学(36748)
北京(36433)
(34904)
(34705)
(34165)
经济学(33987)
基金
项目(197495)
科学(154029)
基金(142564)
研究(137591)
(127671)
国家(126556)
科学基金(107152)
社会(87920)
社会科(83011)
社会科学(82984)
(79485)
基金项目(75487)
自然(71179)
自然科(69583)
自然科学(69561)
自然科学基金(68274)
(66079)
教育(62425)
资助(57982)
编号(55699)
重点(44579)
(43237)
成果(43108)
(42087)
(40690)
(39295)
课题(38213)
创新(38104)
计划(37913)
科研(37876)
期刊
(130528)
经济(130528)
研究(76709)
(76028)
中国(58634)
学报(54375)
农业(51160)
科学(48030)
大学(41008)
学学(39288)
管理(35889)
(34288)
教育(28397)
业经(27869)
(26880)
金融(26880)
(25493)
技术(24403)
经济研究(19283)
问题(18614)
财经(18162)
(17526)
业大(16410)
(15630)
农村(14910)
(14910)
统计(14758)
农业经济(14407)
技术经济(14403)
科技(14336)
共检索到421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永   李小建   胡雪瑶   刘雪怡  
在传统农区,小城镇作为服务带动乡村发展的重要节点,对推动城乡融合和就地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小城镇规模及演变分析框架,基于2005—2020年这一河南省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以河南省3个县级单元作为典型区域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小城镇规模在各阶段总体持续扩张,扩张强度呈现一定的差异性。(2)在2005—2010、2011—2015、2016—2020年3个时段,小城镇总体规模演变速率呈逐步下降但趋势放缓特征,人口规模演变速率在2016—2020年阶段重新上升。不同尺度的对比分析表明,小城镇人口规模演变速率波动最为明显。(3)除宏观政策外,小城镇规模的核心影响因素为初始规模基础、企业家和乡贤能力,其次为对外交通网密度、产业发展水平、海拔高程等;小城镇规模变化量的影响因素探测结果相对较弱,其影响机制更为复杂。(4)GWR模型显示小城镇规模影响因素存在空间分异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分异性也处于变化之中。文章有助于丰富传统农区小城镇发展规律研究,为类似区域小城镇发展政策制定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永  李小建  娄帆  滕琼瑶  
小城镇是中国城镇等级体系中最基层的单元,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文章选择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2004—2017年时段,运用GIS将全国统计数据、空间数据和网络数据等相互融合,构建中国小城镇空间数据库,以探究其时空演变格局及机制。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小城镇数量在短暂下降后呈持续上升趋势,小城镇人口总规模、平均规模不断上升。(2)以“胡焕庸线”为界,中国小城镇发展水平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总体格局,但在研究期内东南部优势略有减弱。(3)研究期内小城镇规模类型以向上转移和不变两种类型为主,其中超大型小城镇在长三角、珠三角的集聚空间不断扩大,中型以上小城镇由沿海和大城市周边分布为主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中小型以下小城镇由京广—京哈铁路以西密集分布,收缩到“胡焕庸线”两侧和东北部分地区。(4)自然地理条件中的海拔高程、河网密度等内生性变量,区位与可达性中的对外交通网密度、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外生性变量,对小城镇发展呈现为显著或较显著的影响,初始发展基础对小城镇发展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庆  杨慧敏  李小建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区域城乡聚落规模的变化和空间分布状况。基于1972—2015年豫东平原地区的聚落斑块数据,运用城市/乡村位序—规模法则、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欠发达平原农区聚落斑块规模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研究时段内豫东平原聚落呈现出斑块总面积、平均斑块面积逐渐增加,斑块数量逐渐减少的特点。(2)研究区域内城镇聚落规模增长较快,其规模分布的齐夫指数逐渐上升,且1995—2015年拟合指数上升幅度较大,位次靠前的城镇聚落在体系中的优势更为凸显。(3)区域乡村聚落符合负指数位序—规模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1972年以来,其拟合曲线斜率逐步变大,说明较大的乡村聚落稳步增长,较小的聚落不断减小。(4)区域内规模相对较大的聚落斑块多集中分布在交通节点上。(5)对不同规模等级聚落到县/区中心所在地邻近距离的分析发现,同一年份不同等级聚落到县/区中心的平均邻近距离从Ⅰ级到Ⅴ级聚落逐渐增加,说明研究时段内小规模聚落与中心的空间联系弱于较大规模聚落;不同年份同一等级聚落到县/区中心的平均邻近距离从Ⅰ级到Ⅴ级聚落则有所下降,说明较大规模聚落与中心的空间联系逐渐增强。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豫东平原地区城镇聚落、乡村聚落规模变化特征的分析,对合理规划城乡聚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宗会明   窦乾荣  
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步入快速城镇化后期阶段后,县城及以上级别城市和乡村地区的空间扩张成为研究的热点,但针对小城镇镇区的研究重视有限。文章基于30 m精度下不透水面遥感数据,使用Theil指数、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对2000年以来重庆市内小城镇镇区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1)小城镇镇区面积平均规模远小于街道单元,镇区空间拓展与主城都市区、县城基本保持同向变动,同时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动特点;(2)小城镇镇区规模类型持续演化,从“宝塔型”向“橄榄型”小城镇镇区规模结构过渡,但是类型升迁速度较缓慢;(3)个体层面上小城镇镇区以中高水平下的低速增长为主,而且在各板块间小城镇镇区增长差距明显,主城新区成为区域差距持续扩张的主要贡献者;(4)自然环境、区位交通、人口经济及发展基础等对小城镇镇区时空格局演变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在不同地形幅度上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布  黄赢  李建国  王华山  周法永  刘鹏  王道龙  
"54321养老产业模式"是一种针对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带动项目区现代农业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养老产业模式创新。其中,"5"是整合政府、NGO(基金会)、项目区域农民、产业专家和企业家五方面的力量;"4"是挖掘地域、孝道、信仰和国际四类文化内涵;"3"是在项目区将养老、农业、旅游三大主导产业统筹经营;"2"是发挥"市场+公益"两种促进产业发展的机制;"1"是集成若干个项目区和支撑基地形成一个具有知名品牌、国际标准、高科技含量和较好经营效益的全国体系,使项目区成为养老主题小城镇和所在地的文化靓点。文章介绍了"54321模式"的产业布局和体系构架,解析了复合养老、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三大产业的经营模式和运行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了54321模式的特点、优势和困境,讨论了"54321模式"的完善和运用问题,从土地管理、资金扶持、规划创新和人才培养几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雷军  鲁奇  张敬东  杜红茹  
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支撑点,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优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新疆小城镇发展分析,提出新疆小城镇数量及其人口发展趋势。分析小城镇在新疆农村城镇化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俊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城镇化水平滞后带来了诸多难题。中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密度低,仅靠现有城市无法解决大多数剩余劳动力,只有建设众多的小城镇可以发挥作用。这既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能性,其地位和作用值得肯定。文章以四川为例进行分析。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高建辉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小城镇公共图书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分析了我国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和特点,研究了确定其服务定位的原则和策略,提出了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六个方面的基本服务定位,研究成果对于小城镇公共图书馆的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闻海燕  陈飞跃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决定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推进人的城镇化。浙江店口、江苏华明、天津新桥三个小城镇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为新时期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借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一是差异化推进市民化;二是促进产城融合;三是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四是加快中心镇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祥云  王小龙  
加快城镇化建设,重点应落在发展小城镇上。大力发展小城镇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农村城镇化的现实选择。必须坚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科学建设小城镇。应该不断强化县域核心主导功能,加快发展小城镇。同时还要以统筹城乡为指导,推进小城镇综合配套制度改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继星  
21世纪上半叶,我国小康后农村地区城镇化过程即将进入加速期,在这一形势下,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对推进农村城镇化、小城镇现代化将发挥重要作用。分析小城镇分布状况、类型以及小城镇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小城镇社区教育提出建议,将有助于小城镇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勋  
农村小城镇化能有效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已成共识 ,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困难。本文建立以政府和农民为局中人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奕模型 ,在其纳什均衡解和约束机制的基础上 ,分析了小城镇建设中各种问题的成因 ,并给出在有限投入情况下发展小城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熊凤平  张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的规模及其经济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可国家一直强调的中小城市发展反而受到忽略。虽然国家对未来城镇化健康发展给予重点关注,但在城镇化进程中,中小城镇与大城市之间优先发展哪一极,有些争议。文章依据城镇规模等级体系理论,结合当前我国城镇化客观现状,分析得出我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忽视了中小城镇的基础性地位,也忽视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要求,初步结论认为加快推进中小城镇的建设是当前的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忆邵  
文章讨论了小城镇崛起的充分条件,指出"就地城镇化"模式不能作为普遍经验来推广;产业培育是小城镇的立镇之本,必须重视小城镇的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需要"先予后取"的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辩证地看待部分"空心村"的衰落问题,不能将农业人口的减少误认为是农业衰退的标志,也不能将部分村庄的衰落错误地归咎为城镇化道路或城市化政策的失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