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6)
- 2023(12063)
- 2022(9584)
- 2021(8489)
- 2020(6609)
- 2019(14461)
- 2018(13898)
- 2017(25951)
- 2016(14291)
- 2015(15496)
- 2014(14902)
- 2013(14208)
- 2012(12695)
- 2011(11242)
- 2010(11220)
- 2009(10170)
- 2008(9888)
- 2007(8512)
- 2006(7594)
- 2005(6743)
- 学科
- 济(58638)
- 经济(58578)
- 管理(36848)
- 业(34141)
- 企(25319)
- 企业(25319)
- 方法(21654)
- 中国(19523)
- 数学(19125)
- 数学方法(18963)
- 农(17459)
- 学(13932)
- 业经(13927)
- 地方(13171)
- 财(12422)
- 农业(12093)
- 贸(10919)
- 贸易(10916)
- 易(10574)
- 环境(9853)
- 制(9523)
- 发(9152)
- 产业(8810)
- 银(8444)
- 银行(8395)
- 城市(8300)
- 技术(8107)
- 融(8085)
- 金融(8085)
- 行(8022)
- 机构
- 学院(201014)
- 大学(200657)
- 济(80023)
- 经济(78359)
- 研究(74719)
- 管理(71916)
- 理学(63057)
- 理学院(62175)
- 管理学(60840)
- 管理学院(60488)
- 中国(53476)
- 科学(50094)
- 农(43173)
- 京(42796)
- 所(38576)
- 业大(36201)
- 研究所(35907)
- 农业(34501)
- 财(33860)
- 中心(33244)
- 江(29540)
- 范(27883)
- 财经(27798)
- 院(27728)
- 师范(27472)
- 北京(25974)
- 经(25569)
- 经济学(25026)
- 农业大学(23224)
- 科学院(23166)
- 基金
- 项目(147548)
- 科学(116541)
- 基金(108963)
- 家(99596)
- 研究(98999)
- 国家(98819)
- 科学基金(83625)
- 社会(65624)
- 社会科(62303)
- 社会科学(62285)
- 基金项目(58802)
- 省(57360)
- 自然(56368)
- 自然科(55131)
- 自然科学(55114)
- 自然科学基金(54146)
- 划(49840)
- 教育(44521)
- 资助(41597)
- 编号(37132)
- 重点(34539)
- 发(32636)
- 部(30976)
- 创(30341)
- 计划(29614)
- 科研(28828)
- 创新(28548)
- 国家社会(28461)
- 成果(27737)
- 课题(26476)
共检索到284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玉华 章明
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04,2009和2012年4期TM遥感影像,研究近10年来重庆两江新区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特征,探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期间,两江新区呈现出以水田、旱地景观类型为主,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林地景观分布集中;研究时段内,该区域水田、旱地面积急剧下降,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快速增加;2城镇村及工矿用单一动态度绝对值最大,2009—2012年所有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动态度值显著增加,且在2009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由慢速变化型转换为快速变化型;3景观尺度指数在2004年变化趋势均出现转折,在2009—2012年间各景...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景观格局 时空分异 两江新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瑞 张飞舟
针对超大型城市建设对景观生态格局及其变化定量研究的应用需求,基于多时相遥感变化监测和格网划分方法,结合景观指数对北京景观空间格局及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探究城市化对城市景观影响的阈值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由于北京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导致建筑用地增加了56%,斑块破碎程度较低;而城市耕地及绿地景观有所减少、斑块分布不均,破碎程度上升;2)空间格局方面,由于建筑用地的覆盖及彼此间的高度连接,使城区景观破碎程度明显低于城郊,景观多样性水平呈下降趋势;3)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化对城市景观破碎度有显著影响,相关系数达0.84,具体表现为倒U关系,即景观破碎度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关系,城市化水平在51%~53%时达到峰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巍 王红英
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城市景观设计是有关城市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和具体内容,指出景观生态设计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有效途径,并深入探讨了景观生态设计的具体思路,提倡在设计中保护不可再生资源,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有效利用废弃的土地和淘汰的城市空间;顺应环境条件、打造优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从而实现生态的城市环境。生态设计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景观生态设计是城市化进程中关系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设计活动,大力提倡景观生态设计,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景观设计 生态设计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玉坤 白云升 洪舒蔓
基于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分析了2005—2019年四川省18个地级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同时,构建动力因素模型,分析影响耦合协调度的动力因素。结果显示:2005—2019年,四川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水平大幅提升,但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成都"一市独大"现象严重,多数城市属于城市化滞后型。耦合协调度时空变化呈现不均衡状态,多数城市处于基本协调阶段,呈由成都向外围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与集聚特征。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政府动力和内源动力,对国外循环的依赖度较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兆年 刘澄静 角媛梅 徐秋娥 张洪森 陶妍
【目的】中国亚热带季风区水稻梯田是南方山区精耕细作农业的代表,具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量化其景观格局并识别主要自然因素的影响是实施合理保护并实现区域持续发展的关键。【方法】文章以地处亚热带季风山区的贵州加榜、广西龙脊、湖南紫鹊界、福建联合和云南哈尼梯田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其景观水平和垂直格局分析基础上,讨论地形、土壤和岩性等自然因素对梯田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各梯田景观中主要包括林地、梯田、建筑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其中梯田分布面积哈尼>紫鹊界>加榜>龙脊>联合,且都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各梯田景观在垂直梯度上呈明显的层级分布,其中梯田结构占比最大,林地次之,村寨最小;加榜、龙脊、紫鹊界和联合梯田都集中分布在海拔1200 m以下(>80%),坡度在5°~24°(>70%)光热条件较好的东、东南和南坡方向(>60%),而哈尼梯田主要是分布在海拔1900 m以下(>90%),地势较为平缓的东北、东、东南、西、西北方向(>60%);哈尼和紫鹊界梯田分别以蓄水性较好的片麻岩(59.04%)和花岗岩(89.65%)为主,联合梯田以保水性能中等的流纹岩(40.27%)为主,加榜梯田和龙脊梯田都是以透水性较强的砂岩(79.84%和51.74%)为主;红壤、黄壤和水稻土是哈尼、加榜、龙脊、紫鹊界和联合梯田景观的主要土壤类型,在各梯田景观中分别发育了78.2%、97.8%、71.63%、87.66%和99.9%的梯田。【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亚热带季风水稻梯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以及为今后梯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增林 温秀丽 刘天宝
人口半城镇化率的研究是人口城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在提出半城镇化率演变模型的基础上,对1982—2014年中国人口半城镇化率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概括,分析了2005—2014年中国省域间人口半城镇化率水平的时空差异,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影响人口半城镇化率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1)19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半城镇化进程经历了缓慢增长阶段(1982—1995)和快速增长阶段(1995—2014)。(2)2005—2014年,中国大部分省市半城镇化率提高明显,高度半城镇化省市数量增加明显;东部地区半城镇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雷文韬 黄明华 谢宏坤
[目的]乡村聚落景观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聚落景观的规划设计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175个典型乡村聚落景观研究样本,借助Google Earth与ArcGIS10.2,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5种地理研究模型,分析湘西州典型乡村聚落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聚落景观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等4个层面,构建包括18个指标在内的乡村聚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对湘西州175个典型乡村聚落景观质量展开评价。[结果]湘西州175个乡村聚落景观总体呈集聚分布,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农村常住人口和总产值与乡村聚落景观个数之间的地理联系率分别为81.6和80.5,乡村聚落景观的分布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存在较紧密关联。质量评价发现,聚落质量评价分值为7.01,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通过对乡村聚落景观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聚落景观的分布与人口、经济、交通密切相关。[结论]湘西州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分异呈现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高、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低,以及中西部集聚的特点,应稳固现有乡村聚落景观建设成效,并注重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现代农业经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艺宁 赵萌莉 熊梅 赵天启
为研究草地景观格局,以农牧交错带的草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指数,从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2个方面选取影响因素,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内蒙古武川县哈乐镇草地斑块景观格局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哈乐镇草地景观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斑块规模东南大西北小,斑块形态东南密西北稀,斑块分布东南整西北碎;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是研究区域草地景观格局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共同驱动草地景观格局特征的差异性变化。其中,高程、至最近道路距离、至最近河流距离和至最近居民点距离是草地斑块规模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高程、坡度和至最近河流距离是草地斑块形态分异的内在诱因;高程、至最近道路距离和至最近居民点距离是草地斑块分布差异的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沁萍 杨永春 田洪阵 顾磊 张博
基于植被变化视角,以中国656个建制城市的建成区为研究对象,选择1992、2000和2010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植被数据,选用城市建成区内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均值反映建成区植被的状况;用建成区内NDVI均值和背景区内NDVI均值的比值(NDVI比值)衡量人为因素对城市建成区植被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①同一年份,城市规模越大,建成区植被越差;近20 a来,除小城市植被变差外,其他等级城市植被总体在变好。②同一年份,规模小的城市人为因素产生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小。近20 a来,人为因素对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植...
关键词:
植被变化 NDVI 灯光数据 建成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睿 洪再生
天津市作为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之一,其半城市化地区在2000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建设用地扩张变化剧烈。通过对2000~2015年中四期遥感影像数据的分析,采用区位熵法,对天津市半城市化不同区域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对其空间格局进行类型划分。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其形成因素及驱动机制进行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睿 洪再生
天津市作为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之一,其半城市化地区在2000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建设用地扩张变化剧烈。通过对20002015年中四期遥感影像数据的分析,采用区位熵法,对天津市半城市化不同区域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对其空间格局进行类型划分。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其形成因素及驱动机制进行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雪松 王云冬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扩张侵占生态空间,导致大量生态景观日益破碎,分析城市扩张与生态景观的时空异质性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采用景观扩张指数(LEI)结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研究武汉市城市扩张与生态景观时空异质性特征,并通过建立多环缓冲区分析城市扩张类型与生态景观类型变化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城市扩张类型中边缘式扩张处于主导地位但扩张速度逐渐减慢,飞地式扩张数量减少,分布于远城区且分散较广,填充式扩张则较集中连片,主要集中于江岸区等中心城区;(2)不同圈层的城市扩张类型和生态景观类型的关系在不同发展阶段差异显著;(3)生态景观类型以景观核心区为主,中心城区景观核心区面积随城区扩张减少,在城市扩张过程中,生态景观总体上越加破碎,边缘式扩张会加速生态景观核心区减小,飞地式扩张加剧景观单元的破碎化,填充式扩张则会弱化生态景观的破碎。本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市国土空间规划中提供决策参考,并对中部快速城市化地区同类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庞立东 那顺
文章以1987年、2000年及2006年三期TM影像(Landsat 5)为信息源,基于GIS技术对锡林浩特市市区及其近郊进行景观分类并生成景观类型图,将景观类型划分为10大类。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3.3从类型和景观两个水平上计算各类景观指数,并计算景观转移矩阵,定量揭示了整个景观格局与类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20余年内,研究区内居民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用地、园林用地及商业文化用地等人工景观面积增加明显,分别增长了5.12km2、8.56km2、2.92km2、1.00km2和1.65km2,以草地为主的其他景观近20年减少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8.54%。在景观水...
关键词:
锡林浩特市 尺度 景观格局 时空动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梅琳 龚胜生 颜俊
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城市景观的扩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武汉市的景观系统发生了剧烈改变,各类型景观都处于不断的相互转移和变化过程中。在概括武汉城市景观演变历程的基础上,从城市景观系统的层面,以定量分析为基础,结合定性分析方法,分别对其要素、结构和功能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武汉市城市景观要素的演变最主要表现为建成景观不断吞食生态景观和农业景观的过程。城市景观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优势度指数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从景观利用程度来看,各类型建成景观变化幅度最高。武汉城市景观的功能演变主要表现为功能分化过程和交互式分布模式。分析城市景观系统演变特征,能为...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景观系统 演变特征 武汉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添贵 胡晗 付舒斐 孔安妮
基于生态系统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框架构建城市生态韧性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和STIRPAT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介于0.420~0.761,呈现时序异质性,上海、苏州、南京等城市生态韧性值较低,而南通、温州等城市生态韧性则有所提升;(2)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空间格局差异明显,2005—2010年城市生态韧性呈现“东部低、中部高、西部低”的格局,2015—2020年则呈现“北部高、中部低、南部高”的格局,并形成西南部较高水平生态韧性城市带和中部城市生态韧性低值走廊;(3)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具有非均衡性,全局Moran’s I值变化幅度较大,且局部自相关集聚模式变化较大;(4)经济要素对城市生态韧性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人口、技术和土地要素对城市生态韧性具有反向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