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6)
- 2023(12064)
- 2022(9778)
- 2021(8758)
- 2020(7278)
- 2019(16703)
- 2018(16533)
- 2017(31794)
- 2016(17548)
- 2015(19676)
- 2014(19588)
- 2013(19114)
- 2012(17441)
- 2011(15644)
- 2010(15795)
- 2009(15016)
- 2008(14720)
- 2007(13354)
- 2006(11588)
- 2005(10518)
- 学科
- 济(75164)
- 经济(75101)
- 管理(45635)
- 业(42623)
- 企(32454)
- 企业(32454)
- 方法(30808)
- 数学(27135)
- 数学方法(26887)
- 中国(22604)
- 农(22580)
- 地方(18419)
- 业经(16636)
- 财(16266)
- 学(15264)
- 农业(14897)
- 贸(13426)
- 贸易(13423)
- 易(12913)
- 制(12799)
- 环境(11838)
- 理论(10732)
- 和(10599)
- 发(10422)
- 银(10210)
- 银行(10184)
- 融(9898)
- 金融(9896)
- 务(9745)
- 财务(9713)
- 机构
- 学院(248783)
- 大学(246565)
- 济(100110)
- 经济(97790)
- 管理(91664)
- 研究(85840)
- 理学(78489)
- 理学院(77481)
- 管理学(75941)
- 管理学院(75474)
- 中国(63734)
- 科学(54619)
- 京(53296)
- 农(44313)
- 财(44106)
- 所(43639)
- 中心(40280)
- 研究所(39721)
- 江(38656)
- 业大(38261)
- 财经(35408)
- 农业(35094)
- 范(34876)
- 师范(34541)
- 北京(33047)
- 经(32046)
- 院(31314)
- 州(31136)
- 经济学(31133)
- 经济学院(28207)
- 基金
- 项目(166459)
- 科学(130477)
- 研究(120749)
- 基金(119297)
- 家(103991)
- 国家(103168)
- 科学基金(88199)
- 社会(76637)
- 社会科(72535)
- 社会科学(72512)
- 省(65943)
- 基金项目(63837)
- 自然(56588)
- 划(55762)
- 教育(55313)
- 自然科(55259)
- 自然科学(55243)
- 自然科学基金(54196)
- 编号(50166)
- 资助(47377)
- 成果(39852)
- 重点(37937)
- 发(37324)
- 部(35810)
- 课题(34973)
- 创(33987)
- 科研(31942)
- 创新(31915)
- 国家社会(31518)
- 大学(30490)
- 期刊
- 济(113627)
- 经济(113627)
- 研究(71354)
- 中国(48088)
- 农(40932)
- 学报(38820)
- 科学(36505)
- 财(34016)
- 管理(31040)
- 大学(28596)
- 农业(27731)
- 学学(26984)
- 教育(25718)
- 技术(21390)
- 融(21064)
- 金融(21064)
- 业经(20180)
- 经济研究(18154)
- 财经(16886)
- 问题(16838)
- 业(14902)
- 经(14584)
- 资源(12556)
- 版(12356)
- 技术经济(12163)
- 商业(11971)
- 现代(11909)
- 贸(11709)
- 图书(11689)
- 统计(11468)
共检索到366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伟伟 李广志
工业用地在城市化新增建设用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由于历史原因,西安工业用地存在布局混乱、产出效益低等问题,随着土地价格市场化,工业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利用西安市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实地调研资料和统计资料,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缓冲区分析和计量统计分析方法,对西安市工业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圈层分析、扇区分析和环交通线分析。结果显示:西安市工业空间圈层和扇区特征明显,工业用地呈郊区化趋势,在其演进过程中"集聚"与"扩散"同在,前期以"扩散"为主,后期以"集聚"为主导,同时表现出对铁路依赖的减少和对城市快速路的青睐。最后,从加快工业集聚和促进工业郊区化的角度提出了优化西安工业用地布局的策略。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工业用地 时空演变 西安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瑶 李书恒
基于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和敏感性分析,结合西安市长安区从1991-2009年的GDP、人口、耕地和水田4个因素的变化获得长安区近20年来的生态安全指数、评价因素和安全指数变化趋势和生态安全敏感系数,结果表明长安区生态安全指数从1991年的0.69逐年上升至2009年的4.59,生态安全状况下降。生态安全指数对各因素敏感性最大的在1991-1997年是人口,系数为1.61;1998-2001年是GDP,系数为0.44;2002-2009年是耕地,系数为0.21。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文涛
快速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且有利于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迅速减少等问题。农村里青壮年很少,剩余的都是"老残妇幼"的问题,客观上都导致了"农民荒"现象的发生。农民荒问题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国际地位和外交自主,同时也为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及促进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契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毛蒋兴 李志刚 闫小培 周素红
本文以深圳为研究案例,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土地利用详查数据、政府部门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等多种数据源,应用定量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开展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可将影响深圳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可归纳为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城市化和工业化因子、人口因子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四个因子;应用线性回归和指数回归等分析方法可将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率和土地利用变化强度表达为影响因子的函数关系,从函数关系可知各影响因子对深圳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用大小不同,人口、城市化与工业化因子的影响作用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和...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土地利用变化 人文因素 深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晓辉 张远迎 陶文芳 张硕新
【目的】将遥感技术与社会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定量分析西安市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动态的变化,并对城市化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为西安市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取并分析了西安市城区1988年、1995年和2006年3期的卫星影像数据。【结果】1988-2006年,西安市建设用地增加205%,水域增加3%,耕地减少37%,林地下降36%;耕地、水域破碎化程度严重,林地、建筑用地集中度提高。【结论】通过城市景观动态变化可以看出,西安市城市化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于政府政策导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此外,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管理也是影响城市景观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卫海燕 王威 杨芳 吴璞周 惠俊刚
统计结果显示西安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伴随着城市资源压力的加大,为了找出它们之间定量的数字特征关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西安市近15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同时,使用资源压力指数法对西安市城市资源压力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城市资源压力指数与城市化水平的各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资源压力与最能体现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城市现代化水平"因子之间存在着极强的关联,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缓解城市资源压力和协调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晓莲 利振焜
本文基于广州市 2000-2016 年的工业用地样本数据,利用 Arc GIS 克里金插值分析等方法研究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广州市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速不平稳;(2)广州市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的空间分布规律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且随时间推移,价格峰值区不断扩大;(3)广州市各地区的发展空间潜力不一致,中部与外围区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正确引导工业用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合理制定工业用地价格,提升工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为提高工业用地价格管理
关键词:
广州市 工业用地价格 GIS 时空演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玥弢 仲伟周
本文以西安市为例,借助国内外城市化及大气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西安市近20年的人口、经济城市化与大气污染数据,建立城市化与大气环境污染的互动关系模型,再运用熵值法计算模型各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分析发现西安市城市化与大气污染之间关系拟合曲线呈现特殊的"N"型结构,总结了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和大气污染三者的相关关系。并针对近两年爆发的雾霾等严重大气污染情况,进行阶段性的分析,指出能源消耗结构,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城市扩张性建筑扬尘,可能是导致近两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并给予科学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大气污染 产业结构 相关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瑞 张飞舟
针对超大型城市建设对景观生态格局及其变化定量研究的应用需求,基于多时相遥感变化监测和格网划分方法,结合景观指数对北京景观空间格局及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探究城市化对城市景观影响的阈值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由于北京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导致建筑用地增加了56%,斑块破碎程度较低;而城市耕地及绿地景观有所减少、斑块分布不均,破碎程度上升;2)空间格局方面,由于建筑用地的覆盖及彼此间的高度连接,使城区景观破碎程度明显低于城郊,景观多样性水平呈下降趋势;3)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化对城市景观破碎度有显著影响,相关系数达0.84,具体表现为倒U关系,即景观破碎度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关系,城市化水平在51%~53%时达到峰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涤湘 邓雅雯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迅速进入到了快速城市化阶段,而快速城市化与快速经济增长互为因果,成为我国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三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城市快速扩张及工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也非常突出:一方面,土地生产要素的紧缺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最大的"门槛",耕地保护因此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土地资产的暴涨也引致了房价暴涨等严重的社会不公问题,"以地生财"的土地财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土地制度的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而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改革"土地财政"、强化城市增长管理、抑制城市蔓延则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问题 土地财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正河
2006年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中央提出加速城镇化进程,一些人认为近期的政策不好把握,如何理解?如何处理?从理论和政策目的上讲,城镇化的过程是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的过程,但有不少地方出现了城镇和农村住宅大建设的双热局面,浪费相当严重。本文通过大尺度的历史扫描概略居民点演变的脉络,认为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人口向城镇迁移是主方向,新农村建设不是把现在的农村居民属地化,必须将农村居住人口降下来。针对不同状态的村庄设计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并综合全国的经验整理出在中部地区有效的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一种思路。
关键词:
城市化 新农村建设 村庄 战略与策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甬军 陈爱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雪松 王云冬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扩张侵占生态空间,导致大量生态景观日益破碎,分析城市扩张与生态景观的时空异质性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采用景观扩张指数(LEI)结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研究武汉市城市扩张与生态景观时空异质性特征,并通过建立多环缓冲区分析城市扩张类型与生态景观类型变化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城市扩张类型中边缘式扩张处于主导地位但扩张速度逐渐减慢,飞地式扩张数量减少,分布于远城区且分散较广,填充式扩张则较集中连片,主要集中于江岸区等中心城区;(2)不同圈层的城市扩张类型和生态景观类型的关系在不同发展阶段差异显著;(3)生态景观类型以景观核心区为主,中心城区景观核心区面积随城区扩张减少,在城市扩张过程中,生态景观总体上越加破碎,边缘式扩张会加速生态景观核心区减小,飞地式扩张加剧景观单元的破碎化,填充式扩张则会弱化生态景观的破碎。本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市国土空间规划中提供决策参考,并对中部快速城市化地区同类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永 李小建 娄帆 滕琼瑶
小城镇是中国城镇等级体系中最基层的单元,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文章选择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2004—2017年时段,运用GIS将全国统计数据、空间数据和网络数据等相互融合,构建中国小城镇空间数据库,以探究其时空演变格局及机制。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小城镇数量在短暂下降后呈持续上升趋势,小城镇人口总规模、平均规模不断上升。(2)以“胡焕庸线”为界,中国小城镇发展水平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总体格局,但在研究期内东南部优势略有减弱。(3)研究期内小城镇规模类型以向上转移和不变两种类型为主,其中超大型小城镇在长三角、珠三角的集聚空间不断扩大,中型以上小城镇由沿海和大城市周边分布为主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中小型以下小城镇由京广—京哈铁路以西密集分布,收缩到“胡焕庸线”两侧和东北部分地区。(4)自然地理条件中的海拔高程、河网密度等内生性变量,区位与可达性中的对外交通网密度、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外生性变量,对小城镇发展呈现为显著或较显著的影响,初始发展基础对小城镇发展有重要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兆敏 张健明 魏宗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随着我国步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逐渐凸显,以往仅以政府投入单方面目标对基本公共服务配置进行评价的方式已不能全面评价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的状况。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基于人口学视角,根据相关理论及学者的研究,建立了评价我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有效性的三层框架体系,分别从有效供给、有效分配、有效利用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有效性的框架,希望对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有效性的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城市化 有效性 上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