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9)
2023(9221)
2022(7217)
2021(6361)
2020(5011)
2019(11061)
2018(10902)
2017(21022)
2016(11391)
2015(12267)
2014(12260)
2013(11776)
2012(10564)
2011(9484)
2010(9425)
2009(8543)
2008(8336)
2007(7224)
2006(6382)
2005(5930)
作者
(33735)
(28246)
(27718)
(26924)
(17770)
(13485)
(12611)
(10721)
(10658)
(9884)
(9749)
(9450)
(9064)
(8818)
(8767)
(8739)
(8292)
(8230)
(8169)
(7990)
(6927)
(6765)
(6705)
(6342)
(6312)
(6216)
(6078)
(6077)
(5716)
(5608)
学科
(50690)
经济(50637)
管理(28931)
(27595)
(20523)
企业(20523)
方法(18342)
中国(16756)
数学(16232)
数学方法(16051)
(14174)
(12543)
地方(11895)
业经(11208)
(10756)
农业(9610)
土地(9000)
(8776)
(8379)
城市(8074)
环境(7623)
(7321)
银行(7304)
(7153)
金融(7153)
(6979)
技术(6767)
(6671)
理论(6662)
产业(6641)
机构
学院(160241)
大学(159902)
(64657)
经济(62975)
研究(58514)
管理(57725)
理学(49805)
理学院(49143)
管理学(48115)
管理学院(47825)
中国(42696)
科学(37816)
(34542)
(31307)
(29650)
(28826)
研究所(27285)
业大(26479)
中心(26235)
农业(24891)
(24040)
财经(23545)
(22154)
(22031)
师范(21905)
(21615)
北京(20948)
经济学(20840)
(19250)
经济学院(18826)
基金
项目(114212)
科学(90763)
基金(84417)
研究(79200)
(75394)
国家(74838)
科学基金(64091)
社会(52779)
社会科(50209)
社会科学(50192)
基金项目(44949)
(44715)
自然(42052)
自然科(41127)
自然科学(41117)
自然科学基金(40365)
(38093)
教育(35155)
资助(32909)
编号(29930)
重点(26242)
(25232)
(24473)
(23169)
成果(22938)
国家社会(22870)
创新(21903)
科研(21884)
计划(21579)
课题(21370)
期刊
(69932)
经济(69932)
研究(46123)
中国(33112)
(29150)
学报(28718)
科学(27156)
(21138)
大学(21009)
管理(20105)
学学(20073)
农业(19793)
教育(13960)
(13878)
金融(13878)
业经(12006)
经济研究(11712)
技术(11607)
财经(11434)
问题(11054)
(10296)
(9922)
资源(9093)
(8281)
(8115)
城市(7928)
现代(7798)
科技(7674)
业大(7554)
统计(7159)
共检索到233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亮  张明斗  徐建刚  孙东琪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Malmquist效率指数、信息熵及均衡度,对山东省17个地市2003—2012年的土地利用效率和有序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①快速城市化发展10年来,山东城市土地利用整体效率呈现下降趋势,通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动态测度得知,鲁中和鲁北的济南、潍坊等18个地市Malmquist指数大于1,属于有效增长型;青岛、威海、济宁等9个市Malmquist指数小于1,为无效增长型,此外,临沂市为强无效增长型。②城市土地利用规模报酬测度得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青岛、淄博、东营、日照4个市实现了土地利用DEA有效,土地利用规模报酬不变;2012年样本的静态测算中青岛、淄博等11个市实...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毛蒋兴  李志刚  闫小培  周素红  
本文以深圳为研究案例,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土地利用详查数据、政府部门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等多种数据源,应用定量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开展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可将影响深圳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可归纳为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城市化和工业化因子、人口因子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四个因子;应用线性回归和指数回归等分析方法可将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率和土地利用变化强度表达为影响因子的函数关系,从函数关系可知各影响因子对深圳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用大小不同,人口、城市化与工业化因子的影响作用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毛蒋兴  闫小培  何邕健  李志刚  
以深圳市为研究案例,利用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政府部门资料等多种数据源,引入缓冲区分析和空间叠加等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开展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开放式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作用。宏观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城市发展过程中开发式交通系统对土地开发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交通线路是城市空间拓展的方向和骨架,在交通线路的带动下形成了西部、东部和中部等3条沿交通轴线的"带形"城镇空间密集区域。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开放式交通系统对其缓冲区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有着较强的影响,沿线区域土地利用重新时空分布,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发生较大变化。综合起来可以发现,深圳开放式交通线路对沿线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龚华  李贵才  
我国的快速城市化发展带来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主体以及土地利用利益分配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传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内容上过于强调以耕地保护为核心,在手段上过于强调指标的刚性控制,很难适应现阶段发展的需要。研究认为,在当前城市化发展快速推进的形势下,土地利用的规模、权属、时序应当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转型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深圳的实际经验,从合理确定土地利用边界、完善土地权属管理、以市场化为导向优化土地供应时序三个方面研究提出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转型的方向与措施建议,以期为土地利用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付磊  李德山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评价标准。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修正的Hybird-Meta-Frontier窗口模型,测算了中国各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共同前沿下,全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平均水平较低,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递减的趋势;随时间推移,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曲折上升,东北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波动较大;在群组前沿下,四大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随时间变化表现各异,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层级差异缩小,东北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依然波动较大。据此认为,在城市化建设中,应加强对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力度,转变"土地财政"的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戴为民  
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焦点,是协调区域土地利用、制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快速城市化阶段,土地供需矛盾成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瓶颈。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论文研究安徽省城市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一、市区比重较高,建成区比重较低,城市用地快速扩张第一,安徽省市区比重较高,建成区比重较低,城市用地规模不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兴榆  黄贤金  赵小风  陆汝成  刘欣  
研究目的:利用江苏省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析江苏省近10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量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研究结果:(1)1997—2006年,江苏省各地市中扬州市的土地利用最为活跃,而连云港市的土地利用最不活跃。(2)全省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强,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存在差异。(3)全省区域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明显。(4)DEA弱有效和DEA非有效区域应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水平。研究结论:DEA方法能较好地应用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分析并有效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菁  谢晓玲  
利用2003—2007年海西的遥感和统计资料,根据海西的城市化发展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选取12个影响海西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构建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指标体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因子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海西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在影响指标体系的相关性分析中,所选取的指标基本上都与海西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特别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及城市化水平等因子。②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进出口总额、非农业人口比重、总人口等因素成为了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变更的重要影响因素。③人口、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在未来海西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调整好城市发展中的各因素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睿璞  关江华  
在界定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并以深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3年深圳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综合指数逐年提高,健康等级经历了"不健康-临界状态-亚健康"的演变过程;土地利用系统压力指数总体变化平稳,而系统状态指数与响应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垃圾处理率、城市绿地覆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性评价综合指数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较高,说明城市环境与土地利用健康状况紧密相关。指出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用地政策应注重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涤湘  邓雅雯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迅速进入到了快速城市化阶段,而快速城市化与快速经济增长互为因果,成为我国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三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城市快速扩张及工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也非常突出:一方面,土地生产要素的紧缺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最大的"门槛",耕地保护因此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土地资产的暴涨也引致了房价暴涨等严重的社会不公问题,"以地生财"的土地财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土地制度的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而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改革"土地财政"、强化城市增长管理、抑制城市蔓延则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丹玲  卢新海  张超正  
从理论层面揭示区域一体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ULUE)的内在机理,构建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规模+结构+集聚"的ULUE测度体系,并综合利用小波神经网络、空间分异模型和空间回归分析探索2003-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ULUE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ULUE从2003的0.561 4增长至2015年的0.811 1,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②ULUE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具有空间上的关联特征和集群趋势。且由于不同集聚区内扩散效应在空间上渗透不均衡,其关联性主要表现为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③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ULUE在空间关联上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和"门当户对"的特征,地理位置的空间相邻、投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似是其空间关联的主要成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海涛  娄成武  崔伟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以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的辽宁省为样本,选取2000和2009年辽宁省14个地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数据和相关指标,对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进行了系统测评。结果表明,在辽宁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现状不理想,尤其是工业用地结构效率低于农业用地结构效率。在分析影响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设计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永乐  吴群  舒帮荣  
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存在相互影响。从城市化的核心内涵生产(就业)和生活(居住)两条路径出发,建立了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逻辑关联,并利用2000-2009年中国29个省际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从全国来看,生活用地比重与城市化发展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生产用地比重与城市化发展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公共设施用地比重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比重与城市化的关系在各地区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回归系数呈现自东向西逐渐减小的趋势。道路广场用地比重与城市化的关系在东部和西部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东部的系数明显大于西部,因此加强东部地区内的道路建设对提高整体城市化水平更为有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贾彩彦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视角投向近代,分析指出近代上海城市化极大地影响了政府对城市土地利用管理方式,促使其向近代化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