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07)
2023(11365)
2022(8935)
2021(8137)
2020(6533)
2019(14892)
2018(15018)
2017(27236)
2016(15320)
2015(17290)
2014(17415)
2013(16767)
2012(15547)
2011(13724)
2010(13844)
2009(12469)
2008(12186)
2007(11073)
2006(9976)
2005(8710)
作者
(44090)
(36716)
(36418)
(34879)
(23451)
(17906)
(16711)
(14373)
(14199)
(13438)
(12865)
(12532)
(12253)
(11426)
(11373)
(11367)
(11181)
(10810)
(10780)
(10686)
(9151)
(9137)
(8934)
(8650)
(8537)
(8298)
(8234)
(8220)
(7441)
(7402)
学科
(59749)
经济(59694)
管理(36739)
(32405)
地方(22917)
(22881)
企业(22881)
(21722)
中国(21444)
方法(17155)
业经(15464)
农业(14924)
数学(14264)
数学方法(14099)
(12973)
(12138)
(10931)
环境(10702)
(10107)
理论(9918)
地方经济(9874)
城市(8712)
(8633)
贸易(8623)
(8582)
教育(8203)
(8163)
(7941)
金融(7938)
(7838)
机构
学院(204694)
大学(199276)
研究(73686)
(73272)
经济(71111)
管理(70248)
理学(58593)
理学院(57703)
管理学(56460)
管理学院(56072)
中国(54605)
科学(48603)
(45040)
(39750)
(39196)
(37531)
中心(35354)
(34107)
研究所(33964)
业大(32852)
(32131)
师范(31767)
农业(30825)
(29190)
(28842)
(27791)
北京(27570)
财经(25915)
技术(25420)
师范大学(25286)
基金
项目(137915)
科学(106247)
研究(102820)
基金(93598)
(82322)
国家(81540)
科学基金(68964)
社会(62215)
(59524)
社会科(58498)
社会科学(58481)
基金项目(50911)
(47684)
教育(46837)
编号(44269)
自然(44155)
自然科(42990)
自然科学(42979)
自然科学基金(42125)
资助(35951)
成果(35313)
课题(32621)
(32527)
重点(32049)
(28077)
(27758)
(26969)
创新(26310)
发展(25819)
科研(25795)
期刊
(94746)
经济(94746)
研究(61313)
中国(51177)
(37401)
学报(34030)
教育(30924)
科学(30571)
(26856)
农业(25338)
大学(25093)
管理(24993)
学学(23022)
技术(19455)
(18734)
金融(18734)
业经(17864)
(13701)
问题(13698)
图书(13559)
资源(13486)
经济研究(12975)
(11867)
财经(11511)
(10913)
职业(10382)
书馆(10325)
图书馆(10325)
现代(10279)
(10078)
共检索到325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熊昌盛  谭荣  岳文泽  
已有城市扩张文献多将建设用地视为单一对象,而较少考虑不同类型的建设用地可能受差别化的驱动因素的影响。针对此,论文以浙江义乌为例,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2006—2014年间义乌商住用地与工业用地扩张所受驱动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商住用地与工业用地扩张均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区位、邻域状态及空间政策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但也存在明显的内部差异:一是驱动商住用地扩张的因素并不必然作用于工业用地,反之亦然;二是作用于两类用地扩张的同一驱动因素,其作用方向也可能截然相反;三是对两类用地扩张具有相同作用方向的驱动因素,其作用强度也往往不同,并形成了义乌"产城分离"的城市发展格局。论文揭示了城市化背景下不同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差异特征,对现有驱动力研究进行了一定拓展,能够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直接参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剑锋  
在今后 2 0年内 ,中国以县城为主的中小城市将全面进入爆炸性发展期 ,这将对中国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浙江义乌的城市发展过程、特点、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中小城市的发展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伟国,张超  
通过对义乌市暂住人口的问卷调查,分析暂住人口对城市整体环境和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评价,了解两者之间相似与不同之处;再通过对暂住者定居可能性的分析,归纳他们对改善城市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指出政府如何改善暂住人口居住生活环境,提高他们安心定居的信心,必须解决的政策和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亚娜  
以浙江义乌为例,比较全面具体阐述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区教育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特征,对科学把握社区教育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功能定位,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大树  孙扬  王辉  
以空间相互作用原理为理论基础,模拟义乌批发业成长促进其城市化水平提升的动态能力,并进行协整检验,表明批发业成长推动义乌市城市化水平提升的动能具有短期和长期作用。其动态能力表现为批发业的成长推动义乌市人口与空间规模扩张,促进城市空间结构进行整合和优化,各种资源和要素集聚能力增强;集聚作用驱动城市空间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提高、空间结构发生新的变化,从而增强了城市功能,促进义乌市影响的空间范围扩大,导致城市空间结构在更大的空间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区域经济中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大树  
批发业作为主导产业对义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历史与文化、制度与管理、经济发展和规划建设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作用机制表现为连锁反应过程。即:制度作用推动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带动义乌城市规模的扩张和空间结构的优化;批发业联动其他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各种资源和要素集聚能力增强;集聚作用驱动城市空间规模进一步扩大、空间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导致扩散作用增强;批发业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加速了义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义乌市影响的空间范围扩大,成为浙中区域的经济中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浙江省义乌市绣湖中学,坐落在市区绣湖广场西北侧,学校环境幽雅,四季鲜花盛开,常年绿树成荫,是一所美丽的现代化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00亩,现有46个教学班,200多名教职员工(含2名外籍教师),2500名中外在校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锦煜  翁国华  金国民  
浙江省义乌市城市信用社改革纪实王锦煜,翁国华,金国民稠州城市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其内部运作机制和构建合作银行框架进行模拟化业务运作管理的改革措施,都按照预定方案顺利推出。改革给稠州城市信用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各项业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薛继斌  李依灵  陈正强  
生态红线的划定,对预防和控制土地开发利用行为对生态环境功能的破坏、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现有对生态红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红线内涵界定、生态红线区内非生态用地效益定量化分析、生态红线与耕地保护等其他保护红线的比较等方面,基本上是理论探究较多,具体实证研究不足。笔者拟在对生态用地识别的基础上,采用与相关规划衔接的方法,借助于ARCGIS空间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左冕  张伟  马永俊  
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的研究,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利用多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将义乌市域生态系统分为农田、草地、森林、城镇居民点、河流/水库等五类,根据谢高地等提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进行服务价值计算,结果表明:义乌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96年的48.37×108元降至2009年的45.99×108元;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造就的生态系统每年为人类提供了价值巨大的服务,而城市化和人类对生态系统不恰当的利用导致了近年服务价值的快速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景观格局维持生态服务价值基本稳定的土地利用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宗开宝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义乌市的调查研究,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客观上存在着互动关系:城镇的元素与农村的元素在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促使双方元素在"混合"中"酵母化";在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加快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具有规律性。只有按规律办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才能良性互动,城乡资源才能优化配置,取得集成创新的效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倪毅  冯健  
以浙江省义乌市作为实证研究地区,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空间形态重构。重点选取和处理了9个年份的遥感影像数据,提取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信息,结合计算扩展强度、扩展梯度、扩展贡献率、分形维数以及开展相关分析等定量方法,对城市空间形态重构特征和机制进行多角度分析,结果表明:义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但速度出现下降趋势;扩展方向从单方向转变为多方向,扩展重点逐渐远离市中心并向外延伸;分形性质逐渐变好,但总体而言主城区的分形形态优于市域;自然、人口、经济、政策、交通、文化等多种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城市空间形态重构,但人口、交通和经济构成最重要的3类因素,这实际上反映了义乌作为经...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华友  李涵  吴樟华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型全球化理念为全球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对地区国际贸易提出了新的要求。浙江省义乌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标识性地区,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外贸易方式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目前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居主导地位。但是用新型全球化理念来审视义乌对外贸易方式,其贸易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明显,表现为便利化程度不足、包容性不够、共赢理念有待于提升等。因此,义乌市要主动融合新型全球化的理念,抓住国家扩大开放的新机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维互通,从多个方面推进对外贸易方式转型,促进国际贸易地位和贸易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玉屏  
农民工进入城市社会以后,往往会经历一个语言再社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比较突出的表现是语库的扩充、语码选择模式的变更和言语交际策略的调整。生活环境改变、交往对象复杂化和原有语库贫乏之间的矛盾所带来的语言交际困难是农民工语言再社会化的外部驱动力,对城市生活的认同及希望留在城市生活的意愿是一部分农民工语言再社会化的内部驱动力。农民工的语言再社会化不仅增加了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的适应力,而且对提升其文化素质、改善其生活质量也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浩然  刘盛和  戚伟  
我国正经历大规模人口流动,认识流动人口的长居意愿可以帮助识别城市实际的市民化需求,有助于引导因城施策。本文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数据,以义乌市为例探究了中小城市流动人口长居意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就业收入、流入年限、年龄等因素是影响长居意愿的重要因素。与以往针对大城市的研究不同,受教育程度和私营业主身份对长居意愿有显著负影响,这是由于中小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宜居性处于劣势,造成具有更多就业选择的群体长居意愿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