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2)
2023(12318)
2022(10230)
2021(9161)
2020(7767)
2019(18256)
2018(18103)
2017(35301)
2016(19701)
2015(22081)
2014(22299)
2013(22151)
2012(20886)
2011(18704)
2010(18794)
2009(17383)
2008(17160)
2007(15363)
2006(13572)
2005(12126)
作者
(58932)
(49261)
(48807)
(46918)
(31146)
(23867)
(22368)
(19326)
(18754)
(17563)
(16770)
(16757)
(15848)
(15544)
(15399)
(15314)
(15074)
(14497)
(14425)
(14315)
(12249)
(12240)
(12104)
(11302)
(11220)
(11025)
(10886)
(10874)
(9895)
(9856)
学科
(89024)
经济(88954)
管理(49583)
(48554)
方法(36133)
(36097)
企业(36097)
数学(32284)
数学方法(32008)
(27076)
地方(25478)
中国(24791)
(20112)
(19779)
业经(18423)
农业(18240)
(15645)
(14027)
贸易(14020)
环境(13582)
(13462)
地方经济(12236)
(11976)
(11793)
金融(11789)
(11659)
财务(11633)
财务管理(11606)
(11459)
银行(11412)
机构
大学(280460)
学院(280268)
(114644)
经济(112015)
管理(103144)
研究(101101)
理学(88484)
理学院(87281)
管理学(85673)
管理学院(85146)
中国(74996)
科学(65410)
(61092)
(55534)
(52799)
(50448)
研究所(48411)
(47032)
中心(46995)
业大(46057)
农业(43832)
财经(40237)
(39287)
师范(38865)
北京(37618)
(36762)
(36405)
经济学(35828)
(35354)
(33737)
基金
项目(191577)
科学(149577)
基金(137463)
研究(136554)
(121409)
国家(120447)
科学基金(101676)
社会(86215)
社会科(81568)
社会科学(81538)
(77348)
基金项目(74184)
自然(66367)
自然科(64663)
自然科学(64647)
(64449)
自然科学基金(63430)
教育(61387)
资助(55200)
编号(55009)
重点(44237)
成果(43884)
(43574)
(41732)
课题(38841)
(38615)
科研(36911)
创新(36374)
计划(36100)
国家社会(35537)
期刊
(128026)
经济(128026)
研究(80326)
中国(56717)
(50436)
学报(48496)
科学(44848)
(39254)
大学(35198)
管理(33993)
农业(33869)
学学(33169)
教育(26051)
(24182)
金融(24182)
技术(23230)
业经(21666)
经济研究(19664)
财经(19542)
问题(19327)
(18460)
资源(17155)
(16882)
(14511)
图书(13937)
技术经济(13748)
现代(13120)
(12818)
(12738)
科技(12677)
共检索到417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兴榆  黄贤金  赵小风  陆汝成  刘欣  
研究目的:利用江苏省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析江苏省近10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量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研究结果:(1)1997—2006年,江苏省各地市中扬州市的土地利用最为活跃,而连云港市的土地利用最不活跃。(2)全省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强,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存在差异。(3)全省区域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明显。(4)DEA弱有效和DEA非有效区域应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水平。研究结论:DEA方法能较好地应用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分析并有效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翠薇  濮励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人地矛盾冲突加剧等问题随之产生。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城市化提升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1978年的13.7%上升到2002年的44.7%,产生的城市问题具有典型代表性。在对江苏省1978年以来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城市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展,2000年是1991年的1.5倍,人均建成区面积也不断上升,小城市上升幅度最大,为40 m2,特大城市最小,为17 m2,人均建成区面积从小城市到特大城市呈倒三角形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江龙  曲福田  王启仿  
结构决定功能,把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趋势,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以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江阴市为例,运用马尔柯夫链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的概率矩阵,预测江阴市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分析其变化特征,以此来研究经济发达地区近期内可能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存在着非农化趋势加快,农地数量减少加速的现象,如果为保证耕地的数量平衡,则可能导致农地内部结构极其不合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适当释放农地,促进经济发展;运用经济杆杠,提高非农用地利用效率;重视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陆汝成  黄贤金  左天惠  肖思思  张兴榆  赵小风  
基于1980年~2005年江苏省环太湖地区4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GI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4个时序单元的土地利用格局信息图谱、土地利用分类信息图谱和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谱。图谱构建结果表明,25年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既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又具有相似的转移图谱。复合应用CLUE-S和Markov模型对江苏省环太湖地区201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弥补原有土地利用信息图谱研究缺乏未来模拟的不足。从模拟结果得知,由于规划指标的控制且随着土地集约利用的深化,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在2015年建设用地增加和耕地减少的幅度将降低。苏锡常都市连绵区仍是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陆汝成  黄贤金  张兴榆  赵小风  肖思思  
基于1980~2005年江苏省环太湖地区4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4个时序单元的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分析了1980~2005年土地利用转移的主要单元。根据其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构造了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江苏省环太湖地区1980~2005年的生态风险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1980年和1990年处于低生态风险等级,2000年和2005年处于中生态风险等级。主要原因是低生态风险用地转移到高生态风险用地面积较多,建设用地快速扩展,造成生态风险不断上升。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伟  吴群  
土地利用效率偏低是我国开发区建设中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运用数据包括分析(DEA)方法和Tobit模型对江苏省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并考察了政策因素、区域因素和内部因素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弥补了当前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研究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平均水平不高,纯技术效率不高是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2)开发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开发区的区位、级别、类型等区域和政策因素对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有较显著影响;(3)基础设施完善程度、获得专利数、主导产业产值占比等内部因素都能显著影响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4)严格控制用地规模、积极处置低效闲置土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青  黄贤金  濮励杰  李宪文  周峰  吴伟坤  
文章以江苏省原锡山市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985年~2000年快速城镇化时期的城市化发展、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指结构变化)的态势。对研究区域城市化发展主导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机理分析,认为城镇化发展主要带来人口、经济的非农化及农业集约化的发展,这些影响都在土地利用上得到落实,并通过土地利用主体的行为实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变量,同时尝试性的将各类用地变化率绝对值之和定义为衡量土地利用变化强度的标准,并构建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通过机理分析和模型分析,得出研究区域1985年~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丽萍  周寅康  金晓斌  
以遥感数据为基础,基于RS与GIS技术对港口城市—连云港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盐田是连云港中心城区土地的主导类型,21年来建设用地持续快速高强度扩张,耕地、盐田和海域滩涂之间呈现快速高强度交替开发态势,并成为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土地利用变化阶段性显著,2002年前土地利用变化较小,"港""城"分离,土地利用初级、内陆化;2002年后,土地利用变化迅速,土地快速向第二、第三产业用地转移,"港""城"融合,土地利用一体化。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人类活动对连云港海岸地带的影响越来越大,给海岸带土地的高效、有序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艳君  姜彤  吕宏军  
近20年来,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系列与城市化相关的环境问题随之产生。六朝古都--南京,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其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同样的环境问题。为了研究南京市的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利用1987、1998、2000年的三期遥感数据,通过分层分类的方法对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专题信息提取,结合GIS技术,获得研究区1987-1998,1998-2000年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据此全面分析了南京市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京市13年来,城乡居民及建设用地以大量蚕食耕地而显著增加,年均增幅达到1.92%;耕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翔  韩骥  孟醒  义白璐  曹武星  黄鲁霞  象伟宁  
基于遥感影像、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地理空间数据,以耕地流失显著的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在分析耕地流失时空特征的基础上,不仅剖析了驱动耕地数量减少的宏观政策与社会经济因素,还重点研究了影响耕地流失格局的微观空间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耕地数量经历了快速减少-缓慢减少-加速减少的变化轨迹,这与不同时期国家宏观政策的重大调整紧密相关;1990-2010年间耕地流失总量为24.46万hm2,主要流向为建设用地与水库坑塘;②城镇人口的激增和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是驱动研究区耕地数量锐减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③高程因子、距离与交通通达因子、邻域因子均不同程度影响耕地流失的空间格局,其中占主导的是到中心城区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润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带之一,也是国土开发及经济布局中重要一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计划的高度,要求进一步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的政策、资金、资源投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同时也需要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的创新。长江经济带发展对土地利用方式创新的要求近年来,国务院针对长江经济带提出了多项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勇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为例,研究土地利用程度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区域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将相关概念进行操作化定义后,基于江苏1990—2007年的数据,建立方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不断加强,江苏省的生态效率随之提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3;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却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加强而下降,二者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1。研究结论:合理的土地利用程度,能够确保土地生态系统持续地提供各类生态产品和服务,进而促进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反之,土地的粗放式利用使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失衡,再加之缺乏维系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逸  黄贤金  涂军平  
文章采用遥感数据,定量分析了1979年—2007年南通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态势,在此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南通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9年以来,南通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态势是耕地不断减少,而建设用地急剧增加,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换是南通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体和核心。同时,南通市土地利用程度和综合动态度都剧烈增长,特别是2002—2007年间增速大大提高。交通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变化的重心越来越向大通道附近集中。最后,文章认为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以及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是解决南通市土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中贵  彭补拙  喻建华  濮励杰  张露  
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江苏省昆山市选择6种典型农用土地利用方式,78个土壤样点剖面,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明显的影响,除速效钾外,2002年的土壤养分含量比1981年有所提高。同时发现2002年有机质含量在不同用地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规律,即水稻田>园地>抛荒地>菜地;全氮、速效氮含量规律为水稻田>园地>菜地>抛荒地;速效钾的含量规律是园地>水稻田>抛荒地>菜地;速效磷的含量规律是抛荒地>菜地>园地>水稻田。2002年土壤pH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其他土壤养分,其中全氮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丽君  黄贤金  钟太洋  方鹏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阐述了区域土地市场发育以及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市场比较收益、农产品贸易和政府决策等因素的调控作用下,农村农地流转行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利用方式以及利用强度。为进一步从农户层次上以及微观经济机制尺度上揭示农地市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论文以泰州市兴化市的村庄及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建立了农户农地流转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计量模型。模型运行的结果表明:农户拥有农地总面积、农地流转率、农产品销售率、粮食作物产值以及农业中非粮食作物产值等因素对农村土地利用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农地流转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最后,论文结合模型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