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46)
2023(14502)
2022(12148)
2021(11227)
2020(9186)
2019(20896)
2018(20814)
2017(40112)
2016(21909)
2015(24432)
2014(24251)
2013(23468)
2012(21042)
2011(18549)
2010(18394)
2009(16934)
2008(16038)
2007(13780)
2006(11982)
2005(10316)
作者
(61169)
(50260)
(50083)
(47841)
(32097)
(24170)
(22841)
(19808)
(19200)
(17726)
(17249)
(16929)
(15814)
(15638)
(15613)
(15279)
(15150)
(15085)
(14383)
(14277)
(12514)
(12176)
(12038)
(11482)
(11322)
(11162)
(11116)
(11105)
(10037)
(9993)
学科
(84525)
经济(84429)
管理(59825)
(55111)
(46143)
企业(46143)
方法(37049)
数学(30963)
数学方法(30590)
中国(25661)
(23267)
业经(20927)
地方(19520)
(18947)
(18480)
理论(15828)
农业(15622)
(14343)
(14055)
贸易(14047)
环境(13828)
(13827)
(13541)
技术(12548)
教育(12494)
(12036)
财务(11962)
财务管理(11944)
(11722)
(11699)
机构
学院(299192)
大学(299056)
管理(118239)
(112074)
经济(109332)
理学(103058)
理学院(101845)
管理学(99830)
管理学院(99310)
研究(98187)
中国(70356)
(64124)
科学(63496)
(49749)
(48135)
(45807)
业大(44835)
研究所(44183)
中心(44043)
(42737)
(42590)
师范(42234)
财经(40719)
北京(39959)
(37008)
(36531)
农业(35871)
(35419)
师范大学(34171)
经济学(33007)
基金
项目(212089)
科学(167219)
研究(155845)
基金(152991)
(132890)
国家(131779)
科学基金(114037)
社会(97886)
社会科(92652)
社会科学(92631)
(83534)
基金项目(82302)
自然(74312)
自然科(72589)
自然科学(72574)
教育(71284)
自然科学基金(71225)
(70180)
编号(64783)
资助(61159)
成果(51731)
重点(47271)
(45342)
(45251)
课题(44350)
(43900)
创新(40824)
科研(40151)
项目编号(39735)
国家社会(39659)
期刊
(122621)
经济(122621)
研究(86784)
中国(53233)
学报(47247)
科学(43942)
(42214)
管理(42209)
教育(36725)
(35867)
大学(35591)
学学(33281)
农业(29759)
技术(25320)
业经(21666)
(21433)
金融(21433)
经济研究(19481)
财经(18623)
图书(18120)
问题(17474)
(15841)
(15105)
科技(14887)
现代(14242)
理论(14037)
(13912)
资源(13541)
商业(13399)
技术经济(13362)
共检索到423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姜斌  李雪铭  
城市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产生、聚集、演绎文化的过程,并由此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品质。从文化角度来审视城市化现象,可以更综合、更系统地去认识和把握城市化及其本质。通过对大连市城市文化特质现状调查,借助GIS技术,剖析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建成区与城市郊区的文化分异,并研究这种分异的空间特征、空间规律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大连的城市文化发展现况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城市文化发展程度较高,西部和北部地区发展程度较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平军  丁四保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中人是行为主体,经济是驱动力,空间是载体,据此构建城市化综合测度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东北34个地级市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运用自然断裂法进行空间表达,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化具有如下特征:①人口、经济、空间及其综合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其中经济城市化的空间分异程度最为明显,且主导着人口、空间城市化的演变,但效益不是最佳;②综合城市化水平表明东北地区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③人口、经济和空间城市化的空间吻合性较差,其中经济城市化呈现出由南往北依次递减的趋势,而人口城市化呈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空间城市化的规律性不明显;④哈大铁路沿线城市其经济、空间及综合城市化空间演变趋势相同——由南往北依次递减,而人口城市化恰好相反,即由南往北依次递增;⑤基于城市化视角的城市群发育程度表现出辽中南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的特征。对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道才  孙家敏  陆林  杨洋  
文章依据2006-2015年统计数据和调研资料,利用多样本单阶段最小二乘法、空间数据探索性分析以及交叉项面板回归模型,通过分析旅游城市化系数空间分布演化,探索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旅游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异规律,揭示其分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皖南示范区旅游城市化系数均为正,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集聚现象尚不明显,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黄山、安庆的旅游城市化系数水平要高于其周边城市,而芜湖的旅游城市化系数水平明显低于其周边城市,其他相邻地区旅游城市化的相关性均为不显著。纳入交叉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道才  孙家敏  陆林  杨洋  
文章依据2006-2015年统计数据和调研资料,利用多样本单阶段最小二乘法、空间数据探索性分析以及交叉项面板回归模型,通过分析旅游城市化系数空间分布演化,探索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旅游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异规律,揭示其分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皖南示范区旅游城市化系数均为正,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集聚现象尚不明显,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黄山、安庆的旅游城市化系数水平要高于其周边城市,而芜湖的旅游城市化系数水平明显低于其周边城市,其他相邻地区旅游城市化的相关性均为不显著。纳入交叉项驱动因素后,政府扶持力和旅游推动力对旅游城市化发展起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市场吸引力和产业支撑力促进作用较弱。应突出市场化发展,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和旅游全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和谐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道才  孙家敏  陆林  杨洋  
文章依据2006-2015年统计数据和调研资料,利用多样本单阶段最小二乘法、空间数据探索性分析以及交叉项面板回归模型,通过分析旅游城市化系数空间分布演化,探索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旅游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异规律,揭示其分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皖南示范区旅游城市化系数均为正,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集聚现象尚不明显,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黄山、安庆的旅游城市化系数水平要高于其周边城市,而芜湖的旅游城市化系数水平明显低于其周边城市,其他相邻地区旅游城市化的相关性均为不显著。纳入交叉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志刚  于涛方  魏立华  张敏  
论文对快速城市化下的一类特殊社区—"转型社区"进行研究,探讨其社区转型的合理模式。研究首先从"转型"出发,引出"转型社区"概念。分析此类社区由"内生"向"外生"转型的变化,指出其"积累体制"的改变。之后,对社区转型路径进行分析,从"机械团体"与"有机团体"、"行政化"与"自治化","社会成本"与"社会福利"等3个纬度探讨转型的目标、途径及其社会效能。最后,指出社区转型的路径在于转变观念,推行渐进、多元模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实现社区转型。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玉华  章明  
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04,2009和2012年4期TM遥感影像,研究近10年来重庆两江新区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特征,探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期间,两江新区呈现出以水田、旱地景观类型为主,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林地景观分布集中;研究时段内,该区域水田、旱地面积急剧下降,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快速增加;2城镇村及工矿用单一动态度绝对值最大,2009—2012年所有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动态度值显著增加,且在2009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由慢速变化型转换为快速变化型;3景观尺度指数在2004年变化趋势均出现转折,在2009—2012年间各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海涛  赵霞  罗赤  
揭阳市区存在大量的传统潮汕水乡村落,面临快速城市化的巨大挑战。从历史—空间和社会—空间角度分析传统风貌聚落景观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对维系社区社会资本的重要意义,提出划定潮汕水乡风貌保护区、创造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新型空间以及塑造水网、绿道网和传统风貌建筑网"三网"合一的公共空间网络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静  
随着城市扩展,空间性的社会实践场域的竞争加大,城市的居住空间随之进行了重组。系统地回顾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研究,力求在争论中厘清空间分异的若干形态;在综述中透析居住空间分异的结构与文化动力;在比较中阐释结构和文化解释的异趣及其关系。以期为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日趋扩大的实证研究提供清晰的理论思路和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晗   马芳芳   丁志伟  
基于文化吸引力、文化展示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事业投入力和文旅融合力6个维度构建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分类、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中原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空间特征并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综合实力差异看,高、较高文化软实力城市数量少且主要分布在核心区,中等实力城市仅有3个,半数城市为低和较低实力。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西半壁呈现以郑汴为引领的中心外围格局,东半壁则表现为亳州、阜阳引领的极化特征,且在东西半壁之间形成聊城至驻马店的低值连绵带。(2)从分维度空间差异看,文化吸引力子系统、文化展示力子系统与综合实力格局类似,而文化事业投入力子系统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此外,文化传播力子系统、文化创新力子系统呈现与前3个子系统完全不同的格局,表现为以郑汴为核心的低值包围高值的分布结构。(3)从空间集聚和关联看,中原城市群分别围绕郑州和亳州形成了“一主一副”的双核集聚态势,且主核区附近形成了显著的高-高集聚群。其中,文化吸引力子系统与综合实力的集聚格局基本一致,文化展示力子系统的集聚在郑州减弱而在亳州得到加强,文化传播力子系统和文化创新力子系统仅在中部形成集聚核心,文旅融合力子系统则在综合格局的基础上在东南部形成两个集聚核心。(4)从影响因素看,市区GDP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最强,第三产业增加值次之,交通设施、科教文卫单位数和城镇化率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静  康敏  
城市物流是畅通区际流通产业要素流转的基础,对流通产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文通过收集2010-2019年城市物流数据,采用熵权法对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物流发展情况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区际流通下城市物流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区际流通下中国城市物流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城市上升趋势最为明显,中部次之,西部较低;区际流通下城市物流空间结构演化表现为高水平集聚区逐渐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春云  张捷  李亚兵  张宏磊  尤海梅  
城市是大量闲暇业集中的空间区域,是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最重要的闲暇空间。虽然已有相关文献涉及到城市闲暇空间的研究,但多以宏观尺度定性的描述为主。通过构建闲暇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四个数理模型,对镇江市中心13条街区1192家业态进行实地调研与量化分析,探索一种定量方法,来研究城市不同街区微观尺度上所具有的闲暇功能、优势闲暇类型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和不同闲暇业类型在城市街区上的空间布局规律。研究突破了以往的概念描述和集中在RBD的研究方式,将闲暇研究拓展到定量化手段和一般城市空间分异格局的探索。定量化研究的方法和分析结果对城市闲暇空间的规划者、管理者与政策制订者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丽娟  刘彦随  李裕瑞  
在统计资料分析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阐释天津城市化发展的特点与驱动力,分析城市化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解析在此过程中农村土地利用问题的产生,提出城市化影响下农村土地利用的优化战略。研究表明,随着滨海新区建设和农村工业发展,城市化对天津农村土地利用产生巨大影响,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突出问题:耕地过量占用,近郊农地粗放利用,土地污染严重;"城中村"问题凸显,近郊农村人居环境恶劣,远郊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等。天津农村土地优化利用应实施以高效、安全为导向的现代都市农业战略和以集约、宜居为导向的农村居民点改造战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英  胡梦阳  顾湘  
在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快速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对重庆市的公租房制度建设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借鉴其他国家、地区公共租赁房制度的经验,提出了完善重庆市公共租赁房制度的策略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正河  
2006年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中央提出加速城镇化进程,一些人认为近期的政策不好把握,如何理解?如何处理?从理论和政策目的上讲,城镇化的过程是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的过程,但有不少地方出现了城镇和农村住宅大建设的双热局面,浪费相当严重。本文通过大尺度的历史扫描概略居民点演变的脉络,认为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人口向城镇迁移是主方向,新农村建设不是把现在的农村居民属地化,必须将农村居住人口降下来。针对不同状态的村庄设计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并综合全国的经验整理出在中部地区有效的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一种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