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4)
2023(14146)
2022(11845)
2021(10851)
2020(8824)
2019(19611)
2018(19148)
2017(36060)
2016(19340)
2015(21280)
2014(20969)
2013(20703)
2012(19494)
2011(17800)
2010(17569)
2009(15777)
2008(15331)
2007(13682)
2006(12111)
2005(10534)
作者
(58380)
(49181)
(48478)
(46039)
(31198)
(23623)
(22018)
(18945)
(18689)
(17159)
(17001)
(16254)
(16067)
(15264)
(15121)
(15105)
(14492)
(14397)
(14315)
(13978)
(12235)
(12070)
(11716)
(11319)
(11192)
(10890)
(10854)
(10432)
(9846)
(9614)
学科
(97340)
经济(97254)
管理(51171)
(44572)
(34394)
企业(34394)
方法(33436)
数学(29450)
数学方法(29187)
地方(27633)
中国(23613)
(22362)
(20646)
业经(19145)
(18002)
地方经济(15882)
农业(15614)
(15168)
贸易(15158)
环境(14582)
(14540)
(14479)
(12865)
金融(12862)
(12436)
(11917)
银行(11870)
技术(11475)
理论(11458)
(11355)
机构
大学(276275)
学院(275945)
(118417)
经济(116042)
研究(102935)
管理(99995)
理学(86171)
理学院(84964)
管理学(83450)
管理学院(82904)
中国(74847)
科学(65429)
(58450)
(52788)
(52491)
(50529)
研究所(48497)
中心(46244)
业大(44303)
(41739)
农业(41375)
财经(40512)
(37637)
(37468)
经济学(37317)
师范(37006)
(36844)
北京(36427)
经济学院(33431)
(33369)
基金
项目(192155)
科学(150381)
基金(139417)
研究(134023)
(125428)
国家(124415)
科学基金(104813)
社会(87416)
社会科(82805)
社会科学(82782)
(75452)
基金项目(74357)
自然(68805)
自然科(67158)
自然科学(67135)
自然科学基金(65929)
(64137)
教育(59999)
资助(55455)
编号(51405)
重点(44449)
(43490)
(41134)
成果(40574)
(39640)
创新(37279)
国家社会(37149)
科研(37051)
课题(36693)
计划(36541)
期刊
(134887)
经济(134887)
研究(80955)
中国(55657)
学报(50411)
(46550)
科学(44409)
(37960)
大学(36783)
管理(35953)
学学(34878)
农业(31343)
教育(26348)
(23893)
金融(23893)
经济研究(23143)
技术(22779)
财经(20467)
业经(20176)
(17814)
问题(17558)
(17064)
资源(14685)
(13951)
技术经济(13830)
(13372)
图书(13302)
科技(13273)
业大(12536)
统计(12476)
共检索到415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善铭  王亚丽  
快速交通网络建设是影响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重要因素。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推进粤港澳互利合作以及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快速交通网络建设给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带来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建设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对不同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可达性相对较高地区的快速交通网络建设更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格局走向均衡。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进一步强化交通网络化,提升交通方式之间的互联互通水平,重点关注可达性相对较低的城市利用交通网络的能力,推动形成多极网络联动的区域经济格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邱育涛  许佳宜  王恬  
粤港澳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一直是该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题,而通过要素在不同地区的流动以实行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该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本文基于VAR模型中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的方法,采用2001—2017年间的年度数据分析了区域经济差异与要素流动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要素以及货物的流动对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贡献大且见效快,而资本要素和信息要素的流动所带来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在现阶段,粤港澳地区应在进一步发展现有交通网络的同时,将普惠金融推广至不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避免出现落后地区的储蓄大量流失的"抽水机"现象,从而加强区域间的协同沟通,改善粤港澳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覃成林  柴庆元  
区域一体化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线。交通网络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条件和重要的驱动力。总体上,交通网络建设将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联系的网络化趋势,显著增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联系,并促成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相对均衡的多极网络联系格局,促进港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从而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因此,需要从保障有关交通建设工程顺利投入使用,积极实施远期交通建设规划,同时创新有关配套制度等方面,利用好交通网络建设创造的有利条件和机遇,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承辉  张衔春  
稳定高效的区域合作网络有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并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文章基于城市间合作新闻数据,通过空间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网络的结构演变特征,从整体、局部和节点三个层次对其网络结构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表明:(1)空间格局上,大湾区合作网络格局具有明显的层级性和不均衡性。伴随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区域合作网络的不均衡性有所降低。(2)整体结构上,大湾区合作网络密度不断提高,呈现出多中心网络格局。(3)局部网络上,以香港与深圳为核心城市的凝聚子群已形成。然而,肇庆、惠州等边缘城市为主体的凝聚子群内部联系较松散且结构不稳定。(4)节点特征上,香港与深圳拥有较高的度数中心度,是网络的核心节点并主导区域资源配置。然而,江门与惠州度数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均较低,成为大湾区合作网络的边缘节点,难以深度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因此,未来亟待强化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间的区域合作,以实现大湾区协同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原诗   刘子伊  
文章基于2015—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ID模型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的4个主要城市(香港、澳门、深圳、广州)为研究对象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呈现区域异质性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且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建设对地区经济的辐射作用存在差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万艳春  何昱廷  胡雨鋆  
通过构建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同关系DEA分析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在2005—2016年间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协同度在2005—2012年处于下降状态,在2012—2016年期间,此协同度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最后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探究使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度最优的物流投入策略,为政府物流投资决策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卢佩莹  王波  
高铁的网络化规划和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居民跨城活动提供便捷的快速公交式服务,是粤港澳大湾区形塑"一小时生活圈"的重要支撑。高铁站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接驳在高铁出行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对更好发挥高铁时空压缩效应、提升居民高铁出行满意度、增加高铁出行选择及载客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融合交通理论与旅客换乘经历,提出高铁站与城市公共交通接驳理论框架与实地观察指标,并应用到广深港沿线香港西九龙站、深圳北站、广州南站的观察式调研中,分析和对比3个高铁站的公共交通接驳表现。研究发现:在信息衔接层面,香港西九龙站展现出更好的国际化形象与对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在设施和服务衔接层面,深圳北站与香港西九龙站以商场作为公共交通换乘点/路线连接点的设计,优化了换乘环境;在车票制度衔接层面,广州南站与深圳北站更好运用信息化技术,便利换乘服务。最后,基于调研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以提升高铁站点城市公共交通接驳水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娄伟  李萌  潘家华  
"双循环"是中国为应对国际复杂局势提出的新发展战略,并成为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典型特征。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及数据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机制,是推进"双循环"工作的重要路径。破除要素流动障碍,不仅需要持续深化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改革,加强区域合作也是重要手段,区域合作深化的过程也是要素自由流动能力提升的过程。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既要研究户籍、收入、税收、市场、教育及医疗等影响要素流动与区域合作的传统因素,也需要重视城市群与都市圈的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及智慧时代的来临等影响要素流动的新因素。研究发现,要素流动障碍的分类及应对路径可被归纳成"三四模式",其中,三种障碍包括易破除或必须破除类、难破除但能通过类以及难破除且难通过类,四种应对路径是指破除障碍、绕行过障、搭桥过障及直接蓄力跨越障碍。每个区域都有其典型特征,在区域合作过程中,采用要素流动效率评估、区域典型特征叠加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有利于识别合作双方的优劣势,优选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芸菲  杨栎颖  陈烁桐  李伊玟  
本文将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构建合成珠海市的"反事实"样本,并结合高质量发展背景,研究珠海市的创新效应。研究得出,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对珠海市创新水平的提高有强烈的助推作用,且这一助推作用在短期内效果明显。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为珠海市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有助于珠海市创新水平的提升。对此,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对外贸易、人才激励及人才引进等政策,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推广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经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革新与经济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余荔  宋荣  赵晨野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2010-2017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通过构建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熵值法测算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运用协调度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验证高等教育、经济发展与其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相关性演变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10-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梯度分布格局明显。第二,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呈下降趋势,大部分城市二者发展不均衡的态势加剧。其中,香港、澳门、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其余8市高等教育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第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未能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城市之间未能形成显著的合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军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要地和前沿阵地,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内广东与港澳地区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内部联系上存在特殊性,造就了区域内流通体系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其物流业发展逐步向好,但受体制机制、物流设施建设管理、企业协同合作及物流产业法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体系构建存在障碍。为此,政府需要立足长远谋篇布局,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具体可行措施,从而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流通体系,综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邱坚坚  刘毅华  陈浩然  高枫  
时空压缩背景下,城市间的空间作用转向关注要素联系视角,动态流空间主导着区域空间网络的新格局。文章从信息流和交通流出发,借助测度修正、空间计量、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从内部与外部联系两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网络结构特征进行识别与分析。结果发现:①湾区内部联系网络呈现以广深为双核心的结构,佛、莞、珠的中心性地位较突出,其中信息流格局具有沿东岸"弧形"轴线分布的特征,网络体系兼具多中心性和扁平性,而交通流则呈"N"字型沿中部延伸,等级性功能联系较明显;②香港是湾区外部联系网络的枢纽,深、广、澳为核心节点,区域格局深受全球非局域中心联系的影响,但整体的交通外部联系较为匮乏;③湾区综合网络格局以三大枢纽为核心,但制度差异下的空间融合联系受到地方化及地缘偏向的约束,对等级关系有一定的依赖,结构上存在主导性缺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兆洲  操咏慧  方泽润  
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2012—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首先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相对熵TOPSIS法对各市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其次运用SFA方法测算各市创新效率;最后运用GeoDa法进行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各市创新能力及效率均呈现三个不同的等级;区域创新能力呈现整体显著空间正自相关,而创新效率整体空间自相关表现不明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善铭  覃成林  
交通运输是影响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构建的基于交通线路影响的区域经济格局演变模型证明,交通线路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从而引起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发生相应的改变。分析表明,2020年高速铁路网建成后,受其影响,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格局将向非均衡状态发展;大长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将增强;东北及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国家可考虑对高速铁路网空间布局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减小其对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增强其对东北、环渤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可考虑规划建设以高速铁路为空间组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余淼杰  梁庆丰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地位愈发突出。本文从国际国内的横向对比和历史纵向对比两个角度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性,并指出未来大湾区发展的四个重点: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在此基础上,笔者为大湾区的发展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以期大湾区未来的发展能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