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48)
2023(18239)
2022(15458)
2021(14203)
2020(11976)
2019(27551)
2018(27268)
2017(51946)
2016(27791)
2015(31370)
2014(31477)
2013(30999)
2012(28946)
2011(26280)
2010(26409)
2009(24655)
2008(24355)
2007(21735)
2006(19130)
2005(17611)
作者
(81401)
(68560)
(68014)
(64944)
(43512)
(32881)
(31125)
(26694)
(25944)
(24330)
(23424)
(22991)
(21953)
(21600)
(21209)
(21199)
(20268)
(20268)
(19663)
(19656)
(17118)
(16860)
(16606)
(15679)
(15453)
(15360)
(15104)
(15027)
(13795)
(13467)
学科
(131218)
经济(131065)
管理(81954)
(76332)
(61805)
企业(61805)
方法(50298)
数学(43861)
数学方法(43343)
中国(34804)
(33358)
地方(31904)
(31029)
业经(28103)
(25812)
(25765)
农业(22462)
(21653)
贸易(21637)
(20857)
(20129)
银行(20092)
(19896)
金融(19891)
环境(19608)
(19286)
(18511)
财务(18443)
财务管理(18390)
(18211)
机构
学院(404251)
大学(403011)
(173232)
经济(169580)
管理(152727)
研究(141624)
理学(130449)
理学院(128857)
管理学(126579)
管理学院(125820)
中国(107744)
科学(85729)
(85637)
(80477)
(71933)
(66798)
中心(64982)
研究所(64764)
财经(62869)
(62305)
业大(58091)
(56798)
北京(54206)
(53655)
经济学(53505)
师范(53120)
农业(51922)
(51072)
(49199)
经济学院(47806)
基金
项目(265235)
科学(209756)
基金(193097)
研究(192994)
(168181)
国家(166796)
科学基金(143491)
社会(124219)
社会科(117794)
社会科学(117767)
(104078)
基金项目(102324)
自然(92335)
自然科(90149)
自然科学(90125)
教育(88540)
自然科学基金(88489)
(87568)
资助(78378)
编号(77402)
成果(62953)
(60923)
重点(60286)
(58648)
(55058)
课题(54319)
创新(51613)
国家社会(51600)
科研(50711)
(50386)
期刊
(201331)
经济(201331)
研究(122604)
中国(83447)
(63553)
(61400)
学报(60850)
管理(58106)
科学(57553)
大学(46583)
学学(44063)
农业(41326)
教育(40923)
(39520)
金融(39520)
技术(36625)
经济研究(32271)
业经(31977)
财经(31788)
(27374)
问题(26162)
(21888)
技术经济(20976)
(20243)
统计(19555)
(18546)
世界(18499)
商业(18481)
资源(18451)
理论(18346)
共检索到618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鹏  彭震伟  
快速交通速度快、可靠性高的特征对大都市郊区居住空间的时空关系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基于技术特征视角的理论框架,难以解释快速交通引起的时空关系重塑对大都市郊区居住空间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大都市郊区居住空间背后职住活动的联系需求为出发点,构建基于时空经济属性视角的理论框架,并以武汉大都市区为案例进行初步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快速交通直接作用于大都市郊区特定区位职住活动的时空格局状态,以相应的时空经济价值为纽带,传导到行为主体的区位选择行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穆松林  
基于大都市郊区为研究视角,以独特的地理单元和生态经济载体山区沟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空间自相关、空间权重函数和综合指数等方法,遵循"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空间分异格局—关联性划分—增长极识别—空间组织形式分析"的研究逻辑,分析北京山区的生态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评价108条沟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北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部分地区呈"极核"状空间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类型可分为9种,从中甄别出作为增长极的沟域,在此基础上把沟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形式总结为6种类型。通过研究以期能对理解大都市郊区生态经济空间优化路径与转型过程及特征提供有益启发和思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米兰  李明阳  王晓俊  
掌握城市郊区的野生动物生境动态变化,对于制定野生动物保护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南京东郊野生哺乳动物獐Hydropotes inermis为研究对象,以2006年中巴资源卫星、2011年HJ-1A小卫星、47个獐物种痕迹点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南京东郊快速交通网络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基础上,采用最大熵法Maxent生态位模型,进行快速交通对城市郊区大型哺乳动物生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1年,南京东郊快速交通网络日益复杂,道路密度从2006年的1 116.27 m.km-2增加到2011年1 371.95 m.km-2;快速交通修建对獐生境产生囚笼效应,导致獐的潜在生境呈孤岛...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赵茜宇  张占录  华逸龙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都市郊区耕地保护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从耕地保护缺乏经济补偿机制和动力机制出发,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分析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设立和配置完善耕地保护相关政策的路径。研究表明:1土地发展权基于公平的理念,因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而产生;2土地发展权为耕地保护提供了一个与土地用途管制相补充的经济补偿机制;3土地发展权的初始配置需依据土地利用规划,根据相关指标确定土地发展权的初始数量;4土地发展权对耕地保护的实现路径主要体现为市场交易和政府购买。基于此,政府应通过法律、规划监管的完善和耕地保护基金的设立来构建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耕地保护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承忠  韩光辉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论证了郊区旅游是大都市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外大都市旅游圈一般模型即盖恩 (Gunn)的四环带旅游模型作了深化性的研究 ,并提出了特殊的模型 :海港型大都市半环带旅游模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罗秀丽  李鹏山  金晓斌  洪步庭  刘笑杰  
随着城市向外扩张,大都市郊区的国土空间利用冲突表现得尤为剧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要求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引导下,亟待对大都市郊区国土空间进行系统优化。文章梳理了与大都市郊区空间发展相关的国际前沿理念及实践案例,涉及城乡发展、农业发展、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绿带规划,总结了田园城市理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欧盟Natura 2000、高自然价值农田和伦敦绿带建设的借鉴价值。并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为例,在分析其发展历程和国土空间利用问题的基础上,融入适用于成都的国际理念和国际经验,构建以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为手段,以绿色网络体系建设、农田生境保护、特色圈层发展模式为策略的环城生态区国土空间优化框架,希冀为大都市郊区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龚锐  王文静  王宏  
大运量、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对于大都市郊区交通发展和土地开发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推动郊区融入大都市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支撑郊区的社会经济和客流通勤联系。在分析轨道交通建设对大都市郊区发展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钟摆型布局、串珠型布局、环线+放射布局、网络型布局四种郊区轨道交通布局模式,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以重庆綦江区为例,综合分析确定其轨道交通建设模式选择和发展策略。本研究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大都市郊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承忠  韩光辉  
总结了国外大都市郊区旅游发展的9个特点,主张综合运用盖恩的环带旅游模型、作者提出的海港型大都市半环带旅游模型、罗多曼模式、克罗森&吉.来奇模式,结合大都市郊区自然及文化资源、城市特色等制定最优的郊区旅游发展战略和景观规划。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洲  张莉侠  贾磊  张孝宇  
[目的]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是乡村振兴背景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方法]文章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基于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以规模经营户稻谷和小麦绿色生产行为为研究对象,对农户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播种面积的扩大、采用机播的耕作方式、农户农业经营收入的提高对减少稻谷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和促进农家肥的施用均具有积极作用,年龄越大的农户越倾向于增加稻谷农药喷洒次数;技术培训对于减少小麦化肥施用量和农药喷洒次数具有积极作用;农业经营收入和流入耕地面积对小麦农家肥的施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长时间离开本乡镇从事兼业会增加小麦化肥的施用量,各农业绿色生产行为间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最后为促进农业绿色生产发展,提出应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农业机械和绿色生产技术的补贴力度、完善对农户的农业技术培训以及加强绿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非  蔡建明  刘军萍  
本文致力于探析京郊小城镇的经济地域类型及其发展的动力机制,综合运用了H.J.纳尔逊的城镇职能分类方法和区位商法,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从业结构出发,将京郊183个小城镇划分为四大类型。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一步探讨了京郊四大类小城镇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变趋势,结果发现这四大类小城镇的"核心—外围"空间格局十分明显,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定位和演进机理。基于此,为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策略,以便为今后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开展分类规划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媛媛  卢道典  陆嘉  
文章利用文献梳理、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溪头村为典型案例展开大都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溪头村旅游起源于"驴友"自发组织的"影古线"徒步游,游客数量日益增加,带动了乡村发展。当前,溪头村也正面临乡村公共设施不足、服务层次偏低、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旅游监管体制机制滞后、乡村传统文化景观风貌受到冲击等突出问题。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议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步与思维变换,通过转变发展模式、完善服务设施、整合区域资源、科学编制规划、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推动溪头村旅游业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卡  
通过对南京的东山、仙林和江北三个新城的深入考察和访问,并以问卷为基础,研究了新城居民在通勤行为空间上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居民通勤行为中新城和主城的空间互动机制。结果表明,一方面,新城的结构与功能影响其通勤流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主城和新城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新城通勤空间的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楚静  王兴中  李开宇  
本文运用城市空间公正的"社会论"观点,从"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观"的角度,分析中外国家城市郊区化的社会内涵、机制与社会空间分异现象。在对中国快速郊区化过程中大城市郊区社区碎化的现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应空间治理措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元波  
土地征用的特质在于政府的强制力作用,政府在土地征用中往往处于垄断地位,当政府垄断非农土地供给时,伴随厂商土地需求的增加,土地均衡价格将步步攀升。如果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垄断土地供给带来的高额收益将驱使政府征用更多的农民土地。由于我国土地征用征收制度的设计存在缺陷,大都市郊区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征用征收存在行政权力滥用和损害农民利益等诸多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我国土地征用征收制度:科学界定“公共利益”内涵;立法规范征地制度标准;提高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参与度;加强制度建设,明晰土地征用征收程序;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赋予农民长期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重新设定被征用征收土地的赔偿范围和标准,保护农民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立元  
以"新苏南模式"影响下的南京市江宁区和"浙江模式"影响下的宁波市鄞州区为例,研究不同工业化模式对"撤县设区"型大都市郊区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对比发现两者在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管理与利用方面均存在差异。探究其内在的逻辑机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共同背景下,"新苏南模式"影响下的大都市郊区在企业型政府主导下,通过开发区建设吸引大型外资企业入驻,实现了产业嫁接跨越式发展,表现出增长友好与财政友好特点,以区层面为主的空间管理集权和产业空间利用集中是自我强化的结果。"浙江模式"影响下的大都市郊区,政府干预较弱,表现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