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9)
- 2023(9630)
- 2022(8751)
- 2021(8220)
- 2020(6917)
- 2019(16203)
- 2018(16322)
- 2017(31783)
- 2016(17222)
- 2015(19434)
- 2014(19404)
- 2013(19492)
- 2012(17644)
- 2011(15852)
- 2010(15665)
- 2009(14017)
- 2008(13511)
- 2007(11349)
- 2006(9825)
- 2005(8442)
- 学科
- 济(64985)
- 经济(64909)
- 管理(48623)
- 业(48207)
- 企(38180)
- 企业(38180)
- 方法(32074)
- 数学(27640)
- 数学方法(27316)
- 农(17223)
- 中国(17048)
- 财(15570)
- 学(15087)
- 业经(14618)
- 地方(13755)
- 贸(12227)
- 贸易(12221)
- 易(11858)
- 理论(11764)
- 农业(11599)
- 制(11407)
- 和(11254)
- 技术(10541)
- 环境(10427)
- 务(10044)
- 财务(9983)
- 财务管理(9965)
- 教育(9536)
- 企业财务(9429)
- 银(9301)
- 机构
- 大学(239379)
- 学院(235541)
- 管理(99605)
- 济(89938)
- 经济(87719)
- 理学(87076)
- 理学院(86150)
- 管理学(84735)
- 管理学院(84313)
- 研究(76439)
- 中国(55485)
- 京(51344)
- 科学(48680)
- 财(39563)
- 所(37689)
- 业大(36192)
- 农(36176)
- 中心(34707)
- 研究所(34547)
- 江(32922)
- 北京(32495)
- 财经(32260)
- 范(31876)
- 师范(31620)
- 经(29392)
- 农业(28255)
- 院(28027)
- 州(27344)
- 师范大学(25773)
- 经济学(25309)
- 基金
- 项目(168253)
- 科学(131692)
- 研究(124280)
- 基金(121352)
- 家(105030)
- 国家(104130)
- 科学基金(89864)
- 社会(76439)
- 社会科(72311)
- 社会科学(72289)
- 基金项目(65675)
- 省(65644)
- 自然(59234)
- 自然科(57832)
- 自然科学(57821)
- 自然科学基金(56756)
- 教育(56185)
- 划(55148)
- 编号(51995)
- 资助(49652)
- 成果(41957)
- 重点(36859)
- 部(36666)
- 发(35339)
- 创(34909)
- 课题(34511)
- 项目编号(32584)
- 创新(32405)
- 科研(32158)
- 教育部(31444)
- 期刊
- 济(95713)
- 经济(95713)
- 研究(68345)
- 中国(42744)
- 学报(37118)
- 管理(34846)
- 科学(33967)
- 农(31696)
- 大学(27890)
- 财(27865)
- 教育(27598)
- 学学(25674)
- 农业(22617)
- 技术(20608)
- 图书(19417)
- 融(17033)
- 金融(17033)
- 业经(15936)
- 经济研究(14812)
- 财经(14353)
- 书馆(13156)
- 图书馆(13156)
- 理论(13001)
- 情报(12306)
- 实践(12192)
- 践(12192)
- 问题(12115)
- 经(12061)
- 科技(12047)
- 技术经济(11229)
共检索到335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肖强 罗公利
志愿服务是一项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从志愿服务概念、志愿者行为、志愿服务管理等三个方面展开,既有理论的思辨,又有大量的实证分析。我国对志愿服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志愿服务功能、志愿服务类型、志愿服务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等方面。学习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深入分析志愿服务的内在机制,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理论,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志愿者 文献综述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徐恩元 黄黄
在分析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文献分布状况的基础上,评述了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理论研究和活动研究的状况,总结了我国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并就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图书馆 志愿者 义务馆员 志愿活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汪海波 胡昌平
在广泛收集整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介绍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的主要内容,从图书馆志愿者的定义、构成、作用、招募方式、活动内容、管理等方面做出归纳总结,指出我国图书馆界的志愿者活动发展迅速,社会参与面广,活动形式多样,管理机制逐渐规范。但图书馆志愿者的研究还存在实证研究不足,研究内容单一等问题。
关键词:
志愿者 图书馆 志愿服务 中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鞠静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管理,是现在图书馆管理服务的一种创新。本文作者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网络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进行调查,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得出: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生志愿者资源,制定相应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机制,鼓励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使大学生志愿者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中不可缺少的力量。
关键词:
高校 图书馆 志愿服务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韩芸
志愿者又称"义工",是指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心而自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或群体。志愿服务有无组织的和有组织的两种形式。2001年,我国图书馆界开始引入志愿者服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可弥补图书馆人员的不足,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帮助志愿者实现自我增值。要使志愿者工作长久开展下去,应做好以下工作:提供能发挥志愿者最大能力的工作岗位;为志愿者提供学习研究的条件;为志愿者提供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为志愿者提供展示成就的机会。
关键词:
图书馆 志愿者 图书馆管理 志愿者服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宁兴旺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而高校志愿服务的内涵及功能恰好契合高等教育中的"立德树人"要求。本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进行解读,探究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实践育人的现状与问题,并且以泉城义工山东交通学院服务团为例,对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提出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校志愿服务 实践育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周媛 梅强
为揭示旅游志愿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本文在TPB理论基础上增加人格特质变量,构建旅游志愿服务意愿模型。通过对239份样本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发现:旅游服务提升态度、个人规范、便利程度、开放性人格和责任性人格对旅游志愿服务意愿存在正向影响;自我价值提升态度、社会压力、自我效能和宜人性人格对旅游志愿服务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朱美华 郑建瑜 王秋君
志愿精神是对转型期中国社会价值系统混乱现状的积极回应。对于图书馆人而言,志愿精神的内在动力源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边缘化和知识的相对贫困、图书馆人自我实现的需要。高度的职业认同是图书馆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决定性前提。
关键词:
图书馆人 志愿精神 志愿服务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靖 尚洁
进入21世纪以来,实践育人日益受到重视。与具体的实践领域联系紧密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学科特点,但相对于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伟大实践为基础建构中国自主的文献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国家文化治理知识体系的迫切需要,实践育人在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明显不足,存在理论内涵不深、系统规划不足、育人功能不显的问题。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教学团队在文化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时代背景下,发挥文化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形成了“扎根文化强国建设重大历史现场,构建‘文化志愿研习’实践育人新模式”教育教学成果。这一实践育人模式通过扎根一个现场、把准两大抓手、建设三大平台、实施四阶任务和完善五项机制,在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关键能力、增加实践育人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体现实践育人的教学改革示范效应等方面效果显著。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白兴勇
图书馆志愿者是目前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美国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开展历史悠久,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值得国内借鉴和学习。美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主题可大致分为:志愿者动机、性别、利弊、管理、青少年志愿者及发展趋势等。
关键词:
图书馆 志愿者 美国 综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森林 张乐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方式。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论框架,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通过因子分析、离散选择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KHB效应分解方法研究个人社会经济保障感知对志愿服务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经济保障感知与志愿服务参与行为呈正相关,阶层提升感知在社会经济保障感知与志愿服务行为之间发挥了正向的调节效应,个人对政府与群团组织的信任水平是社会经济保障感知影响志愿服务行为的中介路径,替换变量测量方式和倾向得分匹配后得出的结果依然支持研究结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亚煦 张育广
本文基于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提出导入社会工作理念及其主要方法,以提升高校志愿服务的水平,分析了社会工作对高校志愿服务在服务专业化、工作广泛性、资源最大化方面的导向作用,提出在机制构建、资源整合、文化融合等层面探索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联动,助推高校志愿服务模式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
社会工作 高校志愿服务 服务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宏 李晓军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高尚事业,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社会、对大学生的自身成长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拟从加强对志愿者培训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长效机制的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 培训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卓高生 孔德民 车文君
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可以包括六个维度28个项目,经检验,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中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呈现多元的价值(功能)取向,利他、利己、社会责任等纯粹公益和互惠公益共存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价值表达、学习理解、社会交往、职业生涯、自我保护和自我增强等六个维度的动因;大学生个人基本属性是影响其志愿服务动机的重要因素,其中学科背景、政治面貌、出生成长地、年级等因素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都存在或部分存在差异影响,性别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强度并无显著关系。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志愿精神 动机 大学生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 第九部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包括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三章内容,在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对位性机制~([2]83)之外,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把文化建设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紧密联系起来,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文化导向和文化功能,指明文化强国的文明水准和社会基础~([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