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
- 1949(1)
- 中华(1)
- 中华人民(1)
- 中华人民共和国(1)
- 人民(1)
- 人民共和国(1)
- 共和(1)
- 共和国(1)
- 华人(1)
- 历史(1)
- 历史地(1)
- 发(1)
- 发展(1)
- 变迁(1)
- 史(1)
- 史地(1)
- 国(1)
- 地方(1)
- 地方经济(1)
- 地理(1)
- 展(1)
- 年(1)
- 时期(1)
- 民(1)
- 民族(1)
- 济(1)
- 移(1)
- 移民(1)
- 经济(1)
- 融(1)
- 机构
- 大学(7)
- 学院(4)
- 师范(3)
- 江(3)
- 社会(3)
- 科学(3)
- 范(3)
- 专科(2)
- 专科学校(2)
- 中国(2)
- 丽(2)
- 丽江(2)
- 云(2)
- 云南(2)
- 南(2)
- 学校(2)
- 学社(2)
- 旅(2)
- 旅游(2)
- 旅游学(2)
- 游(2)
- 游学(2)
- 社会学(2)
- 系(2)
- 高等(2)
- 高等师范(2)
- 352200(1)
- 中国金融(1)
- 乡(1)
- 京(1)
共检索到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雷艳
"游击九德瑞昌永武边,号角一声喊,奋起保家园。歼倭寇,杀汉奸,忠义谱云天……精忠保国土,誓死为人民,终叫倭寇全覆没,打倒大和魂。"这首激荡人心的赣北游击队队歌,曾在南浔线上的岷山抗日根据地广为传唱。南昌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八年抗战的铁血岁月,赣鄱大地上无数英雄儿女前赴后继。在江西组建起来的新四军和游击队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爱国旗帜,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抗战全面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纪念抗日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戚澄邦
偶然间找出了两张多年前的老照片。一张是1952年上海市金融业职工参加西北建设欢送大会时新闻报道的照片,一张是上海市金融业各团支部欢送留影照片。这是上海市金融工会送给我们参加西北建设的金融人的纪念照。这两张照片保留下了时代的记录、岁月的烙印和历史的记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党晓红 马光华 段小虎 梁晶 王文莉
地处吕梁山区的陕北米脂县姜新庄村在抗战时期曾是文化名村,如今却成为普通的贫困村落。文章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背景,以姜新庄人文化生活为主线,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人物访谈,再现姜新庄"农民图书馆"、戏台子、村庄小学的变迁过程,认为乡村治理结构、乡村"文明生长点"和人口结构对村落文化生态的构建至关重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纪小美 崔会芳 陶卓民
论文以南京主城区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与社会记忆理论,探讨街巷地名变迁的时空格局与动因机制。研究发现:新增地名主要分布于老城区外围,消失地名主要分布于老城区内部。老城南既是现存街巷地名密度最大,也是消亡强度最大的地区。新增地名在20世纪50—80年代集聚于下关区沿江地带与明城墙内的老城区,90年代以来散布于老城区外围。民国开始政府成为命名主体,政府主导性与企业自主性不断增强。现存街巷以周边民居、祈愿祝福、异域文化和山水地物类为主要命名依据,既传承老城区的命名传统,也体现新城区的发展理念。宗教信仰、历史人物、经济活动、市政设施、自然方位类地名易随社会意识形态与城市功能空间的转变而消亡。权力与资本的介入催生大量新式地名,记忆的惯性延缓了老地名的消亡,记忆的社会建构性驱动地名的演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阿江 冯燕
陆山水库返迁移民自1977年返库以来,历经30余年的"黑户"生活。未得到政府允许的返迁移民在库区成为无户口、无宅基地、无耕地的"三无"群体。返库初期,凭借着亲缘关系网络的支持得以在库区落脚;返迁移民耕种库区的消落地、开荒地而无须缴纳税费,加之以手艺从事建筑行业或做生意,在库区逐渐稳定下来;返迁移民不受库区计划生育政策的约束,三孩及以上家庭占70%。国家对农村从"多取少予"到"多予少取"的转变时,返迁移民被排除在农村公共福利之外,身份合法化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术 郝曙光 于英 孙佳媚
在新一轮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大量1980年代建造的普通民用建筑成为改造的对象和面临着拆除的危机。这类建筑建成时间不足30年,在建筑学上的成就并不显赫,但充分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这个伟大时代的社会发展过程。文章以"回望1980年代"为起点,从城市的视角结合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改造实例剖析,希望未来的改造实践能保留人们对这一年代的记忆,并在城市中彼此孤立的单体之间建立起时空联系。
关键词:
1980年代建筑 城市的视角 改造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同凯 冯琳
Lanten人是老挝众多族群中的一员,主要生活在老挝北部山区。从族源上看,老挝Lanten人的根在中国南方,其民间保留完好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语言以及日历即是最好的佐证。而且,老挝的Lanten人迄今依旧在学习和使用汉字,记录家谱、宗教仪式经文和治病的药方,甚至用来书写信件。关于老挝Lanten人及其族源与历史传说方面的文献记载不多,有关Lanten人的信息,人们更多是从老挝官方的旅游广告或宣传上获知的。本研究拟通过考察散见于民间的经书、家谱或口碑故事等,探究其族源及迁徙历史。
关键词:
Lanten人 族源 历史传说 迁徙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董引引 曲颖
目的地依恋的动态演化在旅游营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海南岛为案例地,引入时间轴,借鉴认知网络模型和选择性注意机制,重点探讨随着旅游经历的积累,游客个体身份从初游者向重游者转变的过程中,其目的地依恋情感记忆网络的动态表征规律。结果表明:(1)依恋记忆网络密度和网络效率不断增强,小世界特征凸显,网络发育逐渐成熟;(2)海洋风光是永恒的主题,旅游宣传作用(如影视宣传)呈衰弱之势,而社会文化(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在重游阶段得到发掘,具身实践(社交活动)和精神情绪(逃逸遁隐)载体在网络中的中介作用呈强化之势;(3)关键性网络路径具有继承、断裂性并存和极化效应减弱等复杂的特征;(4)在同一社团内部元素间和不同社团间均存在不同程度“调整“”重构”“合并”等变化。自然景观抱团联动不断地向人文景观跨越,并兼容具身实践社团,最终实现旅游情景依附。研究丰富了时间框架下对目的地依恋动态表征的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信
随着对武术的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研究武术的专家、学者也日益增多,有的学者梳理了武术运动的发展历程,有的学者运用生理化方法测试武术运动的效果,有的学者研究提高武术锻炼效能的对策,有的学者研究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之路。然而,他们在研究视角与研究领域上仍然存在着不足与欠缺。所以,《新中国武术发展的集体记忆:一项口述史研究》一书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着大众的立场,从大众视野出发,运用口述史方法,以"由下而上"的民间视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信
随着对武术的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研究武术的专家、学者也日益增多,有的学者梳理了武术运动的发展历程,有的学者运用生理化方法测试武术运动的效果,有的学者研究提高武术锻炼效能的对策,有的学者研究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之路。然而,他们在研究视角与研究领域上仍然存在着不足与欠缺。所以,《新中国武术发展的集体记忆:一项口述史研究》一书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着大众的立场,从大众视野出发,运用口述史方法,以"由下而上"的民间视角
关键词:
气功锻炼 集体记忆 口述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