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19)
2023(12705)
2022(10448)
2021(9623)
2020(8125)
2019(18375)
2018(17892)
2017(35326)
2016(18822)
2015(20731)
2014(20415)
2013(20672)
2012(19257)
2011(17149)
2010(17745)
2009(16950)
2008(16859)
2007(15564)
2006(14290)
2005(12911)
作者
(53097)
(44617)
(44037)
(42045)
(28531)
(21384)
(19987)
(17196)
(17006)
(16336)
(15109)
(14966)
(14389)
(14267)
(13933)
(13527)
(13046)
(13028)
(12985)
(12904)
(11159)
(11103)
(10934)
(10421)
(10161)
(10054)
(10043)
(9801)
(8959)
(8842)
学科
(90156)
(88242)
经济(88141)
(71801)
企业(71801)
管理(66115)
(48480)
农业(32065)
业经(32055)
方法(31679)
(25693)
数学(23496)
数学方法(23254)
地方(21187)
中国(21089)
技术(19109)
(18830)
(18728)
(17781)
财务(17757)
财务管理(17738)
企业财务(16745)
(15636)
贸易(15627)
(15170)
(14957)
(14434)
(14338)
理论(13487)
产业(13273)
机构
学院(274860)
大学(262488)
(124439)
经济(122200)
管理(113656)
理学(96944)
理学院(96074)
管理学(94891)
管理学院(94392)
研究(90003)
中国(73748)
(59606)
(56295)
(54326)
科学(51151)
(49006)
农业(45346)
(44978)
业大(43150)
财经(43134)
中心(43069)
研究所(39958)
(38824)
经济学(35693)
(35323)
经济管理(33893)
北京(32901)
(32622)
经济学院(32270)
(32165)
基金
项目(175475)
科学(140950)
研究(134385)
基金(127602)
(108203)
国家(107068)
科学基金(94335)
社会(88831)
社会科(84054)
社会科学(84035)
(73715)
基金项目(67570)
自然(58220)
教育(58040)
(56808)
自然科(56764)
自然科学(56746)
自然科学基金(55753)
编号(55510)
资助(50540)
成果(42902)
(41197)
(39782)
(39496)
(38849)
重点(38543)
课题(37412)
创新(36073)
国家社会(36063)
(35784)
期刊
(154363)
经济(154363)
研究(80970)
(62352)
中国(58303)
管理(45013)
(44596)
农业(42341)
科学(36497)
学报(34782)
业经(33020)
(31025)
金融(31025)
大学(28287)
学学(27163)
技术(25659)
(22389)
经济研究(21899)
教育(21610)
财经(21210)
问题(20643)
(18467)
技术经济(16932)
世界(16107)
农村(15700)
(15700)
农业经济(15319)
现代(14660)
(14533)
经济问题(14372)
共检索到431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加强农业保护的政策体系研究》课题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  
在主要WTO成员不愿主动减少农业保护的背景下 ,如何完善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保护政策 ,实现既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又保护主产区农民的就业与收入 ,是政府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加入WTO后 ,我国对粮食主产区除了继续执行保护价收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灾后农业税减免及其他保护政策外 ,又推出了农产品良种推广补贴、关税配额调控和转基因管理等新的保护措施 ,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产 ,保护了农民利益。但是 ,我国的农业保护仍然存在方式不当、力度不够、结构不合理、重点不突出等问题 ,抑制了农业竞争力的提升。为此 ,建议通过改革农业保护方式 ,...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智鹏  曹宝明  赵霞  
2014年,政府开始启动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的试点。为探讨大豆目标价格改革效果,本文以我国黑龙江大豆主产区作为调查样本区域,从农户、市场、政府三个维度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试点地区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大豆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已初步建立,国内外大豆价差开始缩小,国内大豆相对过剩的状况也得到缓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农户政策认知度偏低、补贴制定不够透明、农户对政府补贴数量满意度较低、补贴方式粗放等问题。同时,对政府而言短期财政负担有所减轻,但长期仍然面临潜在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因而,目标价格政策的具体实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鄂施璇  雷国平  宋戈  
研究目的:探寻调整粮食主产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的方法。研究方法:耕地压力系数法,多因素综合法,加权Voronoi图扩展断裂点模型。研究结果:(1)城镇扩占、交通干线是导致局部耕作压力系数较大、农村劳动力相对集中的主要因素,居民点规模较小、分布散乱,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耕作压力系数较小,耕地经济效益未充分发挥;(2)中心村、核心村、自然村、零星村的农村居民点生产力水平在规模和数量上呈明显等级结构;(3)不同耕作压力系数及生产力水平,农村居民点应采取重点发展、限制发展、迁移合并和政策保留4种布局策略;(4)耕作压力系数高且农业生产力水平较差的农村居民点迁移到附近耕作压力系数低区域周边农业生产力水平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振军  兰庆高  于丽红  
笔者以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为调查地,选取当地510户种粮大户为调查对象,对其借贷需求和借贷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Probi模型,实证检验种粮大户借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调查发现:调查地种粮大户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比较大,主要从事水稻生产,户主文化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家庭固定资产价值普遍较高;绝大多数种粮大户有借贷需求,并以中短期较高利率的大额借贷需求为主,主要满足农业生产用途;有借贷资金需求的种粮大户中,实际发生借贷行为的大户比较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大户最多,但正规信贷约束比较严重。计量分析表明:户主技能、耕地面积、家庭收入、地区变量、物化成本、预购农机具、建房和粮食价格预期对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薛濡壕  杜国明  马霍龙  王辉  
基于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950户农户调查数据,从理论上揭示农户生计策略转型对农地流转的作用机理,并运用Logistic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生计策略转型对农地流转意愿、流转方式、流转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选择多样化生计策略的农户流转农地意愿比非农主导小农户和农业主导大农户高。(2)农业主导大农户和多样化生计中农户倾向转入农地,而非农主导小农户和多样化生计小农户倾向转出农地。(3)农户转出农地面积比例与其生计策略呈“U”型关系,农户非农程度越高,转出农地面积比重越大。提出了根据农户生计策略转型制定不同的农地流转政策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朝晖  宋戈  陈藜藜  
以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两大平原"为研究区,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和多元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土地流转对玉米和水稻土地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原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土地流转能显著提高玉米的土地生产率,但会显著降低水稻的土地生产率。2土地流转通过改变农户经营的土地生产要素进而改变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影响土地生产率。土地流转后化肥投入的增加是玉米土地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土地流转后经营规模和集中连片程度增加的同时,化肥和灌溉投入减少是水稻土地生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朝晖  宋戈  陈藜藜  
以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两大平原"为研究区,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和多元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土地流转对玉米和水稻土地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原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土地流转能显著提高玉米的土地生产率,但会显著降低水稻的土地生产率。2土地流转通过改变农户经营的土地生产要素进而改变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影响土地生产率。土地流转后化肥投入的增加是玉米土地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土地流转后经营规模和集中连片程度增加的同时,化肥和灌溉投入减少是水稻土地生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玲  刘腾谣  
受各种因素影响,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特征明显,主要呈现出区域结构分化明显,粮食生产逐渐向粮食主产区聚集;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形成,生产重心与中心向北转移;粮食生产的区域优势形成,粮食生产集聚在优势的粮食产区等特征。文章采取案例分析方法,以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作为研究对象,以点带面,剖析粮食生产区域变化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基于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的逻辑框架,选择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粮食产量、播种面积、粮食单产、农民增收结构变迁、人均收入比较、生产总值与人均生产总值、人均经营耕地程度、财政投入及生产条件改进等。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区域变化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效应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形成了粮食主产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姜宇博  李爽  
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以位于黑龙江省玉米核心产区的现代农机合作社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生产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生产效率及适度经营规模,探讨典型样本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样本中27.2%的现代农机合作社是DEA有效的,现有条件下样本合作社适度经营规模为873.3-966.7 hm2。生产和管理水平低导致产出不足是影响低效率样本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在资源配置合理的前提下适度扩大种植规模,将对所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针对目前粮食主产区农机合作社在规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吉林省物价局、吉林省价格协会粮价课题组  冯晓波  屈校民  
本文根据吉林省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从"双补"项目、"双补"成效"、双补"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叙述了双补政策的实施情况;然后,从宏观角度研究了"双补"的性质和作用,分析了完善"双补"政策的紧迫性;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双补"的政策建议,以及贯彻落实"双补"政策的多方面保障措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黑龙江省价格协会绥化市物价监督管理局联合课题组  
绥化市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面积280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00多亿斤。该市所辖10个县(市)区有9个是全国产粮大县。以绥化为例研究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我们利用3个月的时间,深入到各(县市)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得出这样的结论:建立健全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志刚  郭翔宇  
本文基于黑龙江省尚志市等8个县份的36个村庄、40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粮食主产区农户储粮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地理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各地区的储粮时间和储粮率有着很大的差别,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对储粮损失率影响较大,一些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户储粮的主要原因,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储粮行为更值得关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财政和技术支持、多主体储粮、规范投机行为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设立粮食主产区,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区域,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来看,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将2004年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探究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机制。经过研究发现:(1)从基准差分模型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即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了“增产且减排”的政策目标。(2)从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显著降低了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的农业碳排放,其中对长江流域碳排放的削减效应最大。(3)从政策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来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产生减排效应的重要机制。因此,应大力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低碳产业比重,从而实现“粮食增产”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设立粮食主产区,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区域,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来看,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将2004年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探究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机制。经过研究发现:(1)从基准差分模型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即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了“增产且减排”的政策目标。(2)从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显著降低了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的农业碳排放,其中对长江流域碳排放的削减效应最大。(3)从政策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来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产生减排效应的重要机制。因此,应大力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低碳产业比重,从而实现“粮食增产”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