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42)
2023(6268)
2022(4802)
2021(4712)
2020(3784)
2019(8680)
2018(8654)
2017(14283)
2016(8761)
2015(10000)
2014(10056)
2013(9179)
2012(8700)
2011(8175)
2010(8717)
2009(7443)
2008(7330)
2007(6754)
2006(6101)
2005(5882)
作者
(22658)
(18764)
(18440)
(17919)
(12066)
(8820)
(8677)
(7309)
(7287)
(6833)
(6327)
(6302)
(6178)
(6068)
(5948)
(5813)
(5747)
(5674)
(5457)
(5272)
(4974)
(4736)
(4400)
(4362)
(4343)
(4210)
(4178)
(4129)
(3834)
(3742)
学科
(27559)
经济(27535)
管理(23104)
(19931)
教育(19689)
(17216)
企业(17216)
中国(14853)
方法(11227)
(11000)
贸易(10998)
(10907)
(10845)
(9901)
理论(9825)
(9178)
数学(8774)
数学方法(8665)
出口(7875)
出口贸易(7875)
(7875)
(7724)
技术(7542)
业经(6759)
教学(6506)
(5734)
(5293)
(5213)
农业(5154)
发展(5080)
机构
大学(123692)
学院(117228)
研究(43630)
(42172)
经济(41067)
管理(39036)
理学(33222)
理学院(32694)
管理学(32062)
管理学院(31794)
教育(29420)
(28254)
(26901)
师范(26801)
中国(26729)
科学(24971)
师范大学(22233)
(21225)
(20965)
(19906)
研究所(19081)
北京(18572)
中心(18165)
财经(16112)
技术(15618)
(15616)
(15122)
(14692)
职业(14465)
(14420)
基金
项目(72573)
研究(61884)
科学(60041)
基金(50656)
(42812)
国家(42311)
社会(38084)
教育(36996)
科学基金(36116)
社会科(35848)
社会科学(35840)
(28332)
编号(27816)
(26166)
成果(25868)
基金项目(25581)
课题(21952)
自然(20722)
自然科(20269)
自然科学(20264)
自然科学基金(19930)
资助(19795)
(18638)
(18485)
重点(17717)
项目编号(17487)
规划(17150)
教育部(17016)
(16294)
(16171)
期刊
教育(49772)
研究(49230)
(47512)
经济(47512)
中国(35002)
(17019)
学报(16121)
科学(15030)
管理(15000)
大学(13808)
技术(13793)
(12852)
职业(11862)
学学(10924)
农业(8907)
财经(8831)
图书(8627)
经济研究(8296)
(8140)
金融(8140)
(8042)
(8017)
论坛(8017)
技术教育(7694)
职业技术(7694)
职业技术教育(7694)
(7658)
业经(7089)
问题(6563)
国际(6546)
共检索到196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潘新民  张薇薇  
受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尤其是后现代知识观的影响,在我国新课改过程中,响起了贬低科学知识教育作用与价值的声音。然而,联系我国国情以及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只有注重科学知识教育,走出后现代知识观,才能保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走出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提供了总的原则和方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亓英丽  毕华林  
关于知识的价值,一直存在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之争。本文从社会视角、文化视角以及学生视角来审视和理解科学教育中科学知识的价值,并依据科学知识价值认识的多维视角构建了科学知识价值分析模型,提出科学知识具有信息价值、应用价值、探究价值、认识价值和情意价值等多重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高迪  
说起知识,我们都不陌生,而谈到成人教育知识,似乎就多了几分神秘;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成人教育研究取得了不斐成就,但是涉及成人教育知识的并不多见。尤其是在我们进入信息社会后,知识的价值取向身在何方,成人又该如何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都成为我们研究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后现代的知识观入手,选取了三个角度,即价值判断、类型体系、方法论,来论述成人教育知识的价值走向、体系建构以及方法选择,阐明了后现代知识观的历史性转变,还原了成人教育知识从解构到建构的历史轨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大兴  
大学的材料和基础是知识,因此,知识追求往往反映高等教育的理想。现今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非常确定的学术处境:后现代论说或后现代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起的巨大浪潮,此波浪潮对高等教育的知识追求产生巨大的冲击,在冲击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将高等教育推向另一个尴尬境地。其中包括高等教育的知识认知、知识结构和知识运行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转向,对这些转向的理性认知以及科学指引对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炳仙  秦秋田  
知识社会或后现代社会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与以往有着本质区别的社会图景 ,从而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目前人们对大学的认识仍停留在现代知识观的水平上 ,因此必须对现代知识观和现代大学观进行反思 ,并依据后现代知识观来重构未来大学理想和发展蓝图。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聂荣鑫  
知识观是课程改革的基础,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本文在分析知识观及其对当前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础上,区分了现代和后现代知识观的差别,并提出后现代知识观对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些重要启示,以避免当前课程编制中所出现的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健壮  李森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科学教育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部分。由于我国近代科学传入与科学教育兴起受到当时时代的局限,我国科学技术传统又具有特殊性,这对当前现实的科学教育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影响。自20世纪60、70年代后,世界科学教育出现新的趋向;各种新的课程理论纷至沓来;在自然科学领域,许多科学理论不断提出,令人目不暇接。我国的科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适逢难得的机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玉山  葛新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骑  
知识经济给传统教师角色带来了强大冲击,教师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角色困惑。本文分析指出,后现代知识观为教师反思和审视自身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教师理解自身的新角色、适应新的变化,同时指明了教师角色后现代转向的具体方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子腾  柳海民  
教育学知识,即学科取向的教育知识,以学科对知识的要求为标准,构筑了教育学科知识的主体。教育学知识生产来源于现代性,有着科层制的组织形式、科学化的生产观、自我规训的生产体制三个方面的现代性基因。在其现代性基因的影响下,教育学知识生产遇到了片面追求科学主义、生产主体单一、行政化的制度安排、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四个方面的现代性危机。为了规避其带来的问题,需要结合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从扩大知识生产主体、承认知识观多元化、开放知识生产组织形式三个维度对教育学知识生产方式进行重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明初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已从人文学科转到自然学科。作为人类知识典范的数学也受到这个思潮的冲击,不仅数学哲学观正在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且数学教育也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思维的特点。后现代主义的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对西方这一思潮进行分析与批判,可以为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唐爱民  
后现代文化正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思维与实践变革。然而,其叙述的模糊与观点的驳杂妨碍了其对道德教育研究的思想渗透力。只有透过其纷乱的理论,把握其清晰的理路与思想精髓,方能使其有利于道德教育研究的革新。反对整体化、注重差异性,摒弃单一性、强调多样性,消解逻辑分析、凸显话语分析,祛除抽象主体观、倡导自我与他者共契的道德主体观,是后现代文化之于道德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所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小威廉姆·E·多尔  王红宇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丹群  
针对目前科学知识图谱研究范式多元化、主流研究范式是基于引文分析理论的文献计量现状,对该研究范式的理论基础、基本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理论性阐释和思考,以促进国内研究实践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