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79)
2023(6485)
2022(5281)
2021(4948)
2020(4485)
2019(9860)
2018(9707)
2017(20271)
2016(10528)
2015(12005)
2014(11983)
2013(12291)
2012(11776)
2011(10611)
2010(11231)
2009(11296)
2008(10221)
2007(9215)
2006(8595)
2005(8137)
作者
(29193)
(23624)
(23481)
(22699)
(14973)
(11168)
(11163)
(9238)
(8955)
(8792)
(7994)
(7914)
(7629)
(7620)
(7342)
(7251)
(6981)
(6846)
(6827)
(6552)
(6014)
(5923)
(5539)
(5508)
(5508)
(5296)
(5253)
(5230)
(4656)
(4625)
学科
(39163)
经济(39108)
(31830)
管理(28399)
(27894)
金融(27894)
(26740)
银行(26738)
(25833)
(23489)
企业(23489)
中国(22699)
方法(18179)
数学(16831)
数学方法(16739)
(15159)
(14765)
(11571)
中国金融(11446)
(11029)
保险(10937)
(10024)
财务(10007)
财务管理(9984)
(9807)
贸易(9793)
(9690)
企业财务(9551)
业经(8593)
(8290)
机构
大学(150607)
学院(148482)
(68683)
经济(67178)
管理(56412)
中国(53353)
研究(48276)
理学(46190)
理学院(45793)
管理学(45270)
管理学院(44987)
(39308)
(31909)
财经(30158)
(27298)
(26281)
中心(25873)
银行(25263)
(25100)
金融(24683)
(23779)
(23761)
科学(23134)
经济学(22730)
财经大学(22706)
(22425)
北京(21528)
人民(21387)
经济学院(20771)
研究所(20508)
基金
项目(83803)
研究(65753)
科学(65563)
基金(61477)
(50863)
国家(50406)
科学基金(43067)
社会(42839)
社会科(40784)
社会科学(40772)
基金项目(31704)
(30744)
教育(29758)
编号(27584)
资助(26721)
(26156)
自然(24906)
自然科(24312)
自然科学(24303)
成果(24221)
自然科学基金(23867)
(20222)
(18477)
课题(18426)
重点(18399)
教育部(18062)
(17892)
国家社会(17704)
人文(17598)
项目编号(17523)
期刊
(74821)
经济(74821)
研究(56910)
(45937)
金融(45937)
中国(30800)
(28928)
管理(20761)
(18902)
学报(16005)
财经(15277)
科学(15134)
大学(13617)
教育(13076)
(12799)
学学(12570)
经济研究(12402)
农业(11182)
业经(11139)
理论(11139)
技术(11090)
问题(10317)
国际(10206)
实践(10158)
(10158)
(10128)
会计(7629)
统计(7192)
商业(7138)
现代(7123)
共检索到251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2007年2月,汇丰控股和新世纪金融先后发表声明,指出由于美国次级贷款市场存在的问题,公司出现大量亏损,拉开了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序幕。到目前为止,国际著名金融机构纷纷报告巨亏,次贷危机已经传导到各国金融市场,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震荡。在此次危机中,我国金融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将有可能严重影响我国的金融安全,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德旭  范力  
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金融创新作为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既有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安全,也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危机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从而对金融安全产生负面冲击。实证研究表明,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升级过程中,金融创新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金融再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如果金融创新信息披露充分、金融创新风险管理有效、金融创新监管到位,那么,金融创新仍然是规避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途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旭辉  
本文通过剖析次贷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指出为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应更加审慎、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加大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以及加强现代金融体系建设。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彭雪峰  
该文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是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不到位,文章分析了金融创新的特征以及市场参与者对金融创新的风险意识淡薄的现状,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在于金融机构应充分重视金融创新中的风险管理,而监管机构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则是业务发展和市场稳定的有力保障;最后文章对如何加强我国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穆西安  
国家金融安全体系建设应注重安全支柱的有机联系与功能互补,妥善处理好监管机构与金融市场、监管效率与金融创新之间的矛盾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曾康霖  
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与金融安全密切相关,但又不等同。本文结合当代国内外的实际,从理论上深刻辨析了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与金融安全,认为应切实关注新形势下的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从而影响金融安全的首要因素是经济周期、当代金融风险从而引发金融危机的切入因素是金融创新,文章最后探讨了防范金融风险为了谁的利益的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松  
文章介绍了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品创新的技术演进流程以及杠杆放大效应,深刻揭示出以衍生品为主的金融创新其实质就是泡沫创新及风险转嫁;同时从金融衍生品自身的特点入手,阐述了其危险性根源,总结出对我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创新的若干重要启示。文章认为,不能盲目追求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房地产等大宗消费品信贷市场应受到严格管控以及金融衍生品创新应建立在完善的金融现货产品基础上且链条绝不能太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叶林良  
本文结合美国次贷危机,分析了金融衍生品在次贷危机中所起的作用,并分别以AIG危机、雷曼兄弟破产为案例,具体分析了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研究表明,无节制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是AIG、雷曼兄弟事件的最直接原因。此外,还总结了美国此次危机的风险管理措施,并结合引发次贷危机的各种原因,提出了有关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晨平  霍晓飞  
1997年7月2日以来,由泰铢危机触发的亚洲金融风暴已逾一年,其蔓延速度之快,影响面之广,破坏性之大,均为人们所始料未及。目前这场金融动荡仍未停止,余波仍未散尽。虽然我国未受到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杜志强  吕彬  
金融创新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银行业务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灾难,特别是2007年中期彻底爆发蔓延至今的美国次贷危机。本文分析了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并提出了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应加强的防范性措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福明  
美国次贷危机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信用风险发展为一场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失灵",特别表现在对次贷发放机构、投资银行、新兴市场投资机构以及评级机构的监管上。这次危机启示中国金融业,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和金融危机处理机制,保持金融监管水平与金融创新步伐相适应,尽快推动新资本协议的实质性实施,是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措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津孚  
本文运用机遇管理理论,在简要回顾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从行为科学角度分析了当前芙国这场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在眼前利益的驱动下,美国的低收入阶层、金融机构以及美国政府,一致采取了机会主义的行为,互为因果,风险放大,导致严重"共输"的结局。这种上下协同的机会主义有体制和社会文化的根源,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按照机遇和风险运动的规律,警惕机会主义情绪,遵循凡事适度的原则,处理好各种关系,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劲松  
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穆迪公司为代表的国际金融评级机构地位突出、表现活跃,客观上对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而备受瞩目。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评级机构的地位金融评级机构是信用中介机构的一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背景下,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董裕平  
同质化问题会造成金融系统缺乏收敛性,加剧系统偏离稳定状态的风险,在美国次贷危机恶化升级为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的过程中表现较为明显。本文分析了导致金融同质化风险的一些主要制度性因素,并提出了防范相关风险的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程雪军  赵畅  李正雨  
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日益提升和宏观经济的稳步增长,消费金融与资产证券化不断融合,促进了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我国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从短期出现到快速流行,既给消费金融行业带来了创新发展,也带来了风险挑战。本文采用归纳研究方法,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等确认资产证券化的判据,将资产证券化风险划分为法律政策风险、基础资产风险、交易结构风险及参与机构风险;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从典型案例(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切入,深度剖析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面临的主要风险;采用比较研究方法,结合美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成因及其次贷危机防范经验,揭开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普罗透斯面纱,并提出针对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