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51)
2023(2779)
2022(2117)
2021(1725)
2020(1245)
2019(2781)
2018(2290)
2017(3727)
2016(2324)
2015(2608)
2014(2431)
2013(2391)
2012(2296)
2011(1975)
2010(1881)
2009(1737)
2008(1723)
2007(1596)
2006(1412)
2005(1364)
作者
(7473)
(6096)
(6065)
(5830)
(3697)
(2922)
(2710)
(2326)
(2318)
(2175)
(2152)
(2092)
(2063)
(1992)
(1944)
(1846)
(1836)
(1778)
(1755)
(1732)
(1579)
(1517)
(1471)
(1432)
(1424)
(1404)
(1355)
(1247)
(1242)
(1189)
学科
管理(8462)
(8237)
经济(8231)
(6721)
(4901)
企业(4901)
(4003)
中国(3350)
方法(3110)
(3089)
数学(2652)
数学方法(2606)
农业(2594)
业经(2435)
(2068)
财务(2064)
财务管理(2059)
地方(2022)
企业财务(2008)
(1810)
(1739)
贸易(1730)
(1690)
教育(1673)
(1632)
(1631)
环境(1553)
产品(1531)
(1507)
理论(1357)
机构
大学(33449)
学院(33376)
(14157)
经济(13912)
研究(13203)
管理(12579)
理学(10972)
理学院(10831)
管理学(10592)
管理学院(10530)
中国(10294)
(9423)
科学(8129)
农业(7514)
(7485)
(6704)
业大(6546)
(6476)
中心(6116)
研究所(6045)
(5739)
财经(5005)
(5004)
(4759)
(4755)
师范(4700)
(4604)
北京(4566)
农业大学(4466)
(4167)
基金
项目(23734)
科学(19013)
基金(17441)
研究(17170)
(15998)
国家(15891)
科学基金(13465)
社会(11304)
社会科(10828)
社会科学(10827)
(9289)
基金项目(8932)
自然(8668)
自然科(8443)
自然科学(8439)
自然科学基金(8295)
教育(7821)
(7818)
资助(6850)
编号(6705)
重点(5671)
(5273)
国家社会(5190)
(5174)
成果(5170)
课题(4822)
(4758)
科研(4653)
创新(4520)
(4441)
期刊
(15348)
经济(15348)
研究(10550)
中国(9687)
(8480)
农业(6279)
学报(6021)
教育(5632)
科学(5146)
(5049)
管理(4665)
大学(4599)
学学(4240)
(3926)
技术(3187)
(2686)
金融(2686)
业经(2548)
财经(2289)
经济研究(2172)
问题(2038)
统计(1991)
世界(1985)
(1952)
(1895)
资源(1817)
业大(1787)
(1752)
技术经济(1722)
会计(1666)
共检索到54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万山  
影响粮食质量的因素较多,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追求数量的增加,忽视了质量的提高。人多地少的国情,使我国人民生活长期困扰在温饱水平上,增加粮食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成为粮食生产必然追求的目标。加之长时期的产品经济体制,使得各级领导追求产量的意识强烈,质量意识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林进成  
6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举世瞩目的。在此期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新加坡、韩国、香港和台湾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十余年来,泰国、马来西亚的经济在腾飞,中国经济更是突飞猛进。可以说,东亚是经济群星灿烂的地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正在明显提高。在当前西方世界经济普遍陷于衰退、来年即使复苏电相当乏力的情况下,东亚地区的经济仍然一枝独秀,并且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增长。然而,笔者认为,蓬勃发展而又一向重视和依赖北美市场的东亚经济,应当十分重视开拓欧洲市场。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锡健  
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是当前干部群众议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出口需求和国内需求中,由于出口难度大,能够与去年持平即属不易。因而今年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靠投资和消费需求两个轮子推进。去年国家发国债启动投资需求,确实对经济产生了强大推动作用。但是政府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煜峰  
今年是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兼物理学家费希纳 (G·T·Fechner)诞辰 2 0 0周年。 10 0多年前 ,费希纳留给我们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 ,揭示的是思想方法而不是它的具体结果。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中国的管理学将是“中西合壁”式的理论 ,所以加强管理实验研究 ,进行文理渗透的管理学教学 ,将是加速培养中国科学管理人才的必由之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扬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称《建议》)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的要求。在党中央有关经济改革的文件中,将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确定为改革目标之一,应当说已有多次,但将发展债券市场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则属罕见。我们认为,《建议》的这段表述切中了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弊端,因此,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甚至更长的时期内,中国应当将发展债券市场列为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我国,发展债券市场的动议最初只是从完善金融市场结构角度提出的。经过了多年改革并充分研究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成熟经验之后,多数研究者都认识到:一个健全的金融市场应...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自2006年开始,联合国贸发会与中国商务部合作,在中国启动开展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人力资源合作培训项目,由中国政府出资、联合国贸发会议派出国际经济、贸易专家来华授课,共同为发展中国家培训经济领域官员或专门人才,深受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欢迎。该合作培训项目从一开始就委托由湖北中欧国际职业教育培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各级党委政府要十分重视金融工作──省委书记李泽民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八五"期间,浙江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这几年在国家实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能够朝着宏观调控的目标稳定地发展,这的确与我们金融工作的有力支持、金融部门的有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新武  
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和粮价问题朱新武1994年以来,我国市场粮价持续大幅度上涨。与上年同期比较,前11个月累计上涨50.4%。预计全年,由于粮价上涨直接和间接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个百分点,影响16.7%。从1989年国民经济实施治理整顿开始,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华瑜  
必须依法管理粮食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重要商品。建立开放有序的粮食市场对稳定社会、稳定民心,促进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建立开放有序的粮食市场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国家正在不断摸索和探讨。如在粮食部门实行“两条线运行”机制,推行连锁经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钟粟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博士等人,今年初就中国的粮食前景问题提出报告.认为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耕地不断转用于非农用途,人口迅速增加,收入以创记录速度提高,到2030年至少缺粮2亿吨.即使它有足够的外汇进口所需粮食,但谁也无法提供如此巨大数量的谷物.这个冲击波将在全世界经济生活中回荡.对此,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解振华提出了相反的见解.他认为虽然中国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人口也在以每年净增1400万的速度增加,耕地面积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但中国正在努力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国政府还通过大力增加农业投入来提高粮食单产,并且正努力加强生物技术的开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德元  
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把推进“中部崛起”列为2005年六项主要经济工作任务之一。为促进“中部崛起”,笔者认为,应该尽快建立对粮食主产区的补偿机制。1.中部地区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改革开放初期, 全国商品粮输出省份有22个,但到1993年就只剩下9个,其中5个在中部;“八五”期间是中国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东部地区粮食面积减少了60%, 中部五省“一枝独秀”,5年当中粮食增产占到全国增长量的82%,“九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蕊  牛月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作为新时期国家三大安全战略的首位,是国家与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的基石。粮食安全保障涉及粮食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消费等众多环节,粮食生产者、粮食加工企业、粮食销售者、粮储企业、普通消费者、市场监管职能部门等诸多主体。据此,对于粮食安全的保障需要前述所有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合作保障粮食安全;政府要充分发挥公共产品供给和公共服务职能,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作用,保障粮食市场稳定运行;中央统筹领导并协调地方工作,中央与地方相互配合,落实粮食安全战略;坚持在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基础上,打通国内国外“双循环”通道,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辛翔飞  王济民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自给率持续下降,粮食净调出向少数省份过度集中的趋势日趋明显。对此,应在机制建设和化解深层次矛盾上下工夫,充分发挥主产区各省份在粮食贡献方面的作用,提高主销区和产需平衡区的粮食自给率,为主产区特别是目前净调出量大的几个省份减轻粮食生产压力和进行相应的休养生息提供支持,形成以主产区为中坚、以主销区和产需平衡区共同支撑为基础的全国一体化的粮食安全保障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