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59)
2023(6808)
2022(5679)
2021(5007)
2020(4230)
2019(9521)
2018(9225)
2017(18079)
2016(9386)
2015(10434)
2014(10717)
2013(10549)
2012(10279)
2011(9656)
2010(9814)
2009(9102)
2008(8838)
2007(7844)
2006(7147)
2005(6678)
作者
(28653)
(24490)
(24084)
(23031)
(15604)
(11678)
(11105)
(9424)
(9067)
(8681)
(8530)
(8231)
(7877)
(7855)
(7676)
(7383)
(7079)
(6983)
(6967)
(6832)
(6173)
(5921)
(5767)
(5501)
(5410)
(5351)
(5344)
(4980)
(4967)
(4714)
学科
(63943)
经济(63895)
管理(22292)
方法(20511)
(19338)
(18215)
贸易(18205)
数学(17964)
数学方法(17839)
(17611)
地方(16776)
(14836)
企业(14836)
地方经济(12055)
(11846)
中国(11774)
业经(10005)
(9621)
(8676)
关系(8643)
(8441)
金融(8440)
(7783)
环境(7244)
(7066)
(6989)
银行(6981)
经济学(6925)
(6778)
(6549)
机构
大学(148970)
学院(146746)
(77130)
经济(75920)
研究(59521)
管理(48927)
中国(41984)
理学(41716)
理学院(41183)
管理学(40565)
管理学院(40278)
科学(32781)
(31515)
(30986)
(30548)
研究所(28071)
经济学(26213)
财经(25466)
中心(24424)
经济学院(23437)
(23100)
(22820)
(21533)
(21009)
(19624)
北京(19566)
师范(19440)
业大(18843)
财经大学(18833)
科学院(18081)
基金
项目(91848)
科学(72004)
基金(68044)
研究(66223)
(59762)
国家(59349)
科学基金(49154)
社会(45193)
社会科(43123)
社会科学(43113)
基金项目(34752)
(33696)
教育(29647)
自然(29598)
(28980)
自然科(28911)
自然科学(28901)
资助(28716)
自然科学基金(28391)
编号(24262)
(21489)
(21416)
重点(21348)
成果(20607)
国家社会(19891)
(19045)
教育部(18650)
(18411)
人文(17843)
发展(17772)
期刊
(89910)
经济(89910)
研究(51599)
中国(25402)
(22949)
学报(22725)
(21094)
科学(20170)
管理(19360)
大学(17414)
经济研究(17378)
学学(16518)
(15575)
(14823)
金融(14823)
国际(14788)
农业(14656)
财经(13760)
问题(12676)
(12116)
教育(11724)
世界(11445)
业经(11392)
技术(11136)
技术经济(8423)
(8140)
商业(7800)
统计(7760)
(7459)
贸易(7459)
共检索到233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朱善利  张一驰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过程中,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同时把失去国际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由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经济与美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且长期以来这一地区在美国进口中一直保持着顺差地位,所以,中国在接受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那些作为美国经济重要补充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同时,也继承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历史上作为美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主要供给者地位,从而引致所谓的“中美贸易平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华英  
日本是当今世界最大的ODA支出国,其援助重点是亚洲各国。日本对亚洲各国的援助项目以运输、通讯、能源等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日本ODA与日本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一一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相辅相成,即一方面将其作为减轻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是为其加速对外直接投资而铺设道路.正因如此,笔者认为,日本提供ODA主要是为了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同时其ODA的项目质量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豫新  张怡  
本文在"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的背景下,以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商品贸易为切入点,采用多个指数的实证测度指标,从不同角度对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商品贸易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中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对欧亚经济联盟的出口优势不明显;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发展极不平衡。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合作将给双方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的纵深发展,双方都应尽力完善内部政策加快促成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的对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谢建国  杨海燕  
本文采用2002-2012年Chelem数据库的出口数据,测算了中美两国2002-2012年ISIC4位数分类产品的附加值与竞争互补性指数,结果表明:虽然中国的出口总量增长较快,但是中国的出口增长主要偏向中低附加值的产品类别,而美国的出口增长虽然较为缓慢,但明显偏向中高附加值的产品,中美两国在全球市场的出口互补性仍然大于竞争性。本文进一步比较了中美两国在欧盟市场上的出口表现,发现中美两国对欧盟的出口强弱互现,中国对欧盟的出口虽然快速增长,但是这种增长背离了欧盟的进口需求结构,使得中国未来对欧盟的出口增长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春艳  韦晓宏  邢珺  
1982-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贸易的GDP弹性变化趋势相似,因此研究服务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现实必要性。运用服务进口贸易的GDP增长弹性分析服务进口贸易及生产现状,得出两者呈正向关系,相关性检验也支持该观点。协整检验表明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发现,短期内服务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互补而长期内两者相互替代,并且服务进口贸易的贡献较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永健  孙斌  
90年代美国与亚洲贸易的特点赵永健,孙斌1.亚洲已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并巩固和加强了这一地位。欧洲历来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80年代后这一地位被亚洲所取代。1982年美国对亚洲出口首次超过欧洲,亚洲成为美国最大的海外市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永健  孙斌  
战后美国与亚洲的经济关系经历了几个时期的转变: 第一个时期是在本世纪70年代以前。当时美国国内的经济重心是在大西洋沿岸的东部地区。由于历史的联系,美国的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在于两个地区:一是欧洲,二是美国的后院——拉丁美洲及加勒北海地区。50年代与6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战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与此同时,亚洲大多数国家正忙于清理战争留下来的废墟,经济落后,发展缓慢。对于美国来说,这一时期美国在亚洲的政治和军事利益要比经济利益重要得多,在美国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文心  
中俄能源合作已开展很多年,但双方仍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有待解决。从贸易互补性角度来分析目前中俄贸易及能源合作的现状,通过比较优势理论实证了中俄能源贸易的互补性的情况。并根据得出的结论和实例来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冰  刘春艳  
中日农产品贸易问题日益成为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研究的热点。文章从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及贸易强度指数三个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发现,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并呈上升趋势,其中竞争力提升效应使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扩大贡献最大。鉴于上述分析,中日两国应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继续走向双赢。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应武  
本文运用2000-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资料,使用引力模型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性,即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相互促进。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楚仁  沈玉良  赵红军  
本文对我国FDI与加工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首先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加工贸易的FDI导向,指出加工贸易的发展受到FDI的推动而快速发展,然后采用面板数据计量分析方法和我国1993—2003年间28个省市的数据,将多个因素考虑进内分析了我国FDI与加工贸易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加工贸易(进口和出口)的发展明显地受到FDI的推动,同时也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交易效率和工资水平的影响,前二者对其起促进作用,而后者对其起限制作用;反过来,加工贸易的发展也对FDI起着显著的引致作用,相应地,经济发展水平、交易效率对FDI起显著的吸引作用,而工资水平则起着限制作用。为了说明计...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石柳  张捷  
本文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东亚主要经济体的细分农业和制造业的行业比较优势,发现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与其要素禀赋密切相关。但近几年来东亚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贸易结构正逐渐转变为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以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东亚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发现日本与东盟、韩国与东盟、中国与东盟总体上呈互补关系,中国与日本、中国与韩国总体上呈竞争互补关系,而日本与韩国为竞争关系。最后,为深入考察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本文测算了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相似指数,认为中国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湛柏明  
中国与美国贸易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但是中美贸易摩擦并没有因为其互补性而减少,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试图以反倾销的方式将中国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驱逐出美国市场,以保护国内的劣势产业,反映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另一方面则由于中国劳动力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及出口企业以价格为手段的竞争方式,使比较优势不能形成竞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应该从调整与提升出口产品的结构入手,避免贸易摩擦的高频率发生。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宗建亮  熊豪  
为证明中关贸易发展的真正原因,本文计算分析了1999年到2005年中美贸易结合度、显性比较优势和互补性以及出口产品相似度等方面的测度指数值及其变动趋势,分析结果均表明,中美两国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且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目前中关间的巨额贸易是贸易互补的一种表现,只要坚持两国的正常经贸往来,在自由贸易的框架下,这种互补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苏文  陈政秋  
本文运用1988-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和2007年横截面数据,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分析工具,定量地说明了中美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互补性的强弱程度及互补性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美贸易的现状和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了中美双边贸易增长的源泉,结论表明:中美双边贸易联系紧密、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