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76)
2023(15660)
2022(13651)
2021(12899)
2020(10839)
2019(24421)
2018(23818)
2017(45588)
2016(25099)
2015(28067)
2014(27535)
2013(26533)
2012(24003)
2011(21363)
2010(21001)
2009(19019)
2008(17943)
2007(15332)
2006(13103)
2005(11008)
作者
(70273)
(58186)
(57973)
(54912)
(36848)
(28072)
(26199)
(22906)
(22114)
(20491)
(19636)
(19450)
(18151)
(18065)
(18006)
(17846)
(17702)
(17289)
(16555)
(16554)
(14677)
(14069)
(14062)
(13223)
(13146)
(13013)
(12902)
(12732)
(11773)
(11653)
学科
(88331)
经济(88220)
管理(69480)
(68322)
(55232)
企业(55232)
方法(42136)
数学(36385)
数学方法(35987)
(27532)
中国(25592)
(24371)
业经(21045)
(20030)
农业(19398)
(17488)
贸易(17482)
理论(17309)
地方(17156)
(16994)
技术(16498)
(16003)
财务(15933)
财务管理(15913)
(15362)
企业财务(15096)
(14380)
环境(14264)
教育(13311)
(13175)
机构
学院(343546)
大学(336133)
管理(133279)
(128311)
经济(125550)
理学(117132)
理学院(115822)
管理学(113628)
管理学院(113065)
研究(109352)
中国(78357)
科学(71197)
(69929)
(59377)
(57442)
业大(55170)
(54597)
研究所(50510)
中心(49533)
(47801)
财经(47266)
农业(46990)
(45256)
师范(44725)
北京(43203)
(43157)
技术(41535)
(39675)
(39564)
经济学(38318)
基金
项目(244391)
科学(191054)
研究(177966)
基金(174840)
(153767)
国家(152411)
科学基金(130239)
社会(110351)
社会科(104308)
社会科学(104285)
(98164)
基金项目(93738)
自然(85860)
教育(84307)
自然科(83845)
自然科学(83821)
(82438)
自然科学基金(82313)
编号(74423)
资助(70837)
成果(58490)
重点(55118)
(52755)
(51813)
(51773)
课题(51432)
创新(48053)
科研(46993)
大学(45337)
项目编号(45311)
期刊
(132709)
经济(132709)
研究(92459)
中国(61765)
学报(59240)
(53629)
科学(51861)
教育(45607)
管理(45552)
大学(44139)
(42390)
学学(41823)
农业(37201)
技术(30647)
(24647)
金融(24647)
业经(23988)
财经(22177)
经济研究(22031)
(18954)
(18461)
科技(17591)
问题(17361)
(17059)
图书(16478)
业大(15793)
职业(15789)
商业(15210)
理论(15039)
技术经济(14922)
共检索到471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树智  闫广芬  
对757名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状况进行调查,以探究心理资本如何影响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就业能力。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贫困生在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各方面均比非贫困生弱,且其分布更加集中;心理资本与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和实习经验都有显著的相关性;心理资本是影响贫困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韧性和希望对就业能力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贫困生的实习经验在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而非贫困生无此调节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干  李建文  贲能军  
贫困是一项社会问题,同时也会滋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面对日趋严峻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高职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就业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影响其就业质量和个人发展的同时,更关乎我国高职教育的整体健康发展。文章首先从就业认知、就业情感、就业信念三个方面研究了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的主要就业心理偏差体现,然后深入剖析了导致高职院校贫困生产生就业心理偏差的原因,最后从政府社会、高职院校、贫困生自身三个角度探讨了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偏差问题的建议措施,以期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敏  
高职院校在当下发展速度较快,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其中,高职贫困生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就业上相较于普通家庭的学生面临更大的问题。文章深度分析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现状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做好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提升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乔心阳  武灵芝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面临很多压力,需要极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更大,极易出现心理不健康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重要性,从心理学视角提出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针对一般心理素质要充分利用积极关注,学会尊重贫困生,做到与贫困生共情;针对特殊心理素质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素质户外拓展,以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就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毕鹤霞  
基于对H高职院校大一至大三年级280名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对照组分层抽样调查显示,从在校消费对比来看,家庭经济原因导致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生活质量存在很大差距;从心理健康对比来看,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更敏感多疑、情绪波动大、自我肯定度低;从人际交往来看,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更渴望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信;从心理压力对比来看,在就业方面,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担忧更多、态度更为消极。贫困生补充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贫困生心理比较健康。基于此,应从经济扶贫和心理扶助两方面入手解决贫困生"心理贫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林强  李咏  裴傲秋  
文章系统分析了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探究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认为国家、社会、贫困生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改善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晓绒  
新形势之下,各高校把提升贫困生就业能力作为突破口,以期对贫困生的就业现状有所改观。高校对贫困生就业能力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路不清晰、对象不精准、方法不科学、内容不合理。对贫困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可以从认识到位、项目到位、资金到位、导师到位、效果到位五个方面形成"五位一体"的工作思路,最终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毕鹤霞  
高等职业院校贫困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对其家庭地域、家庭经济、个人消费、学习、人际交往、思想行为活动、心理自评、就业期望和心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贫困慢慢从贫困生心理淡化,不再是贫困生的主要心理障碍,取而代之的是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心理调节和择业问题所带来的困扰。建议要因势利导,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要防治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发展,完善心理救助体系;要明确自我认知,提高抗挫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新华  巢传宣  
为考察高职贫困生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对高职贫困生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否具有调节效应,文章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江西省南昌市某高职院校毕业班贫困生和非贫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高职贫困生感受到的就业压力较非贫困生相比要大,同时心理健康水平较非贫困生相比要低;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与就业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对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因此,高职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应受到重视;高职院校可通过贫困生心理弹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并减少因就业压力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海云  谭顶良  
在满足高校贫困生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应更加关注其精神心理方面。面临高校贫困生越来越多的复杂精神心理问题,传统的心理救助方式已经表现出较多不足。借鉴社会工作相关理念和方法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和援助,积极有效地开展高校贫困生的救助工作,使其在和谐的环境下进行全面的自我成长和进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晓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待人接物的态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在高校学生之间,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影响很多贫困生生活和学习的巨大阻力。文章通过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分析,探究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方面有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英山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贫困生人数日益增多,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突出。文章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解决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褚惠萍  
高校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在于就业取向两极分化严重,综合素质低,谋求平等就业地位难,精英情结引发就业障碍等。针对这一现状,文章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如调整就业政策、完善用人机制、开设"贫困生就业绿色通道"、加强对贫困生的素质培养、做好贫困生就业心理指导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龚玲  
高校贫困生大多身陷经济窘境,自我评价偏低,忍受着以不同程度的自卑为主的心理压力。文章根据贫困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将其分为隐性自卑、显性自卑、弱性自卑三类。围绕三类贫困生的共同心理特征,即不同程度的自卑,剖析其心理根源。论述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以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助贫困生自卑心理脱贫,使其幸福成长成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冉光仙  翁艳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具有保障性、发展性的双重功能属性,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发展性资助契合了贫困生对美好生活需要增长的现实,贯彻了教育公平理念和教育精准扶贫要求,也是立德树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保障性资助突出资助的经济功能和社会意义,由于具有普惠性的政策福利特点,由此也暴露出受助贫困生的诚信、感恩、责任等人格缺失问题。发展性资助突出资助的育人功能和人的素质培养,旨在挖掘贫困生的自身潜能和成才动力,激发人的需要层次的递进和提升,因而能最大发挥资助的政策红利。应加强贫困生的德性教育,立足于个体需求及未来发展,注重过程与结果并重,发挥隐性与显性教育功能,心理与行为共建,从而达到立德树人,进行主体性育人的资助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