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96)
- 2023(16939)
- 2022(14000)
- 2021(12881)
- 2020(10763)
- 2019(24265)
- 2018(23459)
- 2017(45983)
- 2016(24505)
- 2015(26871)
- 2014(26185)
- 2013(25655)
- 2012(23278)
- 2011(20722)
- 2010(20567)
- 2009(18872)
- 2008(17486)
- 2007(15251)
- 2006(13029)
- 2005(11158)
- 学科
- 济(100409)
- 经济(100303)
- 业(75377)
- 管理(66852)
- 企(53269)
- 企业(53269)
- 农(48114)
- 方法(45480)
- 数学(41362)
- 数学方法(40922)
- 农业(31983)
- 中国(31791)
- 财(28235)
- 融(28001)
- 金融(28000)
- 银(26203)
- 银行(26161)
- 行(25199)
- 业经(25111)
- 地方(22181)
- 制(21826)
- 贸(18282)
- 贸易(18272)
- 务(18090)
- 财务(18048)
- 财务管理(18019)
- 易(17854)
- 学(17559)
- 企业财务(17352)
- 技术(15901)
- 机构
- 学院(337802)
- 大学(332380)
- 济(142918)
- 经济(140228)
- 管理(131759)
- 理学(116388)
- 理学院(115130)
- 管理学(113065)
- 管理学院(112468)
- 研究(109151)
- 中国(88001)
- 农(75254)
- 科学(67895)
- 京(66065)
- 财(63991)
- 农业(58547)
- 业大(57868)
- 中心(53858)
- 所(53655)
- 财经(52434)
- 研究所(49380)
- 经(48268)
- 江(47616)
- 经济学(45399)
- 经济学院(41462)
- 范(40076)
- 师范(39536)
- 北京(39432)
- 财经大学(39396)
- 院(38639)
- 基金
- 项目(242946)
- 科学(192919)
- 基金(180604)
- 研究(171008)
- 家(159391)
- 国家(158039)
- 科学基金(136787)
- 社会(113607)
- 社会科(107840)
- 社会科学(107810)
- 基金项目(96893)
- 省(95545)
- 自然(89886)
- 自然科(87958)
- 自然科学(87932)
- 自然科学基金(86378)
- 划(79768)
- 教育(77214)
- 资助(72383)
- 编号(66042)
- 重点(54415)
- 部(53731)
- 发(52550)
- 创(51635)
- 成果(50176)
- 国家社会(48446)
- 创新(48310)
- 科研(47348)
- 教育部(46015)
- 人文(45445)
- 期刊
- 济(146148)
- 经济(146148)
- 研究(90315)
- 农(74977)
- 中国(59304)
- 学报(57113)
- 科学(51599)
- 农业(50244)
- 财(48258)
- 融(44740)
- 金融(44740)
- 大学(43854)
- 管理(42767)
- 学学(42734)
- 业经(29601)
- 技术(25748)
- 财经(25596)
- 业(24256)
- 教育(23398)
- 经济研究(23045)
- 问题(22273)
- 经(21871)
- 版(17946)
- 业大(15866)
- 科技(15776)
- 世界(15340)
- 技术经济(15244)
- 统计(15121)
- 农村(14989)
- 村(14989)
共检索到473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司文涛 戚伟 孟霖
农民工日益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主体,关注新时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有证据表明,心理资本能够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进程,但现有研究尚未充分探讨二者之间的影响机理。本文将心理资本分为乐观、自信、希望、韧性4个维度,将城市融入细分为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融入3个维度,分维度研究心理资本与城市融入的关系,同时辨析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能力即地方适应性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探究心理资本对城市融入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1)乐观、自信、希望和韧性对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乐观、韧性对心理融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自信和希望对心理融入影响不显著;(2)地方适应性的中介效应表现为:首先,在乐观、自信、韧性对经济融入的影响中,为部分中介作用;在希望对经济融入的影响中,为完全中介作用;其次,在乐观、韧性对社会融入影响中,为部分中介作用;在自信、希望对社会融入影响中,为完全中介作用;最后,在乐观、韧性对心理融入影响中,为部分中介作用;在自信、希望对心理融入影响中,为完全中介作用。本文揭示了地方适应性在心理资本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的中介效应,为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拓宽了视野,亦可为推进农民工城市融入、促进城市健康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云凌 覃夏霏
文章基于深圳等6个城市的调查数据,利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以社区资源可及性为中介变量,探讨居住选择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居住选择对农民工城市融入有显著积极影响;与居住在聚居区的农民工相比,非聚居区的农民工表现出更高的城市融入水平;社区资源可及性在居住选择与农民工城市融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合访谈资料发现,相对于聚居区而言,非聚居区内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改善农民工家庭生活质量,提供更多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非聚居区的服务型资源供给不仅能满足农民工家庭需求,还能为其提供社会参与和建立本地社会资本的机会,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结论对制定社区层面的农民工城市融入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居住选择 社区资源可及性 城市融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司文涛 孟霖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水平对迁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非认知能力是农民工人力资本的重要构成,论文将非认知能力划分为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5个维度,系统分析非认知能力与城市融入的关系,并辨析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情感联结即地方依恋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路径,进而探究非认知能力、地方依恋对城市融入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非认知能力中的开放性、尽责性、宜人性3个维度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情绪稳定性对地方依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地方依恋在开放性、尽责性、宜人性与城市融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地方依恋在外倾性、情绪稳定性与城市融入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论文丰富了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范畴,可为促进农民工在珠三角地区的城市融入提供新的决策依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辉武
文化资本包括以行为方式、语言风格、品位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为形式的文化能力型文化资本和以文凭、职业证书等为形式的制度化文化资本。农民工文化资本的缺乏直接制约了其融入城市主体社会,同时,文化资本的缺乏影响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积累,并导致市民对农民工的文化排斥,进一步阻碍其城市融入。因此,政府和农民工自身都应做出某种努力,提高农民工的文化资本,实现其城市融入,完成市民化过程。
关键词:
农民工 文化资本 城市融入 文化排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超 郭沛
基于3 167份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计量分析方法,探讨农民工社会网络、定居意愿对其城市认同和身份认同等城市心理融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社会网络、次级社会网络和社会网络强度都与城市认同和身份认同水平显著正向相关,城市认同对身份认同起到间接影响;定居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城市心理融入水平,同时定居意愿与社会网络存在交互影响。在独居和半迁移模式中,初级社会网络、次级社会网络和社会网络强度都显著正向影响身份认同和城市认同水平;而对于全家迁移的农民工来说,社会网络强度没有显著影响身份认同和城市认同水平,表明全家迁移对农民工社会关系具有部分替代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钱龙 罗必良
基于2019年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调查,探讨土地财产性收益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前承包地财产性收益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留城期限和户口迁移意愿均没有显著影响;当前宅基地财产性收益则显著提升了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稳健性检验再次证实上述结论是可信的。鉴于当前收益和未来收益的影响可能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承包地预期财产性收益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留城期限没有显著影响,但不利于农民选择将户口迁入城市;宅基地预期财产性收益则显著负向影响农民工的留城意愿、留城期限和户口迁移意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土地财产性权益。一方面,要加快宅基地和农房市场交易来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另一方面,要加快形成承包地和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防止土地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潜在羁绊。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戚迪明 江金启 张广胜
本文构建居住选择与城市融入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辽宁省不同规模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运用logit、PSM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农民工城市居住选择对其城市融入存在直接影响,与市民居住融合或与市民为邻显著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中小城市农民工邻里效应要强于大城市,老一代农民工邻里效应大于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选择通过邻里互动这一中介变量来影响城市融入,邻里互动程度越高,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概率越高。相应的政策含义是,在改善农民工城市住房环境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应注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居住融合,通过居住融合加强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联系与互动,进而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耿风
农民工是我国在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种特殊群体,构成农民工主要要素有:农村户籍、具有土地承包权、从事非土地生产劳动、生活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1]。"农民工"这种特殊群体主要就是游离农村和城市之间,甚至成为农村和城市的"边缘群体",因此可知农民工很好的融入城市中还面临很大的困难。本文针对农民工在城市融合中面临的困难进行研究,提出农民工难与城市融合的根本要素就是缺失文化资本。因此,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为累计文化资本。
关键词:
城市文化资本 农民工 城市融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冯晓英
2007年11月15日,《城市问题》编委工作会议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在此次会议上,与会编委建议发挥《城市问题》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在城市科学领域的优势,以《城市问题》为园地组织学术论坛、笔谈会或小型研讨会,就北京或其他区域城市发展中有争议的问题展开研讨与争鸣,从而反映城市问题研究方方面面的情况,推动理论发展,促进学术交流。新年伊始,本刊邀请编委笔谈,现将部分编委之笔谈刊登于2008年第1期《城市问题》,以推动理论发展,促进学术交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俊 雷蕾 刘道垒 王伟业 项锦雯
研究目的:探究农民工家庭化迁移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及城市融入的中介作用,为完善新型城镇化机制和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新迁移经济学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珠三角6个核心地市的典型调研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假说。研究结果:(1)家庭化迁移显著提升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2)城市融入4个维度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比排序为:心理融入>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居住融入,其中,居住融入最弱并呈现“遮掩效应”;(3)不同代际迁移阶段以及宅基地退出模式中,4个维度中介效应呈现次序分异。研究结论:从深化城乡联动改革、健全城市融入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差别化宅基地退出政策等入手,完善新型城镇化机制与宅基地退出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珊娜 赵明霏
本文基于2021年春节假期农民工个体调查数据,通过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劳动合同签订状况对农民工就地过年决策的影响,从而反映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状态。实证分析发现: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形成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对农民工选择就地过年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特别是对第二产业就业的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更大;将工资、社会保障、工作时间和工作稳定性作为中介变量,检验劳动合同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内在传导机制发现,工资、社保、工作时间和工作稳定性起到部分中介调节效应,工作稳定性的中介效应最为明显。因此,应推动劳动合同法的全面执行,有效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切实维护农民工特别是新就业形态从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合同 就地过年 城市融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创新 唐曼萍 王浩宇 王畅翔
[目的]提升农民工城镇融入水平,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要求。[方法]本文基于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的双重视角,运用OLS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生计资本对农民工城镇融入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农民工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水平上看,农民工生计资本总体水平较低,各维度生计资本测量值的大小顺序为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其中物质资本存量最多,人力资本存量最少。从结构上看,物质资本占优型和自然资本占优型农民工数量较多,人力资本占优型、社会资本占优型和金融资本占优型农民工数量较少。生计资本无论是在水平上还是结构上均显著影响农民工城镇融入。其中,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城镇融入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自然资本占优型对农民工城镇融入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资本占优型对农民工城镇融入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据此,该文认为多维度提升农民工生计资本水平,发挥生计资本组合效应是促进农民工城镇融入的重要举措。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邵彩玲 张洪杰
社会学家布迪厄在对资本的类型进行分析时,指出资本的三个主要形态是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并进一步指出这三种资本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的可能性。农民工文化资本的不足、经济资本的贫乏、社会资本的欠缺对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影响很大。因此,应通过制度保障提升农民工的经济资本、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的文化资本、参与互动提升农民工的社会资本,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艳萍 张卫国
本文以包容性发展理念为宗旨,构建了城镇化建设在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中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包容性分析维度:为农民工提供均等机会、提升其人力资本、提供生产性就业岗位及加强社会保障。笔者依据全国15个省市区问卷调研数据建立相应的融入感知度分析模型,经验分析得出城市对农民工的包容性不强:越是发达地区城市对农民工的包容性越低;农民工务工技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城市提供生产性就业岗位较少,农民工城市收入来自个体从业劳作的居多。并提出加速农民工城市"管理"工作;加强城市社区与农民工的融合;设置专门机构对农民工职业资质进行认证;拓宽城市产业多元发展,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生产性就业岗位;加大农民工输出地"推出机制"建设,确保农民耕地能得到补偿、权益能得到保护等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苏璐 张皓 郭林
随着城镇化进程发展和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我国农民工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城市融入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通过定量和抽样调查方法开展研究,发现男性或已婚者的城市融入意愿不强烈,新一代农民工比老一代农民工更愿意融入城市社会,子女教育变量对养老地点的选择有显著影响,而养老、医疗、住房等制度变量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并无影响。
关键词:
农民工 养老保险 养老地点 城市融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